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三军齐聚,围困宁陵
明末逐鹿2025-07-29 11:225,479

  顾炎武这话虽然有些冷酷,但也是事实。

  罗平安率领的神机军,全军编制四万人马,这会除后军营,因为驮运着重武器,还在十里之外,其余各营现在已经全部到位。

  当然,仅凭神机军四万人马,想要围歼博洛率领的四万兵马,显然还是不够的。

  虽然在攻陷宁陵之后,博洛帐下的兵马,折损了四千余人,但这些伤亡,并没有对军队的战斗力形成多少影响。

  顾炎武的自信和依据,自然是来自睢州和曹州。

  前天夜里,博洛率军突然出城,因为是半夜出城的,加上博洛派了一军,佯攻夜袭虞城镇,导致罗平安并没有第一时间发现博洛突围。

  但黎明时分,哨探还是发现博洛率军离去的消息。

  得知这个消息,罗平安随即集合全军,一路急行军追奔而来。

  同时,李过、高一功率领忠贞军四万人马,以及投降的王之纲,率领的一万二千降兵,对睢阳执行了四面合围。

  五万二千人马合围,仅剩下万余人马的睢阳城,虽然急切之间,拿不下城池。

  但把留守睢阳的张存仁,张学圣率领的清军,全部堵死在城中,还是能够做到的。

  除了这些安排,罗平安在出发之时,就下令锦衣卫指挥佥事范忠,把博洛率军突围,向宁陵而去的消息,快速传递了出去。

  如今两天过去,罗平安率军追到了宁陵城下。

  睢州方向的亲卫营副将柏永馥,忠义军副将曹友义,接到消息之后,也快速做出了反应。

  曹友义率领各营继续留守睢州。

  柏永馥亲率亲卫中军,左右二军参将吴六奇,王辅臣两万马,火速出发,现今已经进入宁陵境内。

  距离宁陵城已经不足五十里。

  同样,曹州方向的韩烈,在接到博洛率军,往宁陵方向突围,意图撤回开封的消息时,没有片刻耽搁。

  万骑军,亲卫铁骑的一万多骑兵,星夜兼程直扑宁陵而来。

  至十月十六日入夜时分,柏永馥,吴六奇,王辅臣率领的亲卫营两万人马,封堵住了宁陵杞县,睢州方向退路。

  罗平安率领的神机军,则是东南二门立下营寨,堵住了向考城,曹州方向的出路。

  十月十七日清晨,浓雾笼罩的宁陵城南外,韩烈率领万骑军,亲卫铁骑经过一天一夜的赶路,进入了神机军左右二营,设立在南门外的营地。

  神机军左营参将陈芳,右营参将吴高,都是韩烈收复江西行省时,收降的金声桓各部旧将。

  如今二将已然成为军事素质过硬,思想成熟,忠诚可靠的战将。

  “末将参见大将军!”

  营门口,身穿甲胄,一脸恭敬的二将,率领营中一众将领,见到韩烈到来,无不是躬身作揖拜道。

  “诸位将军免礼。”马背上的韩烈拱手回应之下,翻身下马上前,与众人寒暄之后,这才簇拥着进入了营地大帐。

  “常登兄弟好样的,虽死犹荣啊!”

  当得知亲卫前军营的参将常登,为了拖住博洛的兵马,战死宁陵的消息,韩烈脸色沉重的叹了口气。

  “荩臣,给参军府传令,上奏朝廷,追封常登为宁陵伯,归德军节度使,以表彰其功绩。”

  身为亲卫营主将,都指挥使的孙思克,对于帐下大将