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瓦解郑家的计谋
明末逐鹿2025-07-28 17:303,458

  “大将军此计虽妙,只怕未必成功。”

  对于韩烈这样明显的阳谋,在座的众人,无不是一眼就看透。

  但史可法,路振飞等人,不好明说。

  高弘图却不客气,直接开口否定了他的建议。

  姜曰广也笑着说道:“郑森是郑芝龙的长子,郑鸿逵是武进士出身,又是郑芝龙胞弟,他们都是一家人。”

  “大将军岂不闻疏不间亲的道理?”

  史可法见韩烈遭到二人讥讽,连忙开口辩解道。

  “大将军也只是提议,大家一起商议,并没有什么不妥。”

  “史阁老所言有理,内阁议事,并不一定所言皆准。”路振飞也打着圆场笑道。

  正当大家都认为韩烈所言不妥之际,韩烈沉声而起。

  “此事就这么办,吾计若不成,愿意辞去辅政大臣一职,专司大将军军务,不再过问政务事宜。”

  “大将军勿要意气用事。”吕大器连忙起身,出言劝阻道。

  曾樱也摆手笑道:“大将军戏言耳。”

  “勿要多言。”韩烈却是铁了心,看向倪元璐道。

  “倪阁老,请立即拟票,请奏皇太后,陛下下发诏书,户部调拨白银五十万两,用作开拔军费。”

  “照准执行,若此计不成,我将辞去辅政大臣之职。”

  “这……”

  众人见到韩烈态度坚定,无不是神情呆滞。

  谁也没有想到,韩烈竟然如此自负。

  “大将军,诏令一下,相当于军令状,却不可戏言。”

  高弘图看着韩烈,正色的说道。

  他虽然对于韩烈揽权,有些不满,但韩烈出发点是好的,所以他也是对事不对人。

  “我愿立军令状,若那郑森和郑鸿逵,没有奉诏出兵,我愿受罚。”

  韩烈毫不犹豫,当场立下了军令状。

  看到韩烈如此冲动的举动,路振飞,曾樱和吕大器都是苦笑不已。

  史可法也是皱眉不已,暗自自忖道:“到底是年轻啊,太冲动了。”

