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满清摄政王多尔衮
明末逐鹿2025-07-29 11:245,512

  多尔衮是什么人,那可是一个心机深沉的政客。

  他能够在皇台极死后,执掌中枢大权,由睿亲王晋封为摄政王,并且引领顺治帝从容入关,并一举奠定了满清统一。

  这份政治手腕,就足以说明,他不是一个寻常之人。

  阿济格的意外战死,虽然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但经过一天的沉淀,他早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

  作为朝廷的实际掌控者,满清的摄政王。

  他绝对不会沉迷与儿女私情之中,他要考虑的大事,永远是国家的未来,朝堂的政局稳定。

  都说他为了孝庄太后,放弃了皇位,甘心奶娃,把顺治帝福临扶上了皇位。

  如果,他真有资格和绝对的实力坐上那个位置,他又怎么可能会,把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让与一个小孩呢?

  这一切,不过是政治的妥协罢了。

  阿济格是他王兄,他的战死,对于满清朝廷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但对于多尔衮来说,何尝不是一个重大损失。

  一直以来,他们兄弟三人,多尔衮就是那个智囊和主导人。

  阿济格和多铎则是左膀右臂,阿济格的死,这就好比斩了他一条臂膀,这如何不让他伤痛万分?

  经过一夜的痛定思痛,多尔衮决定启用豪格。

  虽然这个大侄子,着实有些难以掌控,但相比起皇位,他都忍下了一口气,为了大清的万年基业。

  摒弃前嫌启用大侄子,又算得了什么呢?

  为什么在这个伤心的时候的,多尔衮会想起与自己一直不对付的大侄子豪格呢?

  原因是在半个月前,豪格率领的征西大军,不仅攻占了成都,还射杀了叛军主脑,大西政权的皇帝张献忠。

  豪格的奏报之中,上报的战果是他亲率大军,攻入敌阵,射杀了张献忠,并取回了对方首级。

  这份战报的真实性,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张献忠肯定不是豪格射杀的。

  但这一切并不重要,作为征西大将军,大清肃亲王,豪格是三军统帅,即便不是他射杀的人头。

  平定张献忠,占领四川成都府,这份开疆拓土的功劳,那也是豪格的,无人能够抢走。

  豪格的请功折子,已经入京半个月。

  多尔衮此前一直压着,没有论功封赏,那是他在考虑,要怎么用豪格。

  豪格身份地位特殊,继续重用,容易尾大不掉。

  这一点,皇太后孝庄与他的想法是一样的。

  豪格显然不能继续放在第一线,执掌十几万征西大军,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为此,多尔衮在几天前,通过内三院的内政议会上,通过了任命蔡士英为四川总督。

  李翔凤为四川巡抚,祖大寿为四川提督总兵,加满蒙正黄旗副都统图海为定西将军,坐镇成都的部署。

  豪格把兵权交给定西将军图海,以及总督蔡士英,率领满洲镶黄旗的人马回京述职。

  其帐下大将贝子锡翰,护军统领索尼,护军统领鳌拜,额驸布颜代,都统穆生辉,穆里玛等女真将领,皆接到返京述职的命令。

  现在这份命令,应该还没有到成都。

  如今湖广局势突变,能够前往湖广主持大局的人,显然只有豪格了。

  经过一夜考虑,多尔衮决定启用豪格。

  故而,当乾清宫大殿上,文武百官高喊报仇声音落下时,头戴羊绒暖帽,身穿朝服,脖子上挂着明晃晃朝珠的阿济格,轻咳一声。

  走到台前,举起双手示意大家安静。

  “皇太后,皇上,诸位臣工们,武英郡王的战死,是我大清的损失,也是我大清的国殇与国耻。”

  “入关这一年多来,我大清一路凯歌,攻占了前明半个天下。”

  “唯独在山东战场,一败再败于前明大将军韩烈之手。”

  “如今阿济格也是死在此人之手,这说明韩烈此贼,是个不可小觑的贼子。”

  “不杀此贼,天下难平,我大清阵亡的十万将士,也绝不会答应。”

