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拜见老师。”城南驿馆门口,张肯堂刚下马车,见到多时未见的弟子朱之瑜,高兴不已的他,连忙上前笑道。
“楚屿不必多礼,多时未见,向来可好。”
“老师挂念,是学生怠慢了。”朱之瑜恭敬之中,带着些许愧色。
“楚屿不必自责,屋内说话。”张肯堂面带微笑,一脸随和拉着朱之瑜入屋之计,转头对车夫说道。
“小冯,东西给我,你去寻一间客房住下。”
“是,大人。”车夫冯大山是锦衣卫力士出身,三十岁左右,别看他其貌不扬,可他武艺精湛,而且他的真实身份,还是锦衣卫南镇抚司下辖的总旗官。
手底下有几十号精干好手,这次将会跟他一道,前往广东。
他们的目的是保护张肯堂的安全,以及监察职责。
“老师,我来帮你。”朱之瑜接过冯大山递来的行李,才发现入手沉重。
张肯堂看了眼已经人到中年的朱之瑜,也是颇为感慨。
他这个学生,少年英才,可谓是学富五车,却淡薄名利,明明可以做官,却敢于清贫,自处讲学,致力学问。
自号舜水,世人称他为舜水先生。
初学程朱理学,后又认为程朱理学,不切实际,痛批理学过于理想。
“老师,你这行李可不轻啊,莫非其中有宝物不成?”
进入房间的朱之瑜,没有看到张肯堂对朱之瑜的怜惜目光,而是笑着打趣把行李放在了桌面上。
“我从福建回京城已经数日,行李都在驿馆,这行囊之内,是大将军刚刚回赠的盘缠,大概有二百两银子。”
张肯堂一脸平静的回道。
朱之瑜一愣:“学生听到消息,老师今日在朝会上,得到举荐,即将赴任两广总督?”
“大将军送你银两,莫非是想拉拢您?”
张肯堂严肃的呵斥道:“不可妄言,大将军乃是仁厚之人,岂会做那行贿之事,莫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老师教训的是,学生失言了。”朱之瑜见张肯堂面色严肃,连忙道歉。
“楚屿啊,你也已经四十多岁了,人到中年,接下来可有什么打算?”
张肯堂摆摆手,倒也没有太过苛责。
“山河破碎,天下纷乱,学生不才,愿舍弃三尺之身,为国效力。”朱之瑜此次入京,也是之前在杭州讲学时,得知老师罢官回朝的消息。
特意赶来南京相见,今日也是刚刚抵达南都,本来以为老师会被治罪。
却不料老师反而升官了,从福建巡抚升任两广总督,这可不是高升嘛。
“难得你有这份心思,为师很欣慰,大将军许了我半个月假期,让我返回松江探亲。”
“但两广现在的局面,为师毫不知情,所以想要明日就南下。”
“家我就不回去了,这些银子你替我带回松江府,交给我的家人。”
“若是你不嫌弃的话,我赴任之后,需要招募一些幕僚,你可以前来广州上任,也可以在江南替为师招募一些幕僚。”
面对张肯堂的相邀,朱之瑜没有拒绝的道理。
“老师想要,学生岂敢不从?”朱之瑜欣然应道。
“学生在浙江有些故交,都是饱学之士,他们都有报国之心,我这就前往邀请他们南下。”
“如此甚好。”张肯堂满意的点点头。
“大将军心怀天下,有安邦定国之才,假以时日,必可扫清六合,匡扶天下。”
“他让我和苏观生,瞿式耜坐镇两广,是对我们寄予厚望的。”
“老师不才,自当效仿古人,士为知己者死,你可明白?”
朱之瑜没有想到,老师对韩烈评价如此之高。
惊讶之余,他还是忍不住说道。
“老师,您在福建,有所不知,江南士绅,皆暗地里称呼大将军为砍头将军。”
“五月份的时候,在他的授意下,淮扬巡抚越其杰,巡盐御史曹玑二人,在淮安杀了九千多人。”
“把漕帮和盐帮那些人,杀得血流成河,人头滚滚。”
“而就在上个月,他又授意锦衣卫,借钱谦益,吴伟业被害一事,屠杀了勋贵集团一百多家,抄家灭族多达三千多人。”
“此人嗜杀成性,以至于朝野诽议,说先帝也是被他惊吓而死。”
张肯堂冷冷一笑:“道听途说,这你也信?”
