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花和刘德汉正想溜,却被白娟叫住了。
“等等,我有话跟你们说。”
王翠花转身,“凌霄媳妇,我正忙着呐,有啥话,你就快说吧。”
白娟冷冷地说,“王翠花,我尊你一声嫂子,好像是给你脸了,是吧。王三毛和何老四是什么人你不会不知道吧,我一样提着刀追他几条街。真把我惹火了,信不信我一样对你不客气。”
王翠花吃了一惊,突然意识到,眼前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孩子,并不是个不好惹的主。
她笑得十分勉强,“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咱们隔壁邻舍的,有啥话不能好好说,非得年轻刀弄棒的。”
白娟嗤笑,“这个时候想起来跟我好好说话,你不觉得有点晚吗?”
刘德汉端起了治保主任的架子,“你可不许乱来啊,拿刀砍人可是违法的。”
“那要看对谁。”
白娟一脸的云淡风清,“若是对坏人,便是为民除害,你们说,对吧。”
说完,扔下目瞪口呆的王翠花和刘德汉,扬长而去。
刘德汉思忖,这个小媳妇便如此厉害,若是凌霄回来,那还了得。他有些后悔,不该掺和这事。
他装作突然想起的样子说,“那败家娘们,不会真把家里下蛋的母鸡给杀了吧。”
王翠花来告诉他,李主任来了,他着急忙慌地出来,临出门前,便叮嘱媳妇杀鸡,准备接待李主任。
为了进步,他也是拼了。
桥上只剩下王翠花一人,她沮丧了一会儿,旋及又高兴起来。不管怎么说,李主任能亲自来大石桥过问,说明上面对凌家小媳妇的事还是重视的。只要白娟上不成山,这事就算成了。
她欢天喜地地回家,却听到墙那边传来一阵阵惊喜的声音。
“哇,真的是木耳诶,怎么这么多呀?”
“太奇怪了,家里的这些木头上,咋都长黑木耳了。”
“娟啦,你仔细看看,这些木耳跟你在山上采的,是一样吗?”
王翠花吃了一惊,搬过梯子,爬到墙头上望过去,只见凌家老小正站在院子里,喜气洋洋地对着一堆木头不住口地议论。
王翠花怀疑凌家人在演戏,家里的木头凭白无故地长木耳,怎么可能。她家后院里推的全是烂木头,这么多年过去,上面除了鸡屎和老鼠屎,什么都没有。
可是,白娟拿在手里的,确实是黑木耳啊。
王翠花怀疑,自己的眼睛看花了。她揉了下眼睛再看,一点没错,凌家院子里的烂木头上,的的确确长着一簇簇诱人的黑木耳。
白娟弯腰采摘,凌志和凌霞拎着竹筐,屁颠颠地在后面跟着,不时发出一阵阵欢呼声。
她气得头一阵阵眩晕,差点摔下梯子。
老天爷真是太不公平了,她费了这么大劲,才断了白娟上山采木耳这条路。没想到啊没想到,凌家院子里竟长出了黑木耳,这往哪儿说理去。
她没有心思再看下去,顺着梯子滑下来,却听见凌老太太扯着嗓子大声说,
“娟啦,你快去看看吧,后院那堆木头上,也长满了木耳。”
白娟脆声说,“奶奶,等我采完了这些,就去后院。”
院子里突然出现的这些木耳,令白娟精神为之一振。
老林子是集体的,不让她上山采,现在木耳长在自家院子里,他们还有啥话说。
她离开王翠花和刘德汉的时候,表面上看上去豁达,心里其实并没有放开。她不知道,接下来的路,该如何走下去。
推开院门,老太太却一脸喜气地告诉她,院子里的木头上,长的好像是木耳。
院子并不大,她只扫了一眼便知道,老太太说的是真的。
那一簇簇的黑木耳,带着一阵阵清香,争先恐后地从木头里钻出来,似是在向她招手。
她心里一阵狂喜,扑过去采下一朵木耳,这才确定,眼前发生的一幕全是真的,并不是做梦。
凌志和凌霞回来见了,十分好奇,担了竹筐跟在她后面,一会儿摸摸这样,,一会儿摸摸那儿。
凌霞怯怯地说,“我能采吗?”
“当然能。”
白娟心里开心地唱着歌,大声说,“咱们今天晚上吃凉拌木耳,小妹,你喜欢吗?”
凌霞开心地拍着小手跳起来,“三哥,今天晚上有木耳吃了。”
木耳足足采了两大筐,白娟仔细扫干净院子,拿了一半晒起来,另一半她准备去磷肥厂家属区换成钱。
老太太眉开眼笑,“娟啦,咱家院子就能长出木耳,你是不是就不用上山去采了。”
白娟大声说,“那还用说,昨天咱们这条街上四个人上山采木耳,在老林子里迷了路,又遇上老虎,差点连命都没了。”
“有这种事情,我咋不知道。”
老太太听得胆颤心惊,“娟啦,老林子那地方太危险了,你可不能再去了。”
白娟脆生生地说,“放心吧奶奶,咱们家院子里的木耳已经够多了,哪里还用得着上山。”
白娟故意说这么大声,就是故意说给隔壁王翠花听的。她倒想看看,这一下,这女人还能使出啥幺蛾子来。
一切收拾停当,她便挎着一竹筐木耳上路了。
今天时间尚早,她准备直接到磷肥厂的家属区转转。这么新鲜的木耳,肯定讨家庭主妇喜欢。
到了厂门口,沿着一道水泥路直走上去,一排排低矮破旧的排屋便出现在她眼前。
这里便是磷肥厂的家属区了。
天太热,蒸笼似的排屋里坐不住人,没上班的人便聚在家属区门口的树荫下乘凉。
白娟走过去大声说,“木耳,新鲜的木耳,快来挑快来选啊。”
一个中年女人站起来,“小姑娘,那天你在厂门口卖,我去晚了,没买上。我告诉过你,让你第二天替我留两斤,你还记得不。”
“当然记得了。”
白娟甜甜地一笑,“婶,对不住,上山采木耳需要运气,并不是天天都有。我今天上山采了不少,你赶紧称两斤吧。”
中年女人大步跨过去,豪气地说,“我买四斤,两斤留着自己吃,给我爹娘送两斤过去,让他们也尝尝鲜。”
听女人这么一说,其他人也围拢过来。见木耳的数量不多,顿时争先恐后起来。
“我要两斤。”
“我也要两斤。”
木耳没挪窝便一抢而空。
白娟有些遗撼,早知道新鲜木耳这么抢手,她该多送点过来。不过,家里有只一个竹筐,想多拿点也不能够。
今天的收获不错,一共卖了十三块八毛钱。
回家的路上,她还在想,要是每天都能在院子里采到木耳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