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总督衙门。
见到高杰派人送来的信笺,路振飞连忙派人叫来主薄黄毓祺,幕僚归庄。
还有最近任命的军中参赞陈子龙,杨廷麟二人。
“诸位,高杰这是何意?”
众人到齐后,路振飞先是通传了一下信笺,这才表情凝重的看着几人问道。
朝廷勤王的诏书,他也是昨天才接到。
高杰今天就派人来传话,显然是比他更早一步,接到了闯贼入寇京师的消息。
“奉诏勤王,这是身为臣子的本份,卑职认为,不管那高杰是何居心,只要他愿意派兵勤王,在此危难之际,都应该放下成见,以勤王为主。”
主薄黄毓祺站在忠义的角度,率先开口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归庄思虑了片刻,也拱手说道:“明公,陛下有难,京师被围,这个时候,摒弃前嫌,共赴国难,这是人臣的忠义。”
“若高杰愿意撤出徐州,让出通道,派兵一道勤王,这就是大义所在。”
听完二人的话,路振飞也意有所动,他身为大明之臣,忠君报国,是义不容辞的事情。
“介之,伯祥,二位如何看?”
近来陈子龙,杨廷麟在军事上的表现,让路振飞对二人也是颇为看重。
前番高杰派军攻城,刘良佐这个总兵,吓得装病不出,全靠陈子龙,杨廷麟二人,率军镇守城头,排兵布阵,这才守住了城池。
“陛下有难,身为臣子,救驾从龙,确实是臣子本份。”
陈子龙字介之,进士出身的他,因为是东林后期之秀,又是复社领袖之一,这让他的名气,在江南士林之中,隐隐有大家气象。
但正因为他的复社领袖身份,让他在朝中遭到不少人的攻讦,认为他是下一个钱谦益,于国无利的书生。
故而崇祯皇帝,对他也是十分反感,责令吏部不得重用。
这也是陈子龙高中进士多年,也只做了两年县令,大多时间都在赋闲的原因。
“不过,制台大人有没有想过,这可能是高杰那厮的阴谋呢?”
“这厮一心想要夺取淮安,却始终无法得手,那是因为我们手中有兵马。”
“若是我们派兵北上,高杰派兵来袭,淮安必然易手。”
“到时候我们勤王不成,还丢了淮安,那才是罪过啊。”
陈子龙这话一出,众人一时都有些沉默了起来。
很显然陈子龙这话,大家都觉得有道理,可却又不能不勤王。
“制台大人,卑职有个建议。”好一会杨廷麟开口说道。
“淮安的护漕军,主力在刘良佐手中,他是护漕总兵,勤王之事,责无旁贷。”
“可领他率领一万人马北上勤王,此人贪生怕死,留在城中也无益。”
“让他北上,我们正好整顿军务,也可以试探高杰之心。”
“若他真心勤王,自然是皆大欢喜,若他是诓骗我们,城中尚有一万多人马,也足以自保。”
杨廷麟此言一出,众人无不是眼前一亮。
“明公,杨参赞提议甚好,卑职赞同。”
归庄率先附和。
黄毓祺和陈子龙也点点头。
路振飞思虑之下,遂颔首道:“那就这么办,即刻传令刘良佐,让他率军北上。”
“告诉高杰的使者,我们同意勤王的主张。”
当路振飞的军令传到刘良佐案头时,他的脸色瞬间就变得铁青。
“这是迫害,路振飞这个竖儒,是要害老子啊。”
入京勤王,看似一次不错的立功的机会。
可刘良佐却深知,所谓的入京勤王,就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要知道自崇祯十四年来,建奴连年入寇,几次打到京城脚下。
山西,河南,山东各路兵马,每少入京勤王。
可他却清楚的知道,这些勤王的人马,每次刚入京,贼兵退去,朝廷连一分钱封赏都没有,就把这些勤王军队,尽数打发了回去。
要知道这些勤王的部队,都是千里迢迢而来,到了京师,皇帝不封赏也就算了,连出面鼓舞一番都没有。
这如何不让将士们寒心?
正在刘良佐忿忿不平之际,副将于永绶也接到了消息而来。
“总兵大人,听说路总督下令,咱们率军勤王?”
“于兄弟来的正好,关于勤王此事,你怎么看?”
刘良佐连忙招呼他入座,二人并肩作战多年,刘良佐向来倚重他。
“我看这分明是路振飞的诡计,他早就想要夺我等兵权。”
“咱们分兵北上,淮安不就是他说了算?”
