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安排留守,青史留名的女将军
明末逐鹿2025-07-28 17:265,419

  刘芳名字孝五,宁夏人氏,边军出身。

  在崇祯一朝,他的事迹不显,但却凭借军功,做到了柳沟总兵。

  由此可见,此人能力和战功必然不俗。

  或许是因为甲申之变,也就是崇祯自缢,京城陷落后,他率众投降了满清的缘故,从而消除了他明朝的功名战绩。

  顺治元年,清军入关后,他率众投降,被编入汉军正白旗担任都统,相当于明朝总兵官。

  历史上的刘芳名追随满清入关后,出任宁夏总兵,为满清镇守西北,稳定边疆局势,立下赫赫战功。

  并且在顺治十六年,以江南右路总兵的身份,挫败了郑成功北伐行动,受到清廷封赏。

  但此时战场上的刘芳名,却因为断后,誓死一战的他,率领三千士卒,遭到神武军四万余大军的团团包围。

  虽然刘芳名以及他帐下的士卒,奋不顾身,人人悍勇。

  但此刻憋着一肚子火气的神武军将士,更是同仇敌忾,士气如虹。

  “杀!”

  “杀,一个不留,统统杀光他们。”

  这道军令是张名振,撕心裂肺喊出来的命令。

  神武军各营参将,郭天才,王光泰,李友、马世耀个个身先士卒,帐下士卒杀气腾腾,与迎面冲上来的敌兵,展开了殊死搏杀。

  短短的半个时辰,战斗便宣告结束。

  刘芳名率领的三千士卒,全部被斩杀殆尽,一个活口没有留下。

  发生在堤坝上的这场小规模战斗,无疑是惨烈的。

  鲜红的血液,把汉水都染得通红,满地的尸体,堆积如山。

  刘芳名中箭倒下后,尸体被冲上去的神武军士卒,直接分尸掠夺。

  对于普通士卒来说,一个敌将的尸骸,至少也是价值五次战功的累积。

  按照韩烈的军功封赏制度,累积四十次战功,相当于三等功一次,可以直接提升一个品阶官位。

  五次战功少说也能换取一百两银子的封赏。

  普通士卒参战一次,没有斩获的话,只能录战功一次,斩杀首级一个,录战功一次。

  累计斩杀首级三十个,可获得三等功一次,可获得一次升官。

  也就是一个普通士卒,斩杀了三十个敌人,可升任从九品,以此类推。

  参战四十次,也可以获得从九品官衔。

  这个品阶,属于官身,但并不代表实际职务。

  相当于可以领取从九品官身工资待遇,具体职务仍然要看能力安排。

  韩烈推行的这套军功制度,目前基本取代了大明的封赏制度。

  极大提升了军队的斗志,以及将士们立功之心。

  战斗结束之后,张名振看着已经远去的清军,难掩私愤的他,看着满地的尸体,冷声道。

  “打扫完战场,把尸体全部焚毁,进行掩埋,以免引发疫病。”

  随着索尼、尚可喜率军突围离去,罗平安率领神机军,一举占领襄阳城。

  “立即给大将军汇报,敌军已经突围北逃,我军占领襄阳,俘虏五万青壮,缴获军需物资若干。”

  进入襄阳知府衙门的罗平安,难掩喜色的说道。

  拿下襄阳,虽然是捡漏,但作为第一个带兵入城的大将,足以让他录三等功一次。

  虽然到了他这个地位,至少需要获得三次一等功,才能升迁一个台阶勋职。

  现在他已经是从一品,再升就是正一品左都督。

  之后再立功封赏,那就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了。

  作为一个统兵大将,谁不想封候拜将?