  韩烈之名,其实在满清朝堂之上,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

  早在几年前,饶余贝勒入侵山东之时,结果就是在此人手中,损兵折将,身败名裂,惨死沙场。

  去年大清的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贝子尚善,贝子屯齐皆死在了山东战场。

  事后证明都是出自韩烈之手,才让他们平定山东,攻占江淮战略部署彻底失败。

  “摄政王说的对,臣等坚决拥护。”国史院大学士宁完我,弘文院大学士希福等人,纷纷出列声援。

  一场大朝会,开的向多尔衮的个人秀场。

  满朝文武个个义愤填膺,恨不得用唾沫星子把韩烈喷死。

  “本王提议,加授肃亲王为平南大将军,率领满蒙汉两黄旗的人马,即刻转道武昌主持湖广战事。”

  “坚决消灭抵抗的前明的军队,消灭韩烈这个贼子,为死难得大清勇士报仇雪恨。”

  多尔衮的提议,立即得到一众大臣的支持。

  郑亲王齐尔哈朗,礼亲王代善,国史院大学士刚林,秘书院大学士范文程,也都表态支持。

  朝会的议事,更多是走个形式。

  实际整个时候,真正大权,还是掌握三王手中。

  也就是摄政王多尔衮,郑亲王齐尔哈朗,礼亲王代善三人。

  当然,皇太后孝庄,手中之中的蒙古八旗,也是满清朝堂上一股强大的势力。

  朝会结束之后,多尔衮刚返回摄政王王府。

  他手下的几个汉臣汉奸,便赶到了他府邸。

  这几分分别弘文院大学士冯铨,李建泰,党崇雅。

  三人都是崇祯一朝的朝臣,满清入关之后,他们积极投降了满清,加上名气大,得到多尔衮的拉拢。

  冯铨早在天启年间,因为谄媚魏忠贤,得以以礼部侍郎,拜东阁大学士。

  并且还是周延儒的亲家,但因为被打入阉党一派,在崇祯继位后,他被罢官免职,一直未能入朝任官。

  李建泰则是崇祯时期的大学士,明亡之际,他曾督师保定,但因为畏惧李自成,先后投降李自成和满清。

  党崇雅的节操,与上两位差不多,崇祯朝曾担任户部侍郎。

  燕京陷落后,他先是投降李自成,李自成败亡后,他立马改换门庭,投降了满清。

  虽然这三人毫无节操,整个有奶便是娘的汉奸。

  但多尔衮入京之后,为了拉拢和收买人心,却是大量启用重用了汉人。

  事实上满清入关前,内政人才是相对匮乏的。

  范文程宁完我两个汉奸,已经是其中翘楚。

  但这两个人却是皇台极一手提拔起来的人,故而二人现在属于太后和顺治的支持者。

  多尔衮不可能重用他们。

  满人之中的内政人才,希望,刚林,祁充格三人,虽然很有能力,但在入关前,管理辽东蒙古能力显然是够用。

  但入关之后,满清地盘扩大了十倍,不用汉人和汉人的制度,显然是不行的。

  这也是满清入关之后,汉臣迅速得到重用的原因。

  “诸位大人,现在我朝两线战事打响,财政压力巨大,民生问题不能不顾,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没有?”

  面对多尔衮的询问,三人没有藏拙,纷纷开口陈述了一番建言。

  “摄政王,北方战乱多年,民生凋敝,休养生息,是最好的办法。”

  “而让老百姓安定的最好办法就是分田。”

  冯铨虽然是个奸臣,但几十年的宦海生涯,二十出头就高中进士的他,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尤其在崇祯一朝,他都生活在最底层,所谓的最底层不是说他生活困苦。

  而是他一直在基层和朝堂游走,十分了解民间疾苦和百姓的困顿。

  “此话怎么讲?”阿济格顿时来了兴趣,虚心的请教道。

  “回禀王爷,不知道您知不知道,我大清贵族子弟,入关后在京城做的最多的事情是什么吗?”

  冯铨的一句反问,让多尔衮有些茫然。

  “是圈地,而且是跑马圈地。”冯铨没有等多尔衮回答,便直言道。

  “顺天府周边各县,原来京城的前明勋贵,文武百官,占地七成,而顺天府百万人口,仅有三成土地。”

  “前明亡了,这些土地就成了无主之地。”

  “我大清贵族入京后,骑着战马跑一圈,那些土地就成了自己的。”

  “这种做法微臣不敢苟同,土地是国家的根本,是百姓赖以生存的基础,前明亡国的原因,不是苛捐杂税的繁重。”

  “也不是贪官污吏的横行,而是土地兼并的问题。”

  “打个比方,一家五口,二十亩土地可以勉强生存下去,那么他们就会是朝廷的顺民。”

  “反之,一家五口,一亩地没有,他们需要耕种地主一百亩土地,一年累死累活,却依旧食不果腹,衣不遮体。”

  “累死累活,却吃不饱,穿不暖,他们还会效忠朝廷吗?”

