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建奴鞑子寇关的消息
明末逐鹿2025-07-28 18:073,238

  “大人,现在火器局内,三百名学徒工匠,经过这三个月的培训,三人一组,基本一天可以生产出一百条枪。”

  在毕熙志,毕登辅几兄弟的带领下,韩烈进入火器局的一线生产营房内。

  “另外,火炮营房内,有一百名学徒工匠。”

  “弹药营房内,还有二百名学徒工匠。”

  “这些学徒工匠,都是从两千民夫之中,经过培训学合格留下来的。”

  “学徒工匠每月发放一两银子,管吃住还有衣服鞋子分配。”

  在毕熙志的介绍下,韩烈看着那些穿着灰色衣服,忙碌的工匠们,满意的点点头。

  “几位兄台辛苦了。”

  “等这批枪械生产出来,我定会向陛下上奏,为你们请功。”

  韩烈现在自然不说,这批枪械是为他打造的。

  只能假借皇帝的名义,扯虎皮,稳住毕熙志几兄弟。

  “韩大人客气了,你救了我们一家人,还让家父重新,找到生活的乐趣,我们应该感谢你才是。”

  “我等身为大明子弟,为国尽忠,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毕熙志由衷的回道。

  毕登辅,毕登翰兄弟也点头表示附和。

  他们几个都已经人到中年,一生也都跟随在父亲左右效劳。

  所学的知识,也都是兵器火药这些东西。

  若不是父亲年事已高,他们几个凭借着门荫,留在工部,当个小官并不难。

  但现在朝廷内部腐败,毕懋康和毕懋良兄弟,内心失望,这才带着家人,离京返乡。

  也正是他们一家人的急流勇退。

  这才在两年后,京城陷落,反而保全了一家人。

  现在能够留在万福岛,做一些熟悉的工作。

  毕熙志几兄弟,也是十分高兴。

  尤其是父亲毕懋康,大伯毕懋良,也一扫在京城的郁郁寡欢,全身心投入到研究新火器的工作。

  一家人在这万福岛上,和和睦睦,愉快的生活,大家显然十分满意。

  燧发枪的稳定生产,也让万福岛驻扎的两千士卒,很快就装备上了枪支。

  经过半个月的生产,两千支燧发枪,全部装备到位。

  万福岛东面的校场上,在韩烈的命令下,米继宗和张扬集结岛上的两千士卒,进行了统一换装。

  偌大的校场之上,两千士卒,人人头戴铁盔,身穿布甲,内穿鲜红衣襟,脚下穿着布靴。

  经过几个月的训练,万福岛的两千士卒,精神面貌,可谓是焕然一新。

  加上有甲胄在身,这气势,就更显得雄壮。

  所有的士卒,虽然都是空着手,但腰间却都横着腰刀,箭袋。

  队列整齐的士卒,人人昂首挺胸,目光凛冽,军容鼎盛。

  “启禀韩大人,万福岛千户营两千士卒,全员到齐,请您训话。”

  与士卒不同的是,头戴簪缨六瓣明盔,身穿鱼鳞甲,肩披着一袭大红战袍的米继宗,腰间不但配有腰带,还有裙甲。

  左腰悬挂秋水雁翎刀,右腰悬挂箭袋,脚下穿着皮革长靴。

  这一身甲胄,穿在身材高大的米继宗身上,还真是气势十足。

  而他身旁的张扬,与米继宗的装扮,几乎如出一辙。

  这一身甲胄,重达三十五斤,可是花费了足足十五两银子。

  而且由五个工匠师傅,用时三天,才能打造出一副。

  就目前韩烈军中,这样的甲胄,一共也就五十副。

  现在也就是罗平安,郭虎,米继宗这些主要将领,每人有一副。

  韩烈身上穿的甲胄,款式倒是跟大家的一样,只是他身上甲胄,是加了银粉,染成银白色。

  “全体官兵立正,向前看齐。”

  一身银甲银盔的韩烈,肩披一袭白色百花战袍,走上阅兵高台,面带微笑的他,目光却是各位的犀利。

  “今天是九月一日,我要大家记住这个日子。”

  “因为从今天起,你们将会换上新的装备,成为一名光荣的火枪营士兵。”

  “现在请各旗总旗,小旗带队,领取枪支弹药。”

  “一人一枪,二十发子弹,这是接下来一个月,你们必须训练的科目。”

  “百步射击靶,以后每天训练射击成绩最好的三名士卒,每人奖赏五两银子。”

  “最后三名的士卒,罚一天不准吃饭。”

  在韩烈的命令下,全体士卒,依次领取到燧发枪,以及二十发子弹。

  “现在,请各营总旗,小旗上前,学习如何操作枪支技巧。”

  “学会之后,再逐级教导给兄弟们方法。”

