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韩烈这段时间,也一直在万福岛上,跟着毕懋康一大家子,学习火器研究。
而通过脑海之中的科学知识点,韩烈从猪油,皂角,鱼油等油脂之中。
不但提炼出了甘油,还制造出了肥皂。
甘油与硝石的碰撞,引发的化学作用,就是TNT炸药。
而肥皂这小玩意,在古代绝对属于畅销品。
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大明朝,无论男女,都有一头长长的头发。
在这个没有洗发水的年头,洗发一直是件不小的难题。
虽然古人洗头也会用自己的办法。
比如用淘米水,皂角水冲洗头发,但想要把一头乌黑长发洗干净,依旧不容易。
但一块肥皂,却能够轻松解决这个问题。
尤其是当一块肥皂,加入一些花香味道之后,那更是人人喜爱的高档物品。
要是推入市场销售,那经济效益,绝对不会太差。
不过,韩烈暂时并没有,对肥皂进行销售。
只是暂时在内部进行消化使用。
因为对于他来说,眼下最重要的事情,依旧是铸造出,能够大规模,装备军队的燧发枪火器。
还有那便于移动的小口径红夷大炮。
转眼四十天过去,投资了十万贯钱财,制造出来的第一支燧发枪。
却没有达到预期,虽然韩烈表面上很平静,但内心多少有些失望。
好在毕懋康在韩烈的提议下,拓展了思路。
已经古稀之年的毕懋康,与兄长毕懋良,带着几个儿子,还有家中老仆。
以及招收的一百多名学徒,随即再次投入研发之中。
又是一个月时间过去。
这时,时间已经来到崇祯十五年的八月中旬。
因为中秋佳节将至,因为长时间没有回家。
韩烈只能返回了东鱼屯,准备跟家人过个中秋节。
陈圆圆这段时日,倒是一直陪伴在他身边。
在这段时间内,韩烈虽然忙于研制火药。
但也没有忘记,当初藏匿在安山闸,汶水堤芦苇荡的那一万五千两银子。
这不在早在去万福岛的时候,他就安排陈长林,带人运回了百户所。
为了研发火器,这两个多月内,韩烈光铜铁矿石,就存了三十多万斤。
加上煤炭,木材,木炭,还有硫磺,硝石等物资。
足足花费了八十万贯钱财。
而对万福岛的改造,以及火器局的基础建设,又花费了十万贯铜钱。
五千士卒日常吃住开销,两千多民夫的开支,还有兵器甲胄的打造,以及俸禄。
又花费了十万贯钱财。
这么一来,韩烈手中的钱财,犹如流水一般减少。
现在他手中的钱财,虽然还有九十万贯,但要是照这样使用,金山银山都不够消耗。
为此,当初藏得的那一万五千两银子,别看跟他手中的钱财相比,微不足道。
可再手上拮据的时候,那也是一笔巨款了。
不过,储存了这么大批材料。
足够韩烈打造一千门火炮,三五万支火枪和弹药储备。
暂时,也不需要再买材料了。
这次韩烈返回东鱼屯,除了看望父母,陪伴家人过中秋节外。
还有一个重要目的,那就是把手中剩下九十万贯钱财,继续花费出去。
“二位掌柜,怎么样,与本官的生意,做的可否满意?”
在巡检司衙署大堂内,韩烈热情的笑着,招呼赵良才,左万民落座。
两人这几个月,为韩烈买办物资,这一来一回之下,着实赚了不少钱。
加上韩烈的照顾,他们走私的一些货品,就足够他们赚的盆满钵满。
“承蒙大人提携,我等感激不尽。”
赵良才和左万民连忙拱手行礼。
“二位掌柜,我手中还有一批买卖,要交给你们。”
“不知二位可感兴趣?”
韩烈的话语刚落下,赵良才和左万民立马就点头说道。
“大人只管吩咐,小的义不容辞。”
韩烈也没有客气,当即说道:“如今秋收已经开始,据我所知,今年山东各府州的秋粮收成还不错。”
“我要你们把兖州,东平,济南府各地的粮食,都给我收回来。”
“我会给你们八十万贯钱,直到把钱财全部花费完。”
“这事要在十一月前,全部完成,能不能办到?”
