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锦霸气的说完,便直接推着常临邑回房。
走了两步想起自己还没吃饱,转头就吩咐两个丫鬟,“把东西打包上来。在房里吃,不反胃。”
大厅里的声音,刚才被沈锦一己之力压下,静了一会儿之后又开始疯狂吵闹起来。
他们越发大声的争辩,准确来说或是众口一词的指责,常临邑根本就是沽名钓誉之徒,居然妄想靠着住进这状元楼,来博得名声。
而他们这些聪明人过几日一定要好好发挥,让那两个不要脸的好好瞧瞧,谁才是真的聪明!
沈锦说他们的时候自然是充满霸气,但是一冷静下来,反而越发忧心了。
因为一番争辩过后,沈锦越发清楚的人知道,能够花那么多银子千里迢迢赶赴京城的学子,还当真不是沈家村那些小学生能够比的,至少在研读四书五经方面,他们甚至不比常临邑更差。一个个的也是倒背如流,把沈锦这种只记得高考必背几十首的人,给唬的一愣一愣的。
对此沈锦只能安慰自己,术业有专攻!
老子不是复读机!
为自己的记忆当不了复读机而默哀了一会儿后,沈锦决定出门吃夜宵。
说起来京城的确比别的地方都要繁华许多。
而最重要的体现莫过于,京城晚上是没有宵禁的。
在热闹的大街上,还有着夜宵小吃点,通宵达旦的卖东西。
这在济州府和至清县那是想都别想了。
两个小丫鬟平日里要伺候人,就算已经跟着宋家人来了好几回京城,但也没有机会去逛一逛着夜市小吃。如今得了机会,那是高兴的喜上眉梢。
“你们自己去玩便是,不用跟着我们。”沈锦想了想补充道,“不许往太偏僻的地方去,若是有坏人可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两个丫鬟满口答应下来,“唉,我们都记住了,绝对不会跑太远的地方。”
沈锦推着常临邑的轮椅,她这几日受了不少气,买起东西来,那就更是肆无忌惮,没有半点心慈手软。不大一会儿,常临邑手里就已经抱得满满当当的了,都是各种特色小吃。
她对什么衣裳首饰并不看重。
也并不是说不喜欢那些漂亮东西,只是越漂亮越贵重的东西,也往往意味着不方便。
为了能够更方便做事,这些漂亮的累赘,沈锦就只能选择放弃了。
“夏秋?”沈锦喊了一句。
穿着梨黄色长裙的少女抬起头来一看,果真是夏家千金夏秋。
她披着斗篷,身后出了几个丫鬟婆子之外,还有两个拿刀的侍卫。
“沈锦?你,你们什么时候来的京城?我怎么连封信都没有收到?”夏秋好奇的问道,语气里也不免有些亲昵的埋怨。
她在至清县的时候和几个姨姐妹都相处得不错,但是最得她心意的反倒是沈锦这个外人。
她在沈锦身上看见了一些闺中少女看不见的气质,不卑不亢,勇往直前。
更何况两人合伙,还赚了那么大一笔银子。
夏秋手里不缺银子花,可自己能赚银子却又是另一回事。
除了聪慧灵巧之外,就连她母亲都会摸着她的头发夸她,将来是个会当家的。
只是没想到沈锦他们无声无息的已经来了京城,却不肯告知自己一声,这可就实在有些见外了。
几人走到到路旁说话,不打扰旁人。
“我们前几日做了宋家的船队过了,才到京城两日。昨日里叫人给你送了帖子去,但没想到帖子还没到,咱们反倒有缘先见了。”
听沈锦这般解释,夏秋心里头才舒服些,知道他们并不是故意不告诉自己。
他们在人家的船队上,怎么好意思提出要求送信呢?
夏秋点点头嗔怪道,“你们既然来了,又何必送什么帖子,只管叫人去说上一声。难道还怕我不肯见你们吗?”
“这倒不是,只是这几日里晕船,有些水土不服,脑子昏昏沉沉的,还没想那么多呢。”沈锦倒是没有晕船,只是那天毕竟坠入水中,身上有一些损伤,即便吃了灵液后好了大半,但仍需静养两日。
“那如今你身子已经大好了些吗?不如就先住进我家里,我家中也养了两个大夫,医术颇精。”夏秋在至清县的时候,沈锦还没有学医。后来二人通信,也都是性子利落之人,也没有谈论到此处,所以夏秋并不知道沈锦对于医术的精通。
沈锦笑了笑,没有解释,反而忽然对常临邑说道,“相公,刚才的烤鸡我还想带两只回去,回去馋死那些人。”
夏秋和常临邑都明白,她怕是有什么话想要避开常临邑。
“没必要为那些无所谓的人生气。”常临邑劝道,但他明知沈锦这是在支开自己,却还是抱着一堆零食小吃,去买那店小二吹嘘,能够香死人的烤鸡。
见人一走,夏秋就忍不住问道,“哦,你们二人之间可是遇到什么事情了?”
平日里这两个人,可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方才看着也是恩爱如常。怎么沈锦还会想要把人支开来说话?
即便是生意上的事情,常临邑并不插手,但沈锦往常也没有过要避开他的想法。
沈锦一摊手,无奈的说道,“唉,我想跟你说的正是此事。”
沈锦把自己如何住进状元楼,得罪了那一帮附炎趋势,踩高捧低,但又偏偏真的很能说的书生学子。
最关键的是,她家相公居然在这种时候掉链子!
身为男人他难道不应该站出来,用他的知乎者也满身学识化身为炮弹,叫那些人投降吗?
但是他的相公无动于衷,只想给她做胭脂。
沈锦没有蛋,却也觉得很蛋疼。
夏秋抿着嘴笑道,“这有何难?我还以为是什么麻烦事,让你紧张成这样。”
“催人上进是件多难的事儿啊。”沈锦又沉重的叹了口气,“堵住悠悠之口更是难上加难,我已经实在是无能为力了呀。”
不论是希望常临邑奋起反抗,还是沉重地打击那些气焰嚣张的书生。
沈锦都觉得自己毫无希望,所以这才像夏秋求助。
“小事一桩,只管包在我身上便是!”夏秋应承道,神秘地告诉她:“只等明日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