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运筹帷幄,统筹全局,所谋岂会局限一城得失。”
“李知府不必疑虑,城中六千卫兵,两万青壮已经登城,只要你我一心,众志成城,别说半个月,即便是一个月,我们也能够坚守的住。”
严忠能力虽然有限,但胸襟开阔,当年韩烈的发迹,离不开他的赏识。
只是他也没有想到,短短几年时间,韩烈竟然成长到如今的高度。
一定程度上来说,严忠算得上是韩烈的引路人。
这也是韩烈投桃报李,推举他出任兖州卫指挥使的原因。
当然,严忠的能力,虽然不足以担任一方大将,但出任一省都指挥使还是没有问题的。
现在虽然他还只是一个卫指挥使,但只要在兖州卫上熬上几年,升任行省都指挥使,肯定不是问题。
“轰隆!轰隆!”
二人对话之际,城外的建奴兵马,突然向城头发起了炮击。
一颗颗炮弹射落,城墙上下,响起阵阵爆炸声。
掀起一片砖石的同时,也炸死炸伤了不少守城士卒。
“建奴开始攻城了,李知府你坐镇城内,负责城内秩序,城头防务交给我。”
“严指挥使保重。”李昌期也没有客气,拱手一拜,匆匆下了城头。
城门楼上的严忠,随后转身回了瓮城,身为全城的指挥官,他必须坐镇瓮城指挥,才能统一指挥四城防务。
“传我命令,让张扬将军的重炮营,展开反击,让建奴鞑子尝试一下,我大明火炮的威力。”
张扬率领的重炮营,携带的二百门红夷大炮,因为移动不便,加上韩烈担心兖州兵力不足,无法应对建奴大军围攻。
故而这次他率军在成武隐伏前,特意让重炮营参将张扬,留在兖州协助守城。
二百门红夷大炮,现在主要集中在东西二门城头。
红夷大炮的有效射程最初只有五百米,但明末大明从澳门葡萄牙人手中购买的红夷大炮,射程已经高达一千五百米。
而韩烈手中的这批红夷大炮,因为改良了技术,以及炮弹弹头,有效射程已经达到两千五百米。
最高射程可达到三千五百米。
架设在东西两城城墙上的红夷大炮,通过炮口的调整,可以兼顾覆盖南北两面城墙的火力。
东门城楼之内,手持西洋镜,也叫千里镜的张扬,通过镜头观察之下,很快便发现建奴的火炮位置。
张扬手中的千里镜,自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韩烈让微山湖内的火器局,打造出来的望远镜。
历史上早在1604年,西洋红毛荷兰人就发明了西洋镜。
后来葡萄牙,西班牙那些海上海盗们,很快就运用上了西洋镜。
这东西技术含量并不高,在冷兵器的战场上,效果也好不到哪里去。
但是在茫茫大海之上,千里镜的作用却是明显,这也是海上航船的这帮西洋海盗们,会对西洋镜推崇备至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在崇祯八年的时候,大明一名叫薄珏的机械工匠,便制造出了装有千里镜的铜炮,就是炮台上构架千里镜。
从而增加了火炮的瞄准性。
虽然当时这种东西,还属于花架子,但却证明了一点。
明末在火器的发明创新上,丝毫不亚于西方红毛洋人。
要不是碰上明末的天灾人祸,以汉人的发明革新能力,何至于在三百年后的满清末年,遭受世界列国列强的耻辱历史。
明末虽亡,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的铮铮铁骨,赢得后世炎黄子孙一致好评和意难平的原因。
相反满清建奴鞑子,奴役汉人三百年,到亡国末年时,不但虽远必赔,还割地卖国,引发的百年耻辱历史,则是每一个汉人子民,鄙夷满清建奴最大原因。
“听我命令,各炮校准炮口,瞄准东南方向,三里范围,十发齐射,炮火覆盖。”
通过千里镜倍数放大效果,张扬发现三里外,也就一千五百米外的建奴火炮阵地,当即下达了反击命令。
“轰!轰!轰!”
一百门红夷大炮,一字排开,在炮手的操作下,一连发射出上千发炮弹。
“轰隆隆!”
“轰隆隆!”
……
划过天际的炮弹,准确落在打击圈内,瞬间掀起一片烟尘。
爆炸中心的清军炮队,数十门红衣大炮,被炸的支离破碎,那些躲避不及的炮手,直接被肢解。
一片狼藉的阵地上,到处是残肢断臂,以及让人闻之欲吐的血腥味。
五脏六腑,碎肉血迹随处可见。
“怎么回事?”
战场后方的多铎大营内,听到战场传来的剧烈爆炸声,正悠闲坐在大帐内喝茶的多铎,也吃惊的站了起来。
“我去看看。”多罗贝勒尼堪,立马冲出了大帐。
叶臣也紧跟着走了出去。
很快前方就城传来消息,得知东门外的三十六门红衣大炮被摧毁,多铎眼中闪过一道厉色,冷声道。
“吴喇禅这是在搞什么,我军一共就七十二门大炮,他一下子就损失过半,简直是罪无可赦。”
叶臣连忙说情道:“奴才刚才了解了一下,城头明军的火炮,是在三里外发射的炮弹,这个距离是最大的射程。”
“可明军火炮却还能精准命中我们的炮队,这是非战之罪啊。”
这边二人话语刚落,西门方向再次响起炮击声。
没过一会,西门外清军大将费扬古,也派人来报。
“我军炮队遭到明军炮火轰击,二十门火炮被炸毁,三百多名炮手伤亡。”
“豫亲王,看来明军炮火,确实比我们的强大。”尼堪也变色说道。
多铎黝黑的圆脸上,看不出过多的表情,坐在虎皮坐垫上的他,思虑之下看向叶臣问道。
“叶臣,你有什么想法没有?”
“明军火炮虽然厉害,但根据细作来报,城头不过一万人马,加上一些民夫,兵力于我们相差甚远。”
“奴才以为,先展开强攻,我就不信一万明军,还能挡住我十万大军的步伐。”
叶臣也是清军之中的悍将,攻城略地,向来是他的拿手战绩。
在辽东与明军交战的几十年内,叶臣参战的时间足有二十年之长。
大小经历数百战,早在万历末年的萨尔浒一战中,叶臣就参与了战斗,并且在明军败北之际,第一个攻入了抚顺城。
时年已经五十七岁的叶臣,那可是大金国妥妥的三朝老臣。
对待明军的策略,他一向主张猛打猛攻,因为只有打怕了明军,他们要么逃跑,要么投降,鲜少誓死抵抗到底。
“传本王命令,众将会攻兖州四门,不要给守军喘息之际,同时向城头喊话,投降免死,一旦破城,鸡犬不留。”
多铎想了想,随即同意了叶臣提议。
兖州是这次战略进攻的第一个钉子,若不能拔除,那么接下来的计划,都会落空。
十万大军拿不下一座一万人的城池,他这个大金国的豫亲王,定国大将军,还有何脸面回朝?
“车尔布,额尔德,集合巴牙喇大纛,随我前往城下督战。”
沉声而起的多铎,端起桌案上的盔枪帽,披上锦袍,大跨步走出了大帐。
“喳!”车尔布,额尔德二人,赶忙躬身应道。
这二人正是多铎帐下亲卫戈什哈,以巴牙喇梅勒章京之职,充任亲卫将军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