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襄阳之战落幕
明末逐鹿2025-07-28 17:265,542

  “把此人尸骸保护带回去,不得再伤其尸体。”

  一枪刺死豪格的韩烈,并没有对他的尸体过多泄愤。

  作为一个对手,豪格的表现值得他尊重。

  哪怕是敌人,尊重对手也是尊重的自己表现。

  而且韩烈与豪格没有私人恩怨,只有国仇家恨,既然对方已死,也就没有必要再做出过激的行为。

  左翼战场之上,随着豪格的被杀,胜利的天枰迅速倾斜。

  孙思克,常登率领的中军,前军人马,很快就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而正面战场上,随着清军副将赖塔被射杀,穆生辉率领的骑兵,面对忠义军四万人马的反击,这会也败退了下来。

  尤其是接到左翼战场肃亲王豪格的帅旗落下,全军陷入绝境的消息时,穆生辉果断的率领骑兵,向着右翼战场的鳌拜靠拢了过去。

  也正是穆生辉的果断的决定,不仅保住了他的小命,也把鳌拜和富喀禅带出了泥潭。

  因为这个时候,袁宗第率领追击的忠烈营三个营的人马,折返回了战场。

  并且出现在了战场的右翼,三个营一万八千人马的出现。

  一旦形成合围,鳌拜率领的一万人马,即便再勇猛,也必然难有逃脱的机会。

  “鳌拜统领,肃亲王怕是凶多吉少了,现在明军人马众多,不宜再战,速速撤退为宜。”

  穆生辉率领数千残存骑兵,与鳌拜会合之后,来到对方面前说道。

  马背上的鳌拜,浑身血迹,也不知道是他自己的,还是斩杀的明军染上的,此刻的他表情狰狞,目光凶狠,犹如一头暴怒的猛虎。

  回顾四周的鳌拜,看着辽阔的战场之上,明军旌旗蔽日,听着耳边不断传来的喊杀声,仅仅犹豫了片刻。

  出人意料的他,突然一指汉水方向,沉声说道:“返回襄阳,必死无疑,现今唯一的生路,只有冒险一搏,立即涉水渡过汉水,才有一线生机。”

  鳌拜这话一出,穆生辉神情一变,富喀禅也是惊疑的看着鳌拜。

  围在身边的一众将领,人人表情震惊,不明所以。

  “你们看看襄阳方向。”鳌拜没有过多解释,手握斩马刀的他,指了指襄阳的方向。

  众将闻言,纷纷侧目,注目观望之下,仍然有人不解。

  富喀禅却是眼神陡然圆睁,迅速翻身下马的他,动作娴熟的侧身匍匐在了地上。

  “烟尘,那是弥漫的烟尘,还有马蹄声,是骑兵,一定有大队骑兵正朝这边赶来了。”

  虽然这个时候,万骑军的骑兵,距离战场还有十余里,但女真人对于骑兵的敏感性,还是让鳌拜嗅到了。

  富喀禅在鳌拜的指引下,也敏锐发现了这个问题。

  到了这个时候,自然不需要鳌拜在解释。

  眼下襄阳城内,已经没有过多的骑兵。

  而他们所有人都知道,明军有一支成建制的骑兵。

  但此刻他们并没有在战场上,眼下襄阳方向出现骑兵,很显然这支骑兵是明军的,他们往这边而来的目的,自然是拦截堵截他们。

  眼下他们已经陷入溃败,要是再被骑兵拦截,那结果必然是全军覆没。

  虽然在这个时候,强渡汉水同样危险,但无疑还有一线生机。

  可要是退往襄阳,那就是十死无生。

  “众将士听令,速速向汉水前进,立即渡河。”

  没有丝毫迟疑,穆生辉果断下令,带着撤出战场的五千多骑兵,率先冲向了汉水。

  正月时分的汉水,虽然是枯水期,但河水冰冷刺骨,而且河水深浅不一。

  哪怕襄阳地界的汉水段,已经是上游,但水深的地方依旧有数米,甚至十几米的深潭。

  但水钱的地方,则只有一两米。

  这个时候让骑兵先渡河,显然是明智选择。

  因为战马可以尝试水深,寻找道最佳渡河点。

  在穆生辉率领骑兵冲向汉水之际,鳌拜收拢所剩的数千步卒,紧跟其后,一路拼命奔跑,冲向汉水南岸。

  这个时候已经换了战马的王辅臣,以及吴六奇率领的亲卫左右二营,眼看清军溃逃,也是紧随其后的杀了上来。

  此时的王辅臣和吴六奇都没有意识到,清军这是要强渡汉水。

  双方人马追赶之际,正面战场上的杨衍,通过千里镜,看到这一幕之后,瞬间反应了过来。

  不过他忠义军主要是步卒,加上连续战斗之后,被穆生辉的骑兵甩开了距离。

  他即便强行下令追击,也根本追不上。

  “立即传令右翼战场上的王、吴二将,清军要渡河逃窜,务必追上去,展开拦截。”

