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除夕新年,敌我举动
明末逐鹿2025-07-28 17:235,616

  “大将军,末将前来报道。”

  人还在走廊外,声音便传了进来的杨衍,身形紧随着走进了屋内。

  “杨兄不必多礼,喝口热茶暖暖身子。”

  韩烈微笑起身,邀请杨衍在火炉旁坐下的同时,还亲手给他倒了一杯热茶。

  “谢大将军。”杨衍笑着接过茶杯,抿了一口茶,看着韩烈问道。

  “是不是有什么紧要任务?”

  “知我者,杨兄也。”韩烈点点头,把刚才接到的紧急军报,递给了杨衍。

  “这帮降将,就是一群没骨气的废物,尽给大将军添乱。”

  看罢手中的军报,杨衍冷哼一声,沉声说道。

  “大将军请下令吧,末将连夜出发,奔赴宜城,保证拿下宜城和南漳,把忠烈营的人马,接应出来。”

  与杨衍说事,韩烈几乎不用多费口舌。

  基本上韩烈一开口,杨衍总能明白韩烈的心意,并且毫不犹豫的坚决完成。

  这也是韩烈总喜欢,把杨衍留做救火队的原因。

  忠义军的人马,多是山东,江淮子弟,个个身强体壮,训练有素,军纪严明,也是韩烈帐下最早成军的队伍之一。

  杨衍身为将门世家出身,能文能武,头脑聪明,最重用的一点,他对于韩烈绝对忠心。

  用他的话来说,我杨衍可以随时为大将军去死。

  “杨兄出马,我肯定是放心的。”韩烈点点头,对刘楗吩咐道。

  “起早任命文书,任命杨衍为荆南将军,节制荆南各府州,包括忠烈,忠信各营人马。”

  “三品以下文武官吏,可以先斩后奏。”

  “主公,请过目。”刘楗写好文书之后,韩烈亲自过目,盖上大将军印玺。

  “杨兄,时间紧,任务重,回去准备一下,明日凌晨出发。”

  “此去宜城,路程遥远,但我只给你五天时间,必须在年初二杀到宜城,初五前拿下宜城和南漳。”

  “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胜利的捷报。”

  “如果你们军打完了,我就把忠烈,忠信营解散,给你补充兵源。”

  “总兵,参将、游击降职留任千总,把总。”

  接过军令的杨衍,听着韩烈郑重的话语时,也是神色凝重的起身应道。

  “请大将军放心,末将绝不掉链子,保证完成使命。”

  拉着杨衍的手,送他走出大厅的韩烈,有些不舍的抱拳作揖告别道。

  “杨兄,一路保重!”

  “大将军,我们襄阳再见!”杨衍后退一步,躬身作揖拜道。

  看着消失在夜色中的杨衍,一旁的刘楗,孙思克无不为韩烈,与杨衍之间的兄弟情怀所感动。

  “大将军,杨总兵已经走远了。”

  眼看着杨衍已经走远,韩烈始终站立在门口不动,刘楗忍不住提醒道。

  “杨兄此去,风餐露宿,日行百里,任务艰巨,苦了我们的将士们啊。”

  韩烈叹了口气,今天已经腊月二十七日,再过两天就是除夕夜。

  可现在几十万大军,却只能在征途之中,这样的日子,对于全军将士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磨难。

  “这一仗打完,无论如何,也要让各军休整三五个月,否则将士们必然要怨恨我韩烈了。”

  转身走进屋内的韩烈,心志却是更加坚定了起来。

  “荩臣,立即传达军令,命令随州的万骑军,神机军,神武军接令之后,立即向襄阳进发,告诉全军将士们,这一仗打完,我为他们请功封赏。”

  “向全军喊出口号,拿下襄阳城,回家过大年。”

  “末将遵命。”孙思克拱手一拜,正要离开之际,韩烈再次说道。

  “还有,命令亲卫营各营人马,明早开拔,向襄阳急行军。”

  “是!”

