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关于火器的讨论
明末逐鹿2025-07-28 18:062,133

  “二老,晚辈有一事请教,不知二老可愿解惑?”

  在韩烈的热情款待下,毕懋良,毕懋康兄弟,早把韩烈这个救命恩人,视作亲人子侄一般看待。

  “庆之,不必客气,有话但说无妨。”

  毕懋康是越看韩烈越喜欢,只是可惜他没有孙女,否则他定要招韩烈为婿不可。

  毕懋良倒是有几个孙女,但几个孙女,都已经许配了人。

  至于二人的女儿,最小都已经三十多岁的妇人了。

  毕竟二老如今年岁,都已经是七十岁高龄。

  毕懋康今年已经七十,毕懋良更是七十三岁。

  可以说这二老,确实是有福之人。

  在大明最后这几十年岁月之中,二老因为专司技术,主要是负责火器研究生产工作。

  鲜有参与政治斗争,故而在朝堂之上,这兄弟二人,无论是阉党,还是东林党各派,都没有对他们兄弟过多压制。

  这也让二老在火器研究之上,有了更多的时间。

  早在崇祯八年(1635年),毕懋康便研究出了燧发枪的制造。

  并上报过崇祯皇帝,但很可惜没有引起崇祯的重视。

  一转眼八年时间过去,毕懋康引以为傲的发明,被彻底压在了兵部和工部的箱底。

  韩烈要问的正是火器之事。

  “不瞒二老,晚辈现在还有一个兼职,就是锦衣卫山东理刑千户所的小旗官。”

  “我曾听闻上司说过,二老在研究火器方面,在当朝无人能比。”

  “甚至还研发过自生火铳?”

  韩烈口中的自生火铳,正是燧发枪,在大明被称之为自生火铳。

  说到自生火铳,毕懋康布满皱纹的脸庞上,不由露出一抹黯然。

  为了研究自生火铳,也就是燧发枪。

  他耗尽十年之功,原本以为会得到朝廷重视,结果却被束之高阁,根本无人问津。

  缘由是满朝文武,认为这燧发枪,跟大明火铳,也就是火绳枪,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而在战场之上,火铳鸟枪的威力,远战不如弓弩,近战不如刀枪。

  甚至制造成本比弓弩,刀枪还高。

  崇祯八年以来,朝廷为应对辽东建奴寇边,中原李自成,张献忠叛乱,财政早已经糜烂。

  那里还有钱财,去投资开设新的武器生产。

  因为这种种原因,毕懋康发明的燧发枪,不但在大明遇冷。

  甚至在后来的满清,也遭到满清统治者的嫌弃。

  而这个时代,欧洲列国,却已经开始全面装备燧发枪,逐渐走向火器时代。

  原本大明,乃至满清是完全可以跟上时代步伐的。

  可惜大明亡了,满清的腐朽思想,固步自封,把火器视作洪水猛兽,至此数百年来,火器发明和生产,彻底落后于西方列国。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也是后世国人对大明的一个意难平。

  对虽远必赔的大清,憎恨的重要原因。

  “庆之,莫非对自生火铳感兴趣?”说起自己毕生得意之作,毕懋康也是兴趣十足。

  火器这一块,是他们兄弟二老,研究了一辈子的东西。

  难得见韩烈感兴趣,毕懋康自然十分高兴。

  “这么说吧,毕公发明的燧发枪,若能够批量成产,在晚辈看来,定可所向披靡,横扫战场。”

  韩烈这么一说,不单单是毕懋康,毕懋良也不由对韩烈刮目相看了起来。

  “哈哈哈……”

  开怀大笑的毕懋良,指了指韩烈,对弟弟毕懋康说道。

  “孟候,想不到你我两个老骨头,临了临了,还能遇到后辈知己。”

  孟候是毕懋康的字。

  “大哥说的不错,可笑满朝文武,皆认为你我兄弟,所改良发明的自生火铳,不过是鸟铳的一种。”

  “却不知道,自生火铳,对于火器的发展,是一个里程碑的推进。”

  毕懋康自嘲一笑,满脸都是遗憾。

  奈何他们兄弟垂垂老矣,虽有心,却无力。

  “二老不必伤悲,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

  韩烈见这二老,情绪有些低落,连忙开口安慰说道。

  “自生火铳据我所知,西方洋人称之为燧发枪,并且澳门的葡萄牙人,还有那些盘踞在南海的西班牙,荷兰红毛鬼子。”

  “现在皆开始大量在军队之中,火器取代冷兵器,这是大势所趋。”

  “二老的心血,历史会记得,后世的华夏儿女,炎黄子孙,都会记得你们的贡献。”

  韩烈这一番发自内心的推崇之话,让原本还有感伤的毕家二老,对年纪轻轻的韩烈,更是另眼相看起来了。

  毕家二老在朝堂为官数十年,官居正三品的侍郎。

  见过的年轻官吏,状元,进士高材,不知凡几。

  但能够有韩烈这般,学识见闻之人,却是生平仅见。

  以至于毕懋康忍不住的起了爱才之心。

  “庆之,不知你可愿意,随我两个老头子,学习火器研制制造之术?”

  “你要愿意,老朽兄弟,愿意收你为关门弟子。”

  “趁老朽现在身体还行,我们必然倾囊相授。”

  “如此两三年学艺有成,老朽再举荐你去工部任职,将来未尝不能达到老朽兄弟之位。”

  毕懋康的话立即得到兄长毕懋良的赞同。

  “庆之,老朽在朝中几十年,还是有些关系的,只要你同意,老朽舍下这张老脸,定然可以扶你一程,让你去工部,或者兵部任职。”

  面对毕家二老期盼的目光,韩烈苦笑一声,起身作揖躬身拜道。

  “承蒙二老厚爱,这是晚辈的荣幸,只是如今晚辈重担在身,实在无法专心研制火器。”

  “但是,二老若是不嫌弃,可否在鱼台住一些时日。”

  “晚辈这次奉命在鱼台,重建卫所,整顿兵马,以防蚁贼侵扰山东。”

  “需要制造一批火器火炮。”

  “我可以招募一千民夫,再择选一批青少年,设立火器局,跟二老学习制造火器。”

  “从而武装装备军队,为我大明筹备一支,能够保家卫国的军队。”

  听到韩烈的请求,毕懋康迟疑的看了眼韩烈。

  “庆之,设立火器局,生产火炮和火枪,前期投入至少需要十万两银子。”

  “要是想要形成规模,源源不断的生产,投入将会更多。”

  “不是老朽小觑你,至少要有五十万两银子,你确定有这么多钱财投入?”

  【作者题外话】:端午安康!

  祝书友们节日快乐,万事顺心!

  祝福高考的学子,金榜题名,鱼跃龙门。

  感谢大家的支持!谢谢!

继续阅读:第34章 二老同意留下,家人安排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九品芝麻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