  在韩烈的亲自教导下。

  万福岛火枪营的两千士卒,通过三天的学习,基本掌握了燧发枪的使用方法。

  接下来每天上午的射击训练,韩烈依旧会亲自参与。

  米继宗,张扬二人带队。

  虽然全营装备了火枪,但每日清晨的负重行军训练,下午的对抗训练,晚上的识字学习。

  各项训练一样没有落下。

  到九月下底的时候,万福岛的两千士卒,已经全面掌握射击技巧。

  另外在黄山岛,郗山岛带队的罗平安,杨朴,李洪斗,李赦斗,关武众将。

  也陆续完成了换装,并按照韩烈的指示,严格进行了射击训练。

  到十月中旬的时候,韩烈秘密征召的五千火枪营士卒。

  不但全员装备了燧发枪,而且还成立了一个火炮队。

  炮兵队的火炮,主要是小口径的臼炮。

  这种臼炮本就是大明军队,就有的火器。

  但是经过韩烈的建议,毕懋康,毕懋良经过改良之后,让炮管变得更加轻便,口径也变得更小。

  但因为改良了弹药,由弹丸改成锥形,另外加上硝化甘油成份。

  使得火炮的弹药威力更大。

  一尊臼炮,重量只有一百斤上下,炮弹三斤左右。

  基本上一尊臼炮,两个人就可以移动,三个人就可以进行操作。

  要是不明白臼炮为何物,可以参考迫击炮,实际上明代的臼炮,就是后世迫击炮的前身。

  只是明代的臼炮,十分笨重,自然无法与后世的迫击炮媲美。

  经过改良后的臼炮,虽然依旧无法跟迫击炮相比,但战斗火力,却有了显著提高。

  早在九月中旬的时候,韩烈就任命了杨朴为火炮队总旗。

  火炮队由杨朴和关武率领,人数为一千人。

  拥有一百二十门臼炮。

  为了更好使用和发挥臼炮战斗力。

  臼炮以五人一伍负责操作。

  一名主炮手,一名副炮手,一名装弹手,两名辅助士卒,就是负责移动炮台。

  火炮队一千士卒,六百名士卒负责操作火炮,四百名士卒,负责协助警卫等事务。

  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十月十六日上午。

  韩烈亲自来到郗山岛营地,检验火炮队的训练成果。

  校场之上,一身甲胄的杨朴,关武二人,在韩烈的命令下,亲自来到一字摆开的队列前。

  “启禀大人,火炮队准备完毕,是否进行试射。”

  高台上的韩烈,目光炯炯,看着训练有素的士卒,抬手扬声喊道。

  “全军都有,装弹齐射!”

  随着韩烈一声令下,一百二十门臼炮,瞄准五百步外,山体构筑目标,展开了发射。

  “轰!轰!轰!”

  训练有素的炮手,几乎在同一时间,装弹发射了出去。

  臼炮发射速度快不假,威力也不弱,但有个缺点,那就是射程近。

  抛射的弧度,使得大型的臼炮,在攻城的时候,能够有效破坏坚固工事。

  但因其炮身短小,口径大,有些类似舂米的石臼,才有臼炮之称。

  “轰隆!轰隆!轰隆!”

  随着一声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响起,五百步开外的山体射击目标,接连被掀飞。

  一颗颗巨大的石块,木头被炸得四分五裂。

  看到这个结果,韩烈还是很满意的。

  “啪!啪!啪!”

  随着三轮试射结束,韩烈率先鼓掌,赞赏的笑道。

  “恭喜火炮队试射成功,这说明你们一个月的训练,没有白费,我很满意。”

  “今天我特意命人带人,送来二十头肥猪,还有三头老牛,一百二十只肥羊,还有五百坛好酒。”

  “今日所有将士,酒肉管够,并休暮三天。”

  听到韩烈的赞赏和犒赏,火炮队的将士们,无不是发出一阵阵欢呼。

  从五月初旬,到现在,韩烈历时五个半月。

  终于把手中的五千人马,武装成一支火器营。

  这也让韩烈一颗悬着的心,也终于稍稍平息了下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韩烈担心的清军,在九月下旬的时候,由满清宗室,饶余贝勒,奉命大将军阿巴泰,率领满蒙汉八旗六万人马。

  于十月二日,从京师北部的长城黄崖口,攻入蓟州。

  大明蓟州总兵白腾蛟,密云总兵白广恩,防备不及,纷纷损兵折将,弃城而逃。

  拿下蓟州之后,阿巴泰当即下令,帐下正白旗固山额真阿山,正红旗固山额真叶克书,镶白旗固山额真何洛会。

  各率一万人马,一路尾随明军,杀奔燕京城而来。

  十月五日一早,燕京紫禁城乾清宫大殿上,正在朝会的大明皇帝崇祯,接到城门守将突然来报,说是蓟州总兵白腾蛟,密云总兵白广恩兵败,已经抵达城外的消息。

  龙椅之上的崇祯,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

  头戴九龙蝉翼冠,身穿龙袍的崇祯皇帝,脸色一变,几乎拍案而起。

  “你再说一遍……啊?”

  满朝文武大臣,听到建奴杀到城外的消息,无不是悚然而惊。

  内阁首辅周延儒,也是面色苍白,强作镇定的,快速思考起了对策。

  而在两个月前,刚刚接替因为与建奴议和泄密被杀的陈新甲,出任兵部尚书的张国维,也是头皮一阵发麻。

  “建奴都杀到京师了,为何蓟辽总督,辽东巡抚,各镇总兵没有任何消息传来?”

  下一刻,崇祯皇帝几乎是咆哮般的,发出了一声询问。

继续阅读:第41章 建奴攻打京师的目的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九品芝麻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