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韩烈这两年来,都没有这么荒唐过。
竟然与第一次见面的俘虏公主,发生了一场美丽的邂逅。
抱着身娇体柔,肌肤如雪的异国公主,还真给了韩烈一种异样的感受。
来自草原上的阿努,热情奔放,性格天真烂漫。
即便是处子之身,但常年习武的她,却展现出了一般女子没有的坚韧体质。
一番激情过后,韩烈搂着这个比自己小了一轮年龄的阿努,多少有些尴尬和怜惜。
相反热情的阿努公主,伸展着一双玉臂,抱着韩烈的脖子,依偎在他怀中满眼都是痴迷与满足之情。
“庆之哥哥,阿努好喜欢你刚才那样对我。”
“阿努真的好喜欢呢。”
面对这么一个热情似火的小美人的请求,韩烈却是有些于心不忍。
“阿努,以后机会还多的是,再这样下去,你会受伤的。”
韩烈伸手在她脸颊上摸了摸,亲了一下她额头柔声说道。
“当务之急是,说服你阿哥,归顺朝廷,只要他愿意归附朝廷。”
“我会封他为吐鲁番土司,属于你们家族的利益和权益,一点都不会少了你们的。”
“当然,你父汗在庭州,也可以担任庭州的土司,担任朝廷的宣慰使。”
在韩烈的一番的劝说下。
阿努公主这才依依不舍的起身穿上了衣服。
不得不说这个异国公主,虽然年龄不大,但混血的血脉,着实美艳的不可方物。
略带泛黄的发色,白皙的肌肤,绿蓝色的眼眸,高挺的鼻梁,性感的红唇,鹅颈般漂亮的脖子。
高挑的身材,纤细的腰身和大长腿,当真是凹凸有致,该瘦的地方是真瘦,该丰腴的地方,那是一点都不小。
最重要的一点是年轻啊。
都说男人至死是少年,对于年轻貌美的明珠,哪里有不喜欢的道理。
把身体都给了韩烈的阿努,就像吐鲁番的高温一般火热。
即便是韩烈这样见过美色之人,也被这一团火焰给燃烧了起来。
“庆之哥哥的,那我走了。”
“你一定要想念阿努哦。”骑上胭脂马的阿努,换了一身大一号的袍服,在韩烈的目送下离开了营地。
左右一众侍卫军的将士,看着这位娇滴滴异国公主,仅仅小半天时间。
就成为了自家夏王的女人,众人除了艳羡之外,更多还是敬佩。
即便是不好女色的王辅臣,也不得不承认,韩烈在驾驭人心一块,着实让人望尘莫及。
但到了韩烈这个地位,手下的将士们,也没有人敢跟他开玩笑。
“大王,把这位公主放了,莫非有了收服敌人之策?”
李定国犹豫了一下,还是忍不住问道。
因为他有些担心,英明的韩烈,是不是中了人家的美人计。
“定国啊,阿努公主我很喜欢,放她回去,也不是一时兴起。”
“而是她答应了孤王,会劝说她的大哥,归顺我们大明。”
“当然,孤王也许诺,可以封她兄长为吐鲁番土司,负责和硕特部民众的自治。”
“朝廷则在城中恢复西州建制,负责军务和汉人,番族的治理。”
“以土司之名,治理自家子民,他们没有损失。”
“而我们设立朝廷官衙,采取温水煮青蛙的策略,执行耕战之法,教导当地百姓耕种。”
“学习律法和儒术,执行教化之道,不出十年,下一代的子民,也就会逐渐汉化。”
韩烈则显得从容有余,对于西域各族,他的主张就是投降优待。
反抗者灭族屠城,以此来震慑那些顽固分子。
西州城内噶勒达玛,因为妹妹被俘,回到城中的他,一直陷入懊恼之中。
之后他又召集手下将领官吏,经过一番商议后。
好不容易做出决定,选了一名自告奋勇的文官,准备出城前往明军营地谈判。
却见到妹妹竟然安全回来了。
“阿努,你、你没事吧?”
