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制台,这确实是个天载难逢的机会。”
丁魁楚这会也缓缓开口道。
“但是,要想做成这件大事,需要提督太监卢九德的支持,由他提出福王继位。”
“其次,赦免高杰,卜从善二人反叛之罪,赐予爵位,进行拉拢。”
“让他高杰坐镇淮安府,黄得功坐镇庐州府,卜从善坐镇凤阳府,刘良佐坐镇扬州府。”
“拱卫江北防务,这样一来,福王在南京继位,当可稳如泰山。”
“待福王殿下正式登基之后,可以加封山东提督韩烈,湖广总兵左良玉二人,让他们进行平叛。”
“如此至少可以稳定东晋,南宋的局面。”
丁魁楚是大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会试高中进士及第。
入仕之后,先后出任户部主事和郎中。
数年之后升任大名分巡道副使,擢升山东按察使,所到之处,以勤政爱民,围观清廉著称、
到崇祯四年的时候,他再次升任为保定巡抚,仅仅过了三年,他就再次升迁。
以兵部侍郎衔,担任了蓟辽总督,蓟辽保定军务。
但是在五年前,因为清军入关,掳掠京师各州县,身为总督的丁魁楚防御不力,被坐罪入狱,在牢狱之中关了三年后,才得以放还回乡养老。
时年已经六十多岁的他,为官几十年,眼光显然是老辣的。
在他看来,扶持福王继位容易,想要守住半壁江山,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历史上的丁魁楚因为拥立之功,被弘光帝也就是福王朱由崧,晋封为总督河南、湖广,兼巡抚承天、德安、襄阳等军政事务。
当时的河南,襄阳各地皆被闯军占领。
湖广左良玉又反对福王登基,丁魁楚无法赴任,朝廷遂改任他为两广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南下。
最后丁魁楚以七十岁高龄,在广西坚决抵抗清军,被叛徒李成栋所俘虏杀害。
相比起他那个投降的侄儿丁启睿,丁魁楚的节操,显然要高尚的多。
同样,马士奇这个人,虽然争议不少。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当弘光帝在南都称帝,建奴大军入关,打到南京之时。
马士英身为大明臣子,虽然没能号召军民,挡住建奴兵马,但却护送太后顺利回到浙江。
并且最后为大明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而当时江南的名宿,东林魁首钱谦益等人在干嘛呢?
那些高喊着救国救民,尽忠大明的东林人,却跪在了南京城门口,跪迎了建奴大军开进了南京城。
“此言大善,那就分头行动,本督立即去见卢九德。”
马士英在众人的献计献策下,心头大定,眼神坚定的说道。
“田仰,你立即回南都,说服诚意伯刘孔昭,拉拢南都勋贵集团,支持福王继位。”
“阮大铖,你去淮安府,说服刘良佐,让他挟持路振飞,于我们共同行事。”
“丁启睿,你是三边总督,高杰是你的部下,由你去邳州,说服他行事。”
“只要高杰同意了,卜从善必然会共进退。”
“光三兄,你留在凤阳,协助本督,统筹各方事务。”
堂下众人,在马士英的吩咐下,无不是欣然应道。
“愿为马制台效劳。”
凤阳府内的密谋,发生在三月二十二日清晨。
在马士英的联络密谋下,江淮各镇兵马,迅速拧成一股绳。
而当时李岩率领的人马,正在徐州城下,与高杰帐下大将李成栋交战。
因为不知道江淮各部人马,已经联盟。
而当时刘良佐帐下副将于永绶,率领的一万勤王兵马,奉命离开淮安北上之后,便屯驻在沛县止步不前。
江淮各镇联盟后,于永绶突然率军袭击了李岩后路。
这才导致李岩率领的忠勇军,火炮营在徐州城下大败,折损了一万两千余人。
火炮营六千人马,死伤三千多人,火炮更是丢失殆尽。
可谓是损失惨重。
而这就是江淮各镇政变的整个过程。
由于这次江淮的政变,因为高杰,卜从善这些军队的加入,导致比历史上的进程,进展的更快。
淮安漕运总督路振飞,甚至没有接到任何消息,就被刘良佐带人包围了总督衙门。
跟随在路振飞身边的陈子龙,杨廷麟,黄毓祺,归庄等人,全部被刘良佐驱逐除了淮安城。
三月二十五日当天,韩烈抵达临清关的时候,马士英在黄得功率领的凤阳五万大军,以征饷为名,大掠百姓。
一路护送福王朱由崧,踏上前往南都的路途。
刘良佐率领帐下三万人马,从淮安府出发,直奔扬州府而来。
高杰率领帐下近十万人马,正式接管淮安府,徐州,邳州,海州之地。
卜从善善良三万人马,接管凤阳府,宿州,亳州,泗州之地。
根据马士英的承诺,一旦福王朱由崧登基。
高杰,卜从善,刘良佐,黄得功四人,将封候拜将,而且他们坐镇的府州,将会成为他封地。
对于这样丰厚的奖赏,高杰,卜从善和刘良佐三人,都是兴奋异常。
唯有黄得功隐隐觉得有些不妥。
但凤阳的五万大军,黄得功真正控制的只有两万人马。
其中总兵马得功,田雄,翁之琪三人,各执掌了一万兵马。
加上提督军务的卢九德,执掌了一部分军权,马士英的督标营,也有一部分人马。
黄得功一介武夫,也不懂政治,也不知道其中的变故。
只能随波逐流,成为这起政变的附庸之一。
三月二十八日,马士英,卢九德,丁魁楚等人,率军护卫福王抵达南都上元门外。
已经达成同盟的南都留守魏国公徐允爵,镇守太监韩赞周,忻城伯赵之龙,诚意伯操江提督刘孔昭,率众抵达城门迎接。
时任南京兵部尚书的史可法,接到消息的时候,福王朱由崧已经被众人迎入了洪武门。
得知这个消息的史可法,仍旧处在迷糊状态。
因为南京城中,这两天才传来京师沦陷,皇帝和太子被叛军俘虏的消息。
“这是阴谋,是政变啊。”
时在南京闲居的东林魁首钱谦益,接到消息之时,几乎是拍案而起。
“来人啊,备车,速速前往兵部衙门。”
南京作为大明的陪都,在南都虽然仿照燕京,设立了六部各司衙门。
但在南京城内,真正的权利,主要掌握三个部门。
分别是勋贵集团控制的留守府,以魏国公徐允爵为首。
其次是南京镇守太监府。
再次便是兵部衙门。
这个时候南京兵部尚书是史可法,而实权却掌握在左侍郎高宏图和右侍郎吕大器二人手中。
而这三个人,都是东林一派的人。
钱谦益作为东林魁首,虽然现在他无官无职,但在江南文坛和官场的影响力,却是空前绝后的高。
而在南京的朝堂之上,有一半以上的官吏,都是东林一派的人,这点连身为皇帝的崇祯,都无法左右和改变。
当初崇祯所能够做的事情,就是在燕京朝堂之上,打压东林一派的官吏,坚决不准他们入阁拜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