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德璟为人忠直,也是朝中少有的干练之人。
他推荐的张国维,曾在陈新甲被杀时,短暂代理过兵部尚书一职。
但后来因为遭人弹劾,他被迫请辞,被调任南下督漕运,之后又调回兵部,担任右侍郎。
张国维是天启二年的进士,属于典型的文官,但他却参与过平定山东李青山叛乱。
有一定的带兵经验,算得上是一个实干之人。
最重要的是张国维对大明绝对忠诚,南明弘光政权灭亡后,他在浙东兵败,眼看大势已去,携儿子家人跳水而亡。
真正做到了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虽然这个时候,让张国维去接任保定总督,也未必能够扭转局势。
但是就目前朝中情况,张国维显然是个不错的人选。
“嗯,朕知道了,稍后廷议再定吧。”崇祯点点头,并没有明确表态。
“王大伴,召集内阁大臣,六部尚书到文渊阁议事。”
崇祯说罢,站了起来,准备移驾文渊阁。
“蒋爱卿,陪朕走走。”崇祯没有乘坐銮驾,而是领着蒋德璟,朝着殿外走了出去。
蒋德璟见状,连忙跟了上去。
“陛下可是有话要叮嘱微臣?”
亦步亦趋跟在崇祯身后的蒋德璟,不但忠直干练,也是朝中少有能够理财治兵之人。
蒋德璟原本是有望出任内阁首辅的,但因为他在宫中,与崇祯进行了一场辩论。
他认为时局糜烂,应该加强边镇将领的大权,让他们长期担任边镇事务。
他的原话是“蓟督半载更五人,事将益废弛。认为欲固边防,边臣须久任。”
这话意思很简单,就是他认为崇祯更换督抚边将太频繁,不利于处理事务。
其实蒋德璟这话,也有暗指崇祯,对内阁,兵部等人员,处置过于苛刻。
就如陈新甲,虽然有过,但显然罪不至死。
可崇祯却下令斩首了陈新甲。
对于蒋德璟的进言,崇祯不以为然的回复道:“不称职自当更换。”
崇祯也知道蒋德璟忠直,但一边想要忠臣,一边又耳根子软的崇祯,显然是个矛盾体。
明知道蒋德璟有才干,周延儒被他处死之后,他没有把蒋德璟扶上首辅位置,反而把夸夸其谈,贪婪无度的陈演,扶上了首辅位置。
原因是陈演会揣摩他的心意,对他说的都是好听的话。
同样,之后接替陈演的魏藻德,一个夸夸其谈,徒有虚表之徒,也是这样坐上了首辅之位。
崇祯的勤政不假,刻薄寡恩,优柔寡断,缺乏杀伐果断的魄力,同样是事实。
此刻,他让蒋德璟单独随行,就是想要问问他,关于李邦华写给他的密信之中的提议。
“蒋爱卿,朕予以让太子南巡,不知你意下如何?”
崇祯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问道。
蒋德璟闻言,却是吓了一跳,太子南巡,这可是国家大事。
这让他一时有些不知道如何回答。
虽然现在关中失守,但山西,河北尚在,京畿周边十镇,尚有二十万大军。
太子一旦南巡,势必引起朝野震动。
但站在国祚方面来看,太子巡视南京,这显然是好事。
万一京城陷落,皇帝罹难,有太子在,自然可以延续国祚。
历史上的东晋,南宋皆如此,延续国祚百年之久。
“陛下圣明。”蒋德璟犹豫了一下,低头回了四个字。
崇祯深深看了眼蒋德璟,虽然很想问问,还有什么要补充。
可结果蒋德璟闭口不言,有些失望的扭头加快了步伐。
来到文渊阁的崇祯,刚坐下不久,接到口谕的一众内阁大学士,包括六部尚书先后赶到了文渊阁内。
人到齐之后,崇祯示意蒋德璟开口,把这次廷议内容说了一遍。
“陛下,保定总督一职,事关重大,微臣认为张国维不妥。”
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魏藻德率先提出了反对意见。
“魏爱卿此话怎么讲?”崇祯微微抬头,看向这位年轻的阁臣。
“张国维目前在兵部任职,现在兵部事务繁多,兵部离不开他。”
魏藻德拱手回答道:“其次,如今流民叛军即将东进山西,这个时候微臣认为,理应派一名大学士,担任保定总督,前往山西督师。”
“而李阁老是山西人,熟悉山西事务,应该派遣他前往山西督师,鼓舞军心士气。”
魏藻德这话一出,坐在人群之中的李建泰眉眼一挑,在崇祯目光投来之际,这家伙立马起身回道。
“臣愿为陛下分忧。”
李建泰现在已经跟魏藻德达成同盟,自陈演被赶出朝堂之后,朝廷目前没有首辅。
江南士林派的官吏,再次主张推举蒋德璟担任收复一职。
但魏藻德却希望自己能够上位,但他资历尚浅,又没有军功。
若李建泰能够督师保定,在山西打上一次胜仗,那么他上位首辅,也就水到渠成了。
而李建泰也希望回乡一趟,他老家曲沃藏有大量钱财,还有他的族人。
若是能够以督师身份回山西,那就可以把钱财和族人,尽数安置到安全的地方,比如京师,亦或者南京。
“诸位爱卿怎么看?”李建泰的请缨,崇祯很满意,他向来喜欢主动做事的人。
李建泰身为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右侍郎,主动请缨前往督师,这在崇祯看来,就是忠诚的表现。
“李阁老勇于任事,微臣没有意见。”右都御史,拜东阁大学士的方岳贡,素来与李建泰交好,二人更是一同入阁。
这会他自是毫不犹豫的表示了支持。
与方岳贡同乡的丘瑜,时任礼部左侍郎,拜东阁大学士。
犹豫了一下,也开口附和道。
“微臣附议。”
蒋德璟没有想到,李建泰回跳出来,对于李建泰这个人的秉性,蒋德璟心知肚明。
此人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人,贪污受贿,卖官鬻爵,毫不知兵,沽名钓誉之徒而已。
让他督师,后果难以想象。
就在他要站出来反对时,兵部尚书张缙彦,吏部尚书李遇知先后起身附和。
紧接着刑部尚书张忻,礼部尚书林欲辑,也表达了支持意见。
唯有户部尚书倪元璐反对道。
“李阁老为国分忧,主动请缨督师,这是我朝的幸事啊。”
“只是兵事险恶,李阁老并没有统兵经历,这会不会不妥呢?”
蒋德璟紧跟着开口道:“倪尚书所言不无道理,李阁老坐镇中枢,协助陛下协办朝务更为妥当。”
“陛下,蒋大人,倪大人所言差矣,身为臣子,自当为君主分忧,臣虽然没有统兵经历,但微臣是统帅,难道还要冲锋陷阵吗?”
李建泰却是铁了心要督师,以博取个人的功名威望,当即毫不犹豫的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