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南伯忠义,此去临清关,前路艰险,万事小心,尤其是提防身边小人。”
韩烈之所以把黄得功,调往临清关,除了临清关,确实需要一员大将坐镇外。
最重要的是韩烈知道黄得功忠心,把他放在第一线,能够让他安心。
之所以提醒黄得功提防身边小人,是韩烈记得黄得功,在历史上就是身边的人背叛,才战死沙场。
具体是何人,他一时也记不清,所以只能提醒他一句。
“大将军的关怀,末将记住了。”黄得功作揖一拜,一甩衣袍,躬身而退。
黄得功率领所部三万大军北上后,韩烈才接到李岩送来的捷报。
得知高杰死在徐州城下,忠勇军占领徐州,韩烈也是大喜。
“真是天助我也,高杰既死,淮安叛军必然群龙无首,这是我们收复淮安,平定叛军好时机啊。”
欣喜的韩烈,当即下令道:“传令杨衍,王希贤众将来见我。”
接到军令的忠武军总兵王希贤,带着各营参将柏永馥,虞绍勋,李洪斗,杨重镇。
以及忠义军总兵杨衍,帐下各参将齐翼龙,杨威,李赦斗,杨珍。
还有归顺的曹友义,邓林祖,杨彪,胡得功等将领。
原黄得功部将黄飞,这次跟随黄得功前往东昌府,担任东昌守备而去。
这次收复凤阳,虽然卜从善潜逃不知所踪,但凤阳城中的两万守军。
一万五千余人被俘投降,这支人马韩烈暂时让杨重镇,出任凤阳守备,李洪斗出任副将,负责训练整编。
韩烈的打算,下一步把凤阳府治下各州守备营,全部编入总督府调遣。
凤阳保留一万人马,泗州,宿州,亳州,寿州,颍州各守备营,各常驻三千人马。
多出来的兵马,全部编入火器营和火炮营,充当预备人马。
最早归降的曹友义,韩烈已经调入忠义军,让他充当杨衍的副将,协助军中事务。
而忠武军的杨重镇,李洪斗,担任凤阳守备和副将。
由归降的邓林祖接替杨重镇,杨彪接替李洪斗,出任右军营和后军营参将。
韩烈这样的安排,是他需要保证凤阳的绝对稳定。
杨重镇和李洪斗都是他的老部下,能力虽然不算出众,但胜在忠心。
作为一个三军统帅,韩烈现在不缺会打仗的大将。
像李岩,王希贤,杨衍,崔定国几人,领兵打仗的能力,显然是没有问题。
其次,张国柱,王遵坦,柏永馥,虞绍勋几人,都是勇将之才。
足以胜任作战的需要。
所以,韩烈现在需要一批忠心,留守地方将领。
杨重镇和李洪斗二人,留在凤阳负责军务,韩烈是经过慎重考虑的。
相反,新归顺的曹友义,邓林祖等人,无论是能力,还是忠心都有待考验。
把他们调入军中,跟在自己身边锻炼一番,加强认识,今后再重用也不迟。
众将到齐之后,韩烈首先对众将,在攻打凤阳城的功绩,表示了肯定。
接着才说道:“忠勇军总兵李岩将军,送来一封军报。”
“他率领的人马,在徐州城外一雪前耻,不但射杀了高杰,还一举拿下了徐州。”
“李岩将军建议,趁高杰战死,叛军群龙无首,调动兵马进攻淮安,平定这股叛军。”
“我认为他的提议,很有道理。”
“不知众将以为如何?”
“请大将军下令,我部愿为前锋,立即向淮安进发。”
王希贤率先请缨道。
杨衍也不甘落后的沉声说道:“末将请战。”
韩烈见众将情绪高涨,高兴的点头道:“既然要战,那就不要放过一个敌军。”
“王希贤你部出泗州,与李岩配合,先取邳州,再合围淮安。”
“杨衍,你部出盱眙,沿洪泽湖进军,肃清山阳,清河之敌,把叛军堵在淮安城中。”
“到时候忠勇军,忠义军,忠武军三军汇合,合力围攻淮安,彻底平定高杰所部败军。”
“末将等遵命!”