  与众人看法不同的是,韩烈的自信来源于历史的真实反馈。

  郑森何其人也,字明俨,号大木。

  隆武帝朱聿键见之仪表非凡,有古之名将风范,赐其国姓‘朱’,赐名成功。

  世人称其国姓爷,明亡后虽然改回郑姓,却以成功为名。

  满清入福建时,其父郑芝龙投降,郑成功拒绝投降,率领部众退守厦门,金门各岛,后收复被荷兰人占领数十年之久的宝岛弯弯。

  世人称其为民族英雄,大明忠臣。

  其叔叔郑鸿逵,本名郑芝凤,于崇祯十三年高中武进士,授任锦衣卫百户出身。

  历史上南明弘光继位时,他曾任镇江总兵,后来弘光灭亡,他率领船只退回福建,在杭州遇到唐王朱聿键。

  遂把迎入福州,在他的主张下,郑芝龙拥立他登基称帝。

  郑鸿逵对于大明,同样忠心耿耿,郑芝龙投降满清时,曾想裹挟儿子郑森投降。

  得知这个消息的郑鸿逵,私自告知了郑森消息,并派兵保护他逃了出去。

  在郑芝龙投降满清之后,他拒绝投降,并投靠了郑森,坚持在海上抗清,一度成为郑森的左膀右臂。

  直到后来郑鸿逵为了母亲安危,私自放跑了清军大将马得功,加上腿部中箭受伤,行动不便之后,这才隐居海外白沙岛,直至病逝。

  韩烈的自信,就是来自郑森,也就是郑成功和郑鸿逵,他们是大明忠臣,会坚定忠于朝廷。

  韩烈建议朝廷,赐郑森国姓朱成功,授予他福建都司总兵。

  又任命郑鸿逵为江西提督总兵,这二人感念朝廷信任和恩德,哪怕收复不了江西失地。

  也一定会出兵江西,与建奴交战一番。

  这样一来,福建兵马必然削弱。

  其次,把唐王朱聿键改封越王,让他就藩绍兴,也是一招釜底抽薪之计。

  张肯堂和苏观生调回京师,让朱大典和郑芝龙留守福建,时间一长,二人毕生龌龊。

  等到时候,韩烈腾出手来,再收拾这两个人,也就轻而易举。

  在韩烈的强烈要求下,内阁阁臣一致同意了韩烈的安排。

  当天下午,兵部郎中万元吉,锦衣卫千户卢力,便携带圣旨,带着一队锦衣卫力士,押解着五十万两银子。

  马不停蹄奔赴福州而去。

  万元吉此次去传旨,还有一个职务,那就是郑森和郑鸿逵的监军使。

  卢力带着的一个百户锦衣卫力士,一百二十人作为护卫,也将会留在万元吉身边护卫。

  万元吉和卢力出发前,韩烈特意召见了二人。

  三人密谈了半个时辰,这才离京而去。

  福建福州城。

  闽浙总督朱大典,之所以会有谋逆举动,是因为马銮跑到了福州。

  原来马銮当日奉命去杭州,迎接定王朱慈炯回京半路上,接到父亲马士英下狱的消息。

  随即改变行程,一路跑到了福州。

  添油加醋的说了一番韩烈和朝廷的坏话,还说皇帝朱慈烺是被韩烈与东林党的高弘图、史可法毒死的。

  并且还说朝廷即将下旨,诛杀朱大典满门。

  对于这个消息,朱大典虽然将信将疑,但也不免害怕。

  尤其是京城传来,勋贵集团的魏国公徐允爵,保国公朱国弼等人都被抄家灭族。

  朱大典更是惶恐,恰逢这个时候,郑鸿逵从吴淞率领船队回到福州,并在半道迎回了唐王朱聿键。

  于是朱大典就蒙生了拥立之意。

  在与郑芝龙商议之下,郑芝龙认为可行。

  海盗出身的郑芝龙,向来敢于冒险,深谙奇货可居的道理。

  但是二人的密谋,很快就泄露了消息。

  不但遭到巡抚张肯堂和巡按苏观生等人的反对,就连郑鸿逵和郑森也反对。

  唐王朱聿键也坚决反对,因为这个时候,新帝永王登基的消息,已经传到福建。

  面对大家的集体反对,郑芝龙一时也有些犹豫。

  朱大典也是惶恐不安,正在二人举棋不定之际。

  万元吉和卢力赶到了福州。

  当接到诏书时,郑芝龙和朱大典都有些喜忧参半。

  因为他们都升官了,朝廷还免去了昔日与他们关系不和的张肯堂和苏观生职务。

  “郑侯爷,恭喜啊,一家五人封爵,这可是光宗耀祖啊。”

  朱大典得知郑芝龙一家,两人封侯,三人封伯时,便知道这是阳谋。

  故而来到郑家道贺。

  没错,郑芝龙被封为南安侯,提督福建军务总兵官。

  其弟郑鸿逵被封为长乐候,提督江西军务总兵官。

  其三弟郑芝豹被封为永安伯,福州总兵官,其子郑森赐国姓,封为建昌伯,锦衣卫同知,福建都司总兵官。

  其侄子郑彩,被封为福安伯,水师营总兵。

  这份荣宠,在大明一朝,也没有过。

  郑芝龙虽然是个海盗头目,但他还真没有想过,自个要做皇帝。

  在他的骨子里,能够封侯拜爵,已然是光宗耀祖的大事。

  朝廷如今的封赏,对于他来说,已经满足了他最大的野心。

  因为他很清楚,即便拥立朱聿键为帝,也不过是一个侯爵。

  如今朝廷封赏他为南安候,把他的家乡南安县,给了他做封地。

  而他现在也已经五十多岁,多少有些力不从心。

  要是搁在二十年前,他或许会再想进一步。

  但现在嘛,享受荣华富贵,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朱总督不也是荣升部堂了吗?”郑芝龙笑呵呵的回了朱大典一句。

  不等朱大典开口,郑芝龙继续说道:“唐王改封越王,明日即将启程,前往绍兴就藩。”

  “今后这福建啊,就是你我二人说了算。”

  “还望朱总督多多关照啊。”

  郑芝龙这么一说,朱大典便明白,对方被朝廷封赏诏书收买了。

  “郑侯爷说笑了,您是提督总兵官,以后我还要多仰仗您才是。”

  苦笑一声的朱大典,原本还在想,若是郑芝龙仍然坚持拥立唐王登基,那他就跟着对方干。

  但现在嘛,郑芝龙既然没有了这个念头。

  多说无益,他现在只想收拾行李,辞官返回浙江故里荣养天年。

  朱大典终久是个有气节之人,至少在抗清一事上,他态度坚定,誓死不降,最后全家死守金华,为国捐躯而死。

  朱大典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

  从郑芝龙府邸回到总督府,朱大典便下令道:“来人啊,把马銮押解回京,交给有司审理。”

  “吾儿,收拾行李,准备回乡。”

  听到父亲的话,朱万化一时也有些不知所措。

  “父亲,朝廷不是刚晋升了您职务,怎么突然要回乡?”

  “此时不走,来日你我全家,必死无疑。”

  朱大典挥退左右,郑重的对儿子说道:“我等阴谋拥立唐王一事,早已经泄露,朝廷没有治罪与我,无非是不想与郑芝龙大动干戈。”

  “如今朝廷分封郑家子弟,郑芝龙坦然受之,这是取死之道。”

  “你我再不知进退,以后必然要给郑家殉葬。”

  “现在我辞官回乡,托乡党祁彪佳,张国维等人说和一下,来日未必不能再或起复。”

  “郑芝龙为人跋扈,郑家子弟卖官鬻爵,把福建当做自家封地,本地官绅士卒,无不对郑家子弟怨愤。”

  “前朝内阁大学士蒋德璟,黄景昉如今皆赋闲在家,陈洪谧,林欲辑也在福建,他们这些人对郑家都不满。”

  “我准备向朝廷举荐这几人,出任巡抚军务事宜,分化对抗郑家,也算是这一年来,弥补我的过错。”

  朱大典虽然在弘光一朝,依附马士英,但他与阮大铖却是死对头。

  这也是他当初不愿意留朝,而外放闽浙总督的原因。

  因为被打上阉党身份,他也不得不听命马士英这个首辅。

  如今马士英定罪入狱,他失去了靠山,也就对官场没有了什么留恋。

  朱大典一家,举家封官挂印离开福州的消息。

  让郑芝龙震惊不已,他实在想不通,朱大典明明升官,却为何还要辞官归隐。

  不过这事倒也没有让他过份纠结,朱大典的离任,相反对于他来说好事。

  从此以后,福建就彻底是他一家独大,再也没人能够制衡他。

  然而,郑芝龙还没有来得及高兴。

  他的弟弟郑鸿逵,儿子郑森却兴冲冲向他请辞而来。

  “大哥,我与大木商量好了,即刻奉诏,率军出福建,分兵前往赣州的瑞金,和建昌府。”

  “为我大明效劳,为陛下尽忠。”

  看到二人一身戎装而来,一脸坚定的态度,郑芝龙气的拍案而起。

继续阅读:第398章 尽忠报国,分化郑家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九品芝麻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