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庞大的军饷开支
神武军整编之后,人数将会扩充到四万人马。
而其他各军,人数也会从三万,扩充为四万。
韩烈帐下六军,仅万骑军受制于战马和骑兵因数,暂时保留了一万二千人的编制。
加上亲卫营的人马,韩烈手中执掌的主力军,高达二十二万。
这还不包括山东都司营一万人马,登莱总兵所辖的登莱二卫一万人马,外加登莱水师营一万人马。
还有兖州,青州,归德,徐州,淮安五个守备营,总兵力两万五千人。
除此之外,还有凤阳守备营,以及凤阳水师提督营,共三万五千人马。
这么一算起来的话,韩烈执掌的兵马,已然高达三十万之众。
三十万大军,每天消耗的钱粮,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当整编工作开始时,参军府的六曹参军贾开宗,徐作霖,吴伯裔,袁赋诚,刘楗等一众参军,无不是忙得昏天黑地。
去年韩烈入京勤王,从京城带回来差不多三千万两白银。
但这一年下来,山东布政司行省,一文钱赋税没收,所有的官吏俸禄,韩烈按照朝廷制度,往外发放了一份。
也就是说自京师陷落至今,山东布政司所有大小官吏,无论朝廷发不发俸禄,他都以长平侯府的名义,给所有官吏,按照俸禄所得,每月足额发放月俸。
就拿士卒的月俸来说,韩烈都是参照辽东边军军饷发放,每个月一两五钱银子。
粮食,衣甲等军需物资,由提督府,统一发放。
士卒月俸军饷,固定是一个月一两五钱银子。
但是,行军打仗期间,额外补贴一份银子,就是只要战事开启,哪怕只是打了三天仗,都额外多发一个月军饷。
除了额外补贴军饷外,战争期间,杀敌立功也有额外奖赏,战死的抚恤金,更是高达五十两银子。
并且韩烈还按照大明朝廷规定,普通士兵战死,家人可每月领取一石粮食补贴,时间为一年。
有品阶的将领,则适当延长领取粮食补贴时间,最长可达三年。
而根据明末崇祯八年户部记录,战死军士的抚恤金也曾提高到三十两银子。
但因国库空虚,实际发放有一半就已经烧高香了。
事实上很多士卒,活着的时候军饷都经常领不到,更别说战死之后。
也正是因为国库缺钱的原因,这才导致大明军队的战斗力逐年减弱,到崇祯十七年的时候,李自成东征打入京城。
整个山西,河北各地明军,望风投降的原因。
当兵吃粮,这是最朴素的道理。
既然皇粮吃不上了,那谁还给皇帝老儿卖命?
自崇祯十七年五月开始,到如今弘光元年三月。
韩烈手中的兵马,从最初的七八万人,暴涨到三十万人马,加上掌控的山东行省,江淮重镇凤阳,淮安,徐州,以及河南的归德府。
韩烈现在每个月的军费,自这个月开始,每个月开支,将会高达三百万两银子。
大将军府参军署官厅内,户曹参军吴伯裔,面露愁容的看着韩烈汇报道。
“主公,军队扩编之后,从四月份开始,我们的军费加俸禄开支,每月将会高达三百万两银子。”
“现在我们的府库内,虽然还有一千八百万两银子,可问题我们每月的收入,仅有三十万两。”
“如此高额差距的入不敷出,到今年年底,我们将会陷入山穷水尽的地步。”
吴伯裔身为户曹参军,主管钱粮事务,去年这个时候,他手中可是有三千多万两银子,当时那些银子,可是堆满了府库。
他这个户曹参军随便撒撒手,那都是成千上万两银子的进出。
都说穷家难当,此时的吴伯裔算是体会到了。
“吴户曹,难道就没有解决的办法吗?”
韩烈随和的笑问道。
钱财这个东西,韩烈虽然监管很严,但他却几乎不插手具体事务,他只关心一点,每一分钱的支出,必须用到正处。
“目前我们参军府的一众同僚,针对这事进行过几次商议,一是立即恢复夏税和秋税征收。”
“二是征收商税,恢复漕运,促进市场经济。”
“三是,把淮安的盐场掌握在手中。”
吴伯裔说到这里时,韩烈打断了他话头道。
“夏税我有言在先,今年肯定不收,秋税可以正常收取。”
“是。”吴伯裔咬了咬牙,作揖应道。
“那你们有没有计算过,这三项措施稳定下来的话,每个月收入,将会有多少?”
韩烈看着吴伯裔,目光从贾开宗,刘楗等人脸上掠过。
“回主公的话,若山东巡抚,淮扬巡抚,凤阳巡抚能够把秋税全部收取的话。”
“折合下来,今年应该能够收取八百万两银子。”
吴伯裔显然是做过功课的,没有丝毫停顿的做出了回答。
“另外淮安盐场,漕运两块,一年下来,可收取五百万两银子。”
“也就是说,即便按部就班的推行商业体系,我们一年的亏空依旧高达一千八百万两银子?”
韩烈听到这个数据,也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惊疑的他看向吴伯裔继续问道:“据我所知,我大明在先帝,崇祯初年,全国一年赋税总计,也不过两千万两银子。”
“当时全国少说也有百万军队,朝廷缺钱,难道就是军费拖垮的吗?”
“主公,我们代表的是地方政府,不能与朝廷的税赋一概而论。”
吴伯裔连忙开口解释道:“朝廷自万历年间,推行首辅张公的一条鞭法改革,废除了繁杂的赋税科目。”
“朝廷收取到的赋税,相当于纯收入,两千万两银子,则是抛出了各行省布政司的官俸,以及藩王宗室支出等等。”
“如果算毛税利,就拿崇祯八年来说,户部记录毛税利高达两亿五千万两。”
“但是我们不能按朝廷来统筹,朝廷现在没有钱调拨给我们,军费我们需要自筹。”
“主公蓄养三十万大军,军费每月高达二百六十万两银子,加上各地官府官吏俸禄,这就开支高达三百万之多。”
“而军队和官吏,皆由主公一手统管,咱们就不能让地方官府,自行剔除费用,这样就会造成驻军将领,掌握军政大权,这是十分危险的事情。”
“比如忠义军驻扎归德府,如果我们让杨衍总兵,自行筹措军费,他就必须要插手地方府衙事务,最后造成唐末藩镇事故。”
吴伯裔这话,韩烈自然明白。
眼下他就是大明最大的藩镇之一,另一个是湖广的左良玉。
山东、江北各镇军政大权,集于一身,巡抚,总兵,知府,参将等官吏,韩烈可以一言裁决。
自己掌握大权,要是不抓紧大权,放任手下各军总兵,再去抓权,后果自然不难想象。
“二百六十万两银子一个月军费开支,这是前期三个月的事情,后期保证在一百万两银子是够用的。”
韩烈摆手一笑,安抚吴伯裔坐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