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张献忠的义子,陈子龙成就
明末逐鹿2025-07-29 08:565,339

  豪格与阿济格之间的矛盾,更是由来已久。

  二人都是性格莽撞之人,阿济格仗着叔叔这个长辈身份,在豪格少年时代,就没少欺负他。

  长大之后,因为豪格生母地位不高。

  阿济格的母亲却是老奴努尔哈赤的大妃,可没有嘲笑豪格出身。

  甚至前年皇位继承之争时,阿济格就公开叫嚣,说豪格母亲不过是一个奴隶,奴隶的儿子不配做大清的皇帝。

  满洲女真人可是有严格的身份等级的。

  豪格身为皇帝的庶长子,生母出身低微,他不做皇帝,作为皇子王爷,顶多就是待遇不如嫡长子。

  但要是想要做皇帝,这个出身被人攻讦,却是难免的。

  而豪格的短板,也正是这一点。

  其母出身海西女真乌喇纳喇氏,同属女真三大部族,在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期间,海西女真各部,与建州女真有功多次血战。

  而豪格的母族一家,最后更是被努尔哈赤覆灭,而在那场覆灭之战中,礼亲王代善先后杀了豪格的外祖父和舅舅全族。

  也就是在此之后,豪格的母亲乌喇纳喇氏,嫁给了皇台极。

  并且为皇太子生下了豪格,以及一个夭折的弟弟和一个妹妹。

  但那个时候的皇台极,还是后金贝勒,等到努尔哈赤死后,皇台极继承后金汗位。

  豪格母亲的却已经去世,并且因为母族覆灭,连追封都没有获得。

  即便是在生前,一度受到皇台极宠爱,生下长子和次子,包括一个公主。

  可作为战败方,在女真那就是奴隶出身。

  加上母族乌喇纳一族全族覆灭,豪格这个庶长子,也就失去了母族一方的势力支持。

  这一点也是豪格争夺皇位失败的致命弱点。

  别说在游牧民族那样的部落,即便是在中原王朝之中,外戚势力一直都是左右朝堂关键势力。

  豪格性格缺陷严重,又没有母族支持,而且他还十分讨厌汉人,认为汉人过于软弱可欺,这就导致朝中的汉人文官,也都十分反感他。

  也正是有这么多致命缺点,最终导致豪格不但失去皇位,还被幽禁问罪,落得个英年早逝。

  “主子,英亲王毕竟是我大清亲王,他为国捐躯,不可侮辱。”

  一旁的启心郎,护军统领索尼,是满洲正黄旗人,对于执掌镶黄旗旗主的豪格来说,他属于旗下奴才。

  这也是他支持豪格的原因。

  奴才不支持主子,难道要背主吗?

  同样,鳌拜也是满洲镶黄旗人,这也是他支持豪格的关键。

  不过豪格死后,两黄旗被顺治帝掌握。

  这也是索尼和鳌拜,最后成为康熙辅政大臣的重要原因。

  因为他们是顺治福临的奴才,辅佐少主登基,再正常不过。

  康熙初年的四大辅臣,除了鳌拜和索尼外,遏必隆也是镶黄旗的人。

  只有苏克萨哈是正白旗人,而且还是多尔衮晚年的亲信之一。

  但是这厮,却因为第一个告发多尔衮谋反之人,从而为顺治帝清算多尔衮找到借口,从而获得重用。

  而这个时候,这几个人,都在豪格的军中。

  遏必隆现在还只是一名甲喇章京,相当于明军五品千总。

  而苏克萨哈则只是一名牛录额真。

  二人都不过二十多岁的稚嫩年纪,只有索尼年龄最大,已经四十岁,而鳌拜也才三十岁上下的的年龄。

  对于索尼的话,豪格还是听得进去。

  原因索尼跟随他多年,其次索尼家族势力很强大。

  他的叔父希福可是弘文院大学士,名副其实的朝中实权派人物之一。

  而索尼之父赫舍里硕色,也是哈达部第一批追随皇台极的女真部落。

  虽然如今硕色早逝,但赫舍里一族在朝中的实力,依旧不可小觑。

  希福的几个儿子,都是两黄旗的统领,执掌皇宫禁卫,那是皇太后和皇后的一等侍卫。

  包括索尼的长子噶布喇,如今也都在紫禁城担任侍卫。

  历史上的噶布喇可是妥妥的国丈,康熙的第一任皇后,以及平妃都是噶布喇的女儿。

  著名的康熙废太子胤礽,就是他的孙子。

  而康熙时期最有名的大臣索额图,就是索尼的第三子,也就是噶布喇的三弟。

  可以说索尼这个家族,在顺治和康熙两朝,称之为第一外戚勋贵,也是名副其实的。

  在索尼的劝说下,豪格收敛了幸灾乐祸的态度,看着地上的星讷说道。

  “起来吧,以后你就留在本王帐下,好好当差。”

