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攻取考城,博洛的决定
明末逐鹿2025-07-29 09:025,581

  “卑职等参见大将军!”

  见到韩烈率队到来,严忠,郝芳声早早率队出城,躬身迎候在城门口。

  “严守备,郝知州请起,昨日战事艰难,你们打的不错,本将给你们记功请封。”

  翻身下马的韩烈,上前夸赞着二人一番,继续说道。

  “战死的弟兄,要登记造册,抚恤家人,葬入烈士陵园,以供后人祭祀。”

  “谢大将军体恤,卑职替将士们谢大将军。”

  严忠、郝芳声感动的再次拜道。

  “守备营的折损,稍后由俘虏之中补充,今日起兖州守备营扩编为六千人。”

  “严忠加授副总兵衔,继续担任兖州守备一职。”

  “郝芳声兼兖州府同知,留任曹州知州。”

  随着韩烈的话音落下,二人无不是激动的拜倒在地。

  “承蒙大将军提携,卑职等誓死相报。”

  这一刻的严忠和郝芳声,脸上都充满劫后余生的喜悦。

  昨天晚上二人在城门楼内,喝了一顿酒,已经做好今日战死报国的准备。

  一觉醒来,不但性命无忧不说,还都升官了。

  这种反差感,不亚于天降馅饼砸中。

  “二位请起吧,这一切都是二位忠勇的回报。”

  韩烈颔首而笑,这才走向城门,对着城门下迎接的士卒,一路问好安抚入城。

  十月十一日,柏永馥率领亲卫营的人马,拿下宁陵之后,留下前军营常登所部人马,留守宁陵。

  他则率领其余各营,奉韩烈之命继续前进,于十三日一早,进入睢州城。

  而在十三日上午,杨衍则亲率忠义军左右二营,以及后军营,对考城发起了佯攻。

  考城后世改名为兰考,这是一座地处黄河故道上的黄泛区。

  因为常年遭遇黄河洪涝,导致地贫人烟稀少,但因为地处交通要道,又是开封的重要屏障,城郭却是颇为坚固。

  考城原本有三万汉军营士卒,但因为李际遇率领两万人马,奉命攻打曹州而去。

  眼下城中守军,只剩下一万人马。

  由满洲正黄旗甲喇章京谭拜,和汉军营开封总兵李本深二人统率。

  当接到消息,见到杨衍率领的两万四千人马,抵达城外的消息。

  谭拜和李本深连忙赶到城南城头查看敌情。

  “杨珍,立即架设火炮,对城池展开炮击,要城头守敌来个下马威。”

  刚刚抵达城下,杨衍便下令后军营参将杨珍,把营中红夷大炮推向城外。

  “齐翼龙,你率领左营做好攻城准备,杨威你率领右营摆开阵势。”

  “敌军若敢出城,那就给我狠狠反击。”

  虽然韩烈并没有下令杨衍,一定要他拿下攻下考城。

  但杨衍想到如今神机军在睢阳,牵制睢阳的清军主力。

  忠贞军又拿下了鹿邑,歼灭鹿邑守军,屯兵拓城,与神机军配合牵制睢阳之敌。

  就连亲卫营的人马,也拿下宁陵,分兵把守宁陵和睢州。

  唯独忠义军至今寸功未立,这让一向自诩为韩烈帐下,最强主力的杨衍,自是不甘寂寞。

  杨衍的来势汹汹,城头上的谭拜和李本深,也都真实的感受到了。

  谭拜是谭泰的弟弟,他们虽然不是满清皇室,但却隶属满洲正黄旗,属于建州女真功臣家族。

  李本深是高杰的外甥,也是一名赫赫有名的反复猛将。

  “来者不善啊。”李本深见明军一到城下,营寨未立,就要攻城,这分明是轻视他们。

  “谭拜将军,明军欺人太甚,卑职愿率铁骑出阵,前往突袭,打乱他们的阵脚。”

  谭拜举目仔细的观察了一阵,见明军军阵整齐,两万多人马首尾相顾,根本没有可乘之机,不由摇头道。

  “城中不过一千骑兵,想要破阵,根本不可能。”

  “还是做好防守吧,趁明军还未合拢围城,派人前往开封求援,我担心出击曹州的兵马,怕是凶多吉少。”

  “否则明军不可能大张旗鼓攻打考城。”

  “不能吧,这才过去三天,李际遇和刘汉祚率领的两万人马,不会这么不堪一击。”李本深对于谭拜担忧,有些不以为意。

  二人调兵遣将布防之际,城外的忠义军后军营炮兵人马,已然架设起了炮台。

  “各炮准备,三轮齐射。”

  后军营参将杨珍,亲临阵前,马背上的他,手中令旗一挥,一字排开的三十门红夷大炮,随之喷射而出一颗颗黑烟炮弹。

  “轰隆!”

