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三中十来年都没出过一个本科的……就这种教育条件下的学生……能上本科分数线的都是神仙了吧?
杨颜摇头叹了一口气,母校现在真是一届不如一届了,不知当初站在讲台怒吼“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的老班看见三中现在这个鬼样子会是作何感想?
感叹归感叹,对于这种情况,杨颜即使是想帮上一把也是有心无力的,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她一个混演艺圈的,对地方教育这一方面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了。她自问还没有那么大的能力来改变一所学校的教育。
最后的结果是,杨颜参观了一番承载过青春记忆的校园——虽然极度的不美好,而且她甚至不觉得这是帮忙,更多的是一种讽刺吧。
看吧,时过境迁,还是得靠我们这些当时穷孩子吧?
——跟tm灰姑娘似的。
顾初这个时候恢复了贱兮兮的本性——一级嘲讽道:“原来贵地还有高中啊……我们怎么不知道?”
私设的。
这下跳脱喽。
其实一直是有的,只不过规模很小,每一届只有一两个班那种,几乎可以忽略。
因为没几个人选择在初中之后继续读高中。
学校给他们安排了一个班作个样子,杨颜看出来这就是那天整个班级都冻得瑟瑟发抖,然而每个人都拿着小本背诵的班级,初三的,看起来是想考上高中的,可惜在这的概率就不高喽。
进门,便听到里面的讨论声。
这个我们已经知道了啊……众人一脸茫然,不明白老师这是什么意思。
老师咳了声,说,“所以呢,为了本班的学习秩序,校方已经私自与冷玄野商量过了:可以挑选任何班级,除了7,8班。”7,8班,就是尖子生聚集的班级。
其实她觉得这样安排挺好的。风华正茂啊,正是青春岁月啊,突然来了,电视中的明星,谁不激动?
语毕,众人哗然,叽叽喳喳的像是炸开了锅,甚至有几个人已经反驳老师了。
老师:“不是我想的,当然我也不反对,除非,你们私下自己去请他——如果他坚持校方那边肯定不会阻拦。”
但是前提条件下,得能见到顾总,其次,还要接受来自其他班的嘲笑。当然,没有人会这么傻跑去做。
杨颜倒是不怎么在意,也不太明白这些孩子们在讨论个啥——。再再说,三中那个老奸巨猾帅的够惊天地泣鬼神的了吧?
就这环境可想不了别的。
早就爆满了!
老师走了以后,班里又恢复了二十分钟前的状态,安静不下来,仇然这次不管了,其实,她是怕不让他们抱怨一会儿,他们会憋死。
女生哦!
旁边有一个曾经交过杨颜的老师,拽拽的,对她这种永远淡定的姿态多多少少了解了一点,她侧了侧身子:“我说你是不是早就知道哇?”
杨颜冷笑一声,她倒是忘不了这个老师,当年可没少给她难堪。
老师了然的哦了一声,拿着手机上继续做她的作业了。
杨指间夹着耳环,手指飞快的旋转着,略带怀疑的看了一眼老师,眸底笑意顿生。
唔…………
有点意思,
果然,不一会儿好多人都来问她是不是早就知道了?所以才会那么说?杨颜统一回复说:我要知道的话怎么可能告诉你们?我像是会打预防针的人吗?
……这才是他们腹黑+损人不利己的影后娘娘。
不太理解他们在说什么,杨颜退后一步,做了个手势,意思是您请,顾初看了她一眼,想着,莫不是初中的阴影太大了?
教室布置的很好,墙上贴着翠竹壁纸,后面贴了两张世界地图,校服是偏黑色的,不得不说这样是挺好看的。
杨颜戴着墨镜小幅度的打了个招呼——“嗨!”
顿时一片惊呼声。
b市落后,从来没有明星愿意来这里拍戏,采景,头一次见到火的明星真的是难掩激动……
但是想到之前校长的吩咐,还是努力的压制自己的表情。
这样就显得几十个人的脸上显得很怪异。
“快中考了吧?”她问道。
本班的班主任立即奉承道:“可不是,这些孩子们这几天挑灯夜战呢!就指望哪一个好成绩!像您一样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杨颜小声的“呦”了一声,道:“不敢,我中考可是一骑绝尘,跟三中没太大关系。”要不是那几个指标,她也走不了。
所以本质上讲,真的和三中没啥关系。
老师脸上的表情有点讪讪的,不说话了,杨颜顺着走了几圈,在一个女生的桌子前停下了脚步,无他,这孩子桌子上一个课本都没有,显得桌子上的那首诗就极其突出,那首诗是: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冯延巳《长命女·春日宴》”
杨颜:“????”
女生长得清秀,知道她也是原来三中的学生,再加上平常在电视上总是看的到,想到这人曾经也坐在这里,然而现在却站在光芒万丈的舞台上,竟生出一种梦幻的感觉。
这怎么可能……这么幸运呢?
连老师问她桌子上写的什么都没听到。
老师明显有点怕了,这诗出现在一个初中生的桌子上实在是太不正常了,谁知道这学生居然不自己圆回来!
半晌,杨颜这才笑道:“可能太喜欢《甄嬛传》吧。”这幅调节气氛的语气叫众人松了一口气。
还好没问。
emmmmm……
“那,您觉得这次能上高中的有多少?”杨颜问道。
“大概……普高的话,二十来个吧。”她声音不大,足够两个人听清,杨颜点了点头,不知道在想什么。
“本科呢?”
“……,没有。”
她知道没有,就是随便问一下而已。
想着要不走吧,然后劝劝顾玥干脆断了这学校得了。
耽误事儿,所有人——包括学生,心底同时冒出来这么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