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陵县位于睢阳北面,隶属归德府治下。
此县东边与曹州相连,西边紧靠睢州,北边接壤考城,南边连通杞县,这也是博洛一心要夺回宁陵的原因。
十月十五日一早,驻守宁陵的亲卫营前军营参将常登,便接到消息,四万清军靠近了宁陵。
常登的前军营有六千士卒,虽然军中没有炮兵,但据城而守,六千人马抵御四万清军,守个三两日,显然是不成问题的。
为此,接到消息的常登,倒也没有太紧张,只是照例来到城头巡视城防。
宁陵东西城墙周长不过十一里,南北仅有五里,属于狭长型的城郭。
为此,常登在东西城墙,各安排了两千人马,南北各一千人马,他本人就驻守在东门城墙,负责统筹指挥。
上午辰时,大约九点左右。
博洛率领的四万清军人马,抵达了城外五里。
前锋统领努山,拜音岱二将,各率一万人马,更是抵达东门三里外,才扎下阵脚。
博洛统率的这支人马,八旗人马占据三万之众,其中满洲两蓝旗七千铁骑。
蒙古两蓝旗,两红旗五千人马,汉军八旗有一万八千人马。
剩下的一万人马,则是汉军营副将杨鸣凤率领的汉军。
不过,这支人马之中,汉军旗都统马进宝,肖起元二人率领的一万八千人马之中,各自携带了十二门红衣大炮。
原本博洛军中共有五十六门红衣大炮,这次离开睢阳,他只带走二十四门大炮,剩下的都留在了睢阳城头守城。
“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必须一鼓作气,拿下宁陵城。”
大军刚刚停下脚步,连夜从睢阳出城的博洛,利用战马众多,下令士兵骑乘行军,奔走了一夜,甩开了睢阳外围明军的距离。
从而抢占到一天时间,赶到了宁陵县城。
宁陵城墙高不过一丈,与高达四丈,五丈的睢阳城墙,根本无比相比。
低矮的城墙,狭小的护城河,都无法阻碍攻城队伍的步伐。
这也是博洛的底气所在,他要在以最快的速度,拿下宁陵县城,进而快速通过宁陵,逃脱四面都是明军的归德府境。
“命令努山,拜音岱主攻东南二门,马进宝,肖起元二将,主攻西北二门。”
“杜尔德你率领骑兵警戒四周,一旦发现明军踪迹,立即汇报并做出反击。”
“图赖你率领一旗人马,负责接应。”
“我亲自上前督战,严令众将,号角响起,不破宁陵,誓不罢休。”
骑着一匹雄壮黄骠马的博洛,身穿着镶嵌蓝眼色的布甲,头戴着一顶蓝色羽缨的盔枪帽,肩上披着的一袭锦袍。
目光灼灼,神情严肃,给人一种阴狠之色。
宁陵守将常登,本是左良玉部将,是铜官一战中,战败投降的韩烈。
其帐下的前军营六千将士,其中有一半是他的旧部。
常登的个人能力算不上突出,但也不算庸碌之辈。
当初韩烈为了拉拢这批败军之将,对他们展现出了足够的仁慈,像常登,余世忠,白良辅等一众降将,都先后获得重用。
此时,东门城头上的常登,在清军发起攻击之际,也意识到这股敌军的不一般。
“传我命令,各队人马,放弃城墙,撤进街巷,以队为单位,逐条街巷展开防守。”
随着清军炮火响起,常登发现驻守城墙,只会成为活靶子的他,果断的放弃了守卫城墙的部署,转而退进了城区。
宁陵城区虽然不大,但大街小巷纵横交错,足有二三十条街巷道路。
这样的守城方式,一般是城门失守,才会采取的拖延战术。
常登今早接到锦衣卫校尉,飞马送来的军报。
一是清军四万人马,攻城在即。
二是神机军主将,罗平安率领四万人马,正在尾随敌军身后追赶。
只要他拖住清军一天时间,神机军就会赶到宁陵。
其次,睢州方向的亲卫营主力,以及忠义军一部人马,也会随时向宁陵靠拢。
