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天气清明,灵宝和老君别过了元始,各自下山。
先说老君,他依旧化作一位老者,来到刻有八卦石盘的村前。
见一孩童在村边玩耍,老君上前打探伏羲所居何处。
孩童说:”首领知道你今天会来,正在家中等你。”
老君很是诧异,那孩童领着老君来到山腰一个山洞口前,让老君自己进去。
老君入洞,里面很是宽敞,见一人首蛇身的青年背坐在地上。此人当是伏羲,因为老君已打听过他的样貌。
伏羲面对的墙壁上刻着阴阳八卦图,这图较之村口石盘上所刻的更大更详尽,八卦外圈又各衍生八个卦位,合计八八六十四卦,伏羲正凝神研看。
老君见状轻轻拍了两下手掌,听到动静,伏羲转身,仔细打量面前老者。
但见面前这位老者,鹤发童颜,双目似星,精神矍铄,白色道袍,紫色腰带,是仙风道骨,气度非凡。
伏羲未及老君说话,伏身拜倒,说道:“我昨夜观星,今晨卜卦,知有极尊极贵之人要来。但不知上尊来此找我何事?”
老君见伏羲非同常人,也不隐瞒,讲明身份和来意,请伏羲给他讲讲这阴阳八卦图的来历和妙用。
伏羲听罢,起身请老君入座,二人是促膝长谈。
说来话长,水神火神一战,共工怒撞不周山,引发了洪荒大地震,一时间电闪雷鸣,洪水滔天。
洪水过后,形成了一个大沼泽。因常有雷声在此炸响,故叫“雷泽“。
有一个叫华胥氏的姑娘,一天在雷泽边,偶然发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
她觉得很是奇怪,就用自己的脚去踩了踩这个巨大的脚印。
忽然她的腹中有了感应,后来就怀了身孕,生下一个儿子,人首蛇身。
原来这脚印正是怒撞不周山时,水神共工临终留下的。
华胥氏的孩子生下来便能伏地行走,人们就叫他伏羲。因共工是女娲娘娘头上的息壤“福息”所造,而伏羲又巧是“福息”的谐音,却是巧了。
后来女娲知道伏羲乃共工转世,女娲的元灵也投胎于伏羲之母华胥氏,转世成了伏羲的妹妹,为的是与共工共续前缘。其中故事,咱们以后再表。
却说伏羲长大成人后,绝顶聪明,能过目不忘。他擅长绘画,画出的画儿栩栩如生。
伏羲听说域内的昆仑虚是天帝的下都,至此可以直达天庭,向天帝倾诉人间的祸福因由,得到天帝的恩赐,为天下的老百姓带来更多的幸福。
其实此时天地纲常未定,并无天帝。
元始天尊长子元阳,长有十三个脑袋,可以轮流休息,他从小受太元圣母教化,长大之后常布泽施恩于昆仑虚周边的百姓。
因此昆仑虚地境风调雨顺,没有恶兽横行,渐渐的人们都向这里聚拢。
百姓虽未见其真容,但心中都认为有天帝存在。
昆仑虚东有广袤的平原,极目之处长有一株巨大的扶桑仙树,每日见太阳从树梢升起,给人以光明,人们视太阳为天帝之子所化,便称这“天帝”为扶桑大帝。
伏羲他率人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寻到了昆仑虚东麓。
他仰头一望,眼前山高万仞,无路可攀。
他仔细寻找,发现在峭壁之上,攀有扶桑仙树的粗大枝条。
伏羲很是高兴,就顺着扶桑仙树的枝条爬了上去。
到了峭壁顶端,向下观望,果真是个好地方。
但见这地方,有万里之阔,四面环山,像是一个巨大的铜盆,真是块风水宝地。
而且,四处的山口,都有高耸的山丘,像城门一样。
这里有芳草之地,也有山泉湖泊,适合居住生活。
山上的岩洞错落,随处可见,很适合人们休憩。
好一处难得的生活家园,人间仙境。伏羲决定带领族人们在这里定居。
伏羲领着族人在这里安顿下来,以捉鱼捕猎为生。
后来伏羲又发明了保存火种的方法,让人们时时都能有烧熟了的肉吃。
伏羲擅观天象,经常仰望天空,俯瞰大地。静静的思考,默默的记录着。
他在研究天地运行,日月升落,季节潮汐的变化规律。
因为他有灵异只能,擅长描绘和记录,他把这些发现和思考都记录下来,他想着有一天,自己要写一部恢弘的巨著,把自己的所见所思,告诉给世人。
他参悟到万事万物,都分阴阳。是这阴阳的相互组合和相互转变,才形成了这万千世界的变化。
他将阴和阳都用最简单的符号表示,他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它们的八种基本组合,代表八种基本形态,并称之为八卦。
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震代表雷,艮代表山,巽代表风,兑代表泽。
老君看着面前的伏羲,博学多知,成熟稳重,不由感慨万千。
想不到补天台上半年时日,人间却已是数百载光阴。
伏羲最后又把如何将八卦推演成八八六十四卦,如何占天卜地,详细向老君说明。
老君听罢,口呼妙哉,正所谓:悟得八卦真妙谛,何愁地天无纲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