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账东西,你们是郑家子弟,应该为家族尽忠,而不是朝廷。”
郑芝龙拍案而起,大声呵斥郑鸿逵和郑森。
“父亲此言差矣,身为臣子,当尽忠报国,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我等深受皇恩,岂有不忠于国家的道理?”
郑森别看这个时候,只是一个二十岁的青年。
但在南京拜师钱谦益门下学了两年儒学的他,别的本事或许没有学到。
忠君爱国那一套理论,却是刻入了他的骨子里。
忠孝不能两全,这句话更是让郑森深表赞同。
郑芝龙的妻子是东瀛岛国幕府出来的大家闺秀,说起来东瀛人的文化,也是深受唐宋的儒家影响。
郑森从小在母亲的教育下,对于家国的忠义,也是深入骨髓。
郑芝龙是海盗出身,后来通过花钱在时任福建巡抚熊文灿手中,买到一个武将身份。
但郑芝龙也知道,福建的官绅士卒,都瞧不起他们郑家的出身。
这也是郑芝龙对于郑森寄予厚望,从小就把他培养成一个文人,希望他能够走科举之路,成为郑家的麒麟子。
然而,郑芝龙做梦都没有想到,郑森学业确实有所成,文武兼备,确实成长为一个麒麟子。
可却与他背道而驰,成为了忠义之人,对他这个父亲,却没有了孝道。
“逆子,你敢说老子不忠?”
郑芝龙勃然大怒,伸手就要打郑森。
“大哥,大木说的没有错,在家你是父亲,但于国我们都是陛下的臣子。”
“如今你是南安侯,大木是建昌伯,福建都司总兵,我们身为臣子,就该为国尽忠。”
郑鸿逵挺身而起,挡在郑森面前,挡住了郑芝龙的手掌,义正言辞的说道。
“朝廷诏书下达,难道大哥是要抗旨不遵吗?”
“你们,你们这是要造反吗?”郑芝龙着实气得不轻,怒目圆睁的吼道。
“提督大人,郑大人是江西提督,卑职是福建都司总兵,都是奉诏讨贼,何来造反一说?”
“倒是您身为福建提督,却是不奉诏行事,这才是要造反啊。”
郑森因为从小受儒家文化熏陶,向来只知忠义为先。
加上不满郑芝龙的蛮横跋扈,冷落母亲,纳娶妻妾无数等行径,十分反感。
父子关系一向紧张,之前郑森受制父亲,因为无官无职,自然也反抗不了。
但现在他有了官职,还有圣旨撑腰,自然不怵郑芝龙。
“老子打死你这个逆子。”郑芝龙一把推开郑鸿逵,想要怒打郑森时,却被郑森凛然的气势,凌厉的目光一瞪,气势陡然弱了三分。
“郑提督,这是衙门,你要以大欺小吗?”
郑森的个头比郑芝龙略高半个头,一身锁子甲在身,头戴六瓣红缨铁盔的他,目光凌厉,面容坚定,以至于郑芝龙在气势上,都要矮了一头。
“好,很好,你们要去送死,老子不管你们。”
郑芝龙愤怒的一甩手,厉声吼道:“抚标营,都司营你们可以带走,但老子提督衙门各营人马,一个都休想动。”
“还有钱粮,你们一分也不要想。”
“滚,都给老子滚……”
郑芝龙虽然跋扈,更是杀人如麻,但对于自己最看好的嫡长子,以及郑家最有能力的弟弟,他却是无可奈何。
总不能真杀了儿子和弟弟吧?
别说他们没有错,就算他们有错,他也下不了这个手。
“父亲,孩儿不孝,今日一别,请多保重。”郑森见父亲背过身体,他遂跪倒在地,磕头拜道。
郑鸿逵也跪地拜道:“大哥,请多保重,我定会保护大木,安全归来。”
郑芝龙原本以为,他不发钱粮,就能阻止郑鸿逵和郑森出兵。
结果二人铁了心要为大明尽忠,当天郑鸿逵就变卖了所有家产,筹得白银二十万两,粮食十万石。
郑森也出面向家族叔伯兄弟,借的白银十万两。
二人便在福州城内,招募了五千青壮,加上原城中的抚标营三千人马,以及都司营五千人马。
而城中一些有志士子和青年军官,得知郑鸿逵和郑森要出福建,前往江西抗清,抵抗建奴鞑子。
也纷纷辞去官职,跑到了郑森帐下效力。
这其中就有举人陈鼎和冯澄世,还有青年军官刘国轩,施琅,马辉,陈六御,周全斌等人。
短短三天时间,郑鸿逵和郑森便招募了一万五千人马,开赴江西而去。
郑鸿逵率领五千人马,在延平府与郑森分别,他率军前往赣州的瑞金。
郑森率领帐下一众青年将领,以及监军使万元吉,参赞军务的陈鼎和冯澄世,前往江西的建昌府。
“逆子,这个逆子,他要去找死,就让他去好了。”
当得知儿子和弟弟率军出发的消息,郑芝龙气急败坏把屋内的精美陶瓷,尽数砸烂了一地。
然而,郑芝龙的麻烦,这才刚刚开始。
短短半个月时间,福建的消息,就通过万元吉之手,由护卫传递消息的锦衣卫千户卢力,把消息传到了京城。
南京城内阁衙门大堂。
在郑鸿逵,郑森奉诏出兵的消息传来时,朱大典的辞官回乡,并举荐了在福建老家隐居的蒋德璟,黄景昉,陈洪谧,林欲辑几人的信笺,也上呈到了内阁。
“大将军真乃神人也。”
史可法在看到这封书信时,由衷的表达着敬服之情。
路振飞,曾樱等人,也是满脸敬服。
倪元璐,高弘图,姜曰广三人则是满脸不可置信。
一场拥立谋逆之事,就因为封赏了郑芝龙家族,就成功了?
这么明显的离间计,郑家父子也能上当?
面对众人的吹捧,韩烈正色的说道。
“诸位阁老,我这可不是离间计,而是阳谋。”
“郑芝龙家族虽然是海盗出身,但俗话说得好,山窝窝内也有金凤凰。”
“郑芝龙包括他的家族众多兄弟,确实离经叛道,目无王法。”
“但是郑鸿逵是武进士出身,先后受到两代皇帝的恩遇,他这个人知恩图报,岂有不奉诏的道理?”
“其次郑森虽说是郑芝龙长子,但这个人从小受儒家文化熏陶,向来以忠义为先。”
“朝廷对他封赏,让他为国尽忠出力,他自然感恩戴德。”
“反之,郑芝龙,郑芝豹,郑彩这些人,不受教化,不知礼仪,海盗起家,朝廷的封赏,他们虽然享受,却不会为朝廷尽忠。”
韩烈这一番分析,让众人无不是深以为然。
“朱大典能够主动辞职,说明这个人是懂得进退。”
“可以上奏陛下和皇太后,赏赐一份恩典,以宽慰其心。”
韩烈紧接着说道:“关于他举荐的人选,也照章来办。”
“蒋德璟出任闽浙总督,加授兵部尚书,黄景昉出任福建巡抚,加授左副都御史,陈洪谧出任左布政使,林欲辑出任右布政使,何楷出任按察使。”
“咱们就来一个闽人治理闽人,让他们相互内斗,削弱郑芝龙的实力后,再把郑芝豹和郑彩调出福建。”
“如此以来,郑芝龙也就成了一只没有爪牙的老虎。”
“同意!”
“同意!”因为有了韩烈之前的计谋成功,关于福建的问题,这会自然是得到倪元璐,史可法等全体内阁阁臣的一致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