只要他们在宁陵拖住博洛的兵马,这股清军就会被困宁陵城,沦为待宰的羔羊。
“启禀贝勒爷,我军攻下城门,各旗人马,正在向城中进攻。”
战斗打响之后,仅仅过去半个时辰,博洛就接到汇报,努山,拜音岱,肖起元,马进宝各将率领的人马,就先后夺取了城门。
“速速扫清城中溃敌,擒拿明军俘虏,审讯开封方向的情况。”
博洛现在最想知道的是开封的战况,以及通往开封的道路,那条路更好走。
宁陵前往开封有三条路可以走,一是杞县,二是睢州,三是考城。
这三条路任何一条路走通,都可以抵达开封。
但现在博洛却不知道开封情况,也不知道这三条路,那条路上明军最少。
除了这三条路,宁陵还可以直通曹州。
只是曹州是山东地界,情况更加不明,博洛自然不可能选择这条道路。
然而,博洛期待的答案,却是等了一个时辰,也没有得到回复。
因为,当他率领巴牙喇亲卫牛录,进驻东门时,接到的汇报是,明军人马利用街巷房屋,以及狭长的道路,正在奋力反抗。
先前攻进城中各路清军,在入城之后,先后遭到明军的袭击。
常登率领的六千人马,分散成十几股队伍,以游击,千总带队,利用房屋为掩护,藏匿其中。
等清军进入街道之时,士卒们通过窗户,或者屋顶优势,朝着暴露在街上的敌兵,展开射击偷袭。
巷战并不是什么新战术,事实上这样的战斗,每次攻城之中,都会上演。
只是激烈程度不一样而已。
常登率领的前军营,因为是主动撤出城头战斗,采取的巷战拖延战术。
加上亲卫营的士卒,多配备了神机火枪,在巷战之中发挥出的战斗力,实际远高于野战战场。
因为房屋有遮挡物,利于隐蔽防御。
士卒们通过窗户,屋顶的居高临下位置,发射出子弹后,可以快速隐藏装填弹药。
加上距离较短,射击的精准也大大提高。
“砰!砰!砰!”
密集的枪声,在城中各处响起,冲入城中的清军人马,一时不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火矢射击,把房屋都点燃烧毁,让这些南明蛮子,统统葬身火海。”
前锋统领努山,率领的人马在东门内,遭到明军猛烈的火枪射击下,死伤了四五百人不说,而且入城的人马,数次进攻,都被打退了回来。
这让努山暴怒异常,马背上的他,挥舞着手中的马刀,目露凶光的怒吼道。
多是土木结构的房屋,火攻无疑是有效的攻击。
面对清军射出的火矢,加上天干物燥的秋冬季节,大火很就熊熊燃烧了起来。
努山的火攻见效后,其余各门的清军将领,纷纷效仿,一路推进的清军,到处放火,根本不管不顾。
亏得宁陵城中的百姓,经历了前些天的战事,大部分转移去了单县,还有一部分转移去了睢州。
此时城中的百姓,仅剩下一部分老弱妇孺,即便全城被烧毁,实际造成的伤害性也不大。
县衙方向的常登,见到四门城区,接连浓烟滚滚,火势冲天而起景象。
只是微微皱了皱眉的他,沉声道:“按照原计划行事,徐徐后退,步步为营,且战且走,尽量拖延敌军入城时间。”
常登这一年来,在亲卫营任职,时常聆听韩烈的教诲,深受韩烈的爱国护民思想感染。
虽然他只是一介武夫,但保家卫国的念头,实际是刻在汉人骨子里的血脉印记。
这种血脉印记是华夏文明,代代相传的记忆,它们或许会沉睡,但一定不会遗忘。
已经四十岁的常登,前半生都在为功名利禄而战。
嗜酒的他,这一年来,连酒都戒了。
因为今年年初回到徐州后,他正式成家了,娶了铜山县一个秀才的女儿。
他的妻子家族,虽然算不上大族,但也是本地富户,为此还送了两个滕妾给他暖床。
这大半年来常登的日子,过得滋润而踏实,不但妻子有了四个月身孕,其中一房小妾,在出征前也确认有了身孕。
这说明他老常家也马上有后了。
人到中年,突然有了奋斗的目标,常登现在也是格外有动力。