  “轰隆!”

  ……

  冒着火焰黑烟的爆炸弹,不断落在城墙之上,掀起一阵阵攻击波。

  身处爆炸中心的守军士卒,瞬间被爆炸气浪掀飞肢解。

  进而化作血雾。

  离得稍远的士卒,受到余波波及之下,则是哀嚎着倒地惨叫不已。

  更多的士卒,分散匍匐在地,默默承受着炮火的攻击。

  已经下了城头的谭拜,看着城头传来的爆炸声,以及巨大的爆炸声,表现的则是十分淡定。

  这样的炮火,他早已经习以为常。

  眼下考城城头之上,并没有红衣大炮防守,因为军中的火炮,都分散在博洛贝勒和尼堪贝勒的主力军中。

  当然开封城头倒是有几十门大炮。

  城头上的李本深,同样也是经历过无数战火的宿将。

  他手下的将士,也都是一些老兵,对于炮火的应对,也都形成了肌肉记忆。

  那就是分散匍匐在地,减少活动范围,才是减少伤亡最佳办法。

  这个时候惊慌失措,胡乱奔跑,反而更容易被炮火所波及。

  手持千里镜的杨衍,看着城头方向滚滚狼烟,露出满意的笑容。

  “齐翼龙,最后一轮炮火结束前,立即展开攻势,试探一下城头防御部署。”

  “末将明白。”左营参将齐翼龙,拱手一拜,策马返回本阵而去。

  左营八千士卒,排列成攻击队形,掩护着抬运云梯的先登士卒,在炮火停下的最后一瞬间,朝着三里外的城墙发起了冲锋。

  “冲啊!”

  马背上的齐翼龙手中战刀一挥,各哨游击将军,各大队千总,率领帐下人马,如潮水般冲了出去。

  冲在最前面的士卒,是盾牌手和弓箭手。

  他们主要是掩护和负责压制城头守军的反击。

  中间抬着云梯的士卒,才是攻城的主力。

  考城城墙高三丈,近十米高度,城墙坚固异常,即便遭受了三轮炮火轰击,除了一些女墙崩塌,整座墙体完好无损。

  这样高度的城墙,若没有云梯,加上城头守军的反击,是不可能攀爬上去的。

  即便有云梯,想要攻城夺取城墙控制权,在冷兵器时代,也是最艰难的战斗。

  果然,攻城的人马刚刚靠近城墙,城头上的守军士卒,便一个个冒了出来。

  “弓弩反击,滚木、擂石准备,狠狠砸下去。”

  “火油浇泼,把这些该死的敌人统统消灭。”

  城头上的李本深,带着一队亲兵,一路奔走鼓舞士卒,对进攻的明军展开了猛烈的反击。

  随着攻城的明军,抬着云梯靠上城墙,守军士卒手中的弓箭,也犹如雨点般落在了攻城的明军队列之中。

  “噗嗤!噗嗤!”

  密集的箭矢,穿过盾牌的缝隙,见缝插针的射落在明军士兵身上,给冲锋的士卒,带来不小的伤害。

  “呃~呃啊!”

  中箭受伤的士卒,不断发出惨叫,倒在了城墙下。

  但是更多的士卒,前仆后继的朝着城头冲杀了上去。

  掩护的弓弩手,也纷纷挽弓搭箭,朝着城头方向,展开了射击。

  双方人马你来我往的攻击下,谁也没有占到便宜。

  眼看城头上的守军,防守严密,攻城的人马,伤亡越来越大,杨衍当即下令道。

  “攻城队伍立即后撤,炮火准备,三轮齐射,火力覆盖,狠狠地炸他娘的。”

  虽然是试探性的进攻,但短短的几次冲锋,至少死伤了上千人,这样的伤亡对于杨衍来说,也是巨大的损失。

  黑着脸的他,双目圆瞪,抬手指向城头,厉声发出了一声怒吼。

  齐翼龙率领的攻城队伍,接到军令时,迅速的退出了战场。

  紧接着火炮阵地上的红夷大炮,无缝衔接的发动了新一轮炮火覆盖。

  城头之上聚集在一起的守军兵马,还没来得及欢呼胜利,就被铺天盖地落下的炮火,炸的四处分散奔逃了起来。

  “狗日的南明贼子,有本事杀上来啊。”

