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观生是去岁,与朱大典一道赴任的福建巡按御史,吾向来听说苏观生与朱大典不合。”
“他弹劾朱大典与郑芝龙谋逆,这事会不会有假?”
看罢韩烈手中的密报,史可法也有些不敢相信。
苏观生字汝临,广州东莞人氏,国子监肄业。
他是崇祯七年的生员,也就是秀才。
哪一年他已经三十一岁,这个年纪才考中秀才,这要是在江西,那就是老秀才了。
但在当时的东莞,也算是优等生,故而被广州府衙,推选进入国子监学习。
崇祯九年苏观生肄业,以空缺补入无极知县。
国子监可是朝廷最高等学府,苏观生学习两年,没有正常毕业,参加进士科举,却花钱买了个知县实缺。
这在当时是为人不耻的行为。
但是,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苏观生在无极县担任知县期间,因平反冤案,得罪上官,遂遭诬陷。
他坦然接受,并高调宣布道:“我不要官,不要钱,不要命,奈我何!”
无极的百姓,敬佩他的清廉和干实事,无不高呼他为“三不要老爷”。
当他去官日,百姓无不是为他请命挽留,还为他立碑证明。
以至于苏观生声名传遍河北,等他回京之后不久,就升任监察御史,赴任蓟辽总督范志完帐下监军。
范志完盛赞他才干卓著,敢于任事。
一年后他就升任永平同知,不久又出任黄州知府。
甲申之变时,他在天津担任兵备道,监管水师事务。
京城陷落后,他去职来到南都,得到倪元璐的赏识,担任户部郎中。
不久改任福建巡按御史。
历史上他他曾担任过隆武帝朱聿键一朝的东阁大学士。
而且在此期间,他发现郑芝龙一族势大,有裹挟架空隆武帝的威胁,遂力主劝说朱聿键移驾赣州。
联接当时的湖南,广东,南赣各方抗清势力,企图重振朝纲。
只是可惜终究棋差一步,未能实现这个战略意图。
对于苏观生,韩烈还真不熟悉,毕竟二人从来没有交集。
而且此人最高的职务,也就是正四品的天津兵备道。
“苏汝临人品贵重,对朝廷忠诚,断然不会诬陷他人。”
倪元璐与苏观生共事过,在他看来,这样的事情,苏观生断然不敢诬陷他人。
“朱大典是马士英的党羽,这个人人品低劣,为了权势不折手段,如今马士英下狱问罪。”
“不排除他担心朝廷治罪,而做出谋逆之事。”
高弘图原本不打算开口,但朱大典这个人,他也是颇为厌恶。
因为在他看来,朱大典就是个投机取巧的小人。
史可法,倪元璐,高弘图先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其他人因为无法分辨事情真伪,一时也没敢下结论。
但是这事,韩烈却相信是真的。
他倒不是因为朱大典是马士英的党羽,而是郑芝龙这个人,在历史上确实拥立了唐王朱聿键称帝。
之后又背叛了朱聿键,投降了建奴满清,落到一个砍头问罪的下场。
“咳咳……”坐在左上首位置上的韩烈,端起茶杯,轻咳一声,这在朝会上,表示扫场,代表我有话要说。
此刻韩烈扫场,自然也是代表他有话要讲。
“诸位阁臣,有谁了解过郑芝龙其人?”
韩烈目光平静的看着众人,听到韩烈这么询问,在座的众人这才发现,对于郑芝龙这个人,好像都不太熟悉。
其实这也能理解,郑芝龙是福建总兵,一个武夫而已。
在座的阁臣,都是文官泰斗,谁又会去研究一个地方总兵官呢?
