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淮安府内的各大势力
明末逐鹿2025-07-28 17:232,455

  巡盐御史衙门。

  最近这些天来,漕帮,盐帮的人,天天堵在门口闹事。

  他们也不动手,只是高喊着:“我们要吃饭,我们要工作。”

  每天三五百人,堵在巡盐御史大门口,这一声声呐喊,闹得巡盐御史曹玑,也是头疼不已。

  他同样也是刚赴任不久,巡盐御史衙门刚刚初建,他手底下的衙役,都是从巡抚衙门和知府衙门抽调而来。

  一百二十名衙役,倒是有一半人,与漕帮和盐帮的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以至于曹玑别说办事,出门安全都是问题。

  正是发现这个问题,曹玑赴任以来,严格清退了大半人,只留下五十个身世清白的衙役。

  但现在他被人堵在衙门,而这帮人又不闹事,只是堵在衙门口高喊口号。

  曹玑也没有权利抓捕,只能安排衙役驱赶。

  可赶走没过一会,人又会聚集起来。

  这让他也是颇为无奈,他作为巡盐御史,职责所在,不可能向盐帮和漕帮的人低头。

  可没有实证,他也处置不了那些闹事之人,背后的指使者。

  为此,他给韩烈写的密信之中,搜罗了一项数据,并请示对盐帮和漕帮,进行一次清洗。

  刘健比卢以行,还早一天赶到淮安。

  他是与吴六奇一起来到淮安城的,吴六奇入城之后,带着他他带来的二百亲卫甲士,直接去见了巡抚越其杰。

  而刘健则悄悄来到了巡盐御史衙门。

  “刘参军秘密前来,可是大将军有什么指示?”

  见到刘健到来,曹玑一脸振奋的迎候问道。

  “曹御史,你列举的盐帮,漕帮数据,是否真实可靠?”

  二人寒暄过后,刘健放下茶杯,严肃的看着他问道。

  “情况绝对属实,不满刘参军,本官在临清关担任税钞期间,曾经救过漕帮设立在临清关的一位分舵舵主。”

  “这人现在就在漕帮商会,担任护法。”

  “根据他给我提供的消息,漕帮商会,下设帮主一人,总堂堂主四人,又有长老和护法若干人。”

  “下设分舵,基本上运河沿途码头,都有漕帮的分舵,他们管辖着码头上的帮会成员,负责漕运一切事务,与当地官府勾结合作。”

  “盘剥过往商船,欺压船工,强收保护费,与恶霸水匪如出一辙。”

  “而另一大组织盐帮商会,与漕帮商会相互勾结,相互倾轧,俨然成为运河南北的毒瘤。”

  “根据我那位故友汇报,如今漕帮和盐帮各堂口,分舵的人,加起来不下五万人。”

  “核心成员至少有七八千人,这可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假以时日,一旦成势,后果不堪设想。”

  “本官建议,先对淮安府的两帮商会下手,把他们头脑人员尽数斩杀。”

  “然后在下令运河沿途官府,配合行动,对各个分舵进行严惩,彻底拔掉这些毒瘤。”

  “如若把这些人解决,光安置良善工人,就可以安置一万五千人。”

  “每年创造的漕运和盐务收入,至少可达两千万两银子。”

  “即便是光收税,也能够收取一百五十万两白银。”

  曹玑虽然是一个文人,但他的手段可一点都不温婉。

  相反,他对于这些地方恶霸势力,深恶痛绝。

  杀几千恶徒,对于他来说,犹如收割稻草一般,没有丝毫压力。

  “这么说来,高起潜不过是一个导火索,真正的根子,还是在地方势力啊。”

  刘健随后把贾开宗的计策告诉了曹玑。

  “刺杀高起潜,治标不治本,杀了他,朝廷可以再派一个盐运使前来,只有铲除了漕帮和盐帮的人,才能解决实际问题。”

  曹玑皱眉说道。

  “曹御史说的对,这次前来,大将军全权委托我,负责淮安事务。”

