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弹劾首辅周延儒
明末逐鹿2025-07-29 11:363,068

  “不用你说,我知道。”

  韩烈生气的说道:“建奴鞑子,数万人马,从天津卫过蓟州,一路走了五天五夜。”

  “京营的人马是干什么吃的?”

  “他们难道都是聋子,瞎子吗?”

  “但凡他们派出一支人马,占领蓟州,在昌平,密云阻挡一阵。”

  “何至于让这支建奴鞑子,堂而皇之的出关?”

  杨衍苦笑一声,开口说道。

  “入城的时候,避难在城外的蓟州同知戴自成求见。”

  “刚才我从他口中获悉,早在两个月前,朝廷就任命了内阁首辅周延儒,挂帅率军出征。”

  “这位周阁老啊,率领八万大军,刚出京城,就龟缩在北通州城内,至今按兵不动。”

  “好一个首辅大学士,这样一个奸佞之辈,高居庙堂,犹如窃国大贼,我韩烈誓要为沧州,天津卫,蓟州百姓,讨个公道。”

  拍案而起的韩烈,沉声喊道。

  “传我军令,向京师进发,我要入京,面见圣上。”

  “庆之,你一个小小守备,入京也未必见得到皇上啊。”

  杨衍身为山东镇总兵,都没有见过皇帝,在他看来,韩烈想要面见皇帝,多少有些异想天开。

  “皇帝不召见,我就率军攻打北通州,把周延儒那个奸贼,押回京师去。”

  韩烈冷冷一笑,扬声吼道。

  “众将听令,全军出发!”

  “庆之,你要冷静啊。”杨衍听到韩烈的话,不由吓了一跳。

  “冷静不了,京畿之地,哀鸿遍野,饿殍满地,皑皑白骨,触目惊心,你要自欺欺人我不管。”

  “但我韩烈眼内不揉沙子,是非曲直,总要说个明白。”

  跨上白龙驹的韩烈,率领帐下人马,除了蓟州,直奔大明京城而来。

  崇祯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随着年关将近,即便是勤奋的崇祯皇帝,也开始了辍朝。

  按照祖制,除夕新年前后五天,到元宵节正月十六日,前后二十天,朝中大臣进行休暮,也就是放假。

  除了少部分臣工值守外,皇帝也不用上朝。

  内阁,六部,御史台和各府寺监一律休暮。

  虽然辍朝,但因为建奴入关。

  崇祯每日一早,还会在乾清宫内,批阅奏折,尤其是兵部的奏折,以及内阁首辅周延儒的奏报。

  是崇祯每日必看的折子。

  身为皇帝,崇祯不好女色,不好美酒佳肴,更不喜奢靡浪费。

  一件龙袍穿了三年,他都舍不得换新。

  每次的大朝会,他都会准时上朝。

  朝中大小事务,堆积如山的奏折,他都会亲力亲为的批阅。

  每天的用餐,他也都反对铺张浪费。

  而他的早餐,基本都是规定的几样。

  各种米粥,包子,馒头,烧饼寥寥几样。

  可以说大明一朝,若论节俭勤政,崇祯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即便是太祖朱元璋,在节俭女色方面,也要稍逊崇祯一筹。

  “陛下,昨夜周阁老,有捷报上报。”

  司礼监太监王承恩,作为崇祯朱由检的贴身大总管,也是崇祯心腹。

  对于皇帝心思,王承恩最是明白。

  因为他知道皇帝关心前方战事,关系河北山东军情。

  周延儒做我内阁首辅,统领八万大军出京。

  每日一报,无论是胜还是败,他都会派人送上奏报。

  身为皇帝的崇祯,也只能根据奏报,了解前方军情。

  “周阁老不负朕望,真乃朕之股肱也。”

  拿起桌案上的奏折,看了一遍的崇祯,满心欢喜的笑道。

  站在一旁,低眉顺眼的王承恩,深知皇帝秉性。

  这个时候皇帝高兴,他自然要捧上一句,不然皇帝岂不是无趣。

  “陛下,周阁老文武兼备,指挥有方,可是又斩获建奴鞑子首级?”

  王承恩一脸笑容,惊喜的问道。

  “哈哈哈……”

  崇祯开怀大笑道:“王大伴啊,你又说对了,周阁老来报,前军总兵高第,左军总兵孔希贵。”

  “兵锋推进霸州,与建奴激战半日,斩杀三百级,收复永清,容城二县。”

  “这可是开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阁老这是为朕,送上一份新年大礼啊。”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王承恩连忙奉承的再次拜道。

  正当这主仆二人,在深宫之内,互相吹捧自己。

  殿外传来一声奏报。

  “启禀皇上,提督东厂王德化求见陛下。”

  “宣!”