  “喳!”星讷这才磕头应道。

  “鳌拜,都类立即点起满蒙汉两黄旗人马,随我奔赴武昌。”

  虽然在人情世故上,豪格确实莽撞轻慢,但在军事上,他的能力丝毫不亚于阿济格,甚至勇武上还要墙上三分。

  攻下成都,射杀张献忠后,豪格收降了十万降兵。

  不过这些人马,豪格并没有收到麾下,而是交给了汉军都统蔡士英,祖大寿等人统率。

  随着朝廷圣旨下达,蔡士英出任四川总督,成为名副其实的四川封疆大吏。

  豪格也就没有在成都逗留,而是率领旧部两黄旗的三万人马,从汉中直插郧阳,日夜兼程奔赴武昌而来。

  然而,这个时候,张献忠余部势力,经过一个多月的休养生息,却在长江边上的泸州死灰复燃。

  位于长江北岸的泸州,隶属四川布政司,下辖江安、纳溪、合江三县。

  附郭江安县在长江北岸,纳溪和合江位于南岸。

  十一月十六日,也就是豪格离开成都前夕。

  原张献忠膝下义子,孙可望,李定国,艾能奇,刘文秀在合江歃血为盟,打出为父报仇,抵抗建奴的旗号。

  “诸位兄弟,父皇建国大西,不幸崩于军中,你我兄弟当勠力同心,扛起父皇的旗号。”

  “为兄不才,年长几岁,还望诸位兄弟能够支持我,代掌国主一事,诸位兄弟皆可为大将军,不知诸位兄弟以为如何?”

  三十出头年纪的孙可望,少年时代就被张献忠收为义子,为张献忠建立大西政权,立下赫赫战功。

  更是在张献忠立国后,与李定国,艾能奇,刘文秀三人封为四将军。

  并且为四将军之首。

  孙可望身为大西政权的平东将军,无论是身份地位,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而且孙可望相貌堂堂,心机深沉,善于察言观色,平日里不但张献忠对他信赖有加。

  大西政权的一众将领,对这位义子之首,也是颇为敬畏。

  如今张献忠已死,子嗣也都死在了乱军之中。

  孙可望从成都败退之后,一路收拢了五千溃兵。

  加上李定国几人,也收拢了几千溃兵,现在合江城中,有上万人马。

  这么多人马,肯定是需要一个领头羊的,不然各自为战,就算不被清军剿灭,也会四分五裂。

  孙可望召集兄弟几个,自荐代理大西国主,让几位兄弟做大将军。

  这事倒也是名正言顺的事情。

  “大哥继承父皇遗志,反清报仇,臣弟没有意见。”面色坚毅,目光如炬的李定国,权衡利弊之下,率先表态支持。

  “但是如今我们兵微将寡,若是再自称皇帝,建奴那边倒是无所谓,可大明那边,势必也会把我们视作敌寇。”

  “臣弟建议,大哥自称大西王,号召云贵川的大明人马,共同抗清。”

  “如此必可大涨我军声势,也可以减小大明的敌意,为我们壮大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李定国为人果敢勇武,性格耿直,在军中颇有人望,而且颇有政治头脑。

