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氏昨日听房世宁提过,可不能说她已经从宁姐儿那儿知道了,佯装不知道:“哦,是哪家的姑娘?不是我夸,栓子是个孝顺的,又能干,如今也有本事在身,娶亲的事你这做爷爷的可得好好长眼!”
张铁匠不好意思道:“我知道栓子是个好的,只是他那爹——哎,也是我当初太过溺爱才导致他如今太不成器!不说他爹,栓子也老大不小了,既然他有了心仪的姑娘,我就想着尽快让他成亲!这不,我来求老姐姐去当个媒人,帮我家栓子提亲去!”
安氏笑道:“你这说了半天了,我还不知道是哪家的姑娘有这个福气呢?”
“就,就是老嫂子也认识的,是山阳县里的,——是罗姑娘!”
话说到此,安氏连声恭贺,爽快的应下来。
“只是有一事,我老婆子倚老卖老,你可不能恼怒!”
“嫂子请说!”
“若栓子和蜜娘的事儿成了,那以后栓子父母那边——”
张铁匠不等安氏说完,他立即道:“分家!栓子成亲后我就做主分家!他爹娘不成器,栓子好不容易娶上媳妇,我不能让他们夫妻俩毁了栓子的日子!”
安氏很喜欢罗蜜娘,罗蜜娘既能干还自立,若不是毁在了那人身上,如今孩子都要大了。好在好事不怕晚,张栓踏实肯干,也是个疼人的,两人能相互看中,这也是天意。
只是张栓的爹娘不像样,若是罗蜜娘嫁到张家受到公婆磋磨,那她这个媒人不做也罢。
张铁匠很明白自己儿子的德行,狗改不了吃屎,栓子娘又是个糊涂的,若不分家,哪里有姑娘愿意嫁到他们家!
张铁匠的表态很诚恳,安氏道:“你和栓子尽管安心等消息,媒人红包我拿定了!”
张铁匠十分高兴。又来找房世宁说了说近来制作切丝器的情况。
他也知道附近的县里有了仿造,有些担心。
房世宁又把说给李长华的例子将给他听,总算让张铁匠安心。
“瓜铡的事情不好办,主要是一个瓜铡用铁太多,若是外族人有心,大量收购瓜铡回去另做他用,朝廷一定会追究责任!”
还有这事!
也对,外族提炼生铁能力不足,一旦得了机会就会在大顺朝购买铁器,然后带回去再冶炼锻造成武器。
朝廷对生铁控制较为严格,也是出于防止外族滥用生铁。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看来这瓜铡不能随随便便打造出来。
之前预定了几个出去,都是相熟的人,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可若是大量外销,她就不能保证朝廷会不会找麻烦了。
“既然瓜铡的事有风险,那就先放一放,等我想出个完全之策再说。”
张铁匠来之前害怕房世宁一心只看重利益,若是不听他劝,他又该如何。还好,宁姐儿一向明事理,他把事情一说,她就明白了利害了。
得了房世宁的准信儿,张铁匠不再担心。但瓜铡这东西确实不错,若是能推广来用,定能省事不少。
几天后,安氏去了趟县城,先找了乔坊主说了张栓要求亲。
乔坊主觉得张栓人不错,心中早已经认可,只是怕他父母会对罗蜜娘不好。如今又听安氏说张栓成亲后会分家,心中就更满意了。
乔坊主喊过来罗蜜娘,说了安氏是张铁匠请来的媒人,来给张栓提亲,问她的意见。
罗蜜娘早听张栓提过,今日安氏一来,她就猜到是为了婚事。
在县城里抛头露面惯了,性子又爽快,罗蜜娘也不扭捏,笑道:“一切都听姑姑安排。”意思就是她同意这门亲事。
乔坊主高兴罗蜜娘的终身大事终于有了着落。
罗蜜娘身世可怜,当初她父母对乔坊主有恩,后来因病双双离世,只留给罗蜜娘一个狭小的杂货铺维持生计,那时候罗敏只有十五岁。
乔坊主喜欢罗蜜娘,加上有心帮衬,所以才和她父母定了和洪槐的亲事,只是她没想到,洪槐就是个白眼狼,不但撕毁了和罗蜜娘的亲事,也把她的金针绣坊给败坏干净了。
罗蜜娘心善,见她无处可去还收留了她,两人虽是“姑侄”相称,但在乔坊主心里,罗蜜娘早已经是她的女儿了。
罗蜜娘的下半生有了着落,乔坊主既高兴又有点伤感。
以后罗蜜娘就是张家的人了,两人再也不能朝夕相处了。
罗蜜娘也舍不得以后出嫁了离得乔坊主太远。虽说她的亲事因为洪槐一再波折,可这都被关乔坊主的事,她定下两人的婚事,也是好心。后来她留乔坊主和她一起住,自己负担两人的生活是艰难了点,可乔坊主也没少给她银子,不就是因为乔坊主认识了宁姐儿,从那以后她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了吗!