“既然大家都不知道,我来说说这个人吧。”
韩烈缓缓说道:“根据我掌握的情况,郑芝龙是福建南安人,早年曾在澳门学习经商之道。”
“据说此人曾经闯荡过南洋,到过马尼拉,等南洋列国。”
“成年后往来闽海,东瀛岛国经商,成为闽海有名的富商。”
“并且娶了东瀛幕府家臣之女为妻,并生下长子郑森,小名大木。”
“这个郑森,前年曾在南都学习,并拜在钱谦益门下为弟子。”
“当然这些不是重点,重点是郑芝龙在海上发家致富,期间是在万历四十七年到天启七年这十年之内。”
“诸位阁老应该知道,这些年我大明是禁海的。”
“这个郑芝龙却在禁海期间,私自下海经商,还成为海上富商,这本来就是违法行为。”
“据我所知,郑芝龙名义是海商,但实际却是海盗,他在海上经商也不假,但却也干着杀人掠货之事。”
“我要没有记错的话,崇祯十二年,前兵部侍郎熊文灿被问罪斩首时,其中有一条罪名,就是贪污受贿福建总兵郑芝龙,所献银子二十万两。”
“而在崇祯元年时,熊文灿正是福建巡抚,也就是在哪一年,郑芝龙因为熊文灿举荐,说他率领家乡子弟,驱逐海盗,打败荷兰红毛人。”
“得以授任游击将军,此后一直做到福建提督总兵官,加授都督同知。”
“从其经历来看,他的贵人肯定是熊文灿,但在熊文灿被问罪时,又是他举证害了熊文灿。”
“这就是海盗本性,贪婪凶残,毫无忠义廉耻之心。”
“为了利益,他可以出卖恩人祖宗,这样的人谋反,我一点都不奇怪。”
韩烈这一番对郑芝龙人生经历说出,让在座的众人无不是大为惊讶。
倪元璐和史可法他们都没有想到,韩烈对一个福建总兵,竟然熟悉到这个程度。
虽说福建也属于江南地区,但相比起南直隶,江浙(江西、浙江),那简直就是穷乡僻壤。
福建在古代禁海时期,绝对是贫穷代名词。
故而那个时候,很多人都不愿意去福建做官,因为实在太穷,根本没有油水可捞。
“大将军既然认为朱大典和郑芝龙有谋反的可能性,是不是立即上奏陛下,颁布诏书押解二人入京?”
史可法坚定的站了起来,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韩烈看了眼史可法,摇了摇头说道。
“郑芝龙手下兵马众多,据我所知,光步卒就有三万,水师更是多达五万之众。”
“想要一封诏书,就让他束手就擒,这根本不可能。”
“那就眼睁睁看着他叛乱?另立朝廷?”史可法皱眉说道。
倪元璐、吕大器等人齐刷刷看着韩烈。
“既然是毒瘤,那就必须刮骨疗伤,可现在的情况是,我们已经四面受敌,要该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
韩烈一脸平静的看着大家。
面对韩烈的问题,众人不由陷入了沉思。
“先安抚吧,新帝登基,可下诏让朱大典和郑芝龙二人入朝觐见。”
“若二人确实有反心,必然不敢入朝。”
“一旦二人举旗谋反,再派兵征讨。”
寻思了片刻的吕大器,抬头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这样也好,若二人真反了,倒也出师有名。”
史可法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同意。”倪元璐,姜曰广等人,想了想也附和道。
“我不同意。”就在大家表态完后,沉思的韩烈突然掷地有声的说道。
“大将军,莫非要出兵?”史可法迟疑的看着韩烈。
其他人也看向韩烈,想要听听他的理由,亦或者更好的解决方案。
“我提议加封郑芝龙威南安侯,授左都督,节制福建提督军务总兵官。”
“加授朱大典兵部尚书衔,继续担任闽浙总督,兼福建巡抚。”
“免去福建巡抚张肯堂职务,以及福建巡按苏观生职务,召回京师另用。”
“同时,改封唐王为越王,让他前往绍兴府就藩。”
“加封郑芝龙之子郑森为建昌伯,赐姓朱,名成功,加授锦衣卫同知,出任福建都司总兵。”
“另外加封郑芝龙胞弟郑鸿逵为江西提督总兵官,其余郑家子弟全部管升一级,让朱成功挂帅,率领福建都司兵马,前往江西讨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