  孙思克答应一声,再次转身急匆匆而去。

  “公愚,你也带诸位同僚下去休息,明早还要启程。”

  紧接着韩烈又对刘楗吩咐了一声。

  “卑职告退。”刘楗身为参军府主薄,帐下可是管着一支三百多人的文吏队伍。

  杨衍率领忠义军的人马,于次日天色刚刚放亮,便率先离开了安陆城。

  他的行军路线是走承天府,然后沿汉水北上,直击宜城。

  全程大约四百六十里,五天时间要赶到,平均每天需要走九十里。

  这对于大部队行军来说,绝对属于急行军状态。

  但是,昨天夜里杨衍就亲自到各营,各哨做了动员令。

  各营参将,各哨游击将军,又召集千总,把总开了动员会议。

  故而,全军将士对于这次急行军,不敢说百分百没有怨言,但至少大部分将士,还是十分积极乐观态度。

  第一天行军,忠义军超额完成任务,一口气走了一百二十里,当天夜里在京山县宿营。

  第二天又走了一百二十里,赶到承天府附郭钟祥县。

  这个时候,承天府已经被湖广总督衙门和巡抚衙门接管。

  湖广都司总兵李来亨,也派了一支守备营驻扎在城中。

  忠信营中军营参将卢鼎,率领从宜城突围出来的三千多败兵,也在城中驻扎。

  双方见面之后,杨衍与卢鼎进行了一番促膝交谈。

  “宜城不过是一座小城,城郭不固,杨总兵有火器助阵,定可攻坚破城。”

  谈话结束之后,卢鼎也是一扫连日的颓废,精神振奋的说道。

  “卢将军,辛苦你跑一趟荆门州,传我军令,让马总兵、章监军率领忠信营各部,立即沿汉水北岸推进。”

  “记住,要大张旗鼓,摆开阵势,吸引宜城方向之敌。”

  “我率领大军走汉水南岸,在孔湾渡口渡河,打宜城之敌一个不备。”

  通过与卢鼎的交流,杨衍对于接下来行程,尤其是汉水两岸地形地貌,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尤其卢鼎的很多建言,让杨衍大为赞赏,认为他是一个难得的将帅之才。

  杨衍的行军迅速快,韩烈的速度也不慢。

  当他率军抵达汉水南岸,孔湾渡口之时。

  韩烈率领亲卫营,也赶到了枣阳城内。

  枣阳距离襄阳城,只有一百五十里路程,也就是一天半的时间。

  而这个时候,万骑军,神机军,神武军的九万多人马,则已经抵达襄阳城外的白河北岸。

  “明早就是除夕夜了,荩臣,公愚,你们今晚辛苦一下,陪我到各营给将士们拜个早年。”

  “还有,让伙夫房安排白菜猪肉饺子,汤圆等食物。”

  “酒肉要管够,要让将士们今晚吃好喝好。”

  弘光元年的最后一天,韩烈率领亲卫营的将士,在枣阳城内驻扎。

  刚进入城中,韩烈便叫来孙思克,刘楗二人,好生叮嘱了一番。

  “还有,把我们准备好的红绳准备好,每个红绳串上五文钱。”

  “我要亲自给将士们,连夜发一份压岁钱。”

  这个时代的压岁钱,主要是红绳串铜钱,主要是赐给孩子,寓意吉祥‌平安如意。

  到民国时代,才有了红包包压岁钱的习俗。

  而华夏历史上,压岁钱这个习俗,早在汉代就出现了。

  当时叫做厌胜钱,主要是孩童佩戴玩赏,具有避邪的寓意。

  从安陆出发之际,韩烈就计划在枣阳过除夕,所以沿途在安陆,随州几个府州大城之中。

  韩烈安排刘楗手下的文吏,准备了一大批红绳,并兑换了二十万文铜钱。

  “主公放心,一切都在准备。”

