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研究改良火器之法
明末逐鹿2025-07-28 17:242,111

  火器局从成立,到准备工作,足足持续了一个月时间。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不是没有道理的。

  即便有毕懋康,毕懋良二老这样的火器专家坐镇。

  但是从无到有,要筹备一条生产完整的生产线。

  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前期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搭建火器厂房,火炉,铁床等等生产工具。

  这个时代的枪管生产,铸炮炮管,采取的工艺,主要是浇灌法。

  但韩烈提出了利用水压,采取水压冲床的办法。

  让毕懋康和毕懋良兄弟大受启发。

  毕懋康的儿子毕熙志,毕懋良的儿子毕登辅,毕登翰,也都正值壮年。

  加上毕家的几名老仆,也都是火器制造的技术骨干。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加上韩烈的设计灵感。

  比如用煤炭,用风箱,烧窑炉,增加温度,从而烧制出更优质的钢铁枪管,从而起到更耐用的效果。

  从五月初开始,到六月下旬,差不多两个月研制生产。

  虽然早在六月初旬,就生产出第一把燧发枪。

  但韩烈试过之后,却对这款枪不大满意。

  因为韩烈发现,这款燧发枪,虽然引火装置,虽然从火绳点火,改成了燧石撞击,可本质上还是火绳枪。

  火绳枪在元朝在已经发明,在明初就开始发扬光大。

  明成祖朱棣的神机营,就有成建制的火铳火器兵马。

  韩烈亲自实验射击之下,发现这款毕懋康称之为自生火铳的火器。

  射程最高只能达到一百五十步,准确度的稳定,最多只能达到五十步。

  这样的火器,杀伤力固然不弱。

  但两军交战的时候,你的保证敌兵都是步兵,速度缓慢,这才能保证火器的杀伤力。

  其次,因为是前装装弹,为保证弹药的装填顺利,士兵还要装备线条把弹丸,插入枪管底部。

  这样一番操作下来,韩烈计算过时间,平均两分钟,最多能够发射出三颗子弹。

  如此射击速度,比弓弩都不如。

  显然,这不是韩烈想要的武器。

  要知道,韩烈今后所要面对的敌人,那可是建奴八旗骑兵。

  拿着这款枪支,去对付来去如风,以速度见长的骑兵,那不是去找死吗?

  “毕老,你有没有想过,对弹丸,枪管,击发装置,进行全面改良呢?”

  “比如,这燧石击发,是不是改进为纸火帽,或者亚麻布压装?”

  “还有这弹丸,能不能改进为圆锥形,从而便于装填,并增加射击的稳定性?”

  “再有这枪口,可以适当缩短,改成一米二左右,这样装弹是不是更方便一些?”

  当拿到第一款成品燧发枪后,针对这支枪的缺陷,韩烈毫不犹豫的指出了改进的地方。

  韩烈前世身为一个历史学者,对于近代火器的发展历史,也有一定的研究。

  火枪的历史,在华夏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

  大明一朝火绳枪的应用,更是达到历史世界的水平。

  但可惜的是,随着大明的灭亡,满清的崛起,火器被建奴鞑子,束之高阁。

  在西方列强大力发展火器的二百年中,腐朽的满清王朝,火器研制,完全可以说不进反退。

  要知道明末时期,大明朝就能够自主生产燧发枪,红夷大炮等先进火器。

  当时的西方列强,科技水平也就跟大明不相上下。

  甚至葡萄牙人在澳门铸造的铁炮工艺,都是靠华工工匠研制出来的。

  当时的葡萄牙人,也只掌握了铜炮制造工艺。

  相比起铜炮,铁炮造价低廉,成本大大降低,为大规模的生产,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毕懋康,毕懋良兄弟,在明末的火器造诣上,绝对不逊色西方的火器专家。

  这兄弟俩对火器的研究,之所以这么成功。

  跟大科学家徐光启,利玛窦有没有关系,历史没有明确记载。

  但是毕懋康和毕懋良兄弟,中年时代。

  在朝中为官的年代,正是徐光启和利玛窦风光无限的时候。

  对于韩烈提出的改良问题,毕懋康和毕懋良,也都十分感兴趣。

  “庆之,你这套理论,有什么根据没有?”

  “比如采用纸火帽,进行击发引爆,具体该怎么操作呢?”

  毕懋康并没有因为韩烈提出的改良,有丝毫的不快,反而兴致勃勃。

  对于研究了火器一辈子的他们来说。

  若能够制造出更先进的火器,他们就是豁出性命,也会毫不在乎。

  韩烈虽然知道滑膛枪和线膛枪的击发原理,主要体现在击发装置。

  但具体的要怎么做,他也说不上来。

  毕竟他也纸上谈兵,并没有实践操作过。

  “二老,具体的步骤,我还真不清楚,但是我知道西方的红毛洋人,现在肯定掌握了这项技术。”

  韩烈苦笑一声,有些惋惜的说道。

  毕懋良闻言,迟疑的说道:“汤若望那个传教士,不是在京城吗?”

  “我记得你他写过一本《火攻挈要》,其中有很多的火器铸造之法。”

  “可惜这书还没有刊印,没能具体一观。”

  “汤若望?”韩烈一拍巴掌说道。

  “我怎么把这个人忘了。”

  “毕老,现在汤若望在京城情况处境如何?能不能把他找来帮忙?”

  有些期待的韩烈,看着二毕问道。

  毕懋良摇摇头说道:“庆之,这只怕不可能,那汤若望是坚定的传教士,现在他在工部,挂着主事官职。”

  “这是陛下钦封的官职,并允许他在京城,合理传播西洋教。”

  “为了传教,他什么都可以做,你无权无势,想要他放弃京城机会,来你这里给你制造火器,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倒是他著作的书,倒是可以想办法,从京城弄来研究一下。”

  “此事我来想办法吧。”韩烈点点头,表示认可毕懋良的说辞。

  “庆之,你也不必着急,关于改良枪支的技术,既然有思路,那就难不倒老夫。”

  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火器专家,毕懋康却是信心十足。

  “硝化甘油既然能够制造出更强大的炸药,那老夫就一定能够,制造出庆之,你所想要的燧发滑膛枪。”

  硝化是火药的重要配方之一,但在岛上这一个月时间内。

  韩烈从油脂之中,提炼出的甘油,与硝化配比,制造出的炸药包。

  对于玩了一辈子火器的毕懋康,毕懋良兄弟,无疑打开了一道新的科学大门。

继续阅读:第38章 大明的滑膛燧发枪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九品芝麻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