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收获
初晴时2025-05-23 14:133,065

不能一个人明明没有天分,可就要一直待在研习所里,所以还规定了学习期限,半年一考核,若是考核不通过,那就直接回家,研习所会另外再选别人进来,每次四十人。

三等绣法学成,做个好绣娘是不成问题的了。若是还有天分,还想更上一层的,那就由曹大家单独授课,只是这样的人有没有还不好说。

为了让学习的人知道机会不易,研习所也收束脩。这束脩与别处不同,要的不是银钱物品,而是工分——每人每月需要登记五天的劳动力,也就是十个公分。

举个例子,一户人家有个小姑娘来学习,研习所什么也不收,但是当永安庄需要人干活的时候,她家里必须无偿来干活,一天抵一个工分,干满五天,就是一个月的束脩。当然,五个人来干满一天,也可以。

这样新奇的束脩法子,最是得到农户们的欢迎。不要银子只要干活,家里人口多,一天就顶一个月。等女儿家学会了绣艺,永宁绣坊还会优先收购绣品,这样的好事哪里找!

等研习所开学不过半月,后面排队进来的人已经有二百多了。

研习所开展的如火如荼,冯沐暄那边的菜鸟们倒是有了进展,如今再称他们为菜鸟就有点不合适了——他们两人合力能猎杀角鹿了呢!

“猎人训练营”也不是一帆风顺。期间出过事故——有几个人自以为学了几招就能单独猎杀猛兽,悄悄的瞒着冯沐暄进了深山,没想到到了最后,他们出来是出来了,可受伤不轻。一个人断了腿,一个人断了三根肋骨,还有两个人头皮都没有了!

他们家里人到房世宁这里闹事,非要讨要个说法——其实就是要银子。

冯沐暄甩出几张纸,等他们听人念完就傻眼了,话也不敢多说,灰溜溜的回家去了。

冯沐暄拿出来的是当初这些人加入队伍时候的保证书——听从指挥、不得擅自行动之类的,这些倒还行,但安氏想得多,最是知道农人们的眼皮子是如何的浅薄。

安氏让冯沐暄加了一条,如有违背保证书内容的,就让他们全家—那啥!当然,也不能太偏,还有一条,若不是他们自己的原因出了事,那就依照问题程度倒付十两到一百两银子不等——呵,有冯沐暄在,这些瓜瓜能有事才怪!

安氏就是这么自信!

这四人出事那天,是队伍休息日,那当然不是冯沐暄的责任,若这几户人家还找茬,对不起,那全家就等着老天爷的惩罚吧。

随着这些人摆脱了菜鸟的名头,永宁皮货的存货也日渐多起来。

永宁皮货开张近十个月来,利润逐月上涨。

一是靠着水运的便利,像是羊皮、兔子皮、狐狸皮之类的,直接把皮货批发出去,薄利多销。二是靠着成品皮货销出去,例如毛领子、毛大衣、毛靴子这样的,就卖给南来北往的皮货铺子。

还有一些贵重的,如上好的狐狸皮和狼皮之类的,根本还没来得及定价呢,基本就被盛长璟给订走了。

盛长璟听说房世宁开了皮货铺子,就非要也插进来,于是他就在上京专门开了一间铺子卖从永宁皮货出去的好皮毛。一块红狐狸皮,永宁皮货卖给盛长璟是二十两银子,盛长璟在上京里能卖到五十两银子!

奸商!房世宁如是想。她上世买那堆皮货得花了多少冤枉钱!

要不是看在这个盛二公子还从他的皮货店里给她分成的面子,她连根狐狸毛也不卖给他!

红薯日渐长大,房世宁看在眼里喜在心中,她提前把瓜铡都准备好了!

今年房世宁帮揽胜酒楼在延兴府附近种植了小番茄,盛长璟去查看的时候特意到永安庄看望房世宁。

再看到这一百亩的红薯地时,他不禁问房世宁道:“你是不是有什么用红薯赚钱的好法子?要不你怎么种这么多红薯?”种红薯稀奇,可一个庄子别的都不种只种红薯,也太奇怪了。

房世宁瞥他一眼,“都说了红薯产量高能抗饿!你刚才不是说西北军被人贪了军饷,连饭都吃不上,你们盛家要响应圣上号召捐献银子吗,难道我就不能有点家国情怀把这些红薯都捐出去吗!”

盛长璟大吃一惊,“你是说真的?”

