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浩东极为关注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对中风后遗症的效果,所以一个针灸疗程结束,楚青玖特意去和罗浩东聊了一下治疗的进程。
其实才第一个疗程,有效果,但效果并不明显,还需要坚持才好。
楚青玖还和罗家之前帮着她管学堂的人,谈了谈收第二批学生的事情。
第一批的学生,一大部分都去了沈云晖的军中,等到战事告一段落,有几人回到了京城,但大多数人,都留在了军中。
虽然不在太医院驻泊医官的名录上,领不到朝廷俸禄,但祁国公府和几个将领,自己出了薪饷,求了他们留下。
正因为如此,虽然他们之前就提过,想要再找一批学生来,但楚青玖心疼沈云昭精挑细选出来打算培养的苗子都流失了,没有答应,便一直拖到了现在。
这次是罗家在学堂教授医术的子弟,自己提出了解决办法。
各家中,总有一些天赋不是很高,但却有志于学医,想要济世救人的好孩子,只是因为天赋问题,医术难以学精,若是行医便会害人害己,因此各家不敢放他们去看病,只能让他们分散家族的各处产业里,或者选药、制药、或者做些管些杂事。
恰恰楚青玖的这种培养方式,对于资质天赋的要求,不是那么的高。
两相结合,他们便有了想法,想招收各个医学世家里天赋不算很高、但勤勉认真的子弟,进入医学堂学习。
医学堂是楚青玖办起来的,这会儿,他们便询问楚青玖的意见,若是楚青玖同意,他们自己会去联系人,招收学生,不用楚青玖太操心。
而且这次,之前的一批学生虽然还留在医学堂的人不多,可也有十几人了,做辅助教学,是足够了的,所以这次,就算是多招一些人,也没有关系。
楚青玖琢磨了一番,倒是觉得很可行,就答应了下来。
明天就是重阳,楚青玖从罗家回去后,沈云昭还没回来,一直等到晚饭时分,他才匆匆回来。
一起用完饭,沈云昭往日里总喜欢与楚青玖腻歪一会儿,一起散步消食,这次却让楚青玖自己散步,他自己直接进了书房。
楚青玖走了一会儿,发现书房附近时不时有人进出,一副忙碌的样子,能让沈云昭忙成这样,那这事情,绝对不是小事。
见状,楚青玖便没有过去打扰,回去后,在自己房内看看书。
沈云昭一直忙到了楚青玖要睡了,还没有回来,楚青玖略微有些担心,便也没睡。
一直等到快五更,沈云昭才回来。
他去洗漱,而后带着一身水汽回来,抱住了楚青玖的腰肢,与她一起倒在榻上。
楚青玖没问他忙什么,只伸手在他发间轻轻按摩,助他快速入睡。
第二天楚青玖醒来,沈云昭又已经去忙碌了,一直等到五六天之后,沈云昭才略微清闲了一些,和楚青玖说起最近忙的事情。
“这一个多月,全力追查下,总算是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更能佐证,他确实不是于贵妃亲生子。”
这个他,自然说得就是沈云晖。
沈云昭继续说道:“也因为如此,他身边许多本以为是心腹的人,都无法再信任,毕竟之前他和于贵妃和于家之间的联系千丝万缕,互相影响太深。”
否则,当时二皇子府中,也不会细细清理后,还有漏网之鱼。
前前后后,二皇子府清理了三次,现在才算是清静一些了。
“之前他以为自己能掌控麾下将领,但现在却不敢保证了,怕这些人里,是因为忠心于家才忠心于他,如此,他和于家决裂,这些人说不定会站在哪一边……”
“要进行清查处理,免得将来关键时候,这些人反而去帮于家。”
“也不是单单为了他自己。”沈云昭道,“父皇这些年严防死守,不让于家的人掌兵权,但他向来看不惯于家的行为,所以他手中有兵权,父皇十分放心。”
“但我们都没想过,他身世会有问题。”
“怕是于家透过他的手,迂回安排了不少人在军中,这次要彻底清查一番。”
他这些天的忙碌,便是先排查了还在京中的这些将领,同时要联合调派人手,去北疆清查,毕竟北疆的事情,还是沈云晖麾下的人,更清楚一些。
清查了还不算完,还得在于家发现之前,凌厉而迅捷把这些人收拾了,或者调离,或者弹劾下狱,或者架空,总之,不能再让他们掌着军队,威胁到皇权。
楚青玖恍然。
沈云昭清闲了一些,日子便又回到了原先的节奏。
到九月中旬,赵老太太开始了第三个疗程的针灸。
她的症状已经明显改善,也因为如此,赵老太太的脾气一下子好多了,也愿意说话了。