于永绶不满的说道。
“他是总督,我们又不能不听,勤王诏书,我们不遵守,那就是违抗军令,除非咱们反了。”
说到这里的于永绶难免有些泄气。
“于兄弟有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刘良佐闻言,心中便有了计策。
“我们这就去调集兵马,待会我会在校场之上,故意落马,然后对外说坠马重伤。”
“于兄弟,你代替我率军北上,出了徐州之后,在丰沛一带,暂时按兵不动。”
“看看局势变化,若路振飞想要夺权,我们就反了他,联合高杰控制淮安。”
“反之,若京师贼兵退怯,朝廷稳固,你就率兵回淮安。”
“咱们继续发财,这淮安的漕运,盐运还是我们说了算。”
刘良佐一番谋划,让于永绶欣然点头。
“高,总兵大人实在高明啊。”
相比起淮安城内路振飞与刘良佐的勾心斗角,凤阳总督马士英就要直接的多。
他甚至连高杰使者的面都没有见,就把对方赶了出去。
在马士英看来,高杰这分明就是调虎离山之计。
而且在他看来,这些年来,勤王的诏书年年都发,京师还不是安然无恙。
他要是调兵北上,凤阳空虚,卜从善率军来攻,那他这个凤阳总督,就只能任人宰割了。
正在此时,沈丘传来消息,原明军总兵刘超,率部造反,率军攻占了颍州,直逼寿州而来。
得知这个消息,马士英对于勤王更是没有半点心思。
“来人啊,立即传令黄得功总兵,务必守住寿州,切不可让刘超与卜从善汇合。”
镇守在寿州前线的黄得功,此刻并不知道勤王的消息,身为凤阳总兵,朝廷的诏书这个时候,才传到马士英手中。
马士英担心黄得功不听号令,故而隐瞒了勤王的诏书。
历史上的黄得功,在京城陷落时,因为流民叛军在颍州,六安州作乱,他率军一直在平叛,等接到消息时,京城已经陷落,崇祯皇帝都自挂东南枝了。
崇祯十七年,三月七日,韩烈率领中军骑兵营,经过五天六夜的兼程,抵达了燕京东门外。
而这个时候,李自成帐下的前锋人马,也已经抵达燕郊三十里外。
而李自成的主力大军,兵分两路,李自成亲率十五万大军,抵达昌平镇。
李过,袁宗第,刘芳亮三人率领的十五万大军,还远在保定城下,正在围攻保定。
李自成之所以停留在昌平镇,没有第一时间对燕京展开围攻,就是在等李过率领的这路人马到来。
“陛下,长平侯率领一支人马,入京勤王,已经抵达东安门外,请求觐见。”
紫禁城乾清宫内,已经连续几日,坐卧不宁的崇祯皇帝,接到王承恩的汇报,布满血丝的双目,瞬间放大,沉声而起的他,不顾仪态的喊道。
“快,快让长平侯率军进驻东安门,朕要见他,立刻让他入宫。”
“奴婢遵旨。”王承恩也是一脸振奋,连忙躬身而退。
此刻,燕京城内,勇卫营的三万人马,分由京营提督成国公朱绳臣,定国公徐允祯,襄城伯李守锜,加上提督东厂太监王德化为监军使,分别率军驻扎四门。
虽然早在半个月前,崇祯已经下旨,兵部也制令,让蓟辽总督王永吉,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柳沟总兵高第,易州总兵李辅明,蓟州总兵马科,等人率军入京。
可这些人马,仅有蓟州总兵马科,率领一万人马,走了数日,依旧还在京城百里之外。
其余各镇人马,以朝廷欠饷三月,将士需要开拔费用为由,请求朝廷调拨一百万两银子。
因为这事,崇祯发起了历史上著名的募捐事件。
结果在皇帝的带头下,满朝文武百官,公卿贵族,人人哭穷,最后仅仅获得二十万两白银。
因为没收到开拔的军饷,导致辽东各镇兵马,纷纷按兵不动,无一人入卫京师。
这个时候,远在山东的韩烈,率军第一个抵达京师。
这让崇祯皇帝,也是感动不已,让他有种天下忠臣,唯韩烈之感。
东安门兵马司姚成,接到司礼监太监许进忠,传达的旨意后,下令打开城门,把韩烈的骑兵营,迎进了东安门驻扎。
“卑职姚成参见长平侯。”
城门口的姚成,率领帐下一众将领,见到韩烈率领的人马虽少,却是一支铁骑精锐,不由大为惊叹。
一人双马,人马披甲,兵甲深严,军容鼎盛的骑兵队伍。
只能用雄壮来形容。
“姚将军不必多礼,本候需要入宫面圣,这是我帐下副将崔定国。”
“你们先商议一下,城防事务,待本候面圣之后,咱们再好好细聊。”
韩烈拱手回礼之下,并没有多做停留。
崔定国上前行礼之下,与张国柱,王遵坦率领中军骑兵营,进驻东安门营地休整。
韩烈则在许进忠的引领下,在李牟,陈长林率领一队亲卫,一路直奔紫禁城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