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布控江浙防务的讨论
明末逐鹿2025-07-28 17:293,481

  新帝登基仪式结束,最大的赢家无疑是韩烈。

  虽然韩烈没有结社立派,但谁都知道,现在朝堂内阁,六部大权,都被韩烈掌握。

  辅政大臣这个职位,历史上做的最好的人,首推的是周朝的周公旦,其次是三国蜀汉的诸葛亮。

  当然,西汉的霍光,也是赫赫有名的辅政大臣。

  还有本朝的张居正,以及历史上的多尔衮,鳌拜、索尼,能属于辅政大臣。

  韩烈之所以被朱慈烺任命为辅政大臣,不是韩烈的德行,能够与先贤相比。

  而是朱慈烺在临死前,明白了一个道理,手握大权的韩烈,要么除掉,要么把他捧上高位。

  因为一旦坐上辅政大臣的位置,要么尽心辅佐新帝,要么作乱篡逆。

  朱慈烺在濒死的时候,他没有人可以托付。

  让幼弟朱慈炤继位,由韩烈辅政,至少在幼弟亲征之前,只要乖乖听话,韩烈无论是为了名声,还是巩固权势地位。

  断然不会贸然行废立之事。

  这点朱慈烺看得很明白。

  幼弟长大之后,能不能顺利亲政,能不能斗过韩烈,那就不是他朱慈烺可以考虑的事情。

  辅政大臣历来都会安排几个人,这么做就是为了相互掣肘。

  这是帝王心术,但朱慈烺没有来得及安排,所以没有任命多人,但他却指定了懿安皇太后张嫣临朝听政。

  实际上这一手,就是他掣肘韩烈的手段。

  大明一朝,临朝听政的皇后,可是有好几个,如明宣宗朱瞻基的孙皇后,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

  那都是执掌朝政多年的权后。

  太后临朝听政,只要与内阁大学士联手,就能牢牢把控朝政。

  这一点朱慈烺很清楚,所以他在临死前,只指定了韩烈一人作为辅政大臣。

  但只要有懿安皇太后在,内阁大学士就不会全部倒向韩烈。

  之前韩烈原本想要邀请,三朝元老郑三俊出任内阁首辅。

  但这个老家伙推拒了,很显然他不想掺和朝堂内斗。

  不过,因为皇帝的病逝,加上左梦庚投降满清,导致朝堂内部压力暴涨。

  韩烈与皇太后,史可法、吕大器几人商量之后,把为人正直清廉,敢于任事的倪元璐,推上了内阁首辅的位置。

  史可法拜内阁次辅,其余各大学士,皆兼任了六部堂官的主位。

  这就进一步加强了内阁大权。

  六月十五日凌晨,新帝登基后的第一次大朝会,在奉天殿举行。

  初一,十五大朝会,这是大明祖制,其他时间,皇帝三日一朝,虽然是常态。

  但万历皇帝执政期间,几十年不上朝,让所谓朝会制度,形同虚设。

  好在崇祯在朝十七年,几乎保证了三日一朝的制度。

  作为新帝登基的第一次大朝会,南京城内正七品以上官吏,都得到受邀参加大朝会,以一睹圣颜。

  不过因为前天登基仪式刚结束,今日的大朝会,主要是朝见,并没有商议具体事务。

  在鸿胪寺寺卿张有誉为首下,觐见完毕,朝臣识趣的没有过多言事。

  只有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路振飞出班,汇报了一些登基仪式的花费。

  以及先帝葬礼事宜。

  “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司礼监掌印太监李辅国,因为得到皇太后的信任,这个个头清廋的大太监,倒是成为宫中炙手可热的一号人物。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三呼声退朝后,头戴乌纱帽,身穿蟒服的韩烈,昂首走出奉天殿,一路来到宫墙外的文渊阁内阁衙门。

  虽然才是清晨时分,也就是早上六点左右。

  但六月十五的天气,正是一年之中,最炎热的季节。

  戴着官帽,穿着蟒服的韩烈,这一路走下来,早已经汗水浸湿了衣衫。

  “来人啊,准备一些冷面和油饼。”走进内阁衙门的韩烈,脱下官帽,解开身上的蟒服,身穿单衣接过小吏递上的凉茶。

  史可法和倪元璐等人,这会也陆续走了进来。

  韩烈是武将,他可以脱帽解衣,但其他人却没有像他那样失仪。

  半夜起来参加朝会的众人,都没有用过餐。

  “诸位阁老,先吃饭吧,吃饱肚子,咱们再议事。”

  说罢,韩烈也没有客气,直接大快朵颐吃了起来。

  史可法也笑着附和:“大将军说的是,诸位阁老动筷子吧。”

  大厅之上左右分坐的倪元璐,史可法,高弘图,姜曰广,吕大器,张慎言,路振飞,曾樱纷纷动筷子开吃了起来。

  内阁一众大学士,除了孙传庭去了安庆督师外,其他人都在。

  “今天咱们要议的第一件事,是关于江西巡抚旷昭,从赣州送来的呈报。”

  “诸位阁老们,这事大家怎么看?”

  韩烈擦了擦手,喝了口茶看着众人问道。

  “赣州城有赣江天险,又有坚固的宋城为屏障,所缺无非是主持大局之人。”

  “旷昭这个人我了解,抚民理政没有问题,但治军统兵,还是力有未逮。”

  率先开口的是曾樱,作为江西人,曾樱去年返乡期间,受邀在巡抚衙门盘桓过几日,与旷昭这个本地父母官,算是有些交情。

  “余应桂呢?先帝崇祯时期,他曾担任过兵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督师关中,此人能不能再南赣稳住局势?”