“姑姑,你放心,我和栓子商量过,就算我俩成了亲,以后还是会常住县城里,到时候姑姑可别嫌弃我。”罗蜜娘看出乔坊主对她的不舍。
她说的是实话。在张栓向他表明心意的时候,她就提出,如果两人成亲,她还是会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县城里,毕竟这里有乔坊主,还有她父母留给她的杂货铺。
当时,张栓答应的极为爽快,说以后都是罗蜜娘当家,她想住哪里就住哪里。
话到这里,这么亲事再是合适不过。安氏又和乔坊主说些闲话。
李长华跟着安氏一起来的,她想和乔水芸说说把连体服放在绣坊售卖的事情。
乔水芸自从全权接手绣坊,她就忙的不可开交。之前虽说也经手过绣坊的事,可毕竟后面有房世宁撑腰,她做事也有底气,可房世宁说以后都由她自己负责,乔水芸就有点畏缩。好在王氏能干,乔水芸渐渐顺手,绣坊的生意也没受到影响。
房世宁撒手绣坊事情之前,算是给乔水芸送了一个“大礼”——四件套!
山阳县里还是有人识货的,王氏还没怎么四处走访,就已经来了不少订单。她急忙去找乔水芸商定价格。
乔水芸在乔坊主的帮助下,充分考虑布料和手工,经过缜密的计算,总算算出了价格。
房世宁以前教过“自由组合”的内容,乔水芸就利用这个,结合绣坊里的布料及能做出来的花样,并依据顾客的需求,总共组合出来近二十种,从一两银子到三十两银子不等。
这种独特的组合方式一下子吸引了不少眼光,原来还可以这样选择。比自己蒙着眼选颜色、样式、尺寸可方便多了。
花颜绣坊和丁家绣坊看四件套如此受欢迎,他们也推出同样的东西,可惜却学不来永宁绣坊的“自由组合”,再怎么优惠价格,始终不及永宁绣坊卖的火爆。
有钱赚总是好事。乔水芸一听是宁姐儿让李长华来的,她就知道是好事。
李长华自从知道她做的连体服可能会卖钱,她就在想如何说服乔水芸能接受她的东西。
跟着房世宁这么久,李长华没有浪费她的所学,这些日子,她思前想后很多次,一直在考虑用何种理由让乔水芸更容易接受。
别说两人关系好,就能很快定下绣坊售卖连体服的事。亲兄弟还能明算账呢,何况两人之间又是因为房世宁才相识的。
李长华的连体服是她自己想出来的,就算再大顺朝也早有人做了出来,可她毕竟是要拿出来赚钱的不是。
乔水芸那里,她经营的铺子是要赚钱的,万一连体服让人亏本,那无论放在哪里都是说不过去的。
合作就要有合作的样子,不能因为亲情、友情而让合作打了折扣,否则就是不负责任。
房世宁的教育没有白费,至少在跟了她这么久的李长华和乔水芸这里,已经有了初步成效。
两人都有心用自己的能力闯出一番不一样的田地!
李长华从连体服的样式讲起,还分了季节和不同需求。例如冬日的连体服必须得保暖,开档的地方可开可不开,小婴儿火力大,还得用夹棉的连体服,省的再让孩子得了湿疹。像是女宝宝,有些人家想得多,那最好做成不开档的,等等。
她这几天的功夫没有白费,从单一的连体服已经延展到七八种了。
李长华说的头头是道,乔水芸听的极为耐心:永宁绣坊虽然是宁姐儿给她的,可她不能就真的把持了绣坊,她已经受过宁姐儿太多恩惠,她只当如今是替宁姐儿看管铺子,将来他还得把铺子还给宁姐儿的。所以,永宁绣坊蒸蒸日上的好势头不能毁在她手里。
李长华的连体服很巧妙,乔水芸在山阳县住了这么久,她可从未见过有谁家的婴孩儿穿这样的衣服,定是能赚钱的!
两人一拍即合,又根据四件套自由组合的方式,商定了连体服的价格。
连体服是个好物件儿,两人定价的时候也没忽略家境一般的人家,好在连体服不用刺绣等复杂针线,于是根据不同的不铺料子,商定从四十文到三两银子不等。
连着推出四件套和连体服,“永宁绣坊”俨然已经成为山阳县里的头号绣坊,丁家绣坊还好,它本来就比不过永宁绣坊,可花颜绣坊却有些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