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收复宜城,忠烈营粮尽
明末逐鹿2025-07-28 17:255,534

  豪格的突袭计划,最终还是破产了。

  原因是因为宜城失守的消息,在半夜的时候,送到襄阳,从而让豪格备受打击。

  金励和惠登相都是汉人,他们驻防在宜城,对于汉人的传统新年,自然是不敢轻视。

  加上他们帐下的兵马,包括叛变的王允成,武自强率领的人马,都对除夕这个举国欢庆的节日格外重视。

  虽然他们在二十八日时,就接到汉水北岸,出现了一支万余人的明军。

  很快金励就接到确切消息,这支明军是被他们击败的马进忠所部。

  为此,金励特意叫来王允成,让他安排了一名叫杨继的游击将军,出城前往说降马进忠。

  虽然王允成表示,此举很难成功。

  但金励却淡淡的对他说道:“先礼后兵,说降只是探听虚实,也是对马进忠的一个警告。”

  “让他知道我们对他有防备的,让他不敢轻举妄动。”

  “明天就是除夕了,咱们也该过个新年,让将士们好好庆祝一下。”

  “免得马进忠前来捣乱,影响咱们庆祝新年不是?”

  金励的话得到王允成的认可,这也是他派出杨继前往的原因。

  上午派出去的杨继,傍晚时分顺利回来。

  这让王允成多少有些惊讶,他还以为杨继此去,怕是要凶多吉少。

  毕竟两军已经结下死仇,马进忠很有可能砍了杨继的人头。

  “金都统,王总兵,马进忠说投降不可能,他与我们汉贼不两立。”

  杨继如实把与马进忠见面过程说了一遍。

  “不过,我看马进忠的人马,士气不振,将士们屯驻在五十里外的山村,伙夫正在宰杀战马,似乎军中没有肉食。”

  “准备用战马充当肉食,用作明日除夕夜的肉菜。”

  “而且按照咱们汉家传统,正月初一,是不能见血的。”

  “故而卑职断定,除夕和初一这两天,马进忠应该都会按兵不动。”

  王允成闻言也不由点头附和:“金都统,杨游击说的不错,汉家的传统,也确实如此。”

  “二位之言,我自然是相信的。”金励颔首笑道。

  “我虽然现在入了辽东汉军旗,但十八岁前,我可是江西彭泽人,十九岁那年才跟家父去了辽东戍边。”

  “所以啊,这汉家的传统风俗,我可不比你们知晓的少。”

  心情大好的金励,也不想在除夕上战场拼命。

  而且他现在手中有两万五千人马,又有宜城作为屏障,马进忠区区万余人马,他根本不放在眼里。

  惠登相这会率领一万五千人马,驻守在南漳,二人之所以兵马达到四万之众。

  一来击败忠信营后,王允成率部投降收编了一些明军。

  二来豪格增援了一万多人马给他。

  让他手中的兵力大增,故而他信心十足。

  要是马进忠敢来,他定会毫不犹豫展开反击,让马进忠知道自己的厉害。

  然而,金励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马进忠率领的一万人马,就是一个诱饵。

  因为这个时候,杨衍率领的忠义军,正在汉水南岸,快速向宜城推进。

  二十九日,也就是除夕当天清晨,汉水两岸,大雾升腾,十步之外,视野一片朦胧。

  杨衍率领的四万人马,通过前军营参将何其旻,率领的先头部队连夜搭起的浮桥,与浓雾未散之前,渡过了汉水。

  上午巳时中,也就是十点左右。

  笼罩在大地上的浓雾,在寒风的吹拂下,开始逐渐消散。

  宜城之内,金励率领的人马,正在为年夜饭做准备。

  城头之上,也只有少量的队伍把守。

  突然,寂静的天空之中,划过一道道刺耳的声响,紧接着宜城东南各门,随之响起了剧烈的爆炸声。

  “敌袭,敌袭……”

  城头上的士卒,在看到头顶划过的炮弹,以及身边不断炸响的炮弹时,随之爆发出惊恐的喊声。

  “金都统,明军杀过来了。”

  大营内的金励,这会已经披挂上马,不用汇报,他也明白是怎么回事。

  “快,传令各部上城头,准备战斗。”

  马背上的金励,高举战刀,扬声下令道。

  “金都统,东门、南门外出现了大量明军,至少有数万人之多,而且他们还有大量的大炮。”

  王允成从城门方向飞马而来,告诉了金励一个噩耗。

  “数万人马?我们的斥候都是瞎子聋子吗?为何事先一点消息都没察觉到?”

