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青州城外,两军对峙
明末逐鹿2025-07-28 18:043,466

  崇祯十七年十月二十七日。

  青州府附郭益都城外,满清建奴大军五万人马,挟持从淄州各县,裹挟而来的三万青壮百姓,团团包围了青州城。

  建奴大军统帅,汉军正红旗都统,平南大将军,恭顺王孔有德大帐。

  时年还不到五十岁的孔有德,曾是明登莱总兵,于崇祯年间在登莱叛变,投奔了满清建奴。

  武将出身的孔有德,面相粗犷,豹眼高额,身形高大精壮的他,显得格外威严。

  身穿着红色布甲的孔有德,头上戴着一顶盔枪帽,肩上披着一袭羊绒战袍,端坐在大帐主位上。

  坐在他左首旁的人,名叫耿精忠,隶属汉军正黄旗,此人同样是辽东明军总兵出身。

  在建奴席卷辽东时,主动投降了建奴,因而授封为怀顺王。

  历史上满清统一天下后,耿精忠改封为靖南王,成为清初著名的三藩之一。

  此时的耿精忠在满清军中的军职是汉军正黄旗都统,兼平南副将,属于孔有德的副将之一。

  孔有德,耿精忠,加上一个尚可喜,被满清称之为三顺王。

  这三个汉奸走狗,叛国求荣之徒,在明末投降建奴之后,成为满清建奴手中,最忠诚的走狗。

  同时最锋利的刀刃,南明的覆灭,起码他们有三成功劳,若是加上吴三桂这个汉奸。

  那起码有五成的功劳,剩下五成功劳,还要分两成给李成栋,金声桓这帮投降的叛徒走狗。

  而满清建奴能够统一天下,真正付出的功劳,顶多只有两成。

  因为当时的满清建奴,核心八旗女真人马,加起来也就是十万人马。

  剩下的最后一成功劳,则是蒙古八旗兵马的功劳。

  当初满清入关之时,总兵力只有二十五万。

  其中满洲女真八旗,全民皆兵加起来,一共十万铁骑。

  汉军八旗人马,约有十万余人,汉军八旗主要是步卒为主。

  另外五万余人,就是蒙古八旗,这支人马主要是满洲八旗的仆从军。

  山海关一战前,吴三桂率领辽东各镇明军投降了满清,使的满清兵力增加了五万余人。

  其中吴三桂帐下的三万人马,堪称精锐之师。

  山海关一战后,李自成三十万主力溃败,超过十万人被俘投降。

  十万人溃逃,死伤高达七万余人。

  从而使得满清的兵力,在进入燕京之时,迅速的扩充到四十万人马的规模。

  这里的数据是本书剧情需要,所展现的满清兵力。

  实际上历史上满清入关时,总兵力可能还不到二十万。

  满洲八旗各旗人马,根据史料记载,满洲八旗为三百人一个牛录。

  每个牛录设有一个牛录额真,汉军叫佐领,也叫游击将军。

  五个牛录,也就是一千五百人为一个甲喇,设有甲喇额真,汉军叫参领,也叫参将。

  五个甲喇,总兵力为七千五百人为一旗,设有固山额真,梅勒章京等官职。

  汉军也叫统领,都统,也叫总兵等职务。

  一旗的最高职务就是旗主,这就是所谓的八旗旗主。

  比如正黄旗,正红旗,正白旗,正蓝旗,以及镶黄旗,镶红旗,镶白旗,镶蓝旗合称为八旗。

  八旗旗主主要是亲王宗室担任,而冲锋陷阵,则是各旗之中的都统,统领,以及固山额真带队。

  也就是说八旗的旗主,就是主子,余下的各个官职将领,那都是奴才。

  此刻,孔有德,耿精忠二人帐下,各有两万汉军旗人马。

  另外一万人马,其中一支由固山贝子,满洲镶蓝旗固山额真屯齐率领,兵力为三个甲喇,也就是四千五百满洲镶蓝旗铁骑。

  另外四个甲喇,六千骑兵,由另一位固山贝子,蒙古正蓝旗固山额真尚善率领。

  屯齐和尚善二人,都是满清宗室,二人算是堂兄弟,因为他二人共同祖父是和硕庄亲王舒尔哈齐。

  也就是老奴努尔哈赤的弟弟。

  此刻的屯齐和尚善二人,都还是满清年轻的一辈。

  因为屯齐时年年仅三十岁,而尚善更是只有二十五岁。

  两个年轻的宗室子弟,统兵在军中,如果你认为他们是来镀金的,那就大错特错。

  这两个人别看年轻,屯齐十五岁就入伍,在军中立下赫赫战功,才做到固山额真的位置。

  尚善也是十五岁就跟着皇台极,征战辽东,讨伐半岛李朝王国。

  除了这二人外,大帐之内,还有一人。

  这人叫巴布泰,此人封爵镇国公,虽然爵位在屯齐,尚善两个后辈之下。

  但他却同样是满清宗室,而且还是老奴努尔哈赤的第九子,与皇太子,多尔衮是亲兄弟。

  已经五十岁出头的巴布泰,是这支军队的内大臣,相当于监军使。

  但是,他也是五人之中,官职最低之人。

  出身最高贵,官职却是最低,甚至连兵权都没有,只负责监视和后勤职责。

  表面上来看,孔有德和耿仲明官位最高,二人不但是王爵,还各执掌一支嫡系兵马。

  实际上这支兵马,真正的大权,却在屯齐和尚善二人手中。

  满洲女真宗室爵位如今被明确分为九等十一级。

  分别是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

  而镇国公和辅国公分为两级,故而有十一级之称。

  五人以孔有德为首,耿仲明和巴布泰列坐左边,屯齐,尚善坐在右边。

  这次五人在中军大帐列坐,主要是商讨如何攻打青州府城,也可以叫益都城。

  “诸位,之前我们从归顺的降将马宁口中,获悉的敌情,是青州卫只有三千卫兵。”