  冯铨说的道理很浅显,多尔衮一下子就听明白了。

  “冯大人你说的很对。”多尔衮动容道:“本王会立即下令禁止圈地,土地收归国有,统一奖赏有功将士。”

  “多余的土地分发给百姓,让耕者有其田。”

  “摄政王英明。”多尔衮表态,让冯铨,党崇雅,李建泰三人纷纷起身,由衷的表示敬服。

  “诸位大人都是朝廷的重臣,本王不会亏待你们,也希望你们用心办事,多多举荐有利于国家的贤能。”

  多尔衮起身扶起三人,好言一番抚慰。

  别看多尔衮长相有些凶悍,但他对待汉臣的态度,与他的兄弟阿济格和多铎,却是截然不同。

  这也是明末清初更迭时,朝堂之中,像李建泰,冯铨这样在明朝昏庸狡诈的奸臣,到了清朝却成为了干臣的原因。

  而历史上这样的大臣,几乎是陈出不穷。

  前朝的奸臣,在新朝成为名臣能臣的实际,历朝历代都有。

  不是一个人变好了,而是环境的变化,让他们改变了初衷和做法。

  要知道在古代,一个寒窗苦读十年的书生,如果一辈子只考了个秀才。

  那可能是个书呆子。

  但要是再三十岁前后,能够考中进士的人,那绝对是万中无一的人才。

  一个进士,绝对不会是一个书呆子,哪怕某些方面有短板,但某些方面,必然有过人之处。

  入关之后,满清朝廷占领了北直隶,也就是河北,包括山西,河南,陕西,以及甘肃和宁夏大部分区域。

  如今还控制了四川以及湖广的湖北,无论是地盘和人口,都扩大了十倍不止。

  多尔衮身为摄政王,如果没有过人的手段,以及容人的雅量,他绝对不可能掌控朝局。

  而历史上的多尔衮,可以说是奠定了满清一统天下的基础。

  顺治皇帝福临登基才几岁,一直到多尔衮死后,天下基本实现统一。

  这一切多尔衮的功绩,占了一大半,这份手腕和能力,可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够做到的。

  历史上的权臣多了去,最著名的曹操,花费了一生精力,也仅仅统一了北方。

  多尔衮用了不到十年时间,奠定满清一统天下的基础。

  这点就胜过历史上绝大数权臣。

  这一次,面对湖广发生的巨变,他能够抛弃成见,启用肃亲王豪格,就足以说明他心胸的开阔和明智的选择。

  成都府,天府之国,四川承宣布政使司首府之地。

  豪格接到朝廷六百里加急,送到的诏书时,时间已经来到十一月的十三日。

  而这个时候,距离他拿下成都府,击杀张献忠,覆灭大西政权过了一个半月。

  这份诏书,是朝廷二等侍卫,兵部参政,满洲正白旗甲喇章京,觉尔察星讷亲自带人送达的。

  觉尔察星讷虽然官职不高,但却是正白旗人,属于多尔衮的家奴。

  他前来宣召诏书,有两个含义,一是代表多尔衮监军,二是代表朝廷的意志。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肃亲王豪格,平定四川有功,赐予良马百匹,金银各千两……”

  “改封平南大将军,率领军中八旗将士,即刻奔赴武昌坐镇,节制湖广各部人马,为我朝平定江南,再立新功。”