  金励双目圆睁,表情异常震怒。

  “金将军,南门遭到猛烈炮击,城门已经轰塌,赶快撤离吧。”

  就在金励犹豫不决,是战是退之际,副将张士彦率领一队人马,从南门飞奔来到跟前。

  张士彦是汉军正蓝旗人,现任正蓝旗副都统,授三等甲喇章京。

  此人已经六十多岁,早年曾任辽东巡抚王化贞抚标营副将,授总兵衔。

  王化贞被崇祯问罪砍头后,他转投了后金,并于鲍承先成为二女亲家。

  现在他的两个儿子,包括几个兄弟都在汉军旗担任参领,副都统等将官职务。

  “撤,立即往北门撤退,前往南漳与惠登相汇合。”

  金励倒也果决,眼见情况不对,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即率领城中人马,一路飞奔逃离了城池。

  东门外忠义军阵前,传令骑兵飞马来到杨衍跟前。

  “报,启禀杨总兵,左营已经拿下南门,敌军正在往北门撤退。”

  杨衍点点头,转头看向身旁的副将曹友义道。

  “曹副将,立即率领中军营,前军营展开追击,务必一口咬住猎物,绝对不能让敌人逃脱。”

  “我会随后率军跟进,你尽管追击。”

  “卑职明白。”曹友义拱手一拜,一扯马缰,扬鞭喊道。

  “中军营,前军营随我追击。”

  “来人,传令马进忠率部,即刻进驻宜城,接替我军驻守城池。”

  杨衍紧接着吩咐传令的亲兵一声,这才策马带着后军营的人马,朝着一片混乱的宜城东门走去。

  宜城南边五十里外,一个山村之内。

  接到杨衍军令的马进忠,虽然宰杀了一百多匹战马,但都是一些老弱病残的马匹。

  之所以当着杨继的面宰杀战马,目的就是麻痹对方。

  这一次杨衍之所以能够突然攻击宜城成功,正是他们的存在,吸引了金励的注意力,混淆了试听,让金励手下的斥候,几乎没有防备汉水南岸的情况。

  “杨总兵已经拿下宜城,让我们速速返回宜城。”

  接到杨衍传来的军令,马进忠并没有太过惊讶。

  只从两天前见到卢鼎,得知杨衍的安排,他便知道金励怕是要凶多吉少。

  忠信营三万人马,经过南漳、宜城大败后,如今只剩下一万二千人马,折损了大半。

  王允成和武自强叛变,白良辅和瞿良才战死,各哨的十几名游击将军,千总死的死,投降的投降。

  忠信营已然是名存实亡。

  马进忠也做好了降职受处罚的决定。

  但他没有并没有就此消极,监军使章旷,中军营参将,副总兵衔的卢鼎,也都一直在宽慰他戴罪立功。

  当马进忠率部赶到宜城之时,他并没有见到杨衍。

  因为这个时候,杨衍率领人马,已经前往南漳而去。

  宜城只有忠义军监军使杜濬,后军营参将杨珍,率部留守在城中。

  杜濬字于皇,这个字倒是霸气,他是湖广黄冈人,崇祯十二年便中了乡试举人。

  但后来两次入京赶考都未能高中进士,明亡之后他寓居江南四十年,虽然满清多次邀请他入仕。

  但即便穷的连家中柴火都没有,他却始终坚定不移以明人自居,拒绝为满人折腰。

  他与韩烈帐下的余怀,孙枝蔚等人,都是明亡后的守节志士。

  一生以文学和诗词著称,留有作品众多。

  时年不过三十三岁的他,能够出任一军监军使,也算是年轻有为了。

  “马将军,卢将军,章大人,一路辛苦了,杨总兵走前,吩咐过下官,为你们准备酒肉,让将士们好生过个年。”

  杜濬出人意料的客气和亲和态度,着实让马进忠有些受宠若惊。

  卢鼎之前在钟祥城内见过杜濬,所以没有太过惊讶。

  章旷是进士出身,之前又有官职在身,对于杜濬这个后辈,他则表现的很矜持。

  毕竟身份地位摆在那里,他不可能去迎合一个后辈。

  “有劳杜监军了。”马进忠脸上则是多少有些谄媚,没办法,他现在算是戴罪之身。

  丢了宜城和南漳,损兵折将,按律斩首也不为过。

  “杜监军元日安康。”卢鼎则是拱手送上祝贺。

  章旷面露微笑,在杜濬向他行礼时,作揖回道:“元日安康。”