对于这个家中最小的妹妹,噶勒达玛可是向来疼爱,比对自己儿子还宠爱。
同样他的父汗,以及家中诸位兄弟,都对她视若珍宝。
除了阿努从小聪明伶俐外,她那以身俱来的美丽容颜,也是深受家族之人疼爱的原因之一。
除了以上两点外,在阿努六岁的时候,她的父亲鄂齐尔当时还只是和硕特部落的一个万夫首领。
但有一天卫拉特联盟的通天巫,意外见到阿努,随即给她向长生天问了一卦,得到一个天象吉兆。
通天巫是蒙古部族,代表长生天的巫师。
据说当年成吉思汗的封号,就是通天巫通过长生天问卦所得。
故而通天巫在蒙古部落之中,有着崇高的地位。
而给阿努问卦的通天巫,曾说过阿努贵不可言,将来必会成为大蒙古的可敦,也就是皇后。
大蒙古的可敦,可不是汗妃,这可是蒙元帝国的皇后。
能够被称之可敦之人,必然是要得到整个瓦剌,鞑靼各个蒙古部落所承认之人,方可获得可敦的封号。
也正是因为通天巫的预言,让阿努在和硕特部落,以及西域各部落,获得了天山公主的称号。
事实上也正如这位通天巫所言。
历史上的阿努成年之后,虽然嫁了两任丈夫。
但她也因为第二任丈夫,成为了准噶尔蒙古帝国的最后一任蒙古可敦。
历史上被称之为阿努可敦。
因为他的第二任丈夫,正是建立了准噶尔蒙古帝国的噶尔丹。
当时的准噶尔蒙古帝国,不但占领了整个西域,青藏,以及漠西等广袤的土地。
就地域面积来说,当时的准噶尔帝国,丝毫不小于当时的满清。
阿努成为噶尔丹的可敦也就是皇后后,不但成为噶尔丹的贤内助。
更是在满清康熙皇帝亲征时,带兵冲锋在前,最后战死在沙场。
不得不说,历史上的阿努可敦,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奇女子。
“阿哥,阿努没事,大明的夏王对阿努很好,我要嫁给她。”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阿努,这话一出噶勒达玛瞬间呆愣当场。
“阿努,你再说一遍,你要嫁给谁?”
噶勒达玛有些震惊的看着妹妹,这可是他们和硕特部落的明珠啊。
怎么可以嫁给一个汉人的王爷呢?
“不行,这绝对不行,我不同意。”当再次确认后,噶勒达玛立马坚决的说道。
“阿哥,夏王如今已经打败了辽东的女真人,现在他是大明最有权势的人。”
“现在的河西走廊,他拥有十几万人马,只要一声令下,随时可以踏平吐鲁番。”
“整个天山南北,都将被他的兵马踏碎。”
“这事由不得你不同意。”
阿努辩驳之余,更是毫不犹豫的说道。
“我已经把身体给了夏王,他也答应会娶我。”
“而且,这次西征结束后,夏王回到中原,就会继位登基,以后阿努就是中原皇帝的宾妃。”
“你,你这个疯丫头,你不会被那个混蛋给骗了吧?”
噶勒达玛再次被阿努的话,震惊的有些难以置信。
他是真的被刺激的不轻。
仅仅一面之缘,自家的明珠就被一个汉人都吃干抹净了。
那个夏王还说他们击败了辽东的女真人,恢复了大明的疆域,还要登基称帝。
虽然身处西域塞外,噶勒达玛收到的消息,可没有一条有关女真人覆灭的消息。
至于什么大明的夏王,他更是闻所未闻。
“阿哥,你要不相信,阿努可以把昆都叫来佐证。”
“他在伊州被俘投降了夏王,而且阿巴赖叔叔因为抵抗被明军杀了。”
“这事绝对千真万确。”
在阿努的解释下,噶勒达玛始终将信将疑。
直到阿努来到城头,把昆都叫到城门下做证。
噶勒达玛才相信了这一切都是真的。
可要他就这样拱手投降,他多少有些不甘。
“阿哥,夏王做了皇帝,你就是皇亲国戚,难道这有什么不好吗?”
“而且夏王答应了阿努,咱们和硕特不但可以继续统领天山南北各地,更会被封为世袭罔替的土司。”
“也可以入朝享受王公大臣的荣华富贵,这难道不比咱们在这里拼死抵抗强吗?”
