第33章 3:30 的无啼新生儿
灼酒折雪2025-10-20 18:003,395

  3:25,手术室的自动门“刷”地向两侧打开,刺眼的无影灯瞬间亮起,白光穿透走廊的黑暗,像一颗骤然炸开的战场信号弹,宣告着这场生死抢救的开始。

  手术室内,护士们已经快速准备好手术器械,手术台旁的仪器全部打开,屏幕上闪烁着各种数据,空气中弥漫着严肃而紧张的氛围。

  3:27,麻醉医生刚完成腰硬联合麻醉,产妇被护士调整到平卧体位,腹部暴露在无影灯下,皮肤泛着冷白的光。

  景砚已经站到主刀位,双手举在胸前,手指分开,保持无菌姿势,护士正在帮他穿无菌衣,动作快速而熟练。

  他的声音透过口罩传出来,冷静得像手里即将出鞘的手术刀,没有一丝多余的情绪:“刀。”

  递刀的护士小李手都在抖,却依旧精准地把手术刀递到他手里,金属刀柄在无影灯下泛着冷光。

  她跟着景砚做了很多台手术,却从未见过他如此急促又冷静的样子,知道这次情况有多危急。

  第一刀划开皮肤时,血珠几乎是瞬间涌出,鲜红的血液顺着皮肤纹理流下,被旁边的吸引器“滋滋”吸走,那声音在寂静的手术室内格外清晰,让人心里发紧。

  景砚的手法快得惊人,皮下组织、筋膜层、子宫肌层,每一层的切开深度都像用尺子量过,没有一丝偏差——多年的产科手术经验,让他在紧急时刻依旧能保持绝对的精准,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与信心。

  3:30,子宫被顺利切开,一股温热的羊水涌出,景砚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促:“胎头显露。”

  他左手稳稳托住胎儿的头,动作轻柔得像在呵护易碎的珍宝,右手接过护士递来的剪刀,一剪一拉,动作干脆利落,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浑身苍白的小婴儿瞬间被娩出,小小的身体蜷缩着,像一只脆弱的小猫。

  没有啼哭。

  小家伙像被按下了暂停键,浑身青紫,嘴唇泛着乌色,小小的身体一动不动,连微弱的呼吸都没有,只有胸口极其轻微的起伏,证明他还活着。

  手术室内的空气瞬间凝固,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这个小小的生命上,心脏都提到了嗓子眼。

  “Apgar评分1分钟3分!”助产士的声音带着绝望,她快速检查完婴儿的心率、呼吸、肌张力等指标,把评分表递到景砚面前,声音里满是担忧。

  景砚没看评分表,他此刻正专注于处理产妇的胎盘,防止产后出血。

  他只是迅速把婴儿递给早已蹲在手术台旁的韩皙宁——两人甚至没有眼神交流,却像提前演练过千百遍,动作衔接得严丝合缝,没有一丝停顿,仿佛这只是无数次配合中的一次,却又因为此刻的危急而显得格外默契。

  韩皙宁接过婴儿,手臂稳稳托住那小小的身体,掌心的温度透过无菌手套传递过去,声音里没有丝毫慌乱,只有冷静的指令:“擦干!刺激!”她的目光紧紧盯着婴儿的胸廓,生怕错过任何一点细微的变化。

  旁边的护士立刻用温毛巾裹住婴儿,轻轻拍打他的足底,动作轻柔却有力,每一次拍打都像是在唤醒这个沉睡的小生命。

  可几秒钟过去,婴儿依旧没有呼吸,小小的胸廓连起伏都没有,心率还在缓慢下降。

  “气管插管!”韩皙宁当机立断,没有丝毫犹豫。

  她左手托住婴儿的下颌,轻轻抬起,打开气道,右手拿起2.5号气管导管,眼神专注得像在瞄准靶心,导管一送一旋,精准地进入声门,没有丝毫偏差。

  多年的NICU抢救经验,让她在这一刻展现出了极致的专业。

  陆明轩早已调好T-piece,他立刻上前接上导管,开始正压通气,目光紧紧盯着监护仪上的心率数值,声音发紧:“心率60次/分,还在降!韩老师,怎么办?”

  韩皙宁把听诊器紧紧贴在婴儿的胸壁上,能清晰听到微弱的心音,她立刻做出判断:“心音弱,快推肾上腺素,剂量0.1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后缓慢推注,注意速度!”

  而另一边,景砚正面临着另一场危机——胎盘剥离面的出血像断了线的珠子,汹涌而出,染红了手术巾。

  他头也没抬,声音穿透手术室里的嘈杂,精准地传到护士耳中:“缩宫素20U静推,卡前列素250μg肌注!准备宫腔球囊,必要时填塞止血!”

