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二老同意留下,家人安排
明末逐鹿2025-07-28 17:253,091

  “不瞒二老,此次晚辈,刚刚清剿完微山湖境内,盘踞在湖泊各岛屿上的多股水匪。”

  “缴获钱财一百二十万贯,这笔钱财,有一半需要上交国库,为朝廷分忧。”

  “剩下一半,根据陛下给我们锦衣卫的密旨,用作招募兵马所用。”

  “我有权利拿出一半,建造火器局,打造兵器。”

  “还请二老,暂留于此,担当教习,晚辈感激不尽。”

  韩烈打着锦衣卫的幌子,说自己是奉命在地方上整兵备战。

  这一点,毕懋良和毕懋康倒是没有怀疑。

  因为他们兄弟,此番离京退休前,就获悉了洛阳陷落,福王被蚁贼李自成烹煮而食的消息。

  而且李自成率领的叛军,正在攻打开封。

  眼下朝廷正在调集大军,驰援开封战事。

  一旦开封不保,山东河北必然,遭受叛军攻击。

  这个时候,朝廷派出将领,在山东组建兵马,进行防备,这完全是合情合理。

  “庆之,报国之心,老朽佩服。”

  毕懋康与兄长毕懋良交换了一个眼神,颔首说道。

  “我们一家老小,都是庆之所救,别说你是为了国事。”

  “即便是私事,救命之恩,也当涌泉相报。”

  “老朽兄弟虽然年迈,但还能日食一斗。”

  “我兄弟家人,一辈子都在研制火器。”

  “既然庆之用得上我们,我们便留下来,教导几个月,为你们打造一批火器和火炮,以备军用。”

  “感谢二老襄助,请受晚辈一拜。”

  韩烈闻言,欣喜的拜倒在地。

  这一拜,韩烈绝对没有半点作伪,而是实打实的发自内心的感激。

  现在他虽然安排罗平安,米继宗等人在黄山岛,郗山岛,万福岛招募训练了五千兵丁。

  没有战马的步卒,即便再训练,也不会是满清建奴铁骑的对手。

  但要是有了燧发枪和火炮,五千人的军队,那战斗力可就不可估量了。

  一行人乘坐船只,在傍晚时分,抵达东鱼屯码头。

  在韩烈的热情招待下,毕懋康和毕懋良一家,在屯子内的客栈住了下来。

  而在回来的路上,毕懋康兄弟,已经把成立火器局,所需要的材料,全部给韩烈书写了一遍。

  制造火炮,需要大量的铜铁,燧发枪枪管,也需要铁矿石。

  除了这些东西外,制造弹药,主要材料就是大家熟悉的硫磺,硝石,木炭了。

  “长林,安排一队士卒,务必保证二老一家人的安全。”

  “凡有所需,一律照办,不得有丝毫怠慢。”

  韩烈亲自带人,把毕家二老一家人,安顿好了,还不忘嘱咐了陈长林一声。

  “大人放心,卑职让王庶亲自负责。”

  一旁的王庶,连忙拱手道:“大人,卑职定然不负所托。”

  王庶是安山闸乡人,衙役出身的他,读过几年书,后来跟着郭虎做了衙役。

  算是韩烈最初的家兵之一。

  二十出头的他,一脸憨厚,为人踏实,骑射刀法都不弱,寻常十来个大汉,他都能够轻松应付。

  “辛苦了,好好干。”

  韩烈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以表亲近之意。

  因为父母和陈圆圆一大家子人,已经在百户所营地安顿了下来。

  离开客栈的韩烈,急匆匆便赶了回去。

  “长林,明早你去一趟县衙,问问吴知县。”

  “让他推荐几个商人,我们需要大量购买铜铁和火器材料,问问他有没有人推荐。”

  在回到百户所营地时,眼看天色已晚,韩烈吩咐了陈长林一声。

  “这段时间辛苦了,今晚你不必当值,好好休息去。”

  “是,大人。”回到百户所营地,陈长林倒也不担心安全。

  营房后院韩烈的私宅内,华灯初上,陈圆圆陪着韩烈的父母,还有妹妹一家人正在吃饭。

  见到突然回来的韩烈,一家人都高兴的站了起来。

  陈圆圆更是惊喜的跑了上来,如飞燕一般扑入了韩烈怀中。

  “庆之……”

  “圆圆,有没有想夫君啊?”韩烈双手抱起陈圆圆轻盈的身体,原地转了一圈笑问道。

  “嗯。”在家人的注视下,陈圆圆俏脸一红,有些羞涩的埋首在韩烈怀中。

  “庆之回来了,快坐下吃饭。”

  母亲谢氏看到小两口,亲密的举动,满脸都是笑容。

  父亲韩怀山,也是面目微笑。

  看着儿子这般出息,他可是比谁都高兴。

  小妹韩幼娘,娇笑着打趣道:“二哥,你们小夫妻亲热,应该回房去,这里可是客厅呢。”

  “幼娘,二哥和嫂子久别重逢,这不高兴嘛。”