在阿努的极力游说下,噶勒达玛寻思了一个晚上。
与妻子经过一番商议后,最终答应归顺大明,向韩烈选择归顺。
次日正午,韩烈率领大军进入城池。
在城中的台吉府,接受了噶勒达玛这个便宜大舅哥的归顺。
“噶勒达玛,今后你依旧是吐鲁番的土司,负责统领你的部族子民。”
“包括兵马一切照旧,朝廷绝不干涉你们的习俗。”
“朝廷会在城中设立西州镇,这位是张学圣总兵,他将会出任西州营总兵和知州。”
“今后你们相互合作,为西州的发展,以及百姓的安居乐业一起努力。”
韩烈微笑的拉着二人,给他们做了一番介绍。
“土司大人幸会。”张学圣拱手率先行了一礼。
“张总兵客气。”噶勒达玛则是行了一个执手礼。
“达玛兄,这位是河西提督李定国将军。”
“他是朝廷任命负责河西的最高军事长官,孤王帐下的河西军团,十几万大军都由他指挥。”
紧接着韩烈,又隆重的介绍了李定国。
看着面容坚毅,目光炯炯的李定国,这般年轻就执掌十几万大军。
噶勒达玛自是不敢怠慢,连忙行礼道。
“见过李提督。”
“达玛世子客气了,今后河西的事务,还要多仰仗你的支持。”
李定国温和的的拱手回礼。
双方寒暄过后,噶勒达玛下令道。
“来人啊,准备歌舞酒宴,今日贵客上门,理当庆贺。”
游牧民族向来喜欢歌舞。
这不,让韩烈没有想到的是,当一队身穿彩衣,头戴精美饰品的歌伎,在悠扬的乐器声中走来时。
阿努这个小美人,竟然也在其中。
只见头戴赤羽,身穿短衣小裙,额头上带着一串银光闪闪的珠玉。
短衣虽然包裹着住了胸部,却露出那纤细的小蛮腰。
小裙有些类似包臀裙,却完美的展现出了一双洁白修长的大腿。
这一身打扮着实性感吸引眼球。
这种服饰属于胡服,在西域歌姬之中是很常见的服饰。
但对于汉人来说,却多少有些不合时宜。
虽然一队十几人的歌姬,人人穿着的服饰,都是这种露胳膊,露大腿的款式。
可韩烈却有些不爽,这可不是文艺队的慰问演出。
而是歌姬为客人助兴,而且客人随时可以要求歌姬侍寝。
再说文艺队的慰问演出,那都是正儿八经的服饰,可没有这么性感的装扮。
“阿努,你上前来。”
不等阿努展现她的魅力,韩烈就招手把她叫到了自己身边。
并且不容分说的把自己身上的青衫,披在了她身上说道。
“不许下场跳舞,留在孤王身边陪我喝酒。”
看到这一幕的帐下一众将领,自是默契的转头看向了场上的歌舞。
王上的女人,不是他们有资格觊觎和窥视的。
“庆之哥哥,你真霸道。”
感受到韩烈那不容忤逆的态度,阿努噘嘴嘀咕了一句。
还是老实的依偎在了韩烈肩膀上。
这匹草原上的胭脂马,虽然暴烈,却还是被韩烈所驯服。
一场酒宴从中午持续到入夜才结束。
虽然期间一直在吃吃喝喝,欣赏歌舞。
但交谈也没有中断。
这不,从噶勒达玛口中,韩烈对于如今的瓦剌各部,又有了新的认识。
明朝前期的时候,强大一时的瓦剌部。
现如今一分为四部,并且皆退居在漠北,也就青藏地区。
势力最大的就是和硕特部。
不过和硕特部的主力和王庭,现在已经吞并了昔日的吐蕃,并在吐蕃故都拉萨建立了和硕特汗国。
被瓦剌各部尊称为固始汗。
而噶勒达玛所在的部落,虽然同属和硕特部,但他们又叫做厄鲁特部,属于固始汗的附庸部落。
除了和硕特部外,其次是杜尔伯特部,土尔扈特部,以及准噶尔部。
不过,如今其它几个部落,杜尔伯特部居住在燕然山北海,距离西域相距遥远。
土尔扈特部进入了沙俄帝国境内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的土尔扈特部在乾隆年间,在当时的首领渥巴锡带领下,不远万里带着族人东归故土。
在沙俄人的阻拦下,他们历经艰辛回到了漠南草原。
不管他们东归意图如何,但土尔扈特部人能够在危难时机,选择回归自己的故土,这份情怀就值得赞颂。
固始汗如今不单单是青藏地区的可汗,也是整个西域蒙古各部族的共主。
他如今去了拉萨,但在天山南北,他却扶持了两个人执掌天山事务。
一个是噶勒达玛的父亲鄂齐尔图汗,一个是准噶尔巴图尔珲台吉。
这个巴图尔珲台吉,就是噶尔丹的父亲。
现在他们居住在天山北部的曹禄州,也就是后世的伊犁河谷这片肥沃的牧场。
固始汗为了不让鄂齐尔统领的厄鲁特部落一家独大。
扶持了准噶尔的巴图尔珲台吉,与鄂齐尔统领的厄鲁特部,两部人马据守在天山南北。
彼此相互牵制,以维持西域的平衡。