  ……

  一封诏书,洋洋洒洒上千文字,大肆褒扬了豪格在四川一战中的功绩。

  “臣领旨谢恩!”豪格接到的这封诏书,算得上是满清入关以来,第一封承袭明朝格式的诏书。

  虽说是满汉两种文字,但却说明了满清迈出了汉化的第一步。

  “奴才参见肃亲王殿下。”星讷是二等侍卫,这次留下之后,将会以兵部参赞,内大臣的身份,留在豪格身边监军。

  故而在宣读完圣旨后,他立马便向豪格行大礼参拜了起来。

  豪格时年三十出头的年纪,长得十分健壮,脸色黝黑的他,浓眉豹眼,大蒜鼻头,一张厚实的大嘴唇,特别的显眼。

  虽说相貌算不上俊朗,但身为满清亲王,加上长年累月的军旅生涯,让他身上有股强大的气场,十分的有压迫感。

  “说吧,摄政王这又玩的什么把戏?”豪格为人狂傲,对于多尔衮怨念至深,已经到了毫不顾忌礼仪的地步。

  也不怪豪格对多尔衮如此愤恨,豪格作为皇台极的庶长子,一度还是嫡长子。

  从皇台极继承后金汗位之初,就跟随左右,立下赫赫战功。

  皇台极死后,无论是法理和情理,他都是最有资格继承大清皇位的皇长子。

  然而,就因为多尔衮三兄弟的从中作梗,导致他与皇位失之交臂。

  这还不算,失去了皇位的豪格,原本执掌的两黄旗兵权,还交了出去。

  一度他就是一个空头亲王,处处遭到多尔衮兄弟的打压。

  好不容易在支持他们的满洲贵族支持下,他才得以执掌兵权,回到了军中。

  可是多尔衮并没有放过他,只给了他六万人马,就让他出征四川。

  而且还是在夏秋交集酷热的时期,让他从关中出征。

  世人都知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张献忠占据四川各处关隘要塞,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已经有几年时间。

  手中兵马多达二十万,号称五十万大军。

  多尔衮就交给了他六万人马,还不是最精锐的八旗精兵。

  再看看多尔衮对待自家兄弟的待遇。

  多铎率领三十万大军,负责征南之战,也就是山东,江淮这样的江南战区。

  阿济格进攻湖广,江西,统率二十万大军。

  二人不但手握大军,而且还占据地利优势,并且配备了最强的兵马以及豪华战将。

  向孔有德,耿仲明,吴三桂,尚可喜这样汉将就不说了。

  满清名将叶臣,谭泰,宗室博洛,尼堪,那个不是名将。

  反观他豪格,手下除了支持他的鳌拜和索尼外,就是宗室贝子锡翰,额驸布颜代这些地位不高,不受重视的将领。

  事实上也是如此。

  这个时候的鳌拜索尼,都还只是中层将领,出征之前一个是护军参领,一个启心郎。

  护军参领相当于名将三品参将,属于豪格的亲卫保镖头子。

  启心郎只是一个文职,类似与翻译人员。

  因为满清入关后,需要与治理汉人,启心郎就是负责与汉人交接工作的文官。

  可就是凭借着这么一支拼凑的队伍,豪格历时三个月,从关中一路打到了成都,还把张献忠的小命给结束了。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但也足以说明豪格的勇猛。

  然而,历史上的豪格在平定张献忠之后,因为阿济格和多铎两路大军,横推了南明弘光,隆武政权,占领了江南地区。

  豪格被再次剥夺兵权,四川的军权被吴三桂夺走。

  他被调入朝廷继续坐冷板凳,最终在三年后,也就是顺治五年,遭到幽禁而死于狱中。

  可以说豪格身为皇子,一代亲王,这样的结局,无疑是一个悲情的皇子。

  这跟他莽撞,暴躁的性格,也有巨大的关系。

  在他跟随皇台极征战天下之时,作为一个军功赫赫的皇长子,他没有留下仁善之名,从而得罪了满朝文武百官。

  最终在立储的关键时刻,遭到所有人的抛弃,这是他失败的真正原因。

  就像此刻,明知道星讷是多尔衮的人,他没有示好拉拢也就罢了,人家向他行礼,他不让人家起身也就罢了。

  当众就讥讽多尔衮封赏他,是在玩阴谋诡计。

  哪怕这是真的,你好歹也该装个样子,假装不知,事后再清算也不迟啊。

  “啥?阿济格那个狼崽子死了?”

  当跪在地上的星讷,汇报了湖广局势,得知阿济格死了,豪格不惊反喜的大笑道。

  “死得好,死得好,这个狼崽子,就该死。”

继续阅读:第453章 张献忠的义子,陈子龙成就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九品芝麻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