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收回?这怎么收回?
四笔一川2025-10-02 15:203,018

  回到办公室的相子升拿着村民的上访信开始一封一封看起来,刚刚工作的他对这些欺压民众,强拆硬拆的事情怎么也看不下去。

  邱天和黄伟离开以后,曹辉走到了相子升坐的地方,拍了拍他的肩膀“想什么呢,小伙子?”

  “不好意思曹组长,我今天表现得着急了。我父亲就因为拆迁不力被调整了,后面之间逼的跳楼了,一听拆迁我就上头了。”相子升低着头,红着眼,像是受了什么委屈一样。

  听到这个背景,曹辉也没有多说,只是安慰道:“没事,你刚刚工作,很多基层的难题你都不了解,有时候确实有很多问题解决不了,这就是工作,你要接受他们。”

  相子升点点头,表示认可。

  看他情绪稳定,曹辉继续说道“我们今天去一趟这个派出所,毕竟它也算是国有资产,我们去现场看看情况,看看能不能帮他们做些什么?”

  收拾好心情,相子升也是站起身来,跟着曹辉坐着黄楼街道办的车一起去了原黄楼乡派出所。

  从街道办出来,一路经过了城市的高楼大厦,进入房屋低矮,树林遍地的城乡结合部。又走了一段后看到了小片聚在房屋边的农田,最后走进了一片废墟和房屋拥挤在一起的老乡镇。

  二十多年前,这里曾经是老黄楼乡政府所在地,村民赶大集或者买粮油都在这里,一度也是繁华之地。

  但是后来为了城市规划建设,谷新区政府将黄楼街道办事处设在了离城区更近的地方,这里也就渐渐没有了人气,开始变的荒芜。

  随着城市一步一步的发展,这片涉农社区也将踏入拆迁的行列,问题也就逐步产生。

  司机饶了七扭八拐才找到隐藏在一排门面房后面的原黄楼乡派出所。

  这是一个三层的小楼房,每一层大约有10个房间,每个房间也不大,差不多也就18-19平方。

  到了门口,也就不方便再坐公车了,要是再被围起来可没有人能在这样的环境把他们救出来。

  两个人决定步行从两间门面房中间的小道过去。

  地面根本没有铺什么沥青,纯粹是老石头混着黄土搭了一条路,换作一般时候,相子升肯定以为里面不会有任何生灵。

  但是走进去一看,却是另一番光景。偌大的院子里面搭了好几个棚子,简简单单用大路上随处可见的隔音板往头上一挡就是一个住处了。

  许多老人就在这样的环境里面用石头搭一个灶台,旁边放上一个煤气罐,就这样做饭。

  还有几个牙齿都掉光,说法跑风漏气,还拄着拐的老爷爷和老太太艰难的行走在坑坑洼洼的地面上。

  曹辉和相子升的心情开始逐渐变的沉重,甚至为这些可怜的老人觉得惋惜。

  一打眼,看到了正在一个灶台忙活的张三,曹辉示意相子升偷偷地把他叫过来,我们问一些事情。

  没一会儿,就见到张三颠颠的跑过来,小声地说“领导,您还真过来了。”

  曹辉没好气地说“你都这样闹了,我们还不过来看看,岂不是不尊重你们那么大的动静了吗?快领我们看看,顺便介绍一下情况吧。”

  张三本身虽然时常去街道办事处上访,但也是有特殊原因的。

  他们一家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这里,张三便是土生土长的黄楼乡人,见证了黄楼乡的起起落落和人来人往。他一直以为生活虽然不富裕,但是一家六口人也会这样安安稳稳的过下去。

  直到有天,一帮手持文件的人在自己家门口比比划划,一个戴着眼镜看起来斯斯文文的男人叫他出来沟通问题。他看对方不怀好意,本来没打算听他们说什么。但是对方后来提出的条件着实吸引到了他。

  “您好,我们是街道这边负责拆迁的,您这房子面积不小,如果拆了,我们可以补偿你们一套老人房给两位老人居住。我看家里还有小孩,一套房子给他结婚用,一套房子你们住正好。”来人如是说道。

  但是张三家还有一个不小的院子,后面还种了好几棵树,平常小孩子会在这里荡秋千,秋天偶尔还会结些果子,一家人都能享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于是他如实说“房子可以,但是我们这院子还有这几棵树你们也要赔偿我们。”

  斯文男看了看院子整体面积,脸上面露难色,“这个院子你们想要怎么赔偿?”