  “我部人马会立即赶来支援。”

  而左翼战场之上的韩烈,这会相隔右翼战场足有数里距离,加上豪格率领的残余兵马还在抵抗,也是鞭长莫及。

  在这生死时刻,鳌拜、富喀禅率领的八旗人马,拼尽全力奔逃的同时。

  鳌拜还不忘派出了军中斥候,分散往襄阳传递了长寿山大败的消息。

  在骑兵的带路下,穆生辉率领的八旗骑兵,很快就找到了渡河浅水路径,顺利的横渡了过去。

  鳌拜率领的步卒,紧随其后,在吴六奇、王辅臣率军赶到河岸之际,这支清军人马,不畏严寒,跳入河水之中,奋勇泅渡了过去。

  站在河堤之上的王辅臣,看着已经大部渡河的清军,迟疑的看着吴六奇问道。

  “要不要渡河?”

  “敌军前锋已经在河岸立足,我们这个时候渡河,必然会遭到对方弓弩射击,这是取死之道。”

  吴六奇犹豫了一下,最终做出了决定。

  “收兵回营,打扫战场。”王辅臣点点头,也认可了吴六奇的决定。

  山西大汉的王辅臣,虽然骑战无敌,但对于河水,却有些恐惧,因为从小到大,他都没有游过泳。

  面对滔滔汉水,他也是心存畏惧,这也是他没有冲下河水的原因。

  这边长寿山战场之上,随着鳌拜、穆生辉带着的一万多人逃脱。

  战斗也很快结束,在部队打扫战场的时候,韩烈接到敌军渡河而去的消息,虽然有些遗憾,未能全歼敌军。

  但他也没有太过纠结,这一战的胜利,在韩烈看来,已经注定襄阳一战的胜败。

  事实也正如韩烈所料。

  鳌拜在渡河之前,曾派出帐下精锐斥候,分散潜回襄阳城,把战败的消息传了回去。

  接到消息的索尼,虽然震惊,但很快他就冷静了下来。

  “来人啊,立即传尚可喜,佟图赖,金励来见我。”

  眼下城中的兵马,虽然还有十万之众,但要是豪格身陷敌营,鳌拜逃离的消息传来,襄阳城内必然军心动荡,必然难以坚守。

  很快尚可喜,佟图赖、金励来人便来到了原豪格的行辕。

  索尼之所以叫他们三人前来,原因很简单。

  这三个人现在执掌着城中所有的兵权。

  尚可喜手握五万人马,其中包括收编的左良玉旧部和刘良佐所部叛军。

  佟图赖手握襄阳一万守备汉军,金励手握两万汉军,并节制六万青壮民夫新兵。

  三人到齐之后,索尼没有废话,直接通报了军情。

  “肃亲王如今生死不明,根据鳌拜送来的情报分析,即便未死,也已经被明军俘虏。”

  “鳌拜、穆生辉率领万余人马,冒死渡河前往樊城方向。”

  “接下来我们该何去何从,诸位都是统兵大将,说说你们的想法。”

  “是死守襄阳,还是趁明军还未回转,立即突围,强渡汉水北返南阳。”

  索尼的这番话让堂下三人,一时久久无言。

  这个消息太过震惊,长寿山营寨失守也就罢了,救援的三万八旗精锐大败不说,连主帅都下落不明。

  这襄阳还怎么守?

  要不是自身就是叛将,尚可喜都想打开城门向明军乞降了。

  只是现在的他,连投降的机会没有。

  因为他的叛徒汉奸的名声,早已经刻在大明朝的必杀名单上。

  “立即突围吧,强渡汉水,虽然凶险,远比坐以待毙强。”

  尚可喜抬起头,看着索尼坚定的说道。

  “金都统,你率领所部人马,镇守北门断后,同时集中所有火炮,立即向东门外的明军开火。”

  “命令刘芳名、李国翰、柯永盛率领所部新军,向明军发起攻击,以麻痹明军,掩护主力从北门突围。”

  “还有,在四门各处准备火油和干柴,一旦明军攻城,立即放火,焚烧全城,阻挡明军追击。”

  “佟图赖,你立即率军,以骑兵为前部,前往汉水探明深浅,为我大军渡河做好准备。”

  “本王护卫索尼大人,以及各贝勒,贝子等家眷为中军,诸位可有异议?”