  姜曰广想了想,提出呈报之中,提到的余应桂。

  “余侍郎在军事上的水平,比旷昭也高明不了多少。”高弘图毫不客气的说道。

  “崇祯十五年,朝堂派他前往关中督师,他畏敌不前,最后兵败,弃官跑回了老家。”

  “如今朝堂式微,他能够起兵保境安民,气节尚在。”

  “让他统兵我看还是算了。”

  史可法看了眼韩烈,见他没有开口的意思,遂起身说道。

  “赣南现在缺将这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是江西巡抚旷昭,还是余侍郎,亦或者赣南巡抚傅鼎铨。”

  “还是刘同升,揭重熙都非是知兵之人。”

  “可是朝廷现在也没有能力发起进攻,我建议把旷昭和余应桂调,刘同升三人调回朝廷另用,然后从浙江抽调员外郎钱肃乐出任江西巡抚,陈子龙出任南赣兵备道,揭重熙出任南赣巡按。”

  “同时调任熊开元担任衢州兵备道兼知府事,王之仁为衢州总兵。”

  “另外,督促闽浙总督朱大典,福建巡抚张肯堂,派兵接应。”

  “如此三管齐下,足以确保南赣安定。”

  史可法虽说领兵能力,同样也高明不了多少。

  但战略眼光还是有一些的,而且在识人方面,也有些眼光。

  他所举荐的钱肃乐,虽是进士出身,但却颇具能力,尤其还知兵。

  陈子龙更不用说,韩烈对其也是颇为欣赏。

  熊开元也是做过督抚之人,出任衢州兵备道兼任知府,这是拥有军政大权。

  王之仁是武将出身,此前担任过吴淞总兵和定海总兵等职。

  韩烈思虑片刻,点头道:“我同意史阁老的提议。”

  “另外,我在补充一点浙江的人事安排。”

  “原马士英**的浙江总兵陈洪范,左布政使张秉贞,右布政使陈之遴,按察使陈名夏,押回京师审讯。”

  “待查明问题之后,确实没有参与马士英阴谋夺权事宜,可以另行安排职务。”

  “同意。”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吕大器率先附和。

  路振飞,曾樱先后表态道:“同意。”

  张慎言和史可法随后表示支持。

  “一下子拿下浙江四名要员,浙江的人事如何安排?”

  高弘图皱眉问道。

  虽然他对于马士英执政时间,一直十分不满,但对于张秉贞和陈名夏,却还是颇有好感。

  因为这两人不但是江南名士,也是他的旧友。

  “高阁老,浙江巡抚祁彪佳,上奏了多封弹劾几人奏报,难道你不知道?”

  吕大器淡淡的说道:“浙江是我朝目前,主要的钱粮赋税之地,绝对不能生乱。”

  “礼部和吏部拟了新的官吏名单,诸位阁老不妨看看。”

  说罢,吕大器拿出一份官员任免名单,交到了大家手中。

  高弘图看了眼,脸色就黑了下来。

  祁彪佳加左副都御史,兼任浙江巡抚,这头衔直接压闽浙总督,领兵部侍郎朱大典一头。

  明显是要把浙江布政司行省,彻底纳入韩烈掌心。

  其次,夏允彝升任左布政使,宋之普出任右布政使,郑遵谦出任按察使,孙嘉绩以文官出任浙江提督军务。

  平蛮将军方国安出任浙江都司总兵,这浙江以后不就信韩了吗?

  现在江北的淮扬巡抚越其杰,凤阳巡抚陈潜夫,山东巡抚袁枢,河南巡抚熊汝霖四镇巡抚,都是韩烈的人就算了。

  安庆巡抚刘汉儒,应天巡抚黄端伯也都是韩烈的人。

  本来浙江巡抚祁彪佳也是韩烈的老丈人,现在布政司,按察司、都司总兵,提督衙门都安排自己人。

  还有江西巡抚钱肃乐,兵备道陈子龙这些人,安排下来。

  大明现在是皇帝的天下,还是韩烈的天下?

  “大将军,满朝勋贵都被抄家治罪,浙江再这样搞株连,不怕江南士人寒心,引发动乱吗?”

  姜曰广皱眉表示担忧。

  “陈洪范和陈之遴之流,虽然有些问题,但陈名夏和张秉贞,改任它职,也就罢了,为何要治罪?”

  倪元璐也迟疑的问道。

  “倪阁老,姜阁老,我这里有几封,浙江巡按御史熊明遇大人,弹劾几人的奏折。”

  东阁大学士,兼刑部尚书,曾任过右都御史的张慎言,不动神色的拿出几封奏疏,都是熊明遇弹劾几人贪赃枉法的罪证。

  “他们,他们怎么敢啊?”看到手中的罪证,高弘图生气拍案而起。

  他不单单是生气几人的贪污,更多是恨其不争。

  “这事就这定了,内阁拟票,奏报太后和陛下下旨,照准执行。”

  韩烈见大局已定,一锤定音。

  “今日乏了,老朽就先告退了。”高弘图有些生闷气站了起来,他是发现这朝堂之上,自己也就是傀儡。

  “高阁老,先不要走,我这里还有一封密报,需要大家一起商议。”

  韩烈也知道这老家伙有气,但是没有办法,朝堂之上,虽然不如战场之上刀光剑影。

  但朝堂之争,同样也是血雨腥风,容不得心慈手软。

  “福建巡按御史苏观生,他弹劾朱大典勾结福建提督总兵郑芝龙,阴谋扶持唐王篡逆……”

  韩烈这封密报一拿出来,在座的一众大学士,不约而同的看向了韩烈手中的密报。

继续阅读:第396章 封赏郑芝龙家族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九品芝麻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