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松月湖酒楼,百里公子的房间奢华至极,不知道这次的房间又会是怎样的布置。
门半掩,房世宁敲了敲门,只听见里面传来声音,“进来!”
房世宁只顾着想一会儿如何说服百里公子,丝毫没有注意到那声音里的声调起伏。
屋中站立一人,身姿挺拔,头戴面具,是百里公子无疑了。
“来了?”百里公子出声道。
房世宁一愣,她怎么感觉这百里公子似乎在很焦急的等她?
房世宁不怵,“百里公子喊世宁来,可是有什么吩咐?”
在人家的地盘,该低头的低头。房世宁感知这百里公子是上位之人,她不过是乡野农女,还是恭敬一些好。
面前出现一杯茶,“坐吧,不用紧张,叙旧而已。”
房世宁愣住。叙旧?两人只不过见了一面,这有什么好叙旧的?
百里公子的表情藏在黄金面具之下,房世宁看不到他脸上的表情,自然也猜不透他在想什么。
自己好心来相见,对方却不以真面目示人,房世宁对这样的见面不怎么期待。
若不是看在对方是烧烤店的大东家,她且得看看能不能来呢。
“百里公子,您有事就吩咐,我那里还有一摊子事要忙活。”这当然是托词,她只想让对方尽快进入正题,省的坐在这里,她心里直发毛。
百里公子笑了笑。
房世宁心里突的一惊,刚才一刹那建,似乎有什么想法略过心头。
“无事就不能说说话吗?”
房世宁一窒。这是什么意思?他大老远的从上京来,就是为了和她说说话?大哥,我们不熟啊!
房世宁露出微笑,是人都能看出她的勉强,“好啊,我正好也有时间。——不过,我得先听听上京范家的事。”
用范家的事把她“哄”上来,那他总得拿出点像样的消息才行。
百里公子道:“你就不问我为何知道你想知道范家的事?”
房世宁笑笑:“如果百里公子想说自然会告诉我,若是不想说,我也逼不了你。”
“听起来似乎有道理。” 百里公子在房世宁旁边坐下,给自己也倒了一杯茶,“这茶不错,你不尝尝?”
房世宁挑眉,从善如流的拿起茶杯喝了一口——
“你怎么会有这种茶?这茶叶从哪里来的?”
只一口,房世宁便已尝出这茶水是石竹茶!是她亲手炒制的、大顺朝独一无二的石竹茶!
她除了留着自己喝的,就全部送到了盛长璟那里。
“你认识盛二公子?”房世宁皱眉。
若是两人相识,那盛家的揽胜酒楼想插手烧烤生意,百里公子应该是知道,两家合作一定是上上之选,为何百里公子却没反应。
“怎么,这茶就只能盛二公子才能有吗?”百里公子说完,好了一口茶水,“这茶叶十分独特,你可知它如今在上京里的价格?”
听这意思,是这百里公子买的?也不对,盛长璟说送他的茶叶基本上就进了宫里,那外面是无论如何也买不到的。
或者,这百里公子和宫里有关系?和宫里有关的事,房世宁都给屏蔽掉,也就不再问了,省的再问出事来。
“百里公子既然提到了这茶叶,想来是知道这茶叶是出自我之手。若是百里公子喜欢,我送些给百里公子又何妨!”
“那在下就却之不恭了!”
房世宁忽然有种感觉,这家伙不会就是想让她答应送茶叶给他吧?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你不是想知道范家的事?”
接下来的半个时辰,百里公子细细说了范家的事。
听完后,房世宁长舒一口气。
如上世一般,范家因谋逆获罪,全家按律论斩!
不过,阴差阳错的,升平帝忽然患病,范家嫡长孙恳请入宫诊治,最终升平帝痊愈,范家免于斩邢,全族流放西北充军!
充军也比全家身首异处的好!
房世宁相信,范家谋逆一事其中一定有隐情,说不定范家以后还有平反的机会。
“听闻房姑娘捐献红薯得到朝廷嘉奖,如今都是乡君了,可喜可贺!”
“若是百里公子感兴趣,不如跟着我一起种红薯?听说西北军扩军了,想来再多的食物也不会嫌弃。”房世宁今日来的目的就是这个。
百里公子笑笑,“我对种地没兴趣。”
一句话就把房世宁后面要说的话都给堵上了。
房世宁耷拉着脸,“难道百里公子也认为薯类是低贱之物?”
百里摇头,“非也。食物低贱高贵之分纯属谬论,能填的饱肚子才最重要!”
“那公子为何不种红薯?”
“我为何非得要种红薯?”
房世宁:“——”
如果我把大饥荒的事告诉你,你一定会说我昏头了吧?
