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探春
初晴时2025-05-23 14:133,064

过了初五,刘台迫不及待的来找房世宁,他还惦记去年做鱼灯笼的事情呢。

“宁姐儿,听说别的村里有人开始模仿我们去年做的鱼灯笼了,若我们不抓紧,恐怕就被别人钻了空子了!”刘台一听竟然有人这么“不要脸”,他恨不得第一时间就去找那人算账去,可他收到的消息说不止一个村有人这么干,总不能都挨个去找人算账。

鱼灯笼不难做,主要有心,用不了多少工夫就能仿制,这一点房世宁早有预感,不过,她也不着急,就算那些人也做出了鱼灯笼,可一定没有他们做的这么精美,因为他们没有小五儿这样的版画高手!

“刘台哥,今年鱼灯笼的制作我就参与了,若是你想干,你全权负责就好。”看刘台着急,又道:“我已经让小五儿刻好了鱼灯笼所用的印花木板,等上了色印出来,相信比去年要好看很多,所以你不用着急别人仿造,只要我们的比他们的好看漂亮,相信我们做出来的鱼灯笼还是会很畅销的!”

刘台拿过来夏侯繁乌刀刻的木版画,果然看着就高档很多,纹路、样式都比去年好看。

房世宁道:“我虽然不管,但是有一条,小五儿的版画不能白用,每只鱼灯笼他提一文钱,你看行吗?”

这哪有什么不行的!一只才要一文钱,简直就是白送刘台的好不好。

刘台一口答应。

去年,刘台参与了鱼灯笼制作的全过程,也看着房世宁如何安排人力物力,今年他照做就行,就不信不能打垮那些仿作的人!他这就回去召集人手,一刻也不耽误的开始制作鱼灯笼!

抛开鱼灯笼,房世宁专注于小辣菜的制作。

年前左掌柜还提醒她别忘了小辣菜,过完了年,这件事就得正儿八经的开始了。

去年小辣菜小打小闹,小范围内获得了认可,今年辣菜产量不少,她得好好经营了。

秦大政估算过,这一茬小辣菜得有五千斤,虽然切丝的事可以靠切丝器,可还是上锅炒、拌调料,光靠家里人肯定是忙不过来的。

把周围的人想了几圈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

安氏一听她为难,出主意道:“做事的人最重要的得是人品可靠,其次是干活能力,我倒是觉得咱不如再买两个人,反正等盖了新院子后家里也住的开。”

“还是奶奶想的周到!”房世宁高兴道。

其实,她不是没想过再买人,可奶奶平时就不太让郑嬷嬷等人干太多活儿,她还以为奶奶不喜欢买下人呢,既然她老人家说了,那就再买两个!小辣菜这笔小钱,她还想再赚个三五年呢,买了签死契的下人,她就什么也不怕了。

正好她计划要去山阳县城一趟,顺便就可以把买人的事情给解决了。

刘台为制作鱼灯笼,召集了村中不少人,不过四五天的时间,已经造出来近千个来,这个东西占地方,时间长了,颜色也会黯淡。

刘台已经去了松柏镇几趟,卖出去大约百十来个,可和每天的出货量相比,有点杯水车薪了。他就去山阳县,按照房世宁的指导找到了买家,还在码头那里找到了一个大买家,只是那人要货很急,他必须要在今天送去,听说房世宁要去县里,早就和她打好招呼,一起去山阳县。

别的村里早就有仿冒的鱼灯笼,若是和去年那批鱼灯笼相比,倒是相差无几,可若和今年的相比,就差得远了,造型虽然相似,可花纹、颜色、用料,一样就能看出差别来。就算刘台他们的价格要高出一文钱,可已然比那些仿冒的好卖。

“多亏了宁姐儿指点迷津,码头那个大客户一下子要了两千个,一个九文钱,这一下子就是十八两呢!”刘台很是兴奋。

房世宁提醒道:“码头那里,货通南北,若是做的好了,少不得每年都有大生意,所以鱼灯笼的品质一定要有保证!”想了下,又道:“不如刘台哥你也想个名头,等刻个印章印在鱼灯笼上,这样人家也能知道你这鱼灯笼的牌子了。”

刘台顿时明了,“鱼灯笼好模仿,可我们是头一家,又有名头在,就算有其他人仿造,可识货的自然还是任我们的牌子!”

“是这个道理。”

刘台挠挠头,“宁姐儿,说起来这鱼灯笼还是你想出来的主意,这个名头应该用你的。”

房世宁暗自懊悔:上一世她真是瞎了眼了才会跟着傅府的人离开村子,看,村里人如此淳朴,傅府上下连半根手指头都不如!