“亏你还是漕督之后,汝父兄皆曾担任过漕运总督,他们是怎么致仕的,你难道不清楚?”
“自嘉靖以来,漕运,盐务早已经被糜烂,不杀人,如何整治漕运和盐务?”
“老师批评的是,学生知错。”朱之瑜苦笑的连连认错。
朱之瑜在历史上的标签是学者,教育学家,在南明鲁王监国期间,他曾东渡东瀛,游说东瀛幕府将军出兵援助大明。
当时的东瀛也处在幕府时代,内乱不止,自然不可能出兵。
鲁王政权覆灭后,朱之瑜寓居东瀛国,被江户幕府破例允准定居长崎。
因为他学问渊博,品行高洁。受邀在江户讲学,直至去死,足足在东瀛国居住了三十多年。
他的教育成果,深远影响了东瀛教育界,并形成水户学派。
以至于小八嘎尊称他为当代东瀛的孔夫子。
很显然,朱之瑜是个合格的教育学家,但绝对不是合格政治家,更不懂军事。
不然他也不会前往东瀛,去请小八嘎派兵来援助大明。
亏得当时小八嘎陷入内乱,无暇自顾。
否则一旦小八嘎的军队进入大明,那就真是引狼入室了。
“好了,你我师生多年未见,听说你学问见长,今日老夫高兴,我们师徒讨论一下如何?”
张肯堂对于这个学生,还是颇为欣赏,他能够淡薄名利,致力教育事业,身体力行的去办教育,这就值得肯定。
朱之瑜倒也没有辜负张肯堂的赏识。
次日送张肯堂离京之后,他便马不停蹄的去了松江府,安顿好老师家人,他又赶去苏州,杭州,召集了一批至交好友,踏上前往广州的路途。
这些年他在苏州,杭州等地讲学,结识了大批有志青年。
其中著名的有黄宗羲,王翊,冯宗第,李长祥,董志宁等人。
这些人当中,有学富五车的黄宗羲,学识渊博的冯宗第,能文能武的王翊,精于政务的李长祥和董志宁。
在朱之瑜的号召下,这些人的南下,为张肯堂稳定两广局势,以及为两广的文化教育,带去了蓬勃的发展。
中秋前夕,已经入京数月的韩烈,总算有了一些闲暇时间。
这几个月来,韩烈当真是忙得脚不沾地。
八月十三日午后,从内阁衙门坐班回到大将军府邸的韩烈。
先是去了一趟前院的参军府。
现在韩烈手下有两套班子,徐州大将军府的参军府,以贾开宗,徐作霖、刘楗为首。
南京的参军府,则以黄毓祺为首,虽然黄毓祺现在还担任着礼部郎中。
但他也是韩烈在京的参军府长史。
南京的六曹主事,分别是户曹主事余怀,兵曹主事顾炎武,吏曹主事孙枝蔚,刑曹主事邓汉仪,工曹主事李颙,礼曹主事杜濬。
除了六曹主事外,参军府还有一批知事幕僚,协助韩烈参军府的运转。
现在的参军府,相当于一个小朝廷,所有人都围着韩烈转。
大将军府的六曹主事,可是有品阶的,享受正八品官职待遇。
这些人之所以被韩烈招揽到帐下,自然要从马士英,朱国弼的案子说起。
当初钱谦益被捕,他的小妾柳如是托保国公朱国弼的小妾寇白门相救。
而寇白门,卞玉京二女,因为吴伟业的关系,求救到余怀门下。
事后韩烈了解到这个情况,召见了余怀,邓汉仪等人,在他们的推荐下。
顾炎武,孙枝蔚等一批寓居在江南的士子,这才聚集到了韩烈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