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紫禁城前,韩烈被镇守紫禁城的驸马都尉巩永固,要求卸甲下马入城。
李牟,陈长林率队在宫门外等候。
“长平侯,陛下已经在乾清宫等候多时,请随我速速入宫。”
巩永固是明光宗朱常洛之女,乐安公主的驸马,也就是崇祯的姐夫。
乐安公主两年前病逝,巩永固素有清名,加上与新乐伯刘文炳私交深厚。
如今刘文炳以左都督身份,负责宫内防务,遂推荐了巩永固协助自己,担任宫门守将。
刘文炳是崇祯的表弟,也就是先帝刘皇后祖侄,故而深的崇祯信任。
刘文炳与巩永固虽然都是皇亲国戚,但却是难得清贵之人,对于崇祯忠心耿耿。
二人虽然家无余财,但在崇祯募捐之时,二人都捐出一半以上家产,高达一万两白银。
同为当朝驸马,巩永固对韩烈也是颇有好感。
韩烈这般年轻,还未与长平公主成婚,就封候拜将,执掌军权,显然是国朝栋梁。
巩永固与刘文炳私下都认为,皇帝对于韩烈必然有托孤之意。
“有劳驸马了。”
坐上皇帝派来的辇车,韩烈也没有客气,向巩永固拱手还礼之下,飞奔来到乾清宫。
“微臣救驾来迟,让陛下受惊,这是微臣的罪责啊。”
进入乾清宫的韩烈,一脸恭敬的行礼之下,面露戚色的请罪道。
“爱卿快快请起,国难思良将,在这样危急时刻,爱卿能够奋不顾身而来,何罪之有呢?”
崇祯看着韩烈诚挚的表情,感动的起身说道。
“不知爱卿,这次带来了多少兵马?”
此时的崇祯已经知道,闯贼李自成率领的十五万大军,已经进驻昌平镇。
另一路大军也有十五万之众,正在围攻保定。
面对三十万叛军人马,崇祯手中仅有三万人马,岂能不忧心忡忡?
“陛下,微臣一路日夜兼程北上,先行带了七千二百骑兵。”
“临清关总兵杨衍,所部两万人马,现在已经抵达天津卫,不日可进入北通州的通济门。”
“另外微臣帐下副将王希贤,罗平安所部,三万人马现在已经出了山东,预计十天之内,可抵达京郊。”
韩烈也没有隐瞒,如实的回道。
“七千,加两万,外加三万,五万七千人马,甚少啊。”
崇祯皱眉之余,注视着韩烈再次问道。
“爱卿,若朕让你提督京营,负责守城之责,汝可有把握守住京师?”
面对崇祯期待的目光,韩烈坦诚的回道。
“如果给微臣三个月时间准备,臣有把握守住京师。”
“但如今闯贼已经兵临城下,城内人心惶惶,军心涣散,微臣没有丝毫把握。”
“为今之计,臣能够做的事情,就是率领帐下人马,保护陛下,太子,皇后娘娘,以及满朝文武百官,南迁回南京。”
韩烈这话一出,崇祯一脸失望,皱眉看着韩烈,冷声说道。
“若朕不走,汝要怎么办?”
韩烈没有与崇祯硬碰硬,而是低头道:“若陛下有诏,微臣唯有与京师共存亡。”
“城破之日,微臣定然先走一步,以报答陛下知遇之恩。”
“但是,微臣要说的是,前有西晋和东晋,后有北宋和南宋,这是前车之鉴。”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国祚难有三百年的兴盛,如今我大明已经二百六十有年。”
“陛下若要与京师共存亡,大明恐有亡国之危。”
“可要是陛下南迁,以当今江南的富庶,江河之险,即便失去中原大地,也足以延绵国祚二百年。”
“为大明江山计,还请陛下南迁,为我大明江山考虑。”
韩烈慷慨激昂的陈词,虽然让崇祯动容,但他知道,他走不了,也不可能走。
因为他心中很清楚,他身为一国之君,要是就这么走了,即便到了南京,也必然威信尽失。
更无颜面对大明的列祖列宗,想当年英宗皇帝被瓦剌俘虏,大明京师危在旦夕,继位的景泰帝,临危不乱,号令天下兵马勤王。
最终不但守住了京城,还把尊为太上皇的英宗给接了回来。
如今的局势,虽然比之当年,有过之而不及。
身为太祖,成祖的子孙,他崇祯虽然没有太祖,成祖的英明神武。
但杀身成仁的勇气,他崇祯还是有的。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是大明皇帝的祖训,他崇祯当国十七年,致使国家支离破碎,这是他的罪责。
身为天子,他愿意承载这份罪孽。
京城之内,谁都可以走,唯独他崇祯无颜离开。
沉吟了片刻,崇祯缓缓起身,走到韩烈跟前,一脸郑重的拉起韩烈的手。
“庆之,朕知道你是一个忠勇之人,也是念旧情的人。”
“朕这一生看错了不少人,但朕相信不会看错你。”
“现在朕任命你为镇国大将军,护送太子,永王,定王,以及皇室宗亲,动身迁往南京。”
说到这里的崇祯,不等韩烈回话,转身又对王承恩吩咐道。
“王大伴,你去把太子请来,还有新乐伯刘文炳,驸马都尉巩永固,一并请来。”
“奴婢领旨。”王承恩赶忙答应而退。
韩烈这会已然明白崇祯心意,但他还是恭敬的劝说道。
“陛下,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您如今春秋鼎盛,往后至少还有三十年时间,足以收拾旧山河。”
“庆之,你不必再劝说,朕心意已决。”
“朕可以死,但大明不能亡。”
“我要让天下人知道,朕绝不是亡国之君,纵使一死,依旧是大明的天子。”
崇祯断然的拒绝了韩烈的劝说,沉声说道。
“朕把太子托付给你,你要好好辅佐太子,守住大明的江山,从今往后,这大明我就交给你了。”
“太子虽然聪慧,但年少无知,你一定要好好教导他,如若太子实在不堪为人君。”
“你可以扶持永王,定王继位,还望爱卿莫要辜负朕的期望,再护我大明百年基业。”
崇祯拉着韩烈的手,殷切的叮嘱着他,言辞恳切,目光充满着期望之色。
“臣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陛下效忠,为大明效力,为太子肝脑涂地。”
在这样的情形下,韩烈唯有双膝跪地,垂泪再三拜道。
“快,快起来,你有这份心意,朕很高兴,朕真的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