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离京南下的路费
明末逐鹿2025-07-28 18:123,419

  “儿臣,微臣叩见陛下。”

  崇祯与韩烈正说话之际,太子朱慈烺,驸马都尉巩永固,新乐伯刘文炳,从殿外匆匆而来。

  “起来,都免礼。”下定了决心的崇祯,反而一扫连日的苦闷。

  虽然明知道留下来,会是一个必死的抉择。

  但崇祯反而洒脱了,执政十七年,大明千疮百孔,他真的累了。

  “太子。”

  听到崇祯的呼唤,朱慈烺立马躬身应道。

  “儿臣在。”

  “来,上前拜见镇国大将军,从今天起,庆之就是我大明的镇国大将军,他是你的周公,武侯。”

  “大明父皇就交给你了,以后你一定要,好好聆听大将军的话,为中兴大明而努力。”

  崇祯拉着朱慈烺的手,让他给韩烈行礼。

  “微臣不敢,为太子效劳,这是微臣本份,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韩烈连忙后退一步,拱手回拜。

  “庆之,你是太子的妹夫,是大明的镇国大将军,以后就是一家人,太子如今并未登基,这一礼你受得起。”

  “来日,太子在南京登基,你可为太保,入阁办事。”

  崇祯郑重的话语,让一旁的巩永固,刘文炳也是一脸震惊。

  “镇国大将军,请受孤一拜。”

  朱慈烺在崇祯的目光注视下,躬身作揖拜道。

  “微臣惶恐。”韩烈苦笑一声,连连回礼。

  “好了,要事要紧,朕就长话短说了。”

  崇祯点点头,举目看着众人,沉声说道。

  “巩永固,刘文炳听旨。”

  “微臣恭请圣安。”

  “巩永固从今日起,晋升太子少傅,”

  “刘文炳晋升太子少师,镇国大将军韩烈,授太子少保。”

  “臣等领旨谢安。”韩烈率先应道。

  巩永固和刘文炳对视一眼,彼此虽然无法交流,但却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事情的严重性。

  果然崇祯下一刻继续说道。

  “朕已经决定留守京师,誓死与京城共存亡。”

  “然,朕可以死,大明不可以亡。”

  “故,朕任命你三人位辅政大臣,三天之后,护送太子前往南京,若京师陷落,朕身死,你们即刻拥立太子登基。”

  “若京师得保,朕无恙,朕自会下诏,让尔等回朝。”

  “你们不用多劝,该说的话,朕与镇国大将军,都已经交代清楚。”

  “现在由镇国大将军,负责南下的全权事宜。”

  “太子留下,你们退下,商议好太子詹事府的同行官吏名单。”

  崇祯没有给众人再劝说的话语,便摆了摆手,让韩烈三人退了出去。

  走出乾清宫,韩烈三人情绪都有些沉闷。

  一直来到宫门前,韩烈才打破平静,开口说道。

  “二位大人,既然陛下有旨意,我等身为臣子,自当照办。”

  “陛下是大明的天子,他有的他的骄傲和坚持,我韩烈敬佩他。”

  “太子是大明的未来,这太子詹事府的官吏,就是大明国祚的根基。”

  “本候对京官并不是很熟悉,过多的人选,我就不提了。”

  “我提几个人,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范景文,户部尚书兼侍读学士倪元璐,左副都御史施邦曜,太子左中允刘理顺,左都御史李邦华。”

  “这些大臣,都是国家栋梁,也是忠贞之人,本候希望他们入名单。”

  “剩余还有那些人,请二位大人录入,我们拟好名单,好请陛下过目。”

  “现在事态紧急,拖延不得,三日之后,太子车驾,必须先行。”

  巩永固和刘文炳彼此对视了一眼,点了点头的巩永固附和道。

  “大将军说的是,国事要紧,我们这就去安排。”

  “那就有劳二位大人了。”韩烈拱手之余,看向刘文炳说道。

  “我听说东安门提督刘继祖,永定门提督刘文耀,都是新乐伯的族人。”

  “现在本将军要接收二门防务大权,以便太子车驾出京,还望新乐伯知会二人一声,配合本将军行事。”

  刘文炳犹豫了一下,还是拱手回道。

  “我这就让舍弟刘文昭,与大将军出宫,为大将军传递消息。”

  “那就多谢了。”韩烈也没有客气,拱手回了一礼,随即大踏步走出了宫门。

  “大将军,现在我们去那?”刘文昭是刘文炳的幼弟,今年不过二十二岁的他,现任宫门禁卫军正五品经历。

  禁卫军隶属五军都督府,新乐伯刘文炳,就是五军都督府的左都督,位列武官正一品。

  刘文炳兄弟三人,刘文耀是京城东安门提督,位列从一品。

  刘家兄弟三人,刘文炳如今也不过三十三岁,却位列左都督,封爵新乐伯。

  之所以有这样的荣华富贵,主要原因是他们的姑姑,是天启帝朱由校的生母,泰昌帝朱常洛的妃子,大明的孝纯皇后。

  论起血缘关系,崇祯皇帝与刘文炳自然是没有的,但因为孝纯皇后是天启帝的生母,论起关系,他与崇祯皇帝,属于表亲关系。

  皇帝下旨册封韩烈为镇国大将军,护送太子南迁的消息,仅仅过了一个多时辰,便在京城传开了。

  京城的文武百官,勋贵大臣,得知消息,不约而同涌向紫禁城。

  他们这些人不是来劝说皇帝,而是来向刘文炳和巩永固,要求加入南迁队伍。

  太子詹事府的官吏名单,一共只有五十二个。

  韩烈与刘文炳三人除外,五十二个,韩烈点了范景文,李邦华等五人,这样一来,就剩下四十八人。

  巩永固和刘文炳二人,多少有几个门生故吏,肯定要加入。

  如此一来,人选自然更少了。

  针对这个情况,京城的百官勋贵们,为了加入南迁队伍,人人上书崇祯皇帝,请求扩大名额,表示要为太子效力。

  对于这些人的折子,崇祯一律不看,尽数让王承恩焚毁。

  事情闹开之后,内阁首辅陈演,次辅魏藻德,率领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满朝文武在午门外跪拜,反对太子南迁。