  看到明军的炮火,在城头不断响起,大批的士卒被炸飞,惨死在爆炸之中,李本深只能躲在一处瓮城内,叫骂着发泄心中的怒火。

  上午的攻城失利,让杨衍意识到,想要强攻考城,显然不大可能。

  但他也没有打算放弃,攻打考城的目的,本来就是吸引开封守军,以及调动大名府的尼堪所部清军增援。

  只要他们陈兵城下,时不时展开一轮攻势,清军就只能增派援军。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当开封城中的洪承畴,接到考城谭拜送来的求救信,手中仅有两万汉军营士卒的洪承畴。

  立即叫来这支人马的主将胡茂祯。

  胡茂祯现任洛阳总兵,此人同样是高杰旧部,明军叛将之一。

  当初高杰战死后,他与李成栋,李本深,卜从善逃奔河南,之后投降了满清,成为有名的汉奸贰臣。

  “胡总兵,明军围攻考城甚急,本督命你率领一万人马,即刻前往增援。”

  “务必守住考城,同时取得与李际遇,刘汉祚所部联系。”

  “谭抚台(谭拜)已经前往濮州多日,料来尼堪贝勒的援军,也即将抵达开封。”

  “只要你们坚持数日,尼堪贝勒的援军抵达,不但考城之围可解,我军必能长驱直入,打通睢州道路,与博洛贝勒合兵一处。”

  洪承畴现在并不知道李际遇,刘汉祚所部人马,已经被韩烈率领的骑兵围歼。

  现在的他满脑子考虑的问题就是解睢阳之围,以确保开封不失。

  事实上现在的洪承畴,已经完全失去睢阳的消息。

  不过有一点他可以确定,睢阳现在绝对没有沦陷。

  若是现在睢阳沦陷,明军就不会只占据睢州,必然是大军压境开封。

  开封府作为河南布政司行省治所所在,也是中原的中心点,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政治地位,都已经超过河南重镇洛阳。

  胡茂祯为人低调谦虚,比李成栋心机更深,比李本深更加沉稳,这也是历史上的胡茂祯,在满清的地位,远胜二人的原因。

  虽然最后胡茂祯依旧落得一个贰臣传的下场,但却是平安终老。

  “请洪大人放心,末将这就领兵出发。”

  没有过多的表忠心,一弹衣袖,拜倒在地的胡茂祯,跪拜而出。

  睢阳城内,征南大将军,多罗贝勒博洛行辕。

  随着拓城失守,宁陵失守,睢州失守,鹿邑失守的消息传来。

  韩烈帐下罗平安率领的神机军,由夏邑进驻虞城镇,李过率领的忠贞军,进驻拓城,亲卫营前军参将常登,率部进占宁陵。

  睢阳已然被被明军包围,与外界彻底失去联系。

  博洛派出的多支信使探马,皆被锦衣卫南镇抚司的力士,拦截捕杀。

  “我们不能这样坐以待毙了,要么打通与开封的联系,要么突围杀出去,诸位将军都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行辕大帐内,短短的半个月时间,意气风发的博洛,已然眼圈深陷,满脸长满了胡渣。

  博洛帐下的四大统领,图赖,努山,杜尔德,拜音岱。

  以及汉军镶黄旗张存仁,张学圣,马进宝,肖起元等一众汉军副都统,个个低眉顺眼,脸色凝重。

  现在对于博洛的来说,到没有失城危险,也没有断粮的困境。

  但困守孤城的滋味,犹如瓮中之鳖的味道,却是不好受。

  明明睢阳有五万人马,而且大多是精锐八旗人马,可他却拿不下虞城镇,也攻不下拓城,甚至宁陵也丢了。

  “贝勒爷,是不是再等等呢?”冷静沉稳的图赖,眉头微皱,抬头看向博洛说道。

  “洪承畴在开封,尚有五万汉军营兵马,不说救援我们,但绝对有一战之力。”

  “尼堪贝勒在大名府,屯军十万,一旦知道我们被围,也定然会来支援。”

  “我军虽然暂时受困,但只要保存实力,等待时机,定可反戈一击。”

  “此时贸然出击,万一中了明军埋伏,岂不是有全军覆灭之危?”

