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丝器如今声名远播,表姑父赵德沿着濠水江两岸售卖,就算有了仿冒,可上面的“永宁”二字却是仿不来,罗蜜娘这里每月都得出货近一千五百个,那就是三十多量银子,除去张铁匠那边的工钱和生铁钱,纯利润得有二十两银子上下,再除去和张家及罗蜜娘的分成,房世宁自己全年能赚下将近一百两。虽然不是很多,但一年的花费肯定够了。
再有就是盛长璟后来给她的多味居的分成,那就多了,将近八千两银子!
还有个大头,就是瓜铡。随着官府的鼓励,百姓们分摊开买瓜铡的钱并不算多,加上瓜铡确实省时省力,如今铁匠铺子里卖的最火的就是瓜铡了!
房世宁没有看到瓜铡售卖的详细情况,可盛长璟大致跟她提过,哪怕是卖的最少的州府,这一年瓜铡也售卖了将近三千个,多的达到两万个,一个她从中赚取二十文,那就是平均下来她一个州府能赚三百两银子,大顺朝有十二大州府,那这一年怎么也得有四两千银子了!
这还是刚刚开始推广的第一年,后面几年肯定会卖的更多!将来若是没有了边疆隐患,生铁限制放开,那每家每户都购买一个瓜铡也不是不吭。
嗯,想一想,就觉得自己已经躺在钱堆上了!
只不过,房世宁摆脱盛长璟在上京买了宅院,瓜铡的钱她也没能见到。
还有就是今年新开张的皮货铺子,因为店里毛皮种类多,收拾的也好,加上还有李长华在背后设计了几种以毛皮为主的衣裳,很是赚了一把。开张才不过三个多月,纯利润就已经将近四百两。尤其是进了腊月后的这二十来天,铺子更是红红火火,感觉打猎队伍都有点供应不上了的意思。
还有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邓海山的烧烤店和李作栋的管道瓷了。
烧烤店开了一年多,依然每日都十分火爆,用“日进斗金”来形容是一点不差的。因着房世宁有三成股,邓海山在年终时候刚刚给她送来十张银票,每张都是一千两!
她卖给邓海山的烧烤酱另外算钱,这一年也得有一千两呢!
管道瓷也是了不得,李作栋十月里又收了一口窑,家底越加的丰厚,光是分给房世宁就得有一千两了!听李作栋来信说,他那里的顾客已经排到年尾了
还有其他的,例如绣坊,因为已经是乔水芸全权做主,房世宁就只拿了分红。
有曹大家的双面绣做“镇店之宝”,永宁绣坊重开之后,几乎成了山阳县最挤人的地方,最终,房世宁分到一百两银子。
还有刘台那里买香椿之类的农产品,她也占了一点分成,分到的不多,加起来总共有四十两。
当然,还有卖出去的红薯和秧苗,以及庄子里出产的其他东西,她都还没有算进去,因为她打算过了年还得用这些钱买地,接着种红薯!
这一年收获不少,加之红薯种植进展还算顺利,房世宁就狠狠的犒劳了大家伙一番。
家中的奴仆,郑嬷嬷、莫才、王氏等每人五两银子的红包,韦良宽、姚水清等三人是活契,就每人十两银子的红包。还有租种田地的那些佃户,房世宁没给银子,不过每家十斤猪肉也是够过年吃的了。
站在升平二十八年的年尾,望着升平二十九年的年头,房世宁希望再有个人能来帮帮她。
大饥荒实在可怕,她纵然有心多种植红薯来挽救一些人的性命,可她毕竟人单力薄,一着不慎,就有可能前功尽弃!
临到除夕了,房世宁和安氏正准备做年夜饭,忽然高衙役来访!
冯沐暄前两天还去高衙役家里送礼,建他来到,以为出了什么事。
高衙役一副十分着急的模样,“房姑娘,你快收拾下随我去趟县衙!”
房世宁惊讶,已经是除夕了,县衙找她能有什么事。
高衙役建房世宁和冯沐暄一脸衙役,急忙解释道:“房姑娘,是好事!听说是上京来的人,就等着房姑娘你呢!”
上京?她和上京能有什么关系?
高衙役只听说是上京来人,具体什么事他还真不知道。
上京来人不是小事。房世宁虽然纳闷上京来人,可人家是官,自己是民,就算是她已经躺下了,也得赶紧起来不是。
安氏惴惴不安的送了房世宁和冯沐暄出门去,再三叮嘱路上要小心。
等房世宁和冯沐暄回来,已经是升平二十九年大年初一的下午了!