  刘楗和孙思克恭声回道。

  亲卫营作为韩烈的嫡系禁卫部队,平日里待遇就比别的队伍好。

  因为他们肩护的使命更重,大家也没有意见。

  韩烈对待将士们,也向来大方宽和,只要不违背军纪,他对士卒向来都是十分仁厚。

  发放压岁钱,虽然只是五文钱一个人。

  但对于这个时候,来自五湖四海的将士们来说,显然能够减少他们的思乡之情。

  让将士们酒肉管够,全城举办篝火宴会,迎新去旧,这也能够凝聚人心。

  虽然在前几天,韩烈提出的拿下襄阳城,回家过大年口号,有些迟了。

  但对于现在已经抵达襄阳东门外,白河南岸的万骑军,神机军,神武军来说,还是起到不小的激励效果。

  前线的三军将士,无法向在枣阳城内的亲卫营一般,享受着酒肉管饱的快乐。

  但除夕夜当天,白河南岸的三军人马,联营十余里,点燃了如星辰般耀眼的篝火,共同庆祝了一个格外的新春佳节。

  这一次,三军齐聚南岸结营,韩烈依旧任命了张名振为主帅,罗平安、崔定国为副帅,共同协助作战。

  白河南岸营地,几乎与襄阳隔河相望。

  间隔不足十里距离,隆冬时节的白河,河水虽然冰冷,但枯水期的白河,河面仅有两三百米,很多河段水深仅有一米不到。

  白河发源于南阳府,途径唐河、新野流入襄阳府,故而又叫唐白河。

  在春夏汛期时,这条河流的河面,最宽处达到两千米,水深可达十米。

  这也是襄阳城东门外的重要屏障。

  而襄阳城的北门和西门外,则有汉水绕城而过,从而形成一座内陆大城,三面环水的结构。

  这也是襄阳易守难攻,加上扼控南北的地理条件,从而致使襄阳自古以来,成为天下最重要的军事要地之一。

  襄阳在历代争霸之中,是仅次于中原东西二都,也就是长安、洛阳的军事要地。

  军事地位与东面的徐州,可并称天下双子星城般的存在。

  地处白河前线的各军将士,虽然举行了盛大的苟活迎新晚会。

  但却没能喝上酒,毕竟身处战场,喝酒无疑存在巨大风险,一旦喝醉,敌人发动袭击,那就是要命的。

  为此,张名振,罗平安,崔定国三人,严厉饮酒,并且带领众将,在各自的营地亲自巡视,参与将士们的篝火晚宴。

  “弟兄们,今天是元日节,我知道大家肯定都想家了,尤其是有家室的兄弟,肯定更想回到家中,孩子老婆热炕头。”

  “说实在,我张名振也是这么想的。”

  来到中军营地前的张名振,扬声开始了他的讲话。

  “但是,我们是军人,军人的使命是什么?”

  “是保家卫国,是保卫我们国家不被外敌入侵,是保护我们的家小不被敌人杀戮凌辱。”

  “这一路走来,大家想必有目共睹,建奴鞑子烧杀抢掠,致使无数的乡民,饱受战乱之苦,妇女被凌辱,家园被毁坏。”

  “这样的惨剧,是我们国家的耻辱,是我辈军人的耻辱。”

  “国仇家恨,必须用血才能洗清。”

  “今天,不单单是你们,在这战场外庆祝佳节,大将军也在我们身后的枣阳城内,最迟后天一早,他就会赶到大营。”

  “他将会率领我们,攻克襄阳城,杀光城中的建奴鞑子,为我们的同胞报仇雪恨。”

  “还有,我要告诉你们,现在整个荆襄大地,有二十万兄弟跟我们一样,风餐露宿,庆祝新年。”

  “还有十万民夫兄弟,在路上奔波,为我运输钱粮。”

  “为了胜利,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勇往向前,不破襄阳,誓不罢休。”

  张名振的这番演讲话,不是他临时起意的,而是神机军的监军使顾炎武写的演讲稿。

  并且传达给了各营参将,现在每个营地内的将军,都在声情并茂的演讲,鼓舞三军将士,坚定信心,勇往向前。

  白河南岸仅十万大军,联营十几里,点燃的篝火亮如星辰。

  白河北岸的襄阳城头,因为平原的地貌,站在城头之上,远远看去,南岸的明军大营,篝火点点,照耀了半个天空。

  尤其是营地内,不断传来的呐喊之声,引得城头上守军,时不时注目。

  问询赶到城东城楼上的豪格,吴三桂,尚可喜,索尼、鳌拜、沈志祥等一帮清廷大将,看着眼前的情景,脸上无不是泛起了一抹凝重。

  反观城头之上,十几万守军人马,因为准备不足,加上建奴鞑子,对于汉人的元日节并不重视。

  因为刚刚入关,满洲女真人有自己的祭祀萨满节日。

  所以对于汉人的元日节,元宵节这些传统节日,这会几乎不怎么关心,一直到天下统一,汉化过后的女真人,才正式过上了汉人的元日节,也就是传统的新年。

  豪格作为满清肃亲王,他本身就讨厌汉人,是一个坚定的女真建奴思想的捍卫者。

  在他眼里除了女真人外,无论是蒙古各部,还是汉人,包括渤海人,亦或者辽西半岛的朝(鱼羊)李氏王朝,那都是下等人。

  这也是豪格不得人心,失去皇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知道皇台极称帝时,把金国改为大清国号后,满清朝廷之上,汉人的地位和官职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汉军八旗的兵力,比满洲八旗多了几倍,汉军旗的都统大将,更是成为满清的主力。