韩烈为什么要收粮食,有两个原因。
那是他知道历史走向,建奴鞑子即将入侵山东,而建奴鞑子入侵山东的目的,不是为了占领城池。
而是劫掠钱财,粮食,人口等物资。
建奴鞑子的劫掠,势必给山东造成巨大的损失。
到时候必然有大批的流民百姓。
韩烈无法阻止建奴入侵,但他可以储备粮食,接济百姓。
同时减少建奴的收获,只要他把粮食收了,建奴劫掠的粮食就会锐减。
可以说韩烈这一招,也是坚壁清野的一种办法。
只是人微言轻的他,无法上奏朝廷,在山东布置重兵,去预防建奴的入侵。
“大人放心,有运河这条运输线,三个月内,我二人,定然给大人把粮食收回来。”
之前韩烈给了他们六十万贯钱财,收购铜铁等物资。
他们每个人赚了三万贯,加上挟带的私货,这几个月,二人至少赚了十万贯钱。
这一次,韩烈再次拿出八十万贯钱。
要收购粮食,这对于二人来说,显然是泼天富贵。
“好好干,这笔买卖干好了,我保你们一个官商帽子。”
韩烈点点头,招呼二人喝了一会茶。
具体商议了一些细节,这才让罗大福,带人跟着他们离去。
“二哥,这笔钱花出去,咱们手中,就剩下十万贯钱了。”
薛广虽然知道,韩烈这是在为朝廷办事。
因为韩烈跟他解释过,这是锦衣卫奉了皇命办差。
对此,薛广倒也没有怀疑,韩烈另有所图。
“妹夫不必担心,这是皇家的钱财,你只管记好钱财账目便是。”
这几个月薛广在巡检司,负责政务账目往来,倒也做的井井有条,几乎没有出现差错。
郭虎负责巡检司的治安,陈长林带着王平,负责训练百户所的士卒。
大家各自分工明确,把东鱼屯管理的井然有序。
韩烈笑笑,并没有给薛广多解释。
“怎么样,今年的秋闱,你还要参加吗?”
在返回百户所路上,韩烈关心的问了句。
“不参加了,吴知县那边,已经安排好了,秋闱结束,我就可以获得监生资格。”
“到时候由吴知县推荐,我就可以正式上任巡检使一职。”
“这不比我走科举强多了嘛。”
通过这几个月的历练,薛广明显成熟了不少。
科举之路由多难,他心里很清楚。
即便这次高中举人,但想要考中进士,他几乎不抱希望。
而考科举的目的,无非是进入仕途。
如今可以换条捷径,直接出任九品巡检使做官。
除非他是傻子,才会继续去埋头苦读。
“你能这么想,我很高兴,说明你成熟了,以后好好干。”
韩烈欣慰的点点头,他最担心的是这个妹夫好高骛远,眼高手低。
现在见他如此踏实,韩烈也就放心了。
他相信只要有他在,这个便宜妹夫,只要踏踏实实的跟着做事,未来的前途,只会是一片光明。
中秋节前一天傍晚,姐夫李元忠一家人,也从济宁赶到鱼台。
一家人热热闹闹的过了团圆的节日。
韩烈与姐夫李元忠,一直都有信笺往来。
济宁卫千户严忠,这几个月夜干的不错。
千户所如今已经有一千人马,并对济宁境内的几股匪徒,进行了一番围剿。
收获也是颇丰,这也让姐夫李元忠这个百户,日子过得舒服了不少。
“姐夫,兵马的训练,一定不能松懈。”
“如今辽东的建奴,蠢蠢欲动,中原的蚁贼,又虎视眈眈。”
“咱们在地方上,一定要牢牢控制好军队。”
“因为只有军队,才是我们的立身根本。”
“这次就让我姐还有孩子,都留在鱼台,年底在回去。”
对于韩烈的话,李元忠深信不疑。
“行,都听你的。”
过完节,韩烈带着陈圆圆,再次离开东鱼屯,回到了万福岛。
现在韩烈心心念念的大事,就是滑膛燧发枪能够改良制造成功。
这次回家待了六天,加上来回路上用了三天时间。
韩烈之所以,如此急迫的要回万福岛。
主要是他这次返家之前,毕懋康和毕懋良二老,带领的工匠,正在着手第十三次的改装。
这次改装前,毕懋康的信心是很足的。
韩烈也是充满期待。
“大人,卑职猜你这两天,肯定要回来。”万福岛码头上,米继宗见到韩烈的船只靠岸,立马便迎了上来。
“老米,你这么高兴,莫非有好消息?”韩烈牵着陈圆圆的手,扶着她走下下船的同时,有些期盼的问道。
“毕家二老中秋节当天,亲自组装了一把新枪,经过测试,二老都表示很满意。”
米继宗如实的回了一句。
“是吗?赶紧去火器局工坊。”欣喜不已的韩烈,拉着陈圆圆,健步如飞的小跑了起来。
“庆之,你先过去,妾身可跑不动。”陈圆圆见韩烈着急,连忙挣脱了他的手。
“那你慢慢走,我先过去。”
韩烈是真的有些迫不及待,主要是时间不等人啊。
“庆之,你来的正好,快看看这杆燧发枪,是否还满意?”
火器局射击靶场上,接到消息的毕家二老,以及一众工匠,早已经等候多时。
见到韩烈与米继宗,带着一队士兵兴冲冲而来。
毕懋康笑着把手中那杆崭新的燧发枪,交到了韩烈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