  心情大好的崇祯,倒也没有多想,摆手说了句。

  王承恩立马扬声喊道。

  “陛下有旨,宣王德化觐见。”

  很快,头戴乌纱帽,身穿飞鱼服,腰缠玉带的王德化,一路小跑着进入了大殿。

  王德化虽然是个太监,但他身兼提督东厂,兼京营监军使一职。

  可是手握实权的正三品大员,肩负着城防军务。

  故而在三年前,崇祯就赏赐了他四爪飞鱼服,以示恩宠。

  “微臣王德化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来到崇祯桌案前二十步外,王德化双膝跪地,磕头以大礼参拜。

  这样的私下见面,这样的大礼,一般是不用的。

  只有在大朝会之上,朝臣才会行大礼朝拜皇帝。

  看到王德化如此郑重其事,崇祯隐隐感觉到了不妙。

  “王提督,何故如此大礼?难道建奴鞑子又反攻京师了?”

  眉头微皱的崇祯,目光透着寒光,盯着王德化问道。

  “回禀陛下,建奴退了,而且是已经退出关内,往古北口出塞了。”

  王德化迟疑了一下,强忍着激动回道。

  “什么?建奴退了?为何朕不知道此事?”

  “周阁老和兵部,为何都没有奏报?”

  崇祯也是大为惊讶的站了起来,满脸的激动与不敢相信。

  刚刚他手中放下的周延儒奏报,丝毫没有提建奴撤退的消息。

  可这转眼之间,王德化来报,说建奴撤退了。

  这说明什么了?

  说明周延儒和王德化二人,其中有一人说谎了。

  “回禀陛下,微臣也是刚刚接到消息,正在派人核实。”

  “但是,向微臣汇报这则消息之人,是山东镇参将杨衍,守备韩烈二人。”

  “如今二人率领一万兵马,正在西门外候见。”

  “那韩烈请求微臣向陛下递上奏折,请求陛下阅览。”

  “呈上来。”崇祯点点头,王承恩连忙上前,把奏折接下,递到崇祯手上。

  接过奏折的崇祯,打开观看之下,直觉血气冲顶,双手紧紧抓住奏折,揉成一团吼道。

  “荒谬,一个小小守备,安敢妄议朝臣,弹劾内阁首辅,大逆不道,大逆不道。”

  原来韩烈的写的奏折之中,列数了周延儒杀良冒功,欺上瞒下,结党营私,贪赃枉法,枉顾河北,山东军民性命。

  龟缩北通州,整日骄奢淫耻,却不发一兵一卒,坐视建奴横行无忌,烧杀抢掠等数十条罪责。

  “微臣惶恐!”

  王德化见到崇祯看到奏折,盛怒的表情,吓得连忙跪倒在地请罪。

  王承恩也是一脸震惊,这段时间因为周延儒捷报频传。

  他已经很少见到崇祯这般龙颜大怒。

  “传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让他带人把那韩烈,押入诏狱询问。”

  崇祯本能的选择相信了周延儒,而认为韩烈是诬告。

  毕竟周延儒是从一品的内阁首辅,也是他看重的股肱之臣。

  韩烈一个小小的五品守备,崇祯甚至连听都没有听过韩烈之名。

  “奴婢领旨。”王承恩连忙答应一声,转身朝殿外走去。

  跪在地上的王德化,则是满脸懊悔,今早他接到奏报,才在城外见了韩烈和杨衍。

  通过韩烈和杨衍的说辞,并收取了杨衍送的一万两银子。

  王德化收了好处,加上认为建奴撤退是个好消息,这才来到乾清宫汇报。

  并捎带把韩烈的奏折递了上来。

  但他却不知道,奏折内容。

  要是知道这奏折内,写的内容,是弹劾周延儒,他肯定不会转呈。

  “王德化,你该当何罪?”

  崇祯怒视着王德化,冷声问道:“朕问你,建奴大军撤出关外一事,你可有核实?”

  “回禀陛下,臣知罪。”

  王德化没有狡辩,连连磕头认罪。

  “只是,有一点,微臣是确认过的。”

  “那韩烈和杨衍,让微臣查看过斩杀的建奴首级,缴获的旌旗甲仗,战马,还有建奴饶余贝勒阿巴泰等十数人头颅。”

  “而且那韩烈,还有登莱巡抚曾樱的战报。”

  “说是他们率军一路收复了沦陷的东昌,济南,青州各府,以及河北的沧州,河间,还有天津卫。”

  “蓟州同知戴自成,也在他的军中,佐证说是建奴一路北逃,逃离了大明。”

  正当崇祯将信将疑之际。

  接到旨意的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在王承恩的带领下,匆匆来到大殿。

  “微臣参见陛下。”头戴乌纱帽,身穿飞鱼服,腰挎銮带绣春刀的骆养性,拱手行礼道。

  “启奏陛下,微臣刚刚接到密报,前天夜里建奴大军,从昌平,密云一带出关,撤离而去。”

  “天津卫密探也刚送来密报,说是三日之前,建奴大军,一路烧杀抢掠,从天津卫北上蓟州而去。”

  “密报所言之事,与城外山东镇参将杨衍,守备韩烈所奏之事,不谋而合。”

  “还请陛下圣裁!”

  骆养性的一番奏报,让上座的崇祯,脸色瞬间大变。

继续阅读:第69章 觐见崇祯皇帝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九品芝麻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