  他手里的缝合针快速穿梭,每一针都恰到好处地扎在止血点上,动作快而准,汗水顺着他的额角流下,滴在手术衣上,留下深色的痕迹,却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动作。

  3:34,婴儿的心率终于从60次/分升至120次/分,原本青紫的肤色也慢慢转粉,从嘴唇开始,逐渐蔓延到脸颊、四肢,小胸廓开始有了微弱的起伏,虽然还需要呼吸机支持,却已经脱离了最危险的状态。

  韩皙宁紧绷的肩膀微不可察地松了口气,声音依旧平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喜悦:“血氧饱和度85%,可以转入转运温箱,准备回NICU。明轩,你负责监测生命体征,路上别松懈。”

  景砚刚缝合完子宫肌层,抬头快速看向韩皙宁的方向,目光在婴儿身上停留了一秒,随即丢下一句:“产妇目前失血600ml,血压100/60mmHg,回病房后注意补液,监测尿量,每小时记录一次,有异常立刻汇报。”

  “收到,已经备好了100ml浓缩红细胞,会跟产妇同步转运,保证液体平衡。”韩皙宁立刻回应,没有丝毫延迟,仿佛早已知道他会这么说。

  两人全程没有一次眼神交流,甚至没说过一句多余的话,却像被同一套神经系统指挥的两只手——景砚每报一个产妇的生命体征数据,韩皙宁关于新生儿的医嘱就已经同步下达;韩皙宁这边刚确定新生儿情况稳定,景砚那边就已经安排好了产妇的后续护理,默契得让人惊叹。

  3:40,手术顺利结束。

  产妇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血压维持在120/80mmHg左右,出血得到控制,被护士们小心翼翼地推往恢复室;韩皙宁小心翼翼地把婴儿放进转运温箱,调整好氧流量和温度,确保温箱内的环境稳定,轻声却笃定地对陆明轩说:“走,回NICU,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无影灯缓缓熄灭,手术室里的紧张氛围终于散去,只剩下仪器散热的轻微声响。

  麻醉医生摘下口罩,揉了揉发酸的脸颊,忍不住感叹:“这俩人的默契,说是天天一起练兵的战友都不为过,连报数据的节奏都能对上,刚才那场面,看得我都捏了把汗,结果硬是被他们硬生生拉回了安全线。”

  旁边的护士小张也松了口气,偷偷笑了:“可惜啊,平时在门诊或者会诊的时候,他俩见面那气场冷得能结冰,说话都带着股针锋相对的劲儿,跟仇人似的,谁能想到关键时刻这么合拍。”

  走廊尽头,转运温箱的轮子和手术床的轮子同时转动,发出轻微的声响,在拐角处擦肩而过。

  景砚抬手擦了擦额角的汗,指尖沾着细小的汗珠;韩皙宁低头调整着温箱里的氧浓度,目光专注而温柔。

  两人各自忙碌着,没有看对方一眼,甚至没有说一句“辛苦了”。

  但在走廊那盏暖黄色的感应灯下,他们的身影短暂地重叠在一起,像一对并肩打赢了硬仗的战友,悄悄留下了属于凌晨手术室的、无人知晓的默契。

  那默契里没有多余的言语,只有对生命的敬畏,和身为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天边渐渐泛起微光,凌晨的黑暗正在慢慢褪去。

  NICU里,陆明轩已经开始为婴儿连接各种监护仪器,屏幕上的数据逐渐稳定;产科恢复室里,护士正在为林悦监测血压和尿量,产妇的脸上也渐渐有了血色。

  这场凌晨的生死时速,终于以“平安”暂时画上了句号,但医疗工作者们的坚守,还在继续。

  3:42,手术室门口的红色指示灯终于熄灭,像紧绷的弦骤然松弛,头顶的无影灯缓缓暗下来,只剩下几盏辅助灯亮着,暖黄的光把手术台照得融融的,驱散了方才的紧张寒意。

  产妇林悦被护士们轻轻推往麻醉恢复室,输液管随着推车的晃动轻轻摇曳。

  她的脸色依旧苍白,唇上却多了点护士刚喂的葡萄糖水的湿润,能微弱地回应护士的问话,声音轻得像羽毛:“孩子……还好吗?”

  血压监测仪上的数字稳定在110/70mmHg,跳动的绿色波形终于脱离了危险的红色警戒区。

  转运温箱里,小婴儿的气管插管被透明敷料固定得严丝合缝,细如发丝的管路连接着呼吸机,每一次“呼呼”的气流声,都带着生命复苏的节奏。

  监护仪屏幕上,血氧饱和度稳稳停在92%,心率140次/分,像刚找到节拍的鼓点,规律而有力。

  原本青紫的小脸蛋褪去了乌色,泛着淡淡的粉色,连细小的手指都偶尔会轻轻蜷一下,透着初生的鲜活。

  韩皙宁弯腰,指尖捏着注射器,把最后一滴肺表面活性物质缓缓推完,动作轻得怕惊扰了保温箱里的小生命。

  直起身时,她下意识抬眼,恰好看见不远处的景砚。

  两人隔着两米的距离,中间散落着还没收拾的手术器械盘。

  景砚正低头缝合产妇腹部的皮肤,手里的缝合针在灯光下泛着冷光,穿梭得飞快,针脚细密得像缝纫机扎出来的,没有一丝歪斜,连打结的力度都恰到好处,既不会勒紧皮肤,又能确保伤口对合严密。

  韩皙宁开口,声音不高,却能穿透口罩的阻隔,精准传到景砚耳中,带着术后特有的疲惫,却依旧清晰:“术中镁剂总量用了6g,新生儿后续的肌松监测要注意延迟反应,别漏了——之前有过类似病例,术后8小时才出现肌松残留,差点误判。”

  “知道。”

  景砚没有抬头,只是抬手用持针器把缝合线的尾端剪断,顺手拿起旁边沾血的纱布,手腕轻轻一扬,纱布就精准地落进弯盘里,动作干净利落,没有多余的停顿,仿佛早已把她的提醒记在了心里。

  

继续阅读:第34章 茶水间的咖啡偶遇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生命的第一声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