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的事情,到此算是暂时解决。
后面的事情,韩烈暂时鞭长莫及,只能交给蒋德璟和黄景昉他们了。
之所以要在福建再次任命蒋德璟为闽浙总督,韩烈自然有他的考虑。
那就是加强福建兵马的管控,蒋德璟加兵部尚书衔,那就有权利调动福建军队大权,其次可以增设督标营。
督标营和抚标营,都是隶属总督和巡抚的中军,相当于亲军。
蒋德璟和黄景昉要想在福建站稳脚跟,那就必须有自己的军队。
否则就会被郑芝龙手下的人吃干抹净。
这也是韩烈提出,在福建继续设立总督府和巡抚衙门双重机构的原因。
蒋德璟和黄景昉,何楷,林欲辑,陈洪谧都是福建人。
明末时期,福建同样出了不少名臣。
除了上述这几人外,原南京礼部尚书朱继祚,原浙江巡抚黄鸣俊,以及在朝的黄宗周,还有著名的汉奸洪承畴,也都是福建人。
至于后来郑成功手下的名将陈永华,冯锡范,刘国轩等人,自然也都是福建名人。
韩烈提出闽人治闽,就是让蒋德璟他们这些闽地官绅士族联合起来,把海盗出身的郑芝龙,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一步步蚕食掉。
转眼一个多月过去,先帝弘光朱慈烺的葬礼也结束。
进入七月下旬,天气虽然依旧闷热。
但赣南却迎来了今夏的中稻丰收。
新任江西巡抚钱肃乐,赣州兵备道陈子龙,从浙江虽然只带了三百精骑,从福建境内赶到赣州。
但钱肃乐和陈子龙二人,不但带来了五十万两银子的军费,还带去了总兵赵光祖,副总兵傅人龙,参将陈应成,柴云龙等几员战将。
钱肃乐和陈子龙的到达,对赣州军民来说,最大的鼓舞来自心理上。
原本旷昭,余应桂,刘同升等人,与傅鼎铨,揭重熙这些地方官吏,对于镇守孤城,多少有些心气不足。
但钱肃乐和陈子龙等人的到达,带来了朝廷的诏书和指导思想,让城中军民无不是精神为之一振。
然而,赣州军民的高兴劲头还没有散去,郑鸿逵率领兵马进驻瑞金,朱成功(郑森)率军收复建昌的消息,也随之传到了赣州。
“大将军果然是神来之笔,收复建昌府,我们不但与福建连成一片,还可以通过仙霞关,与浙江的衢州府连成一片。”
“如此一来,赣州不但不是孤城,还能够与朝廷保持通信联系,这真是个好消息。”
接到在朱成功军中的监军使万元吉,派锦衣卫送来的密信。
陈子龙欣喜的召集在赣州的一众官吏,宣布了这个好消息。
“现在赣州城中有三万五千人马,加上福建的援军,下一步我们是不是应该出兵,收复吉安府,打通临江和袁州府呢?”
原江西布政使李永茂,有些振奋的提议道。
余应桂也紧接着附和道:“吉安府是北上通道,又是朝野官绅家乡,收复吉安府,不但能够获得朝野肯定,也能够获得当地士绅支持。”
“我赞同出兵收复吉安府,再举兵北上收复临江和袁州府。”
“我反对,李大人,余大人虽然所言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
大堂上的众人,都不由看向慷慨激昂的揭重熙。
揭重熙是抚州人,进士出身的他,确实颇为知兵。
最起码在战略战术上,他要比余应桂和李永茂强一些。
揭重熙好谈兵、知调度,善有识人之明。
他与南赣巡抚傅鼎铨,二人在南明隆武一朝时期,同入闽、同入赣、同入山。
后世史学家称傅鼎铨能改过,揭重熙能知人,其交谊有古风焉。
在众人的目光注视下,揭重熙沉声说道。
“吉安,临江,袁州固然不可或缺,但同样建奴鞑子,也视作禁脔。”
“我军不过三万,缺乏训练,战力不强,以弱击强,智者不取也。”
“下官认为,应当先稳定赣州,南安,建昌三地,巩固基础,训练兵马,与福建紧密相连。”
“再收复广信府,和抚州府,这样福建、浙江,江西就能练成一片。”
“进可收复南昌和饶州,退可入福建,浙江,以确保江西抗清力量。”
揭重熙的话语刚落下,陈子龙挺身而起,抚掌赞道。
“揭巡按所言有理,这也是大将军制订的战略方案。”
“万年兄,能够与大将军不谋而合,不愧是异才也。”
陈子龙这次奉命而来,除了担任赣州兵备道外,还兼任了一个要职,那就是江西按察使。
新任巡抚钱肃乐也点头道:“揭巡按知兵事,可堪大任。”
钱肃乐和陈子龙两人代表朝廷而来,手握诏书,执掌军政大事。
他们这一开口,其他人也就不好多说,纷纷表示支持。
“根据朝廷诏令,余应桂,旷昭,刘同升几位大人,前往朝廷听用。”
“傅鼎铨继续担任南赣巡抚,知府一职,李永茂继续担任布政使一职。”
“揭重熙出任巡按御史,郑鸿逵出任江西提督军务总兵。”