  别看尚可喜平日里像个老好人,对谁都和和气气,但他能够在大明的时候就坐上总兵高位,投降满清之后,又获封王爵。

  自然不是一个软弱之人,只不过平日里故意低调示人罢了。

  “就按智顺王说的办,谁敢违令,杀无赦!”

  不等大家开口,索尼拍案而起,沉声响应了尚可喜的军令。

  “金都统,我相信你明白本王意思,那六万新军可以全部牺牲掉,在大军渡河之后,你率领本部人马,还有知会刘芳名诸将,迅速向我们撤退。”

  在索尼响应之下,尚可喜见金励脸色凝重,看出对内心忧虑的他,遂上前叮嘱了金励一句。

  “卑职明白。”有了尚可喜这话,金励脸上瞬间挤出了一抹笑容。

  他现在最怕的是被抛弃了。

  断后死守,不就宣布了他要与襄阳共存亡嘛。

  大军撤走后,他留下断后,还是率领一支新兵,这不就是妥妥炮灰吗?

  但现在有了尚可喜这话,他就知道自己改怎么办了。

  城内的清军人马,很快就快速调动了起来。

  金励亲自来到东门,召集刘芳名、李国翰、柯永盛三人面授机宜,并把城头的数十门红衣大炮,尽数放到了东门城墙之上。

  “各炮准备,瞄准敌营,三轮齐射!”

  一个时辰之后,做好准备的金励,下达了佯攻命令。

  六十三门红衣大炮,突然朝着东门外的明军营地,展开的猛烈炮击,虽然因为两营相隔数里,发射的炮火,基本没有造成任何伤害。

  东门外的明军营地,距离城池足有六七里,前沿阵地也在三里之外。

  清军的老式红衣大炮,最远射程也就三里左右,这样的炮击,声势虽然大,但也等同爆竹声一般,属于雷声大雨点小。

  东门神机军大营内,听到外面响起的炮声,罗平安猛然站了起来。

  “什么情况,谁在开炮?”

  帐外的哨探紧跟着来报:“启禀罗总兵,是城头清军在开炮。”

  “这帮建奴鞑子,这是疯了吗?”

  罗平安走出大帐,拿起腰间的千里镜,朝着城头方向开始了观察。

  听到炮声的副将宋奎光,监军使顾炎武也先后来到大帐前。

  神武军总兵张名振,副将李之芳,监军使孙奇逢也骑马赶了过来。

  正当大家聚集在一起时,前方探马再次来报。

  “报,敌军正在出城,正朝我前沿阵地而来。”

  “干他娘的,这帮建奴鞑子,这是找死啊。”

  罗平安骂了句,立即下令道:“传我命令,前沿阵地各营,立即展开反击。”

  “命令各炮兵哨,向城头开炮。”

  “宋副将,你去前线坐镇指挥。”

  “张总兵,集合人马,做好战斗准备。”

  原本神机、神武两军,一直都是张名振牵头指挥。

  但前日北门一战,神武军损兵折将,张名振被免了五军都督府佥事衔,又与罗平安合兵一处。

  这就导致他威望大减,被罗平安凌驾其上了。

  出城的清军,在刘芳名,李国翰、柯永盛三员汉军旗大将的指挥下,足足六万新军,浩浩荡荡的冲进了战场。

  虽然这支被裹挟的青壮新兵,基本没有什么战斗力。

  但是这么大规模的冲锋,还是把驻守前沿阵地的神机左右二营,后军营将士吓了一跳。

  宋奎光率领前军营赶到战场之时,双方的人马已经交上火。

  “不对劲,这么清军士卒,全都是衣甲不齐,队形涣散?”

