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最初在南都见到韩烈的印象,算不上好,也谈不上坏。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印象,主要是韩烈的强势,让史可法认为韩烈过于粗鄙。
要知道当时在太庙前,韩烈手捧圣旨,不但驱逐了福王朱由崧,缉捕了马士英。
还下令斩杀了诚意伯刘孔昭,手段狠辣果决。
这让文官出身的史可法看来,着实有过于霸道不讲理。
但随后韩烈的表现,却又让史可法对他的看法有所改观。
尤其是扬州掌兵这几个月,史可法清晰的认识到,一个统帅着实不好干。
别说十万人马,让他统军一万,他都有些难以驾驭。
好在扬州镇总兵黄蜚是个忠诚实干的将军,教导了他很多带兵经验。
此刻,坐在府衙大堂之上,听着身旁的韩烈,侃侃而谈,介绍着山东局势的他,不由的让他生起一股敬佩之情。
“史阁老,目前的态势很明朗,满清建奴不但来势汹汹,还抱有明确的目的,那就是灭我国家,亡我种族。”
“眼下的局面,虽然与北宋末年,靖康之变颇为相似,敌人也是同一拨敌人。”
“但是,我们读历史的话,就会发现宋末金人初次南下,并没有想过要灭国,无非是掠夺而来。”
“现在的女真人,也就是金人的后裔,他们显然吸取了祖先的教训。”
“他们这一路南下,不断地招降纳叛,对于投降归顺的大明官吏,将领,军队都予以极高的优待。”
“同时对于归降占领的地盘,都进行了严格的治理。”
“其中最显著的一个特点,那就是让投降的官吏剃发,剃发就是他们的投名状。”
“金钱鼠尾辫子,是女真人髡发的特征,只要愿意剃发,那就代表真心投降,他们就会重用奖赏。”
“根据我目前掌握的情况,投降的刘光斗,宋之晋,左懋泰,苏壮,马宁等人,都被满清任命为了原职。”
“也就是说他们已经成为满清的山东巡抚,左右布政使,按察使,都司总兵,摇身一变,荣华富贵,生命财产安全都得到了保障。”
“投降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就可以继续享受的荣华富贵,这样的榜样是很可怕的。”
“一旦天下的官民都知道,只要不抵抗,就可以做官,哪怕天下还有人愿意抵抗吗?”
韩烈这番掷地有声的言语,听得史可法也是汗毛倒立,后背发凉。
“太傅,依你之见,该如何应对呢?”
韩烈现在身上,最高的职务,就是三公之一的太傅头衔。
故而史可法以太傅称韩烈,这是对他身份地位的认可和尊重。
值得一提的是,韩烈之前的镇国大将军头衔,是崇祯皇帝临时授予的差遣官职,是没有品阶的虚职。
甚至大明一朝,都没有这个官职。
但是,如今韩烈授封的征虏大将军一职,却是大明一朝,唯一栽入史册的重号大将军官职。
明朝初年的名将徐达,蓝玉,常遇春等人,皆担任过征虏大将军一职。
当时这个官职的品阶,明确为武将正二品。
但值得一提的是,征虏大将军一职在洪武一朝结束后,基本成为摆设,没有再任命武将担任这个职务。
原因是征虏大将军职权过重,蓝玉当初担任这个职务,统率三十万大军征讨漠北蒙古,可是干过不少出格的事情。
这也就导致朱元璋后来,基本废弃了这个重号将军。
如今,大明国朝崩溃,已有亡国之兆。
而韩烈之前被崇祯委以重任,授予临时的镇国大将军,显然有些不符合祖制。
所以经过内阁一众大学士商议,便决定授封了韩烈征虏大将军这个封号。
“立即出台制令,凡我大明文武百官,军民百姓,皆守土有责。”
“凡投降叛国者,夷灭九族,罪不容恕。”
“凡为国而战者,无论文武百官,军民百姓,是生是死,一律论功受赏。”
……
韩烈从怀中掏出一封奖惩制度,递给史可法说道。
“史阁老请过目,若没有什么问题,我当以山东,凤阳,漕运三镇总督身份,加盖兵部大印,张贴到山东各府州县境内。”
史可法接过文书,认真看了一遍,不由迟疑的问道。
“这样的处罚,会不会过于残忍?”
“史阁老,可有听过一句俗语,对待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
韩烈抬头直视着史可法,正色的说道。
“对待敌人,只能用比他们更凶狠,更残暴,才能震慑和压倒他们。”
“既然太傅坚持,那就按章程办吧。”这就是史可法的性格,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他总是会优柔寡断。
一旦你强势一点,他立马就会退缩。
“对了,如今建奴大军,打到哪里了?”史可法见说了半天,他最关心的军情,韩烈一直没有提起。
“贾参军,徐参军吧地图摊开。”
韩烈并没有急着回答,而是吩咐站在一旁的贾开宗,徐作霖二人,把手中的地图,摆在桌面上摊了开来。
“史阁老,请移步上前。”韩烈起身走到地图前,拿起一根指挥棒,指着地图说道。
“史阁老请看,清军收降了临清关和济南府的兵马,兵力由原来的十万人马,已经扩充到十六万人马。”
“目前他们分两路挺进,一路由叛将,满清恭顺王,平南大将军为主将,叛将满清怀顺王耿仲明为平南副将。”
“统率五万人马,于三天前攻占了淄州,并正在向青州城推进。”
“另一路主力,由满清豫亲王,定国大将军多铎统率,十万大军现在已经攻占东平,泰安各州,已经兵临兖州城外。”
“建奴此番来势汹汹,显然是对山东志在必得。”
看着眼前清晰的地图,听着韩烈的敌情介绍,史可法表情凝重,眼中闪过一抹忧色的问道。
“建奴来势凶猛,不知太傅有何应对之法?”
“史阁老勿忧,我已经有了应对之策。”
韩烈随即说道:“现在我已经调派了四万兵马驻防兖州,加上兖州卫的五千士卒,以及兖州的二十万百姓。”
“在知府邓藩锡的协助下,至少可坚守三个月。”
“哦,如此甚好。”史可法点点头,表示了赞同。
韩烈则继续说道:“青州府方向,登莱巡抚姜埰大人,以及登州,莱州卫的兵马,以及我派出的三万人马。”
“也已经在青州城驻防,做好了备战准备。”
“同时,明日我将率领帐下两支人马,日夜兼程奔赴青州。”
“会同青州守军,先剿灭孔有德,耿仲明二人的五万兵马。”
“再集中手中所有兵马,在兖州与建奴主力决战。”
“即便不能全歼建奴,也定能把建奴驱逐到黄河北岸。”
“好,好啊。”松了一口气的史可法叫好之余,由衷的笑道。
“太傅运筹帷幄,下官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