  “诸位请入营叙话。”杜濬表现的十分客气,没有丝毫怠慢轻视之意。

  这也让马进忠安心了不少。

  虽然之前卢鼎就带回来杨衍的话,让他安心,宜城之败,大将军不会深究,忠信营也会继续保留编制。

  马进忠身为主将,忠信营总兵,降职为副总兵,继续留任戴罪立功。

  这样的处置,马进忠自然是满意的。

  “杜监军,我部经过多日休整,战力已经恢复不少,还请杨总兵能够安排一些军务。”

  在营地大厅上落座,一番交谈过后,急于立功的马进忠,主动请缨道。

  “马将军,不要着急嘛,南漳弹丸小城,杨总兵出马,定可一战拿下。”

  杜濬端起茶杯,喝了口茶轻松的笑道。

  “而且我部斥候,已经联系房县的忠烈营,足够应对前方局面。”

  “你们现在继续休整,等襄阳战事结束后,大将军会给你们补充人马,接下来的战事还多着,不怕没有立功的机会嘛。”

  正如杜濬所言,当他们在宜城喝茶聊天的时候。

  杨衍率领忠义军四个营三万多人马,已经抵达了南漳城外。

  时间也来到了正月初二。

  而这时的房县城内,已经陷入断粮境地的忠烈营,包括刘体纯的人马,王光泰兄弟的人马。

  加起来七八万人马,聚集在这么一个小山城内,已经隐隐有哗变的迹象。

  要不是忠烈营这段时间,经过了严苛的思想教育和军纪约束。

  这会只怕已经无法压制场面。

  “杨监军,将士们除夕夜都没能吃上一顿饱饭,再这样下去,迟早会暴乱,不能坐以待毙了。”

  袁宗第、党守素二人,压抑着内心的烦躁,找到监军使杨文荐和督军参将邵苓芝,看着二人的党守素咬牙道。

  “诸位将军一致同意,下令大掠房县,竹山、保康、竹溪各县……”

  党守素的话语还没说完,邵苓芝率先拍案而起。

  “我不同意,你们要是敢下令大掠各县百姓,请砍了我的头颅。”

  “大将军再三有言,身为一名军人,必须遵守军纪,宁远冻死、饿死,也绝不抢夺百姓衣物和粮食。”

  “杨监军,你是监军使,军纪督查是你的职权,谁要敢违抗,请你下令逮捕治罪。”

  邵苓芝的强烈态度,让袁宗第和党守素一时都有些吃惊。

  杨文荐这会也站了起来:“二位将军,我们的粮草省着点吃,还能坚持三天。”

  “眼下宜都战败已经过去多日,或许大将军派来的人马,这两三天就会赶到。”

  “我认为邵将军说得对,不到最后一刻,我们必须守住底线。”

  “一旦大掠百姓,那就是触犯军纪,这样的后果,你我都承受不起。”

  “还请二位将军三思啊。”

  面对杨文荐和邵苓芝强烈反对,袁宗第与党守素交换了一个眼神,最终袁宗第还是点头道。

  “那就再坚持三天,三天之后若没有消息,就地筹粮,之后有什么罪名,我一人担着。”

  袁宗第也不是一个没有担当的人,大掠百姓,说实在他没有什么心理负担。

  起义造反十几年,这样的事情,他们这些义军可没少干。

  虽然他们都是一群优秀的将领,但在民生生产方面,促进金融经济等内政上,他们的能力远不如一个文官。

  这也是历史上,他们在夔东抗清十余年,最终弹尽粮绝的原因。

  只有破坏力,没有生产力,能够坚持十年之久,这已经是十分了不起的壮举了。

  对于掠夺百姓,筹粮一事。

  袁宗第是支持的,但党守素,张鼐和刘芳亮三人却是反对的。

  王进才,蔺养成,谷可成,包括刘体纯、吴汝义、王光泰等人,也都支持。

  这帮义军出身的将领,早习惯了流寇般的日子,有这样的想法也不奇怪。

  当袁宗第和党守素走出杨文荐营房时,众将无不是眼神炽热的迎了上来。

  只要袁宗第一声令下,他们就会率领兵马,对房县城内的百姓,展开一场掠夺。

  “杨监军有令,再坚持三天,谁要敢抗命,杀无赦!”