  为此,常常让孙可望颇为忌惮,对于他提出的建议,孙可望虽然心中不喜,但却不得不承认,他说的很有道理。

  张献忠建立大西政权,是自称了皇帝的。

  那么孙可望作为后继者,他自然也是想做皇帝,毕竟皇帝和王,那可是本质的不同。

  但现在的现实,孙可望也不得不正视,那就是大西政权国都没了,成为了流亡状态。

  即便称帝,那也是自欺欺人的行为。

  “定国说得对,我们的使命是为父皇报仇,保住我大西国。”孙可望是个聪明人,从谏如流,这是一个上位者应该有的气度。

  “臣弟拜见大西王。”见孙可望同意,李定国率先起身拜道。

  “臣弟拜见大西王。”艾能奇和刘文秀二人,立马起身拜道在地。

  “诸位兄弟请起,今后我等兄弟,同富贵,共患难。”孙可望作为一个心机深沉之人,收买人心的手段还是有的。

  重新入座后,孙可望面露忧色的说道。

  “如今我们失去巴蜀之地,下一步我们只能进军云贵,积攒实力。”

  “我打算先取遵义府,立足贵州,占领云南,然后再挥师夺回成都,恢复我大西王权,不知诸位兄弟,可愿助我一臂之力?”

  “为大王分忧,乃是臣弟等份内之事,臣弟愿意为先锋,夺取遵义为栖身之地。”

  艾能奇慨然而起,请缨说道。

  李定国迟疑了一下,还是说道:“大王,臣弟以为可以先礼后兵,派人前往贵阳与云贵总督商议,共同抗清之事。”

  “让他们把遵义借给咱们栖身,我们重整旗鼓之后,可以先夺取重庆府,进而蚕食四川各府县,而不是与明军争夺云贵之地。”

  “大王,臣弟也认为定国兄说的有道理。”刘文秀附和道。

  “我们发兵攻打遵义,势必与明军结仇,贵州明军必然反击,到时候重庆清军再南下,我们岂不是腹背受敌?”

  孙可望见自己的提议,再次遭到反对,心中顿时不快。

  感受到权威受到挑衅的他,强忍着怒火,淡淡的笑道:“定国啊,我们从造反到现在,杀得明军和官吏,少说也有十万了吧。”

  “要说仇啊,早就结下了,现在我们想要活命,要想壮大实力,那就必须继续一路杀下去。”

  “遵义城必须拿下,这事就这么定了。”

  “本王亲自带队,文秀留守城池,其余各营人马,随我出发。”

  见孙可望心意已决,李定国和刘文秀也只得拱手应道。

  “臣弟等遵命!”

  时任云贵总督的王应熊,是崇祯时期的大学士,这人在总督位置上已经做了三年之久,在他的治理下,贵州这几年倒也是还算安定。

  但兵备之上,因为军费不足,加上四川巡抚马乾,驻防在重庆府,坚持抵抗张献忠,为王应熊挡住了外部压力。

  从而让王应熊在贵阳府的总督衙门,过了三年安稳日子。

  但随着清军占领四川,张献忠败北。

  四川巡抚马乾率军退出重庆,与石柱宣慰土司总兵秦良玉合兵,驻扎在石柱县。

  至此,贵州算是门户大开,这也给孙可望进入遵义,打开了一条通道。

  在孙可望率军攻打遵义之际,奉命进驻湖南的陈子龙,李来亨,经过一个多月的忙碌,彻底执掌了湖南军政大权。

  长沙府城南新筹备的巡抚衙门内。

  陈子龙以湖广巡按,监军使,朝廷钦差身份,入住长沙府以来。

  一转眼已经过去一个多月。

  原湖广巡抚何腾蛟,因为反对招纳大顺义军,遭到陈子龙罢免。

  而大力支持陈子龙纲领的按察副使堵胤锡,被任命为巡抚。

  连同堵胤锡的学生,大明万历初年内阁首辅张居正的孙子张同蔽,也被任命为湖南布政使。

  “李总兵,我们派去岳州,与马进忠,王允成接洽的使者,可有消息?”

  整顿好湖南内部官场秩序,陈子龙的精力随之放到了外部。

  眼下湖南境内,长江边上的岳州府,被原左良玉帐下总兵马进忠和王允成所占据。

  二人在左梦庚投降满清时,二人率领帐下将领武自强,白良辅,卢鼎等人,占据岳州明确站到了大明一方。

  但是因为对于何腾蛟心有顾虑,马进忠和王允成也没有率军依附何腾蛟,而是自成一军占据岳州府,自成为一军。

  陈子龙到任长沙府后,为了整合内部秩序,并没有第一时间派人接洽。

  直到最近稳定了局势,才派出使者前往商讨归属问题。

  但是第一波使者得到的回复,想要他们听从朝廷调遣,必须要有朝廷封赏诏书。

  马进忠希望获得湖广提督,王允成希望获得湖广总兵,并且允许他们驻军岳州府,所部人马不接受改编。

  “暂时还没有。”李来亨回了句,面带喜色的说道。

  “不过,我们派往夔东联系义军的人,倒是有好消息传来。”