“赵光祖出任江西抚标营总兵,傅人龙出任副总兵……”
在钱肃乐的宣布下,正式确定了江西军政大权地位,由他和陈子龙主导,其他人必须听令行事。
而江西的清廷方面,刘武元在南昌就职,出任江西巡抚,金声桓出任江西总兵,负责肃清江西抗清的明军人马。
金声桓投降后,虽然获得江西总兵之职。
但清廷却只给了他一万人马,职务上也只给了一个总兵,这多少让他有些失落。
金声桓的目标是江西提督,兼管江西军政大权。
很显然,作为一个降将,清廷对他的忠诚度,仍然有所怀疑。
好在在瑞昌,南康讨贼时,金声桓收降了原李自成帐下的王体忠,王得仁所部,兵力扩充到三万余人。
随后,金声桓在王体忠,王得仁的支持下,迅速占领了临江,袁州,吉安,抚州四地,兵力扩充到了五万人。
最重要的是,他们在这四地大肆搜刮,掠夺了江西士族积累了二百年的财富。
总计获得钱财足有两千万两白银,也因为这事,为今后的祸乱埋下了伏笔。
皇帝以日代年守孝,这也是一种守孝制度。
先帝弘光朱慈烺葬礼结束后,作为弟弟继位的永王朱慈炤,带头除去孝服,朝廷上下也正式进入新的轨迹。
至于年号永历,是韩烈提出来的。
因为先帝朱慈烺莫名其妙用了弘光年号,结果走了历史弘光老路,一年时间就身死国灭。
以至于当时有朝臣,提出隆武,绍武这些年号时。
韩烈便态度强烈的反对了,启用了南明历史上,最长的一个年号永历。
事实证明,永历年号,果然阻止了隆武的发生,也间接断了绍武年号的出现。
至于历史上的南明永历帝朱由榔,会不会登基,韩烈现在也无法预测。
但是,为了防止这个情况出现,韩烈八月初一的大朝会上。
上奏了一封奏疏。
那就是招桂王朱由榔入朝,同时改封鲁王朱以海为卫王,就藩嘉兴府。
正好当时被免职的福建巡抚张肯堂和苏观生入朝。
韩烈同时举荐了张肯堂出任两个总督,苏观生为广东巡抚,瞿式耜为广西巡抚,免去丁魁楚两个总督职务,调回京师另有任用。
除了这番安排外,何腾蛟也被任命为湖广督师,堵胤锡被任命为湖广巡抚,负责湖南军政事务。
至于更远的云贵川三省,朝廷现在鞭长莫及,韩烈的手也伸不过去。
大朝会结束,张肯堂和苏观生来到大将军府答谢。
“承蒙大将军器重,下官特来感谢提携之恩。”
张肯堂时年已经五十五岁,他是天启五年(1625年)的进士。
松江府人氏的他,也是东林一派的人,但他不是一个空谈之人,历官二十载,多有政绩。
历史上南明弘光,隆武两朝覆灭后,他携带族人投奔鲁王朱以海,矢志抗清,最后举族战死舟山。
“载宁先生客气了,您是先贤,你在福建为官多年,政绩斐然,有目共睹,今后大明和陛下,还要多仰仗你才是。”
“这些年来,朝堂内外,党同伐异,这很不好,地方上流官土吏现象严重。”
“我为国举才,希望您到达广州后,与雨霖先生,还有瞿式耜紧密配合,把两广经营成我大明的大后方。”
“不但要治军,也要抚民,更要大力发展海上贸易,促进经济发展,多为百姓谋福利。”
在韩烈的殷勤嘱托下,张肯堂和苏观生也是感动不已。
虽然论起年龄,张肯堂和苏观生做韩烈的父亲都绰绰有余。
但面对韩烈时,这两个当朝名臣,进士官身的二人,却是身体坐的笔直,神情更是恭敬有嘉。
“载宁先生你家在松江府,一年难得回来一次,这次就回家探亲休息半个月再出发。”
“雨霖先生你是广州人,这次回乡担任父母官,也是衣锦回乡了。”
“你可以先行一步,前往广州赴任。”
“路线就走浙江,福建,沿海驿道,我会安排锦衣卫的力士,护卫你们南下。”
“沿途驿站官府,你们也可以盘桓居住。”
“丁魁楚在两广任上,还算恪尽职守,正常交接完职务,告诉丁总督不必担心,朝廷和我都不会秋后算账。”
“大将军仁义,下官佩服。”张肯堂和苏观生躬身一拜,由衷的表达了敬服之意。
说实在对于韩烈这么一个青年,把持朝政,二人之前多少有些轻视。
但经过这一次促膝交谈,二人都对韩烈大为敬佩。
就吏治、军政等事务,韩烈不但能够侃侃而谈,还能针对时弊,提出解决方案。
这就让二人佩服不已。
当天晚上,韩烈在大将军府,招待二人吃了一顿家宴。
吃过晚饭,韩烈亲自送二人出门时,又亲切的拉着二人的手说道。
“这两辆马车,以及拉车的四匹马,还有车夫都是我挑选出来的,车上还有一些路费。”
“在此祝二位大人一路顺风,保重身体,后会有期。”
面对韩烈的如此深情厚谊,二人都是感动不已。
“大将军大恩,下官等感激不尽。”张肯堂和苏观生再次行礼拜别。
“大将军保重!”
“保重!”站在大门口的韩烈,深深一拜,目送马车消失在夜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