房世宁摇头,“我志不在此。你也应该知道,我如今有别的买卖,我不是看不上鱼灯笼利小微薄,而是觉得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说实话,我觉得刘台哥你很有闯劲和想法,我现在有‘永宁’这个牌子就可以了,倒是你,不如趁着鱼灯笼这个契机,另立牌子,以后我们还能相互帮衬。”

刘台眼前一亮。创牌子?他能做这么大的事情吗?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句话很有道理啊!宁姐儿的事业眼看着风生水起,一天比一天大,独木难成林,还是得有人帮着才行。

既然宁姐儿说他可以,他相信她的眼光,那他就试一试!反正就算这个牌子是他的,可他,刘台,以房世宁马首是瞻!

刘台不再纠结,“我听你的,那就想个名头,正好在卸货的时候我就能把章子给印上去。”却又为难道:“可是我一时半会儿的也想不到好名字啊。”

房世宁问道:“你的木耳种的怎么样了?”

说起这个,刘台就有些泄气,“若是种的好,我也就顾不上做鱼灯笼了。我按照你说的什么保温、消毒、菌丝,我都一丝不苟的来,可还是没有什么效果。”

“可能还是因为天气太冷了的缘故,等到了三月,天暖和了你再试试。还有,我记得山里的木耳多是长在有木屑的地方,你不如再想想如何把菌丝放在木屑里,说不定会有转机。”

房世宁这么一说,刘台顿时来了精神,“好,有你这么说,我就又有信心了。”

“我觉得木耳将来会是很受欢迎的食材,以后往外卖木耳,你也得用这个名头,不如就叫——”房世宁看着马车外星星点点刚刚冒出头的迎春花,道:“不如就叫——探春,如何?”

探春?

刘台乍一听,觉得没什么道理,听着既不觉得富贵,也不觉得兴盛,看人家起的名字,什么宝隆、全盛、悦来,一听就有求财求富的愿望,这个“探春”是个啥?

房世宁看他不明白就解释道:“鱼灯笼是过了年才用的,多是立春之后,节气山虽然立春,可离实际的春意盎然还有一段时间,手挑鱼灯笼,探知春意到,这是‘探春’的第一层意思,第二,春天长出的木耳最是益血补气,是上等的佳肴,等以后你种出来木耳,不论春夏还是秋冬,众人都皆可以品尝到,美味木耳迷人魂,品味探得四季春。探春,即为此意。”

一通百通,刘台应和道:“还有香椿!用上‘探春’,正好切合!”

房世宁微笑点头。

刘台一拍巴掌,“好!就是探春!比什么富啊贵啊的好太多了!保管让听到见到的人忘不了!”

一旁的夏侯繁乌早就不耐烦姑姑只顾着和别人说话,“姑姑,探春再好听,也没有小五儿的名字好听!”哼,他的名字也是姑姑给起的呢。

房世宁看他无聊,到县城还得一个时辰,“小五儿,姑姑给你一个任务,你要好好完成哦!完成的好,姑姑有奖励!”

夏侯繁乌顿时睡意消散,“姑姑你说!”

“你还记得我教你的‘颜体’吗,你把‘探春’两字用颜体刀刻出来,多刻几块木头。”

夏侯繁乌立即着手,一刻钟后,一个方方正正的木质印模就出来了,“姑姑看!”

房世宁赞赏的点头,“刻的不错!”

刘台接过来印模,他对字体什么的不熟悉,可看着“探春”两字,心中顿时满意,笑道:“真好看!夏侯少爷刀刻功夫了得,我看都能出师了!”

房世宁不无骄傲道:“小五儿悟性高,于木匠说他再教一年就没有东西可以教了,如今都慢慢给小五儿派活了呢!”

刘台看一眼沉浸于刀刻的夏侯繁乌,小声道:“我看他年纪也大了,他就这样一直在家里吗?宁姐儿,不是我多嘴,夏侯少爷虽然心智不全,可听说也有人家看中了他呢!”

房世宁一怔,还有这样的事?她不太出门,外面的人也不敢在她面前胡说八道,知道她对夏侯繁乌上心,轻易不会乱说夏侯繁乌的闲话。若不是刘台对她说这个,她还不知道呢。

夏侯繁乌除了脑子不大好,不论长相还是手艺,那在周围都是首屈一指的,有人能看上他,也正说明了人家眼光不错。

房世宁还是寄希望于能帮助夏侯繁乌找到家人,或者帮他把脑子治好也行,还没想过他会成家立业呢,如今让刘台这一说,好像也无不可。

继续阅读:第138章 娶亲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一品重生女:农门秀色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