房世宁下了马车,手里拿个红绸子。
安氏见她面带喜色,心中大安。不枉她在佛先前跪了一夜。
原来,上京来人竟然是来宣旨的!
房世宁捐赠的三万斤红薯得到了升平帝的表彰!
当时听到表彰的旨意后,房世宁当场就愣住了。
盛长璟不是说朝廷的表彰名单里没有她吗,这怎么忽然就给她一道嘉奖的圣旨了呢。
圣旨不但把永宁商号给表扬了一番,而且还赐了一个名号给她——“永宁乡君”,用以表扬她捐献十万斤红薯给西北军——言下之意,另外的七万斤红薯她还欠着朝廷呢。
不过七万斤红薯而已,房世宁不放在心里,只是这“永宁乡君”的称号实在让她快慰。
乡君虽然没有封地没有俸禄,只是个空名号,可那也是朝廷承认的品级啊,七品呢。
有了乡君的名头,她再种植红薯相信就会更加顺利了!
但是,这嘉奖和封号,来的也太突然了!
总不会是圣上忽然想起来的。
房世宁给上京的人塞了银子,可那人不过是寻常内侍,对事情经过并不熟悉,只回答道:“好像是有人给圣上上了一封奏折。”
房世宁想不透是什么人上了奏折,索性就把疑问写在信里给盛长璟。
两个月后盛长璟回信:他知道房世宁封号的事还是比房世宁本人接到圣旨的时间还晚!他后来向五皇子打听了下,说是“先皇后娘家卫国公府上的奏折”,至于卫国公府是如何知道房世宁此人,又是为何帮忙讨要封赏的事,就连五皇子也打听不出来。
房世宁更加迷惑了。
先皇后娘家卫国公府,一向低调不爱出头,上世她有心拉拢关系,可连个牵线的人都找不到,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这一世,卫国公府和她八竿子都打不着,怎么会帮她讨要封赏。她实在想不通。
罢了,总归她有了正经身份可以好好利用了,大不了以后卫国公府找上她,她再随机应变就是了。
房世宁在家盘算着要在延兴府周围哪些地方种红薯,邓海山突然让人带信来,说百里公子来了,要见她!
百里公子?
那个烧伤的公子?
许久不见,房世宁几乎都要忘记还有这个人存在了。
他怎么会想要见她?就算她再烧烤店占了三成的股份,可人家百里公子一听就是“日理万机”的主儿,怎么就想到要见她了?
不过吗,既然百里公子相请,那她怎么也得要去见一面的。
看松月湖酒楼和久久烧烤店就知道,这个百里公子势力应该不小,财力自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若是能说动百里公子也种植红薯,那远离大饥荒的步伐就远了一点。
想到此,房世宁一路上都在想如何说服百里公子跟着她一起种植红薯。
房世宁先去了烧烤店,她想向邓海山打听一下百里公子的喜好,去见面,总得带点礼物才是。
可邓海山一问三不知,指指上头的雅间,“公子就在上面,房姑娘请自便。”
这意思就是说让房世宁自己上去。
冯沐暄可不想出什么意外,想跟着房世宁上去,却被楼下的一名身着玄衣的男子给拦了。
冯沐暄变了脸色。此人身怀武功!那他就更不能离开房世宁半步了。
那男子声道:“只能房姑娘上去!”
房世宁道,“冯大哥和我是一起的!他不能上去,我就不上去!”
男子脸色变了变,“我去通秉一声,房姑娘稍后。”
男子离去,冯沐暄上前对房世宁道:“此人功夫不低,若是打起来,我敌不过。一会儿上去,我们得小心。”
房世宁心中疑惑。不过是见面,那百里公子怎么如此小心谨慎?
不过片刻,那玄衣回来,“房姑娘,我家公子说若是想知道上京范家的事,就请单独上去。”一停顿,转向冯沐暄道:“房姑娘是贵客,没有任何人能伤害她!”
房世宁一听是范家的事,不由得想到白夜。
听邓海山刚才提了一嘴,说这个百里公子是从上京来的,白夜也在上京,如果两人有交集,白夜知道自己对范家的关注,那请百里公子代为传达消息倒也说得过去。
房世宁见玄衣男子不像是奸诈之辈,隐约可见一丝凛然,于是就让冯沐暄稍安勿躁,“我去去就回。”
冯沐暄无奈只能答应。好在宁姐儿有郑嬷嬷配置的出自药王谷的迷药,相信若是那百里公子想做什么,宁姐儿也能自保片刻。
房世宁上了楼,是最里面的那间。忽然想起来,那次自己在这里忽然来了兴致做了烧烤,自己还没吃呢,就被邓海山拿走了,她似乎看见那些烧烤就被送进了最里面的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