随着韩烈军令下达,堂下众将,轰然应道。
韩烈原本是打算,与杨衍的忠义军随军出发的,但在出征之际,却收到郭虎传来的消息,获悉太子遇刺之事。
紧接着山东方面,又传来军报,说是山海关发生大战,李自成大军战败,已经撤往京师。
两个坏消息传来,逼得韩烈不得不赶回济州主持大局。
“王总兵,杨总兵,围剿淮安之事,你们虽然从不同方向进攻,但我还是希望你们能够精诚合作。”
“前线总指挥,我会让李岩来负责,你们二人,可别跟我撂挑子。”
准备返回济州前,韩烈叫来王希贤和杨衍,郑重的叮嘱了二人一番。
“请大将军放心,末将明白。”
二人恭敬的领命而退。
“黄长史,杨参军,凤阳百废待兴,路大人暂时未能履职,我离开之后。”
“凤阳总督府,知府衙门的政务,由杨参军你先担起来,黄长史你以我长史的身份,协助杨参军。”
“杨参军由你权知凤阳知府一职。”
还是那句话,韩烈虽然贵为大将军,但他并没有直接任命官吏的权利。
所以只能暂时任命某人,代领职务过度。
他口中的杨参军,正是杨廷麟,对于此人的能力,韩烈还是比较认可的。
最重要的是此人是进士出身,有担任地方官的资历。
反观长史黄毓祺,因为没有功名在身,按照大明任官制度,他是没有资格担任正式官员的资格。
按照大明选官和任官制度,只有拥有举人功名身份的人,才有资格担任有品阶的官职。
秀才也没有资格担任官职,只能出任地方一些教学小吏,或者官员幕僚,师爷之类的吏员身份。
黄毓祺就是个老秀才,这也是韩烈任命他为大将军府长史的原因。
像黄毓祺这样的人,今后想要担任正式官职,只能走韩烈这条线,那就是以军功入仕。
相反杨廷麟,以及韩烈在南都,推荐的陈子龙,夏允彝他们,因为都是进士出身。
加上他们有担任地方官吏的资历,即便之前只是担任过七品,六品官职。
但也不妨碍他们骤升为三品,四品。
原因很简单,太平年代,官吏升迁,一步步累积上升属于正常程序。
战乱年代,官吏的升迁,提拔升迁,自然不可能按部就班。
杨廷麟董军务,又是进士出身,他出任凤阳总督,那都是合适的人选。
不过,这样的封疆大吏,不同于操江水师提督这样的武官。
以杨廷麟的资历,推他担任凤阳知府没有问题,让他做凤阳总督,阻力肯定不小。
而且杨廷麟现在的忠心,同样有待考察,韩烈不可能把他推上这样的高位。
“请大将军放心,卑职等定当不辱使命。”
杨廷麟和黄毓祺二人,得到韩烈的授命下,恭敬的作揖拜道。
四月三十日中午,韩烈在李牟,陈长林率领的亲卫营护卫下,一路快马加鞭,赶往济州而去。
原本在二十八日清早,就定下太子朱慈烺南下的行程。
因为太子遇刺,这事不得不暂时耽搁了下来。
韩烈返回济州,走的是宿州,经沛县,过丰县,进入鱼台,才能抵达济州。
路过沛县的时候,韩烈在城中耽搁了半天。
因为这个时候,火器营和火炮营正在城中休整。
“老罗,杨朴,鱼台一战,你们打的不错,我要为你们请功。”
在城门口下,与迎接的罗平安,杨朴,以及李元忠,米继宗众将相见时,韩烈高兴的向大家表达了祝贺之意。
“这都是大将军运筹帷幄,我等不敢居功。”
罗平安谦虚的笑了笑,说道。
“卑职听完忠勇军的人马,正在对淮安叛军展开攻势,需不需要我们去支援?”
韩烈摆了摆手,说道:“我这次来,是要告诉你,你部前往先行前往徐州,再去凤阳,接收降兵。”
“尽快把军队扩编到三万人,火器营从今往后,改名为神机军。”
“火炮营改名为神武军,人数也将扩编为一万人。”
“至于淮安的战事,有李岩率领的三军围剿,不必你们插手。”
“这次你们除了扩编外,也要肩护沿途的护卫安全。”
“我赶到济州之后,太子车驾很快就会南下,你们军要在沿途要道,负责清道,防止有乱军袭扰。”
听到韩烈的命令,罗平安和杨朴以及众将,无不是神情一震。
营扩编为军,不单单是兵力的增加,更是韩烈对他们的信任。
同时也意味着他们手中的职权更重。
罗平安,杨朴,米继宗这些人,都是底层出身,像罗平安是军户衙役,杨朴和米继宗是渔民水匪。
如今短短几年时间,罗平安已经做到总兵,一军主将。
杨朴,米继宗等人,要么是参将,要么是游击将军。
这些的升迁速度和经历,以前他们做梦都不敢想象。
“谨遵大将军制令。”众将兴奋的拱手拜道。
在沛县住了一个晚上,韩烈除了召见军中千总以上军官,进行了座谈外。
他还深入基层营地,在神机军,神武军各营,与普通士卒进行了一番交谈。
听取了一些普通士卒关心的问题,比如立功受奖,以及询问了士卒们,吃穿住行方面的问题。
还有军饷是不是每月按时发放,有没有克扣等等情况。
韩烈帐下的军队,之所以军纪严明,战斗力强大。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韩烈赏罚分明,无论是将领,还是普通士卒,杀敌立功都能够得到升迁和奖励。
吃穿住行都是统一标准,军饷也是足额发放。
现如今韩烈手握十几万大军,如果不能做到公平公正对待帐下的将领士卒。
就不可能有这么人给他卖命。
眼下他手下的忠勇军,忠武军,忠义军,以及正式改编后的神机军,神武军,包括中军骑兵营。
这几支军队,显然已经成为他的私军。
除了这几支军队外,韩烈在山东还有两支军队,现在可以说是三支军队。
分别是黄得功帐下的人马,以及孙传庭新编的天雄军,还有山东都司总兵马宁帐下的都司营。
不过这三支军队,虽然隶属他调遣,但显然更忠心于朝廷。
五月初二,韩烈前脚刚回到济州,却又接到一个让他意外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