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出身江南地区的张名振,张煌言,姚启圣,出身梅州的吴六奇,明显要寒酸了不少。
张名振是南直隶江宁县人,少年修习文武之道,青年以武艺兵法精通,闯荡京师,得以入锦衣卫籍。
也算是有所成就,而且张名振出身豪绅之家,家底殷实,他和他弟弟张名扬,都是颇具韬略。
同样张煌言和姚启圣,也都是士绅之家出身。
二人从小就饱读诗书,都是少年成名,一度扬名乡梓。
唯独吴六奇出身广东客家人,少时虽有所学,但稍长之后,因为嗜酒好赌,导致家徒四壁,只能乞讨为生。
十六岁的时候曾在潮州,一座寺庙当过两年沙弥,习得一手好棍法。
后来游历福建,浙江,因为不事生产,只能靠乞讨为生。
在浙江海宁一带,寓居多年,虽沦为乞丐,但因为豪爽仗义,加上身手不凡,倒是在海宁闯出铁丐的诨号。
从而获得海宁豪绅的欣赏和结交,成为海宁有名的游侠。
因为韩烈点名招揽他,浙江巡抚祁彪佳到任后,第一时间便派人,寻访到吴六奇,把他请到杭州,接见了对方。
并表示大将军韩烈要见他。
被官府请到巡抚衙门前时,吴六奇多少有些忐忑不安。
毕竟他可不像张名振,是朝廷武将。
也不像张煌言是举人,姚启圣也是秀才,都是有功名身份的人。
这些年他在海宁,虽然闯出铁丐大侠的名号,但手底下可没少染血。
侠以武犯禁,自古不容于朝廷。
故而海宁捕快找上他,说是巡抚大人请他去杭州时,他可是一度想过潜逃。
好在当地举人查伊璜,也是当地有名的豪绅,当年吴六奇来海宁时,因患病饥寒交迫,亏得此人救济。
他才得以活命,并在海宁站稳脚跟。
而这个查伊璜,虽然历史上名气一般,但他有个后世子孙,却是国人耳熟能详的人物,那就是著名的武侠小说作者金庸。
吴六奇在后世的一些小说,影视剧之中,之所以大放光彩,化身为反清复明的骨干人物。
也是得益于他知恩图报,在查伊璜卷入株连谋反大罪时,他不顾个人安危,勇于营救,最终救回了查伊璜一族的性命的原因。
可以说没有吴六奇的营救,查家在康熙年间就灭族了,自然也就没有了后世子孙。
这也是金庸的小说鹿鼎记中,对吴六奇颇多笔墨的一个回报吧。
吴六奇的个头不算高,约莫也就一米七出头的样子,但长得十分壮实,虎背熊腰,双手青筋直冒,眼神犀利,充满力量之感。
头裹布巾,身穿麻衣的他,脸色黝黑,给人的感觉就是个凶狠角色。
“听闻鉴伯有铁丐之称,双拳之力,能够力压大青牛,不知此事可是真的?”
韩烈笑着回礼之下,主动伸出了右手,做了个握手的姿势。
吴六奇虽然不明其意,但在与韩烈握手之时,发现韩烈手掌突然发力,顿时明白了韩烈这是要试探他的力量。
一开始他还不以为意,毕竟韩烈长相俊美,一身襕衫儒服,看起来就像个文弱书生。
但很快他就发现,手掌传来一阵疼痛之感。
当下他随即蓄力开始反击,可结果无论他使出多大的力量,却发现自己竟然反抗不了分毫。
甚至随着他手掌力量的增加,疼痛之感反而越来越强烈。
以至于到最后,他整个人的脸色都扭曲了起来,皮肤黝黑的他,脸色涨的通红,即便想要挣脱,都根本办不到。
一旁的王辅臣,孙思克等小将,可是知道韩烈的厉害。
别说韩烈那一手马术枪法,单纯力量上,更是碾压他们一群人。
王辅臣自负天生神力,可在韩烈的力量面前,他就根本动弹不了分毫。
如果说他王辅臣双臂之力有三百斤的话,那么韩烈的双臂之力,至少在五百斤以上。
吴六奇的双臂之力,与王辅臣在伯仲之间。
他曾双手举起三百斤重的石磨,走上一百步才会力竭。
“大将军神勇,小民甘拜下风。”
终于在挣扎了好一会之后,吴六奇发现自己再不求饶,手掌就要被捏碎了他,再也顾不得矜持,连忙出言求饶了起来。
“鉴伯兄谦让了。”淡淡一笑,侧身礼让道:“请入内一叙。”
吴六奇原本自持武力,以为在韩烈面前,能够挣得一席之地。
但在这短暂的交手之下,他才意识到眼前这位年轻的大将军,强大的离谱,根本不是他所能望其项背。
“大将军请。”吴六奇连忙躬身后退一步,面露恭敬之色。
“诸位请!”韩烈看了眼站在一旁的张名振和张煌言,笑着招呼众人入内。
只有那位姚启圣,施施然先走进了大堂,这会正悠哉的坐在客厅上,享受着亲兵奉上的茶点。
有本事的人有性格,韩烈倒也见怪不怪。
对于姚启圣的无礼,他并没有放在心上。
只要在大事上不违反原则,小事上的繁文缛节,韩烈一向是不拘小节。
“诸位一定好奇,韩某请诸位前来所为何事吧?”
韩烈端坐在主位上,微笑的看着众人,在大家的目光注视下,韩烈徐徐说道。
“当今天下纷乱,烈奉先帝,与陛下旨意,总督山东三省,提督中原七省军务,旨在收复失地,讨伐建奴鞑虏。”
“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听闻诸位皆文武全才,乃当世俊杰,故而相邀助阵,不知诸位可愿意为国效力。”
在韩烈的亲切的目光注视下,张名振第一个起身拜道。
“为国效力,义不容辞,卑职愿为大将军马前卒。”
虽然坐了十几年冷板凳,但张名振报国之心,一展抱负的志愿,却依旧未死。
面对韩烈的招揽,他毫不犹豫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侯服兄忠心耿耿,让人钦佩。”韩烈眼角余光扫了其他三人一眼,见他们表情犹豫,心知他们怕是有顾虑。
为安众人之心,他当即沉声道:“我帐下神武军,现缺总兵官一人,侯服兄若是不弃,某这就向朝廷举荐,由你出任神武军总兵一职。”
虽然不知道韩烈所说的神武军规模,但总兵官可是大明高级武将,虽不是正式一品武职,但担任总兵官的话,必然会获得相应的正二品官衔。
这对于张名振来说,无异于一步登天。
“末将愿为大将军效犬马之劳。”
随着张名振这一拜,无官无职的吴六奇,顿时心思活络了起来。
他在海宁这几年,虽然任侠好义,闯下铁丐大侠的名号,但终究不过是一介草民。
若能够投身军旅,得到大将军器重,以自己的本事,何愁不能封候拜将?
想到这里的吴六奇,当即作揖拜道。
“承蒙大将军器重,小民愿为大将军牵马坠蹬。”
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多年的吴六奇,倒是个聪明人,直接向韩烈表明效忠之意。
“鉴伯兄不必多礼,汝既愿为国效力,吾自当奏明朝廷,保举你为千户一职,先在烈亲卫营担任千户一职。”
韩烈见重赏张名振后,吴六奇心动表态,当即毫不吝啬的赏赐了他一个正五品千户官职。
“谢大将军赏识,卑职必当为大将军肝脑涂地,在所不辞。”吴六奇一愣,当即跪倒在地,重重的磕头拜道。
一个江湖草莽,一跃成为正五品千户,这可不就是鱼跃龙门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