“真不真的得看红薯的产量。毕竟我也是头一年种这个,若是产量低,我入不敷出,就是想捐献也得有东西不是。”

房世宁说捐献红薯给西北军的话不假。本来她是没有这个打算的,她还想把红薯留着明年好做种呢。

刚才盛长璟一说西北军的事,房世宁才想到一件事。

上世西北军吃不上饭,圣上震怒,商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很是受到了朝廷一番奖赏。若是她把红薯捐献出一部分给西北军,说不定圣上也会给她一个奖赏呢,那这样的话,红薯就是正儿八经的食材了。若再有人将红薯看在眼里,也会大面积种植呢,那五年后情况肯定会有变化的。

盛长璟见房世宁不像是说假话,低声道:“如果你真有这打算,我回京去就给你琢磨琢磨,保证让你吃不了亏。”

“那就麻烦盛二公子了!”这事还真得有他帮忙不可呢。那捐献的名单也不是谁想上去就能上去的,那可是要入圣眼的。

“你等着听我的好消息吧!”

盛长璟还特意去看了“秃山”,得知房世宁就是想把这个“包袱”甩出去,他找了五皇子,反倒是增加了负担,弄的盛长璟不好意思。得知最后还是卖出去了,可算是舒了一口气。

在永安庄转了转,盛长璟听到好多人都在提什么“绣艺研习所”,就特意去看了看。

这一看可不了的!看房世宁的眼光一下子郑重起来。

这个小丫头懂得可真不少!竟然把人召集起来教习绣艺,而且还是大顺朝有名的曹大家教习!这个房世宁的能力也太大了!

谁不知道,好多权贵富贵人家都想让女儿从曹大家那里学习一招半式的,可曹大家从来都是说“不得闲”,要不就是说“没缘分”,大家都以为曹大家要收个聪明绝顶的徒弟的,没想到她竟然在乡野之地教了这么多的学生!

若是被那些上赶着去学习却被拒绝的人知道了,还不知道怎么编排曹大家呢!

看来,这房世宁颇有一套为人处世的方法,要不曹大家怎么会愿意委身于此教学呢,当然,他自己不是对房世宁佩服至极吗!

想到此,盛长璟道:“等你收了红薯,记得帮我留一千斤,我下一年也要种!”

房世宁惊奇,“你也要捐出去?不用吧?”

盛长璟道:“放心,我出银子买,亏不了你!”说实话,他已经有些后悔对那封信不够重视了。

看这丫头做的这些事情,哪一件拿出来不是惊讶掉世人下巴的!若不是她非要藏着掖着,说不定连圣上如今都知道她的名字了!不过也不迟,把红薯捐献给西北军这事若是成了,比什么功劳都大。

盛长璟临走前,房世宁本想把京郊的那个庄子托付给盛长璟照看,可是那庄子太打眼,若是盛长璟问起来,她也不好回答。于是就先放下。

盛长璟力邀房世宁道上京去,“我给你买的宅子你怎么也得去看看吧!”

“麻烦二公子先给看着吧,我这一时半会的离不开这里。放心,我若是想去了,第一个告诉你!”

没过多久,果然如盛长璟所说,官府下发文书,号召商户出钱出力支持西北军。西北军镇守大顺朝西北,阻拦了草原铁蹄数次强攻,保家卫国,在百姓中威望很高。下至总角小儿,上至耄耋老人,一时之间群情高昂,纷纷想要捐钱,一文钱并不嫌少,上百两不嫌多。

这几年大顺朝税收充足,可西北军人数太多,又是装备最好的,如果只要朝廷拿钱,那其他地方就只能干瞪眼了,所以官府才发出文书——只要商户捐钱,不论多少,都将写入县志中。那可是要流芳后世的!

房世宁让王氏去报了名,“永宁商号”捐献红薯十万斤红薯!

这个消息一传出,山阳县都沸腾了!

十万斤红薯!

红薯是低贱食材,还一下子十万斤,这是要羞煞官府吗!官府收还是不收?收了,可人家军中不一定看得起红薯,不收,那可是十万斤,怎么说也是可以吃的食物啊!

延兴府府衙听了也为难,收还是不收?

思及边关将士如今还饿着肚子,能有吃的就已经很好了,相信他们应该不会嫌弃红薯。只是十万斤——

延兴府知府和幕僚商量了许久,才给永宁商号回信,说“先捐献三万斤,剩下的可以后再捐”,他也怕万一十万斤红薯砸在手里,那就大大的不妙了。

十万斤,不过是房世宁种植的红薯结成的一部分而已。

佃户们用心,加上土地肥沃,虽然是第一次种红薯,可产量不低,按照老佃户们的估计,一亩地至少得有四千斤,多的五千斤也是可能的。那一百亩加起来,可就是将近五十万斤!真真的高产作物!

继续阅读:第174章 新吃食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一品重生女:农门秀色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