  “淮阴码头提督水师营的两营人马,我有权调动。”

  “越巡抚也会听令行事。”

  “但是,要剪除漕帮和盐帮这么多人,总要一个借口,不然闹得民怨沸腾,对大将军名声不利。”

  刘健点点头,虽然赞同曹玑的主张,但凡事都需要一个借口。

  “有了,刺杀继续进行,就在揽月楼宴会当天,安排刺客动手,刺杀高起潜。”

  “然后安排人把我也刺伤,到时候由越抚台出面,宣告全城就说漕帮,盐帮阴谋造反。”

  “然后调动提督水师营的人马入城,对全城漕帮和盐帮子弟,进行一场镇压。”

  “先来一场清洗,杀光那些核心成员,再释放那些普通成员,宣告他们无罪,准许他们继续在码头做工,亦或者赏赐收缴的良田。”

  曹玑沉吟之下,随即说出了的自己想法。

  “那就这么办,我去跟亲卫营的千户吴六奇商议,然后出城去水师营调兵,咱们按计划行事。”

  刘健想了想,当即拍板同意了这个方案。

  五月二十五日,傍晚时分,城中揽月楼酒楼。

  这是淮安城中最大的一座酒楼,明面上是一个叫陈雄的人开设的,实际上这座酒楼则是盐帮的地盘。

  盐帮别看人手没有漕帮多,可盐帮却比漕帮有钱的多。

  原因很简单,盐帮背后的势力,主要是官绅士族。

  漕帮背后虽然也有官绅士族,但他们主要苦力,也就是码头船工。

  相当于扮演了打手的身份。

  盐帮商会现任会长叫屈之仁,现年已经六十岁,年轻的时候,他可是中过秀才,后来多次乡试落第。

  这才继承了家业,盐帮就是他手中,真正做大做强的。

  屈家虽然祖籍是山西人,但在正德初年,屈之仁的叔祖屈直,曾任淮扬巡抚,漕运总督,至此一百多年来。

  曲家便在淮安府生根发芽,成为淮安府最大的官绅士族。

  虽然到屈之仁这一代,屈家没有再出进士,但举人和秀才却还有多人。

  其中屈之仁的儿子和两个侄子,都中过举人,现在也都在外地做官,虽然只是县令这样的小官。

  但也足以说明屈家的辉煌。

  相比起来漕帮商会的帮主赵洪祝,出身就要低微得多。

  因为盐帮是屈家百余年的传承基业。

  而漕帮则是一群底层船工,自大明开国以来,一步步整合起来的,历任帮主都是从商会之中,摸爬打滚起来的狠角色。

  赵洪祝今年只有五十岁,身形高大的他,红光满面,一身功夫颇为惊人,传说他年轻的时候,曾一人一刀闯入一个水匪窝,杀了劫杀了他一家人的水匪一百二十人。

  自此闯出了黑龙王的诨号。

  现如今赵洪祝,儿孙满堂,漕帮弟子数万,早已经成为一方巨擘。

  但为人低调的他,在人前从不彰显实力,反而见人都是笑呵呵,一副和蔼可亲的模样。

  此刻的他,头戴葛帽,身穿一袭深衣,笑呵呵跟随在高起潜身边,就像一个跟班。

  这副泥腿子的表现,在屈之仁看来,分明就是下贱。

  相反,头戴方帽的屈之仁,一身丝绸华服,腰缠玉带,红光满面的他,富态十足,举手投足,尽显豪绅气势。

  “高公公请三楼就坐,诸位贵客二楼请。”大门口巡抚衙门的迎客知事,见到几人到来,连忙上前相迎。

  虽然对于只能二楼就坐,心下不满。

  但屈之仁也没敢反对,赵洪祝则是依旧笑呵呵面孔。

  高起潜摸了摸大拇指的玉扳指,淡淡的说道:“这二位都是咱家的贵客,为何不能上三楼?”

继续阅读:第378章 抓刺客为名,血腥屠杀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九品芝麻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