  而在朝堂之上,范文程,宁完我,罗锦绣,鲍承先等人,无不是受到重用,成为朝堂宰相级别的人物。

  豪格性格残暴,对待汉人打骂鄙夷,早已经人尽皆知。

  这样的人在汉人文官之中,包括汉人武官之中,其实都不得人心。

  这些汉人虽然没有左右皇帝人选的权利,但他们却可以左右朝堂那些女真贵族的能力。

  就拿眼下的情况来说,襄阳城内的清军,总兵力高达十三万,另外还有六万裹挟的青壮,以及城中的二十万汉人百姓。

  而满洲和蒙古将士只有三万余人,他们不过元日节也就算了。

  可对于几十万汉人来说,元日节那可是他们的传统节日啊。

  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佳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

  这样重要的节日,几十万汉人无法庆祝,百姓家家户户闭门不出,只能躲在家里瑟瑟发抖。

  城头城内的汉军将士,也只能吃着残羹剩饭,这样的日子,原本忍忍也就算了。

  可城外的明军营地是什么情况呢?

  近十万人马,参加篝火宴会,热闹非凡,而且时不时还有汉家的歌声传来。

  俗话说的好,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熟悉的汉家歌声,时不时地传到城头守军耳中,对于这些在除夕夜,还过的冷冷清清汉军将士来说,显然是巨大的心灵情感打击。

  “孙哥,俺想俺爹娘了,也不知道他们现在过得好不好。”

  城墙内一处避风口,十几名值守的汉军士卒,小声的说起了家乡话。

  这支十一人的队伍,是一什人马,他们都是山西人。

  “小杨,别多想,能活着就好。”小杨口中的孙哥,是个四十岁上下的中年大汉,他原是宣府的明朝世袭军户。

  李自成入京前,宣大总督王继谟退守京师途中被义军所杀,他成为大顺军俘虏,后来李自成败北,他又跟着投降了满清。

  这样的情况在明军之中,尤其是边镇明军之中,是十分普遍的情况。

  对于这些底层士兵来说,正如孙哥所说,能活着就好。

  “唉,大明怎么就亡了呢?前些年虽然苦,但好歹过年能够吃顿好的,跟家人通信联络。”

  队伍之中,又有一人叹了口气。

  这一声感叹,一下子引起不小的共鸣。

  这一什士卒,都是底层边军出身,以前在边镇当兵,虽然也辛苦劳累,但好歹还算安稳,可现在呢?

  从宣府大同到关中长安,再到湖广,转战数千里,身边的兄弟,死了一批又一批。

  现在连过个年,都只能吃残羹剩菜,这日子更没有了盼头。

  城头上这个小队士卒的抱怨声,不过是襄阳城内的汉军缩影。

  十几万汉家将士,这一刻心底无不生出了怨恨之情。

  东门城楼之上的吴三桂,虽然没有听到将士们的抱怨和议论声。

  但白河南岸明军营地内,不断传来的汉家歌声,却让他的脑海之中,突然冒出了一个个成语。

  “四面楚歌,十面埋伏,垓下之围……”

  脑海之中不断冒出不好想法,让吴三桂的脸色,愈发有些阴霾。

  而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豪格,却突然冷声道。

  “明军这般狂欢,实在欺人太甚,不还以颜色,岂不是让明蛮小觑我等?”

  “平西王,是不是派兵突袭一阵?”

  被豪格突然点名的吴三桂,眉头微皱,连忙拱手托词道。

  “肃亲王殿下,今日是除夕夜,我汉家先祖留有祖训,年初一杀生见血不吉,还请殿下明鉴。”

  “平西王这是畏战啊。”豪格不满的回了句,转头看向鳌拜。

  “你怎么看?”

  “奴才认为可行。”鳌拜圆滑的应道,但紧接他话锋一转。

  “不过,这个时候明军士气正盛,必然有所防备,突袭未必能够得手,奴才认为在黎明前夕,发动突袭更为妥当。”

  索尼这会也附和道:“明军今日狂欢,必然有所防备,但狂欢过后,必然疲惫,黎明前发动突袭,即便无法取胜,也不会陷入困境。”

  豪格想了想随即点头:“那就这么办,你二人部署一下,希望天亮后能够收到你们的捷报。”

继续阅读:第474章 收复宜城,忠烈营粮尽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九品芝麻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