那就没有再谈的必要了。今日除了听到关于范家的消息,她算是白来了。
“对了,世宁这里有秘制膏药,对于烧伤等有奇效,世宁回去后就命人送来。”刚才看他倒茶,衣袖遮盖了他手臂上的疤痕,也不知道郑嬷嬷调制出来的药膏是否管用。
“百里公子一定很忙,世宁先告退了。”
“等等。”
房世宁停住脚步。
“你不想知道白公子的事情吗?”
房世宁头也不回,“请你转告白公子,逍遥宿的牌匾已经烧成灰了!”
在门关上的瞬间,百里公子一把拽下了脸上的面具。
赫然是夏侯繁乌的模样!
经历两世,房世宁早对分别看淡了。虽说夏侯繁乌的模样在记忆中还十分清晰,可人得往前看,她如今只想着如何种植更多的红薯救更多的人。
等房世宁回到家,命人吧药膏送去,就不再做他想。
没想到邓海山随即来了,拿出三张纸来,“这是地契,公子说请房姑娘收着,十年之内无论种什么都好,都听房姑娘的。”
房世宁讶然,“给我的?为何?”他不是说不种红薯的吗。
邓海山道:“房姑娘赠药,公子百般感激,故将这三处田地无偿租给房姑娘十年。”
房世宁结果地契一看,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这么多?”
三张地契,一个一万亩,两个五千亩,这百里公子是个大地主啊!
房世宁正需要田地呢,这百里公子真是雪中送炭。
悄声问邓海山,“这百里公子到底是什么名头?怎么有这么多地?强取豪夺的?”
邓海山尴尬,“房姑娘说笑了,公子人好的很,从不做强取豪夺的事。这些地——许是家族传下的。”
成片的上万亩良田,那这个家族一定了不得!
再多的事邓海山就不知道了,房世宁想破了头也没能从上世的记忆中找到关于百里家族的事情。
有了这几千亩地,房世宁感觉一下子底气十足!
趁着才刚开春,急忙把种地等事宜吩咐下去。
今年主攻的粮食是小麦、玉米、红薯,另外还留出一部分地来种植水稻和棉花。
她一连几天跑遍了那三块地。不得不说,这三块地还真都是好地!靠近水源,肥力充足,佃户们都是几代在这块地上耕种,收成还不错。
她记得今年西北冬天会异常寒冷,连下大雪,冻死了不少兵士,而西域几个小国趁机联合起来侵犯边境,大顺朝运气不好,接连失了五个城池,百姓惨遭屠杀,流连失所,民心不稳。
朝廷为了收复失地,集结了五十万大军,为了满足这五十万大军的肚子,朝廷又加大征粮力度,百姓苦不堪言,这也间接成为了大饥荒开始的源头。
她将永安庄和永和庄的地,也就是差不多二百亩地,再加上还空着的五千亩地用来种植棉花,等收获了,她就全部制成棉衣送到西北去给将士们御寒,若是管用,就不会死那么多无辜的百姓了,说的远一些,说不定对延缓大饥荒也有一定的作用。
还剩下大约五千亩地用来种植玉米,等玉米成熟了可以磨成粉,吃的时候加水煮熟就能吃,或稠或稀都不错,主要的就是省时间。
在水源的地方合适种植了二百来亩水稻,全家人吃米算是够了。
之前她往外卖红薯和秧苗,还剩下了许多,差不多正好能种满四千亩,等地里的小麦和玉米收了,就划出四千亩来种植红薯!剩下的地就全部用来种菜!
是的,房世宁就是打算用上万亩的地来种菜!
红薯虽然能填饱肚子,可如果天天吃终究对身体还是不太健康,如果她把种出来的蔬菜进行煮熟晾晒脱水再切碎后储存,那等没菜却想吃菜的时候拿出来冲热水泡就行,加点盐巴,美味又健康!
安氏等人对房世宁用上万亩地来种菜表示了不解,种菜有菜园,吃菜去菜园里摘就是了,谁家会把那么好的成片的田地用来种菜啊,不被人笑话才怪。
知道多说无益,房世宁索性把脱水蔬菜给做出来后冲水给大家吃。
不过是一把脱水的干菜,可冲了水后都够两个人吃的了!
安氏等人在惊奇之余,对味道也表示了赞同。
“出门在外,若是吃菜不方便,只要这样一小把脱水菜再加点盐之类的调料,就能吃到和新鲜蔬菜差不多的口感,你们觉得如何?”
安氏道:“这脱水菜和正经的新鲜蔬菜的味道自然是不能比的,可胜在好做,就是不会做饭的大男人也能立即吃上,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