  图赖这话一出,立马得到众将的附和。

  “图赖统领,你说的固然不错,但你有没有想过,若是明军包围睢阳的目的,是引诱开封兵马援救,我等岂不是成了明军的帮凶?”

  博洛也是想通了这个问题,这才着急上火。

  现在他们困守孤城,被隔绝了内外消息,开封的洪承畴,大名府的尼堪定然要救自己。

  这样的情况下,救援越急,死的必然越快。

  “贝勒爷所言有理,我们困守睢阳,实际已然成为诱饵,朝廷各方兵马救援我们越急,遭遇明军的攻击性就越大。”

  张存仁也是瞬间醒悟了过来。

  护军统领杜尔德也是点头附和道。

  “按理来说,如今过去半个月,开封到睢阳,就是步行,三五日也足够了,可现在开封援军迟迟不至。”

  “这说明开封援军,必然是受阻,明军现在四面合围睢阳,却始终不攻击睢阳,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根据斥候汇报的军情来看,围困睢阳的明军,最多十万人马。”

  “而我们掌握的情报,明军至少有二十五万人马,那么其它十五万人马去哪里了呢?”

  “这些人马总不能在徐州睡大觉吧?”

  “咱们反过来想想,若是明军十万大军,这会驻防在睢州,曹州一线,张网以待,开封五万援军即便倾巢来援,也定然难以打破封锁。”

  杜尔德这番补充推断一出,众将无不是悚然心惊。

  “贝勒爷,卑职错了,请您下令,卑职愿为前锋,对宁陵发起进攻,只要我们重新夺回宁陵,就可打通考城,杞县的撤退通道。”

  图赖在认识到情况的变化后,果断的请缨道。

  “无论是突围,还是打通开封通道,睢阳不能拱手让与南明贼子,不知那位将军愿意留下守城,拖住明军步伐。”

  博洛没有立即答应图赖的请战,而是目光期待的看向了帐下众将。

  “想必大家都知道留守就意味着牺牲,但为了大局,本贝勒还是希望有人能够留下来,并且我会会留下一万人马,协助留守睢阳。”

  “留下虽然固然风险巨大,生死难料,但本贝勒承诺,无论生死,都为他请封爵位,表彰子孙后代承袭。”

  “当然,只要本贝勒率军突围出去,也定然会集合人马杀回来。”

  帐下一众将领,并没有急着表态,而是大家都陷入了短暂的沉思衡量。

  很显然留守是九死一生的结局,是人都不想死。

  博洛也没有逼迫大家立即表态,而是静静的等待了一会,容许大家考虑。

  “贝勒爷,卑职承蒙先帝赏识,以降将身份,备受荣宠,无以为报,如今更是垂暮之年,若能够为国效死,这是卑职的荣幸。”

  经过慎重考虑,已经年近六十岁的张存仁,率先站了起来,拱手接下了留守重任。

  张存仁本是明末宁远副将,于崇祯初年跟随祖大寿投降皇台极,并获得重用。

  现任汉军镶蓝旗都统,其弟弟张存义,以及两个儿子,两个侄子,现在都在军中任职。

  其妹夫王世忠,本是海西女真人,崇祯年间便是大明总兵,并与左良玉相交甚厚。

  其女婿就是左梦庚,当年左梦庚投降满清,王世忠的招降书信,也是起到不小作用。

  可以说,张存仁家族,现在在满清朝廷,虽然与满洲八旗贵族没法比,但在汉军八旗之中,却是地位崇高。

  要知道历史上的1646年,张存仁已经出任浙江总督,之后又兼任闽浙两省总督,以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两省军政事务。

  之后更是以兵部尚书致仕,其家族爵位一直世袭到满清灭亡,可见张家的鼎盛。

  “张都统不愧为我大清股肱之臣,本贝勒当众起誓,此番留守之功,必保你张家世代香火不绝。”

  博洛有些感动的看着张存仁再次说出了承诺。

  “贝勒爷,张都统一人留守,想要兼顾全城,恐有困难,卑职不才,愿意留下来充当副将。”

  紧跟着张学圣也站了起来,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虽然张学圣现在也是汉军镶蓝旗副都统,但经历和人生履历,比起张存仁却是相差甚远。

  经过一番思考衡量的他,决定留下来一搏,万一能够活下来,总比熬资历强。

  富贵险中求,这是张学圣的慎重考虑后做出的决定。

  “如此甚好,那就这么定了。”博洛也是欣然点头,当即沉声道。

  “众将听令!”

继续阅读:第514章 宁陵失守,来迟一步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九品芝麻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