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新吃食
初晴时2025-05-23 14:133,101

佃户们被算出来的数字都惊呆了,五十万斤啊!若是装麻袋,得装多少个啊!

寒露节气一过,房世宁就吩咐大家准备收红薯!

因为还捐献了三万斤,官府特意派了人来监督,不能多也不能少。

房世宁暗暗嘲笑官府太教条。十万斤红薯,听着多,可等切成片再晒干,或者磨成粉,或者做成粉条,就没有那么多了。

算了,既然人家只要三万斤,那她剩下的还可以做成种子,明年继续扩大种植!

官府的人只听说红薯,到了地里一看,可是了不得啊,一个红薯得有成年人两个拳头大!

房世宁把和官府打交道的事交给刘大远。

他这一年多来很用功的读书,今年终于取得了秀才的功名,算是一只脚踏进了“士”的行列,让他和官府打交道正合适。

永安庄的那十亩地的红薯,房世宁决定先不收获,等到了冬至前后再收,可以用作自己吃或是送人。其余的全都扒出来!

新买的庄子,房世宁取名为“永和庄”,地里的红薯除了捐献的三万斤,从剩下的里面挑出适合做种的留下,估计得有二十万斤。冬日里可以储藏在地窖中,来年就能切块生秧苗。

永安庄早放出消息,明年庄子会出售红薯秧苗,一百颗红薯秧苗十文钱,一百斤红薯三十文,先到先得。可以提早报名。庄子里地窖有限,所以红薯价格相比较秧苗要便宜许多,这样农户们买回去放在自家的地窖里就行。

两千斤红薯能生出五十万斤红薯,山阳县的农户们不都抢疯了才怪。

确实怪。消息放出大半月了,报名买秧苗的人寥寥无几。问过才知道,原来大多农户还不知道红薯除了煮了吃还能干什么,能卖的上钱吗?能养家糊口吗?

房世宁一拍脑袋,也是,要是种红薯无利可图,那还种它干嘛。

她本来想收完地里的红薯再准备推出粉条和粉皮的,现在看来得提前了。

粉条和粉皮的制作都不难。上世,房世宁意外收到不少红薯,她就请人做了粉皮和粉条来吃,还被二皇子说了一顿,气得她把红薯一股脑儿的给了别人。

那人——就是面具侍卫。

五日后,邓海山的烧烤店推出一种新吃食——红薯粉条和红薯粉皮,那个劲道哟——

不出房世宁所料,后面报名的人蜂拥而至,不过五天功夫,就预定出去三万棵秧苗和五万斤红薯,这还只是县城周围的,等消息传到其他地方,相信报名的人还会增加。

再除去做育种的,还有不少个头不大的,那五十口瓜铡就派上用场了,刺啦刺啦的声音响了五天,整片整片的地里全是白花花的红薯片,格外亮丽夺目。

官府的人还为难如何把三万斤红薯一麻袋一麻袋的送去西北,一看房世宁这里不但能做出粉条粉皮,还能切片晒干后磨成红薯粉,那简直太便利了!当即决定把三万斤红薯全部做成粉皮和红薯粉,那运输难题就大大解决了!

出于考虑红薯种植还得靠官府配合,于是就利落的答应了,反正她这里不缺人手。

之前来绣艺研习所欠下工分的那些人,这些日子一直在房世宁的地里“还账”,令他们意外的,一个工分还能额外得到十斤红薯!

等永和庄的红薯收获全部结束,已经是十天后的事情了!

如今,永和庄的地窖里塞满了硕大的红薯,仓库了堆满了一袋袋的红薯粉,锥形粮仓里都是一根根的粉条和粉皮——大丰收!

永和庄外,每日来买红薯的人络绎不绝,几乎每人都得带个三五百斤回去。

另外还有赶着车来买粉条和粉皮的。这东西好吃着呢,如今一斤都到了十五文钱了,周围几个州府都知道永宁商号有大顺朝独一份的红薯粉皮和粉条。

什么,低贱?哼,那是你没尝过粉皮和粉条的味道!若是你尝过,一定会感叹天下原来还有如此之顺滑劲道的食物!

官府要的三万斤红薯,最后差不多剩下三千斤粉条和一千斤红薯粉,很快就运往了西北。

运到西北差不多就冬日了,正好能吃上。

官府将永宁商号报了上去,一层层,一级级,最终上达天听——

房世宁不知道那些尸位素餐的尚书大臣们是如何吵翻了天,反正盛长璟给她回信说:朝廷表彰名单上没有永宁商号的名字。

知道是这个结果,房世宁郁闷了好久,她本想借着朝廷的表彰,好把红薯种植再进一步推广,可如今啥也没捞着,白白搭进去三万斤红薯,不郁闷还能咋地。

就在这时,苏潜却来找她了!他要从军去!