而固始汗率领的和硕特主力,则占据着吐蕃故地青藏,做起了他的活佛可汗。
宴会结束后,韩烈有些吃醋的把阿努给拉回了房内。
“你个小浪蹄子,以后再敢在人前,给我穿着这身短衣小裙,老子非把你的屁股打烂了。”
说罢,韩烈可是毫不手软的在她翘臀上,狠狠地打了好几下。
吃痛之下的阿努,起初忍不住的大叫着卖惨。
可没过一会,却见她的惨叫,竟然有些变味了。
“庆之哥哥,你轻点啦,阿努好疼呢。”
虽然嘴上喊着疼,可这小丫头看着韩烈的眼神,确实娇艳欲滴。
尤其是那通红的俏脸,喘气说话的声音,分明透着一股欲拒还迎的魅惑感。
“好你个小妖精,今天不把你好好收拾一顿,看来是不行了。”
本就是带着几分酒意的韩烈,立马就上头了。
只见他双眼通红的低吼一声,整个人直接扑了上去。
……
韩烈率军在吐鲁番驻扎下来后,噶勒达玛亲自去了一趟庭州。
鄂齐尔驻扎的庭州城,位于天山北麓。
后世改名叫做吉木萨尔。
鄂齐尔图汗作为和硕特部在天山的卫拉特盟主,对于归顺大明朝廷。
他并没有什么心理负担。
尤其是儿子噶勒达玛告诉他,他的掌上明珠阿努公主,已经成为夏王韩烈的女人。
而韩烈也同意迎娶阿努为妃后。
鄂齐尔很痛快的表达了欢迎明军,进驻庭州的消息。
并且他亲自赶到了吐鲁番,表示要给韩烈和阿努主持婚礼。
对于这个意外消息,韩烈并没有感到奇怪。
游牧民族的习俗,跟中原王朝有着显著区别。
他们的风俗之中,除了有抢婚制度外,还有继承制度,还有把妾女送给尊贵客人侍寝的习俗。
对于这些风俗人情,韩烈在早就有所耳闻。
而在西州城中驻扎的这段时间,他更是亲自领教过了。
噶勒达玛就曾表示,他家中的妻妾,都愿意送给韩烈侍寝。
而他的唯一要求,竟然是让韩烈,把他叔叔阿巴赖的妻女,全部送给他作为妻妾。
对于对方这个要求,韩烈自然是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不过他叔叔的家眷,韩烈还是全部送给了他。
六月二十八日,几乎是吐鲁番一年中,最热的季节。
韩烈在城中与阿努,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游牧民族婚礼。
这场婚礼完全是依照蒙古人的风俗举办的。
当然,在婚礼前,韩烈与他的便宜老丈人,鄂齐尔图汗达成了同盟协议。
首先支持鄂齐尔自称可汗,以及封了他为庭州土司宣慰使。
其次,河西军团的人马,将会配合他,征服准噶尔部落,并吞并准噶尔的部众。
而鄂齐尔统领的厄鲁特部落,也会效忠韩烈。
同时,鄂齐尔每年向河西军团,进贡五千匹战马,一万头牛,两万只羊,以及骆驼等牲口若干。
另外,这场婚礼所有的开支,都有鄂齐尔出钱出力。
光陪嫁就有五百匹上好的大宛战马,五百头驯化的骆驼。
还有五千头牛和羊牲口。
以及金银珠宝等首饰价值不下万金。
韩烈原本是要给聘礼的,结果鄂齐尔却拒绝了。
他说按照草原的婚礼,韩烈迎娶他们的公主,是不用出聘礼的。
这就等于韩烈结婚,不但一分钱没花,就娶回了一个小美人,还发了一笔横财。
五百匹大宛战马,和五百头骆驼,韩烈尽收交给了王德和孙平。
牛羊则交给了西州总兵张学圣接收。
热闹的婚宴,持续了两天一夜才结束。
随着鄂齐尔的归顺,韩烈此次河西之行,算是圆满结束。
婚宴结束的第三天,韩烈带着阿努公主,以及她陪嫁的二百女兵歌姬,以及王辅臣所部的骑兵营,踏上了返回凉州的归途。
不过,身为河西提督的李定国,与刘文秀率领的庭州营,则需要进行西行。
韩烈离开前,特意交代过李定国。
让他和刘文秀一起前往庭州,并进一步巡视天山北麓的风土人情,为进一步西扩,收复怱岭做好准备。
“大王,此次一别,山高路远,不知何日才能相见。”
“末将在此预祝大王一切顺利,早登大宝。”
虽然知道自己未来前途不会差,但韩烈一日不登基,他就无法享受开国功勋,封侯拜爵的待遇。
故而李定国在分别前,特意表达了一番忠心。
“定国,文秀,学圣,河西之地,孤王就交给你了。”
“你们的功绩,孤王不会忘记,等河西局势稳定,有了接班人,孤王随时欢迎你们回来。”
韩烈与诸将一一惜别,并给出了承诺。
“大王,保重!”
当韩烈踏上车驾之际,送别的将士,纷纷躬身作揖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