赵莫氏和谢赵氏对楚青玖千恩万谢。
赵老太太年轻时候便守了寡,一个女人带着两个三个孩子,过得便有些艰难。
赵老太太知道,只有尽量培养孩子成才,赵家的门庭,才能重新支应起来。
但她对大儿子严格,可对小儿子,赵老太太总忍不住心软——他是遗腹子,从不曾见过父亲,赵老太太便忍不住多疼爱一些。
谁知道便养得他没多少担当。
但好在他还算是孝顺,这次被赵老太太的病吓着了,这段时间都听话的很。
谢赵氏说到动情处,忍不住落泪。
楚青玖不太擅长安慰人,还是赵莫氏安慰了大姑子。
谢赵氏收了眼泪,又与楚青玖说了另一个病人。
那病人同样是中风患者,不过已经有一年多了,如今瘫痪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比赵老太太的情况要差不少。
楚青玖点头答应下来:“这几日,我随时可以去看。”
看病不像是有些事情可以拖,楚青玖答应,谢赵氏立即便去对方家中,说明了此事。
这是谢赵氏丈夫的上官胡家,所以谢赵氏才十分殷勤。
不过这件事情,倒是不是谢赵氏率先提起的,而是胡夫人得知之后,主动找谢赵氏,想要请谢赵氏牵线的。
听闻楚青玖答应了,胡夫人止不住的欢喜。
家里有个生病的老夫人,对于老夫人的儿女来说,影响倒是不太大——对她的儿子来说,也就是早晚问候一句的事情,女儿都已经出嫁了,即便是探病,也不过是一个月住个一两天,已经算是孝顺了,再多,婆家会有意见。
因此,虽然忧心老夫人身体,但也不用贴身伺候着。
最苦的可不就是当媳妇的么。
一不是血亲,老太太不会心疼她,二不能拒绝老太太的要求,否则就是不孝,一顶大帽子下来,胡夫人也扛不住。
其实也不是胡夫人嫌弃婆婆胡老夫人,又不是小门小户的,需要她这个做儿媳的亲手端屎端尿擦身喂饭的,她大部分时候也就是动动嘴罢了。
只是胡夫人天生嗅觉敏锐,一般人能忍受的气味,到了她这儿,就会觉得那味道特别重,甚至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止不住的想要恶心干呕。
其实不光是臭味,就算是香味太浓,她也会恶心干呕,所以她从来不喜桂花等等浓香型的花卉,便是连脂粉,也必须要特制的清香味道才好,否则同样会出现反应。
但她这控制不住的生理反应,落在婆婆胡老夫人眼中,就是不孝,就是嫌弃她。
胡老夫人大怒,若不是顾忌着儿子的名声,顾忌着可爱伶俐的孙儿孙女,胡老夫人恨不能让儿子休了胡夫人。
但就算是没有让儿子休妻,胡老夫人也没有放过胡夫人。
胡夫人不是嫌弃她么,她就非得让胡夫人天天去她屋里呆着。
胡大人心还是向着妻子的,最开始是温言劝说胡老夫人,到后来干脆自己去伺候着,惹得胡老夫人更是生气,家宅不宁。
到如今,胡夫人原先生完孩子之后,便再没瘦下去过的丰润身形,已经变成了比她少女时候还清瘦的模样,平日里,还得脂粉才能遮盖住脸上的憔悴萎黄。
胡夫人对楚青玖抱了很大的希望,胡老夫人能好一点,她就能少受点折腾。
因为急切,胡夫人第二日上午,便一直等着楚青玖到来。
楚青玖先去赵家给赵老太太针灸,完毕后直接去了胡家。
胡夫人也没多客套,直接引着楚青玖去了胡老夫人屋中。
在外人面前,胡老夫人也没有太过为难儿媳,何况她也是希望自己能被治好的,因此十分配合。
胡老夫人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细结代,左边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兼有头昏症状……
对于中风,《金匮要略》中有言:“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依据《金匮要略》所言,医家便把中风,按照病情轻重、并未深浅,分为“在络、在经、入腑、入脏”四类型,到现代, 则变成“中络、中经、中腑、中脏”,但意思是一样的。
传统医学中的中风,包含了现代医学的脑梗塞、脑血栓、脑溢血等。
胡老夫人这病,传统医学上,属于中风里的中经络,放在现代医学里,便是脑血栓。
治疗思路,则是以益气活血、祛风通络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