  军阵前的宋奎光,通过手中千里镜,观察了一阵后,发现冲锋的这些敌军,队形混乱,士卒身上衣甲奇形怪状,甚至还有明军的衣甲。

  连旗帜都显得稀稀落落,尤其是在火枪射击下,这帮冲锋的清军,无不是吓得抱头鼠窜。

  “我看都是左良玉帐下投降的汉军,这帮人跟流寇没什么区别,基本没有什么战斗力。”

  前军营参将姚成,看到这个场景,听到宋奎光的话,一脸不屑的笑道。

  “看来是长寿山方向,大将军取得了优势,清军这是想要围魏救赵。”

  宋奎光点点头,也只能如此猜测。

  “传令各营,依托前沿阵地,展开反击,不要进入敌军炮火之内。”

  宋奎光看着城头方向,不断发射的炮击,并没有下令反冲锋。

  现在前沿阵地,挖掘修筑了纵深壕沟,各营士卒,手持火枪,弓箭足以阻击敌军的进攻。

  “命令后军炮兵哨,瞄准城头清军炮火,展开火力压制。”

  随着双方炮击战打响,明军的新式红夷大炮,射程达到一千五百米到两千米。

  而清军的旧式红衣大炮,射程则是一千米到一千五百米。

  而且爆炸威力,明军的爆炸弹威力,要比清军大上一倍不止。

  双方展开的炮击战,以及战场冲锋反击战,看似打的很激烈。

  实际上则是明军掌握了主动优势,清军派出的炮灰人马,完全就是送人头。

  战斗持续了大半个时辰后,罗平安接到韩烈派传令兵,从长寿山送来的战报。

  “大将军在长寿山之中,获得大捷,建奴亲王豪格被杀,残部渡河逃窜。”

  “大将军让我们密切注视城中情况,防止城内守军突围。”

  看到战报的罗平安,惊喜之余,立即召集张名振、李之芳等将领,宣布了最新情况。

  “罗总兵,宋副将送来前线战报,说是清军很反常,都是一些杂牌队伍,城头炮火虽然很猛烈,可根本没有杀伤力,却依旧炮声不断。”

  罗平安刚通报了韩烈送来的捷报,监军使顾炎武走了过来,把宋奎光从前线的战报送了上来。

  “罗总兵,情况不对,看来敌人要跑。”张名振和李之芳几乎同时开口,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立即派出斥候队,向各门侦察情况。”

  醒悟过来的罗平安,立即扬声下令道。

  “传令宋副将,立即展开反攻,进一步试探城头守军反应。”

  派出去的斥候队,半个时辰之后匆匆来报。

  “北门发现大股敌军,已经出城抵达了汉水南岸。”

  这时宋奎光率领的各营人马,展开反攻之下,竟然一鼓作气就击退了进攻之敌,前锋人马直接推进到了东门之下。

  城头之上的刘芳名、柯永盛、李国翰几个手下败将,这会早已经退回了城内。

  “看来明军发现了我们的意图,你们两个带领亲卫先去北门,向金都统汇报。”

  “我来拖延明军攻势。”刘芳名看到城下的队伍四散奔逃,镇定的对二人说道。

  “刘都统保重!”柯永盛和李国翰没有多废话,立即带着亲兵策马往北门而去。

  而城外明军营地内,接到斥候汇报的罗平安,也没有片刻迟疑。

  “张总兵,李副将,率领神武军立即出击,务必拦截渡河的清军,绝不能让这帮建奴鞑子轻易逃脱。”

  早已经整装待发的神武军将士,虽然迅速奔向了北门。

  但因为距离和时间的问题,等张名振和李之芳率军赶到汉水南岸时,尚可喜护卫索尼,已经渡河而去。

  负责断后的金励,率领不下两万人马,这会也已经开始渡河。

  “金都统速速渡河,某来断后。”

  带着亲兵赶到的刘芳名,见到明军杀了过来,纵马飞奔的他,扬声高喊道。

  李国翰、柯永盛一众将领,也纷纷驱马冲进了汉水。

  “全军出击,杀啊~!”

  眼见敌军要逃脱,身先士卒的郭天才,王光泰率领神武左右二营的人马,蜂拥着冲了上去。

  “大清的将士们,随我出战,掩护大部队渡河。”面对数万明军大军,身边仅有三千士卒的刘芳名,竟然悍不畏死的带队迎战了上来。

  很显然,这个时候的刘芳名,已经做好了誓死一战的决心。

  这是注定惨败的战斗,但刘芳名这个贰臣叛将,却以牺牲三千人的代价,拖住了神武军一个时辰,为金励率领的两万后军,争取到了撤离的时间。

  战场之上的两军将士,挥舞着手中的武器,怒吼着地冲撞厮杀在了一起。

  “杀!杀!杀!”

继续阅读:第486章 安排留守,青史留名的女将军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九品芝麻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