  韩烈在长寿山战事结束后,回到襄阳之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了。

  这一天的战斗,韩烈倒是精神抖擞,但三军将士,却是疲惫不堪。

  长寿山一战,虽然大获全胜,但也损失不小。

  亲卫营战死了一千三百余士卒,忠义军战死一千六百余人,忠烈营因为参战最少,所以伤亡最小,只有一百多人的伤亡。

  但不管怎么说,这一次战斗的胜利,对于韩烈来说,依旧是空前大捷。

  连日来歼灭敌军高达十万,加上那六万青壮新兵,人数多大十六万。

  这里的歼灭是指消灭敌人数量,不是指杀死了这么敌人。

  其中被杀的敌人只有三万余人,其中四万余溃逃而去,俘虏了三万余人,加上今日城下俘虏的五万青壮,高达八万余人。

  那这五万青壮,都是民夫,基本没有战斗力。

  为了接下来的春耕,这五万人不但要放回去,还要准备一笔路费。

  因为这五万青壮,都是武昌,德安,汉阳、随州各府州县被清军掳掠的百姓。

  而韩烈也是这么做的。

  回到襄阳的当天晚上,韩烈美美睡了一觉。

  次日,全城举行了庆祝仪式。

  就在全城军民,举行游街庆祝之时,韩烈却召集各军主将,副将,监军使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

  “收复襄阳,湖广局势基本平定,接下来就是恢复民生,只有让百姓能够吃饱穿暖,我们这个国家才有未来。”

  “富国强兵,富民才能强国。”

  知府衙门大堂上,神机军主将张名振,副将李之芳,监军使孙奇逢。

  神机军主将罗平安,副将宋奎光,监军使顾炎武。

  忠义军主将杨衍,副将曹友义,监军使杜濬。

  忠烈营主将袁宗第,副将党守素,监军使杨文荐。

  万骑军主将崔定国,副将陈德,监军使孙枝蔚。

  以及参军府主薄刘楗,亲卫营主将孙思克等人分左右列席而坐。

  头戴乌纱帽,身穿蟒服,腰缠玉带金缕鞋的韩烈,端坐在主位之上,神情严肃,目光如炬的他,看着堂下一众文武官吏。

  中气十足,吐字清晰的说道。

  “俗话说的好,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

  “这一路走来,赤地千里,饿殍盈野,百姓困囿,家园损毁,这是让我痛心疾首的大事。”

  “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你我大家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呢?”

  “接下来,江西,湖广必须恢复稳定,必须休养生息,今年秋收前,我们一定要做好两件事情。”

  “那就是一手拿枪,一手拿锄头,要做到军事耕种两不误。”

  “俘虏的五万青壮,发放路费全部放回,要发放户籍,责令各府州县官府,做好安顿事宜。”

  “其次俘虏的三万兵马,择优挑选一万士卒补充战损,其余两万人,编入襄阳军屯所。”

  “负责耕种和屯田,还有当地驻军,要做好带头作用。”

  韩烈在讲话之时,堂下一众将领都是正襟危坐,监军使们则是埋首记录。

  因为这不是演讲,而是工作部署,绝不容马虎。

  “袁宗第听令。”

  紧接着韩烈突然的点名,让袁宗第有些措手不及的挺身站了起来。

  “末将在!”

  “权任你为襄阳总兵,兼任忠烈营主将,负责襄阳各府州军务,接下来要你们营要收复郧阳府。”

  “同时军屯事宜,不可落下。”

  韩烈所谓的权任,就是先行代任,然后由朝廷颁发正式文书。

  “末将遵命!”

  “杨文荐听令。”

  “卑职在。”刚刚记录好韩烈讲话内容的杨文荐,听到韩烈的点名,连忙躬身应道。

  “权任你为襄阳知府,郧襄二府兵备道,兼忠烈营监军使,暂代府州一切政务。”

  在韩烈宣布对他的任命后,杨文荐震惊之余,连忙作揖应道。

  “承蒙大将军提携,卑职定当效犬马之劳。”

  韩烈摆摆手,笑道:“大家同朝为臣,就不要说那些客套话。”

  “只要把手头工作好,心里多想着一些百姓,多关心一下我们底层士卒的生活,这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

  韩烈质朴的话语,让下面坐着的一众文武官吏,无不是心生敬意。

  到了韩烈这样的身份地位,能够时刻想着百姓,惦记着底层的将士,这份心意可谓是难得可贵。

  “今天就到这里,接下来大军休整三日。”

  “所有将士休暮三天,大家尽情庆祝一下。”

  “正月十一日清晨,各军撤回武昌。”

  “襄阳,我就交给你们几位了。”

  起身的韩烈看着袁宗第,党守素,杨文荐三人,作揖躬身拜道。

  “我等惶恐,安敢受大将军如此大礼乎?”