今日虽然局势危急,但他一点都不慌,他坚信帐下的六千士卒,定可拖延到援军抵达的那一刻。
只要援军到达,他就可以化被动为主动,说明还能再创新功,为子孙后代挣得一份爵位。
然而,现实有时候就是这么残酷。
当博洛进驻宁陵东门,见各军推进缓慢,即便是火攻态势下,明军的反抗依旧十分激烈,震怒之下的他,立即吼道。
“把红衣大炮调进各城门,对城区展开炮火覆盖,务必尽快肃清城中残敌,抓捕俘虏,问清敌情。”
对于博洛来说,在宁陵每拖延一刻钟,那都可能会使自己陷入绝境。
为了突出重围,他可以不计一切代价,哪怕是屠灭宁陵所有的军民,他也不会眨一下眼睛。
几十门红衣大炮,发射出的炮弹,不断的落在城区,掀起一阵阵地动山摇的爆炸声,也彻底把宁陵城的房屋,成排成排的摧毁。
熊熊燃烧的大火,不断肆虐,滚滚的浓烟,冲天而起。
这一刻,整个城区都被大火和烟雾所笼罩。
处于其中的明军士卒,为了躲避大火和浓烟,只能被迫不断后退,依靠着城墙的河渠,减轻大火带来的伤害。
地处城区中心的县衙,也被一颗炮弹击中,引燃大火的同时,也把县衙的房子给炸毁。
要不是常登跑得快,这会必然葬身在火海之中。
“这帮狗日的鞑子,果真是疯了。”
灰头土脸跑到空旷的院子内的常登,看着燃烧的县衙房屋,脸色也变得凝重了起来。
清军展现的攻击手段,已经决绝态度,显然是要与他不死不休。
而这个时候,援军依旧杳无踪迹。
眼下的情况是,最多一个时辰,数倍的清军兵马,定然会杀进来,以他现在手中的兵力,正面抵抗数倍之敌,胜算几乎是不可能。
“贝勒爷,我们抓到几名南明俘虏,根据一名士兵交代,现在明军主力,主要集中在睢州。”
“考城也还在我们手中,至于杞县方向,目前情况不明。”
在清军的炮火攻击下,冲入城中的拜音岱,在南门城区,抓到一个小队受困的明军。
虽然大多数士卒,都选择了拒绝回答问题,被拜音岱斩杀。
但还是有一名年轻的队官,扛不住压力,选择了招供。
“很好,做的不错。”得到想要的答案,博洛心中欣喜,但慎重的他,还是再次吩咐道。
“继续抓捕一些俘虏,严刑逼问,若得出的答案一致,那咱们立即往考城进发。”
“喳!”拜音岱一弹衣袖,躬身应道。
宁陵城区的战斗,持续到正午左右时,清军前锋统领努山,率领的精锐骑兵,顺利撕开了东城明军的防御。
把常登集合的余部一千多士卒,团团包围在了县衙之内。
而其余各城的明军士卒,在清军的炮火攻击下,这会也几乎死伤殆尽。
“不要再浪费时间,立即开炮,把县衙轰平。”
博洛再三确认了,自己想要的情报后,一刻也不想再待在宁陵。
来到县衙外长街上的他,看着负隅顽抗的明军将士,冷声对努山下达了死命令。
同时他又对拜音岱吩咐道:“集合其余人马,就地吃饱肚子,向考城突围。”
“轰隆!轰隆!轰隆!”
再次推进的二十多门红衣大炮,集中火力对县衙展开了一轮猛烈轰击。
看着县衙大门,以及四周的城墙,在炮火之中不断倒塌,各处的大火硝烟滚滚而起。
幸存的将士,人人振臂吼道。
“拼了,跟鞑子拼了。”
常登也是面露绝望之色,他虽然不想死,但他也绝对不会投降。
看着将士们一个个决绝的神情,常登高举手中的战刀,冷声吼道。
“对,跟建奴鞑子拼了,随我杀啊!”
一千多名将士,怒吼而起,冒着浓烟大火,跟随着常登冲出县衙,奋不顾身的冲杀了出来。
然而,这样的冲锋,虽然勇气可嘉,但却不亚于一场自杀行动。
因为,这个时候早就把县衙团团包围的清军士卒,早已经严阵以待。
手持强弓弩箭的清兵,在护军统领图赖的一声令下,箭矢齐发,密如飞蝗的箭矢,如狂风暴雨般射在冲锋的明军士卒身上。
“噗嗤!噗嗤!”