  “可现在真实的情况,城中至少有三万守军,而且战斗力还不弱。”

  “这一仗该怎么打,诸位一起说说看法吧。”

  本以为十拿九稳的一战,结果却出现意外,这让孔有德这个叛徒贰臣,一时也有些头大。

  青州城可不是小城,作为仅次于济南,比肩兖州的大城。

  青州和兖州的历史,比起首府济南的历史更悠久,一度是山东的首府所在。

  前日傍晚的时候,孔有德他们就率军抵达了青州城下。

  结果,在扎营的时候,却遭到城中一万人马的突袭。

  虽然他们应对及时,加上有一定防备,并没有造成多大的损失。

  却被迫后撤了十里扎营,还导致士气受到一定打击。

  昨天下午,耿仲明派出帐下左右两翼总兵徐得功,连得成各率三千人马,前往试探攻击。

  虽然试探出了守军情况,但却折损了两千多人。

  城中的明军将领,直接出动了两万人马,同时出城反击。

  直接打了徐得功和连得成一个措手不及。

  要不是尚善及时率领蒙古正蓝旗骑兵驰援,徐得功和连得成率领的六千人马,必然要全部折在青州城下。

  “老办法,无法强攻,那就是绕城而过,派出兵马攻打周围州县,把城中兵马调动出来。”

  “进而在野战之中,一点点蚕食掉他们。”

  固山贝子屯齐,表情阴狠,目光凶狠的他,犹如一头恶狼般狠狠咬了一口手中的烤羊腿,仿佛这不是羊腿,而是明军人马似的。

  “留下一支兵马监视,派出一支人马,向潍州,莱州进攻。”

  “我就不信明军能够在每一座城池,都驻扎着重兵防守。”

  同为固山贝子的尚善,与屯齐作为同兄弟的二人,面相上倒是有几分相似。

  一样的目光凶狠,表情阴狠,这兄弟两个,就像出鞘的利剑,锋芒毕露。

  “二位贝子所言有理,这胶东半岛,青州府是重镇,登州府也是重镇,但位于腹地的莱州,潍州,莒州,胶州,都是我们的猎场。”

  孔有德的脸上露出一丝狰狞,登莱二府之地,可是他的主场。

  曾经身为大明登莱水师总兵的他,对于这块地方,可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

  “屯齐贝子,你和怀顺王,内大臣留守青州城,本王与尚善贝子,绕城而过,先取潍州,再打胶州,先把胶东半岛给拿下。”

  “再集合半岛的俘虏,青壮围困青州城,定可一举破城。”

  “好,那就按恭顺王之见行事吧。”屯齐略作思考,与尚善交换了一下意见,随即点头赞同了孔有德的提议。

  五万大军,加上三万裹挟的青壮,八万人马在城南外联营十余里。

  孔有德,尚善率领的汉军正红旗两万人马,蒙古正蓝旗六千人马,一个时辰之后,拔营往城东,绕城而去。

  耿仲明,屯齐率领的汉军正黄旗两万人马,满洲镶蓝旗四千五百人马,以及裹挟的三万青壮,留守城南外,监视牵制城内的明军人马。

  青州城南城门楼上,居高临下的李岩,看着远去的建奴人马。

  抬手指着分兵离去的建奴人马,一脸从容自若的说道。

  “建奴绕城而过,必然是去往潍州,胶州去了。”

  “李将军放心,黄锡衮大人,与家兄宋琼,临淄县令李耿,十天前就提前,把各州县的百姓,迁往莱州府城安顿。”

  “建奴此去,必然劳而无功。”青州府知府宋枚,自信的笑道。

  青州卫指挥使陈永福,这样开口说道。

  “莱州总兵贺锦将军,与登莱水师总兵黄培,登莱巡抚姜埰大人,登州卫指挥使陈万鼎,手握两万五千余人马。”

  “在莱州府,登州府,早已经做好防备,建奴想要在胶东半岛讨得便宜,简直是痴心妄想。”

  李岩点点头,看着城外的建奴营寨,沉声问道。

  “主公的兵马现在到哪了?”

  后营游击将军邱磊,连忙拱手回道。

  “启禀李将军,最新消息,主公率领神机军,万骑军的人马,已经过了沂州,三天之后定可抵达青州城下。”

  “那就让城外的建奴再嚣张两天,主公大军一到,咱们立即围歼了这支建奴。”

  “传令斥候队,务必监视离开的建奴兵马路线,及时掌握它们的一举一动。”

  李岩五天前,就接到韩烈率军,奔赴青州的消息。

  不过徐州距离青州上千里,路上行军至少也要七八天,这还是训练有素的兵马行军速度。

  一般的行军速度,一千里路程,少说也要十天半月。

  事实上韩烈的行军速度,要比预想的更快。

  因为这个时候,韩烈率领的神机军三万士卒,万骑军的七千骑兵,以及亲卫营的两千兵马。

  已经过了沂水城,正在快速向临朐城前进。

继续阅读:第313章 抵达青州,站前部署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九品芝麻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