  袁宗第三人慌忙起身,跪地还起韩烈的大礼。

  相比起明军在襄阳的庆祝,鳌拜、索尼、尚可喜一众败军,则是狼狈不堪的退回到了南阳府。

  现在他们辎重丢失,虽然手中还有八九万人马,却是缺衣少粮。

  丢了襄阳不说,肃亲王豪格还战死沙场,等待他们的必然是朝廷的严厉责罚。

  而吴三桂率领的人马,这会却早一步撤去了武关。

  吴三桂对满清朝廷上了一封奏疏,防止明军进攻关中。

  实际上则是他盯上了关中。

  占据武关,驻防商州的吴三桂,等于封锁了商洛道,后来更是接应了徐勇,佟养和二人的退入关中的数万人马。

  正月初十,拿下襄阳的第三天下午。

  正在街头走访百姓的韩烈,突然收到孙思克,派亲卫中军游击将军王昌,转送来的一封军报。

  找了一家路边茶舍坐下的韩烈,带着几分惊奇,拆开了手中已经拆开过的信笺。

  因为这封信笺,是石柱宣慰使,大明女土司秦良玉上呈给湖南巡抚堵胤锡的,并且希望他转呈给朝廷。

  这封信笺,实际是一封军报,于去年底二十八日送出来的。

  但由于路上的耽搁,先是送到了长沙府,巡抚堵胤锡手上。

  见到信笺的堵胤锡,见是给自己的,便拆开了。

  但拆开信笺之后,堵胤锡发现信笺内容事关重大,随即连忙派人转呈到武昌,送到了湖广总督陈子龙手上。

  如此转了几手,这才到韩烈手中。

  秦良玉这封信很厚,足足有十几页,怕是上万字之多。

  韩烈仔细的看了一遍,其中主要有以下内容。

  第一条是关于云贵川的军情问题,秦良玉在信笺之上,阐述了张献忠死后,四川,贵州、云南布政司行省的收复和治理问题。

  第二条主要是讲述了清军占据四川的情况,以及张献忠残部孙可望、李定国攻占了贵州布政司行省。

  秦良玉认为孙可望这些叛军残部,占据贵州,危害极大,希望朝廷能够派兵征讨。

  第三条是请求致仕,希望朝廷能够任命她的孙子马万年,继任石柱宣慰使一职。

  并请求让她侄儿秦翼明辅佐孙儿,出任石柱副将。

  信笺的结尾,秦良玉用词恳切,表示自己已经七十三岁,为国征战三十余年,虽有心,却无力再报效朝廷。

  在信笺之中,秦良玉没有为自己叙功,而是把自己的丈夫马千乘,儿子马祥麟,兄长秦邦翰、秦邦屏,弟弟秦民屏,为国捐躯一事的功绩,叙述了一遍。

  没错,作为正史上,唯一被封侯的女将军。

  秦良玉青年丧夫,却继承了丈夫的基业,带领马家子弟和秦家子弟报效朝廷,数次勤王京师,征讨辽东。

  更是与李自成、张献忠大战十几年,可谓是流尽家族子弟的血液,让人闻者心酸,听者落泪。

  以至于一向又刻薄寡恩名声的崇祯在世时,也毫不吝啬的为秦良玉赋诗四首赞扬她的忠勇。

  那么秦烈知不知道秦良玉呢?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韩烈对于秦良玉同样十分崇拜。

  此刻看到这封秦良玉亲笔写来的书信,感受到迟暮之年的秦良玉,心中那份忧国忧民之心。

  韩烈也忍不住有些眼眶发酸。

  “回府,立即回府。”收起手中的信笺,韩烈突然萌生了一股冲动。

  他要去一趟石柱,去拜谒这位巾帼女英雄。

  因为韩烈在对方的信中,感受到英雄即将迟暮。

  他也不确定秦良玉究竟是在哪一年去世的,但可以肯定,就是最近两年。

  所以他不想留下遗憾。

  “主公,是有新的军情吗?”跟随在左右的王德、孙平二人,见到韩烈这个举动,连忙跟了上来问道。

  “回去再说。”韩烈没有回答二人,一路疾步回到襄阳知府衙门的他,立即叫来孙思克和刘楗道。

  “荩臣,安排人传令各军主将,按照计划,后天一早撤回武昌。”

  “你带领亲卫营一同随行。”

  “公愚,你也随军回武昌,我不在期间,军队由杨衍统一调度。”

  “王德,你通知吴六奇,王辅臣二人,集合亲卫铁骑,一个时辰后,随我出发。”