一支支挟带蜂鸣般的箭矢,穿过甲胄,射在冲锋的士卒身上,溅起团团血花的同时,也结束了他们的性命。
“呃~啊~啊!”
中箭受伤的士卒们,惨叫哀嚎着倒在了血泊之中。
“噗!”
被一支狼毫箭射中胸口的常登,闷哼一声单膝跪倒在地。
手握着战刀的他,看着滴血的胸口箭伤,因为疼痛而五官变得狰狞,双目圆睁的他,充满不敢的仰天发出了一声怒吼。
“建奴鞑子,老子今日的下场,就是你们来日的下场……”
“噗嗤!噗嗤!”
话音未绝的常登,随之被不断射落的箭矢给射中。
双手握着战刀驻地的常登,保持着单膝跪地的姿势,即便在连中数十箭的情况下,依旧没有倒下。
军阵之中的博洛,图赖等一众清军将领,看着那些前仆后继冲出来的明军士卒,玩命般冲了上来的场景,不但没有半点胜利的喜悦。
反而露出一抹凝重之色。
明军这种悍不畏死的战斗意志,让他们感受到了可怕。
如果所有的明军,都如眼前这支明军一般,想想就足以让人胆寒。
“贝勒爷,赶紧撤离吧。”内心受到触动的图赖,眼见冲出来的明军,基本已经被射杀,随之转身向博洛请示道。
“撤,立即撤退!”博洛一扯马缰,扬声下达了撤离的命令。
城中的清军人马,这会刚集合完毕,午饭都还没来得及撤退,接到撤离命令,只得空着肚子列队准备出发。
“得得得!”
就在这时,一骑飞马从东门飞奔冲来,远远便听到马背上的士卒挥舞着令旗喊道。
“紧急军报!紧急军报!”
心头咯噔一下的博洛,看着飞奔来到面前的哨骑。
“回禀贝勒爷,明军四万余人马杀过来了,杜尔德统领让卑职汇报,速速列阵迎敌。”
虽然在见到哨骑到来之时,博洛已经心中有所预料。
但听完汇报之时,他还是紧皱起了眉头。
明军追兵既然来了,再想出城撤退,显然来不及。
眼下最好的办法,自然是依靠城池,击溃追兵,若是一味撤退,势必影响军心士气。
甚至被士卒认为是畏战逃跑,若是军中产生这样的后果,整支军队距离崩溃也就不远了。
“传令,汉军各旗立即上城据守,满洲,蒙古各旗抓紧时间吃饭,休息片刻准备战斗。”
博洛当机立断的下达了军令。
明军四万追兵抵达,对于博洛来说,并不算致命威胁,他担心的是被这支明军缠住,从而遭到其余各路明军的围堵。
若只是应对城外的四万明军,他完全有一战的信心。
重新回到东门城头之上的博洛,就见到杜尔德率领的骑兵,一路飞奔着抵达了城下。
而在杜尔德的身后,一眼望不到头的平原上,一支浩浩荡荡的明军,正朝着宁陵城池一路追了过来。
午后的阳光照耀下,空旷的平原上,迎风招扬的赤色日月大旗,犹如一片汪洋大海般。
由罗平安率领的神机军,四万大军形成品字阵型,踏着沉重的步伐,一步步逼近了宁陵。
虽然尚在三里外的军阵之中,骑在战马上,手持千里镜的罗平安,一眼就看清了城头的情况。
左右的宋奎光和监军使顾炎武,这会也不约而同的举起了手中的千里镜。
“宁陵已经失守,看来我们还是来迟一步啊。”
看到清军占领了宁陵,罗平安的脸色瞬间黑了下来。
宋奎光也是眉头紧皱:“常登跟随大将军也有一年多,他的秉性断然不会投降,看来他是凶多吉少了。”
顾炎武点头附和道:“这确实是个不好的消息。”
“但他们的牺牲,也是值得的,眼下清军没能逃脱,接下来等待他们的只有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