  袁宗第面色严肃,目光凌厉的看着在场的众将,语气坚定的说道。

  “卑职等遵命!”虽然心下失望,但众将却不敢反驳,这个时候的袁宗第作为主将,拥有绝对的权威。

  当然他的权威,不是来自个人,而是来自手中的三万将士。

  党守素,刘芳亮都是军中宿将,他们本就是坚定支持军纪军法的执行者。

  而监军使杨文荐,督军参将邵苓芝,是朝廷的使者,背后站着的是朝廷,是当朝大将军。

  一旦违反军令,要么接受军法问斩,要么叛逃成为叛徒或者钦犯。

  正月初三,已经连续五天,每天只能吃两顿粥饭的将士们,都有些无精打采躺在营地,保存着体力。

  袁宗第犀利的眼神之中,取而代之是无法消散的忧虑。

  “老党,芳亮,再这样下去,真要压不住了啊。”

  吃了一碗米粥汤,独自饿的咕咕叫的袁宗第,一脸的严肃。

  “这么多年都熬过来,再忍忍吧。”党守素知道袁宗第要说什么。

  刘芳亮舔了舔嘴唇,强作轻松的笑道。

  “可不是嘛,再苦还能有当年潼关南原鏖战苦吗?”

  说到潼关南原之战,谷可成和张鼐二人,眼皮也不由跳了起来。

  那一战,李自成率领的中权亲军,十万主力大军,遭到时任五省总督洪承畴,以及陕西巡抚孙传庭的联手围攻,最终全军覆灭。

  最后李自成带着十八骑突围而出,逃入商洛大山蛰伏了半年才得以东山再起。

  最艰难的时候,因为没有粮食吃,他们真的吃过战死的士卒。

  在座的袁宗第,党守素,谷可成,张鼐,还有刘体纯,马世耀、辛思忠都是当日十八骑的幸免者。

  “芳亮兄说的对,咱们现在是明军,是保家卫国的军人,决不能做祸国殃民之事。”

  被激起血性的张鼐,谷可成拍案而起,突然扬声发表了自己态度。

  而隔壁桌上的刘体纯,马世耀、辛思忠几个,因为刚刚归附明军,原本还没有多少归属感。

  但刚才几人的谈话,他们却听了个清楚。

  眼下军中还有三千多匹战马和运输物资的骡马,真要到了那地步,杀了这些战马骡马也能够支撑两天。

  总比掠夺百姓要强,一旦掠夺百姓的口子开了,后患显然是无穷的。

  这帮义军在撤出京师时,为什么会一败千里,最大的原因虽然是根基不稳。

  但他们几十万人马撤往关中时,军纪败坏,为了筹措粮草,几乎是一路烧杀抢掠,致使民心尽失。

  正在所有人为前途发愁之际,邵苓芝从营房快步冲了进来。

  而他身后跟着一道身影,赫然是前不久来过的参将李师膺。

  “诸位将军们,你们看,是谁回来了?”

  激动的邵苓芝,话音刚落下。

  李师膺越众而出,拱手向大家行礼拜道。

  “诸位将军们,元日节安康。”

  “大将军让李某向你们表达除夕祝贺,你们辛苦了。”

  李师膺的出现,让在座的众将无不是眼前一亮,袁宗第率先回礼之余,有些激动的问道。

  “李参将,可是大将军派人送来了粮食?”

  在众人的目光注视下,李师膺有些歉意的说道。

  “粮食我没有带来,但是我要告诉诸位的是,大将军派遣忠义军,已经对宜城展开了攻击,并且三天之内,一定会打通南漳通道。”

  “最多三五天,粮草就会运上来。”

  “考虑到你们可能缺粮,大将军钦定的荆南将军杨衍总兵,允许你们向百姓借贷粮食。”

  “凡是借取的粮食,一律打上欠条,等过几日粮草运上来后,按照利息还给百姓。”

  “但是有一条前提,必须说服百姓,而不是劫掠百姓,谁要敢对百姓用强,军法严惩不贷。”

  李师膺的话语刚落下,营房之内的众将,无不是激动的拍手鼓掌,一瞬间整个营房内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继续阅读:第475章 收复南漳,城下交锋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九品芝麻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