  很显然这帮人,见自己无法南下,直接逼宫起来了。

  面对满朝文武的逼宫,优柔寡断的崇祯,不由有些动摇起来了。

  次日上午,崇祯再次把韩烈招进了乾清宫。

  “庆之啊,满朝文武百官群情汹汹,若朕让太子南迁,势必京城纷乱,为之奈何?”

  对于崇祯的性格,韩烈早就揣摩透了。

  “陛下,微臣听闻上月您下旨募捐军费,满朝文武百官,人人哭穷,仅仅所得二十万万银子。”

  “嗯,是有这回事。”崇祯皱眉看着韩烈:“庆之提起这事是何意?”

  “陛下,臣有一个办法,为陛下募捐五百万两银子,不知陛下相信否?”

  韩烈拱手一拜,自信的说道。

  “呵呵呵……”

  崇祯忍不住笑了起来,摆手道:“庆之,朕现在没有心情开玩笑。”

  “陛下,南迁之事,还请不要动摇,请即刻下旨,凡是愿意加入南迁队伍的官吏。”

  “请到东安门向微臣登记,按照品阶交纳南下路费。”

  “国公一级者,一人二十万两银子,家眷每人三万两银子。”

  “侯伯一级者,一人十万银子,家眷每人两万两银子。”

  “一品到三品官吏,一人八万两银子,家眷每人一万两银子。”

  “四品到六品官吏,一人五万两银子,家眷每人五千两银子。”

  “七品到九品官吏,一人三万两银子,家眷每人一千两两银子。”

  “微臣保证,三天之内,便可收齐五百万两银子,如果少于这个数目,微臣愿意提头来见。”

  韩烈言之凿凿的话,让崇祯不由将信将疑。

  “庆之,此话当真?”迟疑了片刻的崇祯,见韩烈表情郑重,并不像玩笑之话,也不由重视了起来。

  如果这个时候,朝廷能够拿出五百万两银子。

  辽东各镇人马,开拔的一百万两军饷送到,京师是不是可以守住呢?

  想到这里的崇祯,立马沉声道。

  “王大伴,颁布诏书,就按庆之说的办,立刻执行。”

  “陛下,内阁朝臣都在午门外请旨,旨意无法下达啊。”王承恩小心翼翼的说道。

  这就是大明的皇帝,内阁衙门的大学士们,一旦撂挑子,皇帝的诏书,根本无法传达下去。

  “朕亲自撰写,下发中旨,即刻晓谕京师百官。”

  中旨是皇帝下发的个人指令,属于没有走正常程序的旨意,与明发的诏书旨意,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一般中旨的下发,都是针对某一件事和人员升迁。

  而不会针对全国性的政策,颁发中旨。

  “陛下英明!”

  韩烈在大殿上,听到崇祯这铿锵有力的话语,由衷的表达了尊敬之意。

  随着皇帝这道中旨下达,原本跪在午门外的满朝文武百官,仅仅坚持了不到半个时辰,原本浩浩荡荡的人群,便不断有人悄悄出了队伍。

  起初人员众多,跪在前面的内阁首辅陈演,次辅魏藻德,以及兵部尚书张缙彦,礼部李遇知等人,并没有发现身后之人,陆续离开了。

  跪在队伍后头的兵科给事中光时亨,率先发现有人离开,并听到有人议论。

  说是这个时候,花钱免灾,才是上策之言。

  光时亨这才回头四顾下,方才发现不少官吏,偷偷离开了。

  很显然这些人,都去东安门花钱买路费去了。

  光时亨不过七品官职,花费三万两银子,加上妻儿子女,也不过九口人,也就是他只需要花费四万两银子。

  就可以跟随太子前往南京,身为东林集团在朝中的代言人。

  要是回到南京,获得从龙之功,以他的人望,升任六部郎中,显然不在话下。

  想到这里的光时亨,再也跪不住了,当即爬起来,就想要往队伍后走。

  但转念一想,既然皇帝心意已决,这个时候自己要偷偷溜走。

  难免被人诟病,不如登高一呼,响应皇帝旨意,这样一来那些碍于面子的朝臣,必然群起而起。

  自己也就可以光明正大的离开了。

  “诸位大人,陛下既然下达中旨,我等就是跪死在这里,又有何异呢?”

  “莫如变卖家产,捐一些路费,保护家人南下安家。”

  光时亨这么扬声大喊之下,一些早就想要走的官吏,当即纷纷起身响应。

  队伍前头的陈演,魏藻德对视一眼,想要阻止,却根本来不及,只能眼睁睁看着人群尽数散去。

继续阅读:第176章 两宫皇后的性情态度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九品芝麻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