  “我们先去宜都,然后去石柱。”

  听到韩烈这奇怪的命令,孙思克和刘楗一时都有些不解。

  “大将军,石柱在那?”孙思克忍不住问道。

  刘楗想了好一会,也没有想起石柱这个地方。

  “石柱在归州,是个土司城,与重庆府乡相接。”

  韩烈解释道:“我刚刚接到石柱土司秦良玉将军的信笺,她在信中汇报了四川,贵州的军情,我需要亲自去核实一下。”

  “公愚,你写一封请封折子,以我的名义呈报内阁和皇太后。”

  “为秦良玉将军请封,加封她为忠贞侯,加太子太傅,拟任四川招讨使,加授镇东将军,节制四川、贵州各镇兵马。”

  孙思克是真没有听过石柱这个地名,但秦良玉的名字,这会被韩烈反复提起下,他突然有了一些印象。

  他记得小时候父亲好像提过,四川有一名女土司,率领的一支叫做白杆军的蛮兵,曾经出征辽东,立下赫赫战功。

  “大将军,秦将军虽然有功,但她是一名女将,我朝好像没有女将封侯的先例,而且还加太子太傅,招讨使,镇东将军这样的一品头衔。”

  “会不会封赏过重?”

  刘楗这会也想起来了,秦良玉是何人。

  如果不是知道秦良玉已经是一个年过古稀的老妪,刘楗都要怀疑,他们这位颇为钟爱美人的大将军,是不是对人家别有所图。

  “秦将军受得起这份封赏,就按我说的办,措辞要坚定,最后一定要加上一句话。”

  “若朝廷不愿意加封秦将军忠贞侯,我韩烈愿意把梁国公公爵之位,让与秦将军。”

  韩烈坚定的态度,让刘楗惊讶之余,只得恭敬的应道。

  “卑职这就照办。”

  “立即就写,写完我要过目,然后用玺,六百里加急呈报上去。”

  韩烈当场下令道。

  一个时辰之后,韩烈带着吴六奇、王辅臣率领亲卫三千铁骑,以及身边亲卫将领王德、孙平迅速的离开了襄阳城。

  闻讯赶到南门相送的杨衍,罗平安、张名振、崔定国等人,纷纷询问韩烈,匆匆离开的原因。

  “贵州行省被叛军孙可望攻击,我需要去一趟湖南,安排军务。”

  “你们按照计划撤回武昌,快则半个月,迟则一个月,我会返回武昌。”

  “回到武昌之后,你们先休整半个月。”

  “到时候我若还没有返回,老崔和老罗,你们二人率军先回京城。”

  “杨兄你和侯服在武昌等我回来。”

  韩烈之所以这么安排,是因为目前山东,归德府、徐州府、凤阳府方向的战事,一直处于对峙状态。

  孙传庭坐镇徐州府,指挥山东各镇兵马,以及忠武军,忠勇军,忠贞军,与满清豫亲王多铎,河南总督洪承畴率领的南征清军。

  基本维持着互相平衡态势,双方年底前在归德府打了一仗,互有胜算,不分胜负。

  最近的战报内容,清军一直没有进攻,双方处于对峙态势。

  所以韩烈也不担心,北方战局有太大的变化。

  眼下军中钱粮也即将耗尽,春节过后,就是春耕时节。

  韩烈也暂时休养生息,恢复和巩固收复的江西,湖广大地,与民生息,大力发展农耕和经济发展。

  至于他要去石柱,虽然是一时冲动。

  但经过刚才的一段时间冷静深思之后,他还是决定去一趟石柱。

  原因很简单,目前云贵川三省,通过秦良玉的信笺来看,局面十分复杂。

  四川被满清占领,贵州正在遭受大西叛军孙可望的攻击,而云南大明世袭的黔国公,世人眼中的沐王府。

  也已经与朝廷断了联系,更别说进贡。

  云贵川向来就是一体,这可是西南地区的半壁江山。

  韩烈不可能放任不管,无论是满清朝廷,还是孙可望的大西叛军,亦或者黔国公沐天波。

  他们敢对抗大明朝廷,那就是反贼。

  秦良玉在川贵两省威望不低,韩烈去见见对方,显然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

继续阅读:第487章 抵达宜都,封赏忠信营将士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九品芝麻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