  “哦,快说说,有什么好消息?”陈子龙闻言,惊喜的看向李来亨问道。

  李来亨也没有卖关子,直接说道:“巫溪县的义军,原大顺军制将军袁宗第,张鼐回信了。”

  “他们所部三万余人马,愿意归顺朝廷,但希望末将走一趟,以确认我的身份,证实朝廷的诚意。”

  “袁宗第和张鼐之名,我听你说过,都是你祖父帐下中权亲军大将。”

  “既然他们相信你,那你就亲自走一趟,把你父(李过)和你舅舅高一功,已经归顺朝廷,得到大将军录用一事,原原本本告诉他们。”

  “另外,大将军的诚意你也要说清楚,只要他们率部归顺朝廷,接受朝廷军纪约束,部队改编之后。”

  “部队仍然由他们统领,一律授予总兵官衔,节制所属兵马。”

  陈子龙与李来亨相处时间虽然不长,但二人却已经有了默契。

  最重要的是韩烈曾对他说过,李来亨忠诚可信,无需对他有顾虑。

  “那末将收拾东西,立马赶往巫溪。”

  李来亨也是很高兴,袁宗第,张鼐都是大顺军的大将,他们都还活着,李来亨自然替他们感到高兴。

  如今朝廷已经免除李自成罪名,还追封了国公爵位,他们李家子弟,今后都是合法的大明勋贵家族。

  “去吧,路上注意安全。”

  陈子龙点点头,起身把他送了出去。

  眼下虽然整顿了长沙秩序,巡抚堵胤锡,布政使张同蔽,长沙知府周二南,都已经各司其位。

  但陈子龙手中的兵马,却只有两万人马,这点兵力也就勉强镇守长沙城。

  而岳州的马进忠,王允成却有三万人马。

  长江北岸的荆州府,还有一支两万多人的清军人马。

  据情报反馈,荆州的清军大将是满清汉军镶红旗都统金励。

  汉军营总兵是马士秀,副总兵是李成和王复远。

  而荆州汉军总兵马士秀,与岳州府的马进忠,不但是同乡,还是同族关系。

  二人在青年时代,都曾一同在李自成帐下效力。

  后来又一同投降了明军,成为左良玉帐下大将。

  这两个人一个在长江南岸的岳州,一个长江北岸的荆州,也都手握几万人马。

  实力不容小觑不说,而且占据的岳州和荆州都是军事要地。

  这两个人不但完美封住了陈子龙在湖南的出口,而且成为悬在陈子龙头上的一把利剑。

  二人一旦联手,陈子龙驻扎的长沙府,就会遭到雷霆打击。

  “陈大人,大将军有密信送达。”就在陈子龙为马进忠,马士秀二人之事忧虑之际,副将邵苓芝一脸兴奋而来。

  “快呈上来。”陈子龙连忙起身,接过邵苓芝递来的密信,快速拆开观看了起来。

  “太好了,大将军已经决定攻打武昌,让我们抓紧时间,处理好湖南的内政,争取派兵协助武昌战事。”

  看罢手中的信笺,陈子龙对邵苓芝说了一下信笺内容。

  “看来还得说服岳州的马进忠和王允成啊,他们不归顺朝廷,咱们不但要花费精力防备,也根本走不出湖南啊。”

  邵苓芝身为陈子龙此次入湖南的副将,对于马进忠、王允成的事情,自然也是十分清楚。

  “你去把堵巡抚和张藩台叫来,我们商议一下,看看能不能派一个德高望重之人,前往岳州府说和一下。”

  “尽量再争取一下,实在不行,本官亲自挂帅,与那马进忠、王允成碰上一碰。”

  陈子龙虽然有些书生气,但跟随韩烈之后,他经常独当一面,倒也历练出来一些为将的霸道。

继续阅读:第454章 李来亨说降,众将议事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九品芝麻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