  妹夫薛广见妻子口无遮拦,连忙拉了拉韩幼娘。

  薛广这个秀才,原本还有些傲气。

  以读书人自居的他,以往可有些瞧不上武夫出身的姐夫李元忠。

  对韩烈这个大舅子,虽然嘴上没有说,心理上也有些天然的优越感。

  毕竟在大明读书人,才是人上人。

  武夫嘛,社会地位终究是差了一点。

  但随着韩烈升官,还顺带提携李元忠,也坐上了百户一职。

  薛广心中那点优越感,顿时便消散了不少。

  如果他是举人,他还能保持那份傲气。

  可秀才嘛,自古都被称之为穷秀才,富举人的说法。

  原因很简单,秀才若不能考中举人,那一辈子充其量,也就当个私塾先生,或者成为刀笔小吏。

  但举人就不同了,中了举人那就相当于有了官身,是可以补缺一县巡检使,主薄之类的九品官身。

  有了品阶的官身,那就可以步步升迁。

  要是有人提携,加上能力出众,举人做到知县,知州,知府等官职的大有人在。

  尤其是当朝兵部尚书陈新甲,更是无数举人功名的偶像。

  以举人功名,做到兵部尚书高位的,大明一朝,也唯有陈新甲一人。

  “孩儿拜见父亲,母亲。”松开陈圆圆的韩烈,又向父母行了一礼。

  “妹夫,小妹都坐下吃饭,一家人不必客气。”

  韩烈微笑的招呼大家落座。

  “今日难得一家团聚,一起喝一杯,庆祝咱们一家团圆,祝父母身体健康。”

  见到韩烈端起酒杯,韩怀山也是一脸欣慰的举杯说道。

  “那我也祝福庆之前程似锦,立明早日高中,圆圆早日为我们韩家开枝散叶。”

  “老爷说的好。”谢氏也是喜笑颜开。

  “干杯!”一家人高兴的举起酒杯,在这样融洽和谐的气氛之中,喝下了这杯祝福酒。

  “庆之,尝尝这个菜,这是妾身做的哦。”

  放下酒杯的陈圆圆,给韩烈夹了一块红烧鱼块,放到他面前的碗中。

  “不错,香味十足,圆圆手艺进步神速嘛。”看着陈圆圆眨巴着眼睛,看着自己的表情。

  韩烈一脸微笑的夸了她一句。

  “嘻嘻,夫君喜欢就好。”受到韩烈夸赞的陈圆圆,一脸开心的笑了起来。

  一家人和和睦睦的吃完饭,母亲帮着小妹带孩子,下人忙着收拾桌子。

  陈圆圆手法娴熟的给韩烈,还有父亲和妹夫泡了一壶茶。

  “圆圆,不要忙活了。来,坐下一起喝茶。”

  韩烈招呼陈圆圆在身边坐下,提起茶壶给陈圆圆倒了一杯茶的韩烈。

  这才端起茶杯,轻抿一口。

  这会韩怀山和薛广,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后,不由交口称赞了一句。

  放下茶杯的韩烈,这才郑重的说道。

  “父亲,您有没有兴趣出来做些事情?你若是愿意,我可以推荐你去县衙,担任一个六房书办。”

  “那敢情好,不然我这把老骨头,真要闲着,还真要闲出病不可。”

  听到儿子的提议,韩怀山立马就点头答应了。

  “那行,明天早上,我会安排人去县衙见吴县令,到时候跟他说一声,你就去干个吏房书办。”

  “不瞒父亲,吴县令有把柄在我手中,你去了可不是去办事的,可是替我监督他。”

  “他要干不法之事,您尽管跟我说,我定要叫他痴不了兜着走。”

  韩烈这话是笑着说的,倒是让韩怀山,有些不大相信。

  “庆之,县令大人,职权可比你大得多,你一个武官,可别跟人家对着干。”

  韩怀山瞪了儿子一眼,显然是没有把这话当真。

  韩烈也是笑笑,并没有多解释。

  转头看了眼妹夫薛广的他,开口询问道:“立明,你呢?有什么打算?”

  面对韩烈投来的目光,薛广莫名的产生了一种压迫感。

  自从韩烈重伤痊愈之后,薛广就发现韩烈变化很大。

  以前的韩烈大大咧咧,就是一个点典型的豪爽武夫。

  但现在的韩烈,虽然态度亲和,脸上也是挂着笑容,可薛广每次见到韩烈那深邃犀利的眼神,他就有种畏惧之感。

  “我,我想继续参加今年的秋闱。”虽然薛广是韩烈的妹夫,可实际年龄却比韩烈还大两岁。

  二十三岁的薛广,作为一个秀才,倒也算不上多大。

  秋闱也就是乡试,也只有乡试高中,才能获得举人功名。

  并参加会试,高中者获得贡士身份,进而参加殿试,考中者称之为进士。

  薛广十六岁中的秀才,先后参加过两次乡试都名落孙山。

  这次再参加,就是第三次。

  韩烈是武举人,他的父亲韩怀山,考了半辈子,也没有考中举人。

  可见科考这条路,并不是谁都有资格,走到最后的。

  这条路绝对算得上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继续阅读:第35章 与陈圆圆的感情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九品芝麻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