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分兵驻防,屯田计划
明末逐鹿2025-07-28 18:072,133

  韩烈率领数万大军,经过半个月的封堵,终于把开封段,黄河大堤决口封堵上。

  同时,韩烈下令各军,疏通了开封境内几条河流,让淹没的开封城,得以重见天日。

  虽然如此,开封城内外数万亩土地,却成为沙土地。

  根本无法重新建城,也无法再耕种。

  面对这个情况,韩烈也只能无声感慨。

  鉴于开封城已经被洪水损毁,韩烈现在也没有经历,在周边建城防守。

  完成封堵决口,巩固了黄河堤坝之后,韩烈召集众将道:“诸位将军,如今河防已固,但民生之事同样重要。”

  他看向杨衍和贺锦两位将领,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杨衍,明日你率领忠义军所部人马,前往曹州、东平驻扎。”

  “持我军令,把境内所有无主,以及官田,收回军田,立即执行春耕。”

  “地方官吏若干阻拦,以军法处置,地主豪强若侵占土地,可先斩后奏!”

  杨衍站起身来,拱手应道:“卑职遵命!”

  接着,韩烈又转向贺锦,说道:“贺锦,你率领帐下忠勇军人马,前往济州、沂州驻扎。按照上述军令行事,不可懈怠。”

  贺锦连忙起身回道:“卑职遵命!”

  他的目光坚定而严肃,显然对这个任务充满信心。

  “罗平安,你率领火器营的将士,进驻兖州府,负责屯田事宜。”

  “郭虎,你传我命令,告诉孙传庭,王希贤,率领帐下忠武军,负责临清关周边屯田事务。”

  “屯田事务,不但关乎我军能不能自力更生,更关乎百姓生计,务必全力以赴,确保春耕顺利进行。如有违抗军令者,严惩不贷!”

  在韩烈的严令下,帐下众将,齐声回应:“谨遵侯爷军令!”

  声音响彻营帐,显示出他们对韩烈军令的认可决心和信念。

  “骑兵营,火炮营随我返回济南府驻防。”

  “大家这段时间辛苦了,今晚休整一天,明天一早出发。”

  在韩烈的吩咐下,众将纷纷起身告退。

  次日一早,韩烈带领帐下参军府的六曹参军,在营门口亲自送杨衍,贺锦,李岩,齐翼龙等人,率军离去。

  两军四万人马,一南一北,前往驻地。

  韩烈率领火器营,火炮营,中军骑兵营,最后离开营地,他的目的地,是先行前往兖州府。

  然后再从兖州,过泰安,返回济南府。

  眼下李自成大军,早已经撤回南阳,洛阳,襄阳休整。

  开封被淹,贺锦这一路人马,又被韩烈收降,目前河南境内的战事,趋于和平状态。

  加上马上就是三月份了,这个季节可是春耕最佳时节。

  去年建奴鞑子入关,山东兖州府,济南府,黄河北岸的临清关,德州,滨州,包括青州府,都受到战火波及。

  不单单老百姓死伤惨重,城池毁于战火,治安秩序也乱成一遭。

  最重要的是大片大片的土地,因为战火波及。

  导致冬小麦没有来得及耕种,即便种了的也被毁坏。

  如果春小麦再不及时耕种,后果将会不堪想象。

  先不说韩烈手中的八万人马,需要吃饭穿衣,也需要大量军费支撑。

  光受到战火波及下的各府州几百万百姓,他们若不能恢复生产,将会陷入断粮的境地。

  百姓一旦吃不饱肚子,他们的选择只有两个,一个是成为流民,一个是成为叛军。

  无论是哪一个,对于朝廷和官府来说,都是巨大的威胁。

  这也是韩烈,为何要下令帐下兵马,分散各地,执行屯田的原因。

  屯田既可以自给自足,也能镇守地方,维护治安,也能震慑一些地方土匪贼寇。

  而在开封期间,韩烈呈送的报捷奏疏,以及关于下一步屯田治军的方略,也送达了京师。

  乾清宫大殿上,接到韩烈的奏疏,崇祯的心情还是很不错的。

  虽然开封失守被淹,但周王朱恭枵却逃了出来。

  虽然河南巡抚高名衡战死,但韩烈在归德府,睢阳城外击杀数千叛军,收降两万人马的消息。

  对于崇祯来说,绝对属于一场空前大捷。

  其次,孙传庭率领韩烈帐下的忠武军,在濮州一线击败叛军李万庆所部,迫使李万庆南逃去了洛阳。

  保定总督李邦华率领的人马,顺势接管了卫辉府,河东等黄河北岸。

  “张尚书,李尚书,你们兵部,吏部尽快派人,核实长平侯的军功,对于该封赏的将士,要予以封赏。”

  “关于长平侯的话,他是朕的驸马,朕就不做封赏了,毕竟是自家人,这也是都是他该做的。”

  崇祯在说这话时,嘴角轻扬,难掩心中喜色说道。

  “微臣遵旨。”大殿上的兵部尚书张缙彦,吏部尚书李遇知,躬身应道。

  “陈阁老。”

  崇祯点点头,看向陈演点名道。

  “微臣在。”陈演善于揣摩圣意,如今他代理内阁首辅一职,正是扶正的关键。

  对于崇祯对韩烈的宠信,他自是看在眼里。

  在这个节骨眼上,他绝对不会对韩烈,产生半点敌意。

  “长平侯的奏疏你看一下,你们几个阁臣都看一下,若是没有意见。”

  “内阁拟一道旨意,督促山东总督府,巡抚衙门配合长平侯,执行屯田安民计划。”

  听到崇祯如此宠溺的话语,陈演苦笑一声,连忙接过王承恩递来的奏疏。

  事实上他昨天就看到了奏折。

  当时内阁衙门的蒋德璟,范景文,黄景昉等人,在看过奏疏之后,都认为韩烈这份折子,不符合朝廷制度。

  陈演当时也是这个态度。

  原因很简单,韩烈要屯田,而且报了数万人马的屯田,在临清关,兖州,青州,济南府各州县屯田自给自足。

  出发点是好的,可却不符合朝廷法度。

  朝廷的卫所和世袭军户,才能屯田,总兵衙门的兵马,属于边军编制,执行屯田就会与官府形成冲突。

  往大了说,就会形成唐末的藩镇势力。

  往小说的话,也会对地方衙门,造成权利的冲击。

  可现在皇帝一句话,是要山东各级衙门配合,那就是皇帝同意这个方案。

  陈演就是个点头宰相,见皇帝同意,他连忙附和道。

  “陛下圣明,长平侯率军屯田,自力更生,这是为朝廷节省开支,这是忠心的表现啊。”

  就在崇祯点头,表示认可之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侍郎李建泰却沉声道。

  “陛下,臣反对!”

继续阅读:第106章 大明朝廷的钱财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九品芝麻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