  “我之前听说别家都是这个价格。”张三报出了自己的心里价位,和斯文男讨论了半天,形成了一个初步方案,但是毕竟没有出示什么证件,他没有签订什么合同。

  后来听说斯文男还去了很多地方,很多人家也提出了不少的意见建议。不过再怎么样,自己家这个情况,觉得得到的还是足够的。

  没多久,拆迁工作开始推进了。这个时候正是房价飞涨的时候,靠近马路的人家房价高不好拆,不知道谁想了个损招,从村里面开始拆。自己家就变成了第一批开始拆的。

  那房屋拆迁以后没有了地方住,两个孩子嗷嗷待哺,老人也不能去亲戚朋友家,要是连老人小孩都养不起,那不成了不忠不孝了。

  于是他开始了第一轮的上访,街道办事也很利索,给他们安排到了这个老派出所,他们是第一批来的,很快就安排好了住处,挑了一个一层屋子,虽然条件艰苦,好歹能住。

  耐心的等待房子安排到位。

  第一年,房子拆了一半,开发商承受不住跑了,街道办的人做工作说马上找新的承包商。

  第二年,门口的门面再也拆不懂,强拆违法也没人敢弄,只是半带威胁吓走了几户人家。

  第三年,大量的人家包括张三家都开始上访,为什么?未见高楼大厦乘势起,只见荒芜凌乱地罢了。

  上访的结果是什么,是新的条件和合同,包括不再建造老年房,两套房子的只给一套加一些补偿费。

  这样苛刻的条件任谁也接受不了。于是他到处找人,到处上访,成了区里信访局的常客,甚至多次去省市上访,成了所谓的“闹访户”。

  回忆到这里,相子升脸上已经开始充满怒意,这都是工作没有做到位,影响了群众的满意感和获得度,尤其是有些干部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让拆迁工作一拖再拖,让这些人员难以上房,难以沟通,甚至不再相信政府工作人员。

  曹辉则是沉吟良久,思考自己能不能推动这件事情有所转变。

  张三也是指着院里的老人们说,“领导,有时候真不是我们故意闹,你看看这里的老人,刚来的时候有126个,现在死了一半多了,只剩下50来个。等老年房没等来,等来了一个棺材板。”

  说着说着眼泪就留下来了,“我老父亲老母亲这是命里没有这个福气,我估计也看不上这些东西了。”

  曹辉拍拍张三肩膀,两眼环视一圈附近的环境,确实惨不忍睹。

  三层的小楼上处处是放置的鞋架子和衣架子,上面挂满了被子、鞋子、衣服,女人的内衣和男人的臭袜子挂在一起,不知道哪家小孩子的书包也一根肩带缠在栏杆上,耷拉下来没有一丝生气。

  院内更是不堪入目,全是临时搭建的土坯房子,有的就是一块钢板子做顶,冬天人还能裹紧被子,夏天烈日一烤,里面根本就是火炉,人们只能坐在外面,不能搁里面蒸桑拿。

  整个院子可供落脚的地方就很少了,还有很多流浪狗来这里抢人的吃的,拉尿都在这里,随处可见臭不可闻之物,卫生环境及其堪忧。

  在这里生活人的压抑、难受体现的淋漓尽致。

  一旁的相子升下基层比较少,平时的生活环境也都在城市,很少能接触到这些事情,对这些人的生活简直感觉像是做梦一样。

  这或许就是所谓的生命之轻吧……

  看看这些目中无神的老人,一瘸一拐仿佛不是走在路上,而是飘在天上。

  看看这些忙碌无比的中年人,奋斗的意志,家庭的担当被践踏的一文不值。

  看看这些不懂事嬉戏的小孩,这哪像走向新生活新时代的模样。

  没有什么解决办法,曹辉和相子升两个人也是相视无语,他们决定不了拆迁,决定不了大势,决定不了地方政策。

  曹辉从这个小院走出去,拨通了纪工委书记黄伟的电话,老熟人了,他也没有怎么客气,接通便问:“黄伟啊,你现在想怎么处理这个原黄楼乡派出所的?”

  黄伟明显没有听懂曹辉的意思,或者说意思表达的根本也不明确。

  他似乎还在着急的去给其他巡察组组员送材料,气喘吁吁地说“收回!必须收回,我回去就想办法!”

  这一句话差点儿没把曹辉气的背过气去,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大声叫到:“收回?你怎么收回啊?!”

  【作者题外话】:有点儿工作,发晚了不好意思。

继续阅读:第十六章 从心出发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官路交锋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