苏潜从军?

房世宁惊奇的瞪大了眼睛,“你,去从军?你知道从军意味着什么吗?”

苏潜眼神亮晶晶,“不瞒房姑娘,我当初走投无路,第一个救我的人就是一名路过的小将军,那时候我就暗下决心以后有机会要从军去!我知道我身材矮小,说不定从军后就成了敌人的靶子,可从军是我的梦想!如今军中缺人,我这样平常人家看不中的说不定就不嫌弃了。我跟着冯兄弟他们学了不少本事,上阵杀敌能杀一个是一个!”

房世宁从前世来,最是了解从军情结,可苏潜他——实在有些不够高。

房世宁看看冯沐暄,希望他能给出拒绝苏潜去从军的反对意见,没先到冯沐暄却道:“我保证苏潜至少能做到百夫长。”

意思就是他不反对!相反,他还会认为苏潜能做到百夫长的位子。百夫长啊,那也很了不起了!

苏潜建房世宁犹豫,又补充道:“房姑娘不是捐了红薯到军中吗,我从军了正好可以和军中的兄弟们好好说道说道红薯的好处,让他们都记住房姑娘的好心好意!”

房世宁哭笑不得。这也算是理由?

苏潜一心一意要从军,冯沐暄又说苏潜有能力杀敌,就算房世宁想反对也没有理由。

“你去邓掌柜那里和众人告个别吧!”

苏潜一听,这就是同意了!

等到来年房世宁收到苏潜的信,说他已经入了军中,只是因为和一名兄弟重音,他的上级给他改了名字,从“苏潜”改名为“苏隐”,不过他还是舍不得房世宁给取的名字,就将“潜”字作为他的字。

房世宁看后忍不住惊呼“天意!”

上世,西北中就冒出来一个矬子将军苏隐,字潜,想不到今世竟应在“苏潜”身上!

想来上一世,苏潜也是因缘际会入了军中的,经历一场场和敌人的厮杀,他才能做到将军的位置。

恐怕以后冯沐暄不得不承认,他对苏潜还是小看了。

苏潜的事不提,韦良宽等人出去半年多后终于回来了!

只是这一次他们的运气不太好。这次他们走的更远,直接一路南下到了海边。

他们先是惊奇于原来这世上真有不同于大顺朝的人——比大顺超人高壮,轮廓深邃,金发碧眼,还叽哩哇啦的说着听不懂的语言。

韦良宽三人放下好奇,一心一意打听耐储藏土豆的事,可惜他们见到的海外人都不是从远洋而来,只是离着大顺朝不过一两月海程的国家。

他们本以为留的时间长些总能遇到带着土豆的人,可惜逗留了四五个月,愣是一个人没碰到。

眼看着到了年关了,韦良宽三人商量好,房世雷先留在他们租住的房间里继续等人,韦良宽和郭庆二先回来。等过了年开船,他们再去南边和房世雷汇合。

房世宁一听房世雷单独留在南边,不禁有些担心,房世雷虽然聪慧机灵,可毕竟年纪不大,才将将十六岁,他一个人——

韦良宽道:“我们租住了一户人家的小院,我们和房主相处的不错,那房主见世雷人勤快,正好他们家也有个同龄的儿子,他们二人十分说得来,世雷如今是那户人家的干儿子,放心,他吃不了亏的。”

又拿出房世雷给他妹妹房世兰带回来的年礼来,“我们南下时带了点本土特产,一路上倒换倒也赚了不少钱,世雷眼光独特,可是我们三人中赚的最多的!”

南下北上带货,也是房世宁提出来的,没得南下就空手去,带着北边的东西到南边,肯定会受到欢迎,这不韦良宽他们的腰包也丰厚了不少。

南下的时候就讲好了规矩,赚来的利润,韦良宽签的活契,她和房世宁对半分,郭庆二签的是死契,可以拿三成。房世雷是族兄,房世宁只拿一成。

出去半年多,哪怕只是分一成,房世宁也从房世雷那里分到了十两银子,可见南北货购销利润之大,当然,其中的辛苦也非一般人能想象。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先把土豆的事情放下。

今年红薯大丰收,房世宁略松了口气,后面几年如果顺利的话,等大饥荒真正来临的时候,就能有点喘息的机会。

还有五天就过年了,房世宁早早盘点了铺子和今年的收入。

羊乳饼的销量一直很稳定,每月差不多都有八十到一百两的进账,出去炎热时候停工了三个半月,全年赚回来大约有八百两,除去工钱和原料等费用,还剩下约六百两,再和老家二八分成,她这里能剩下四百五十两。

继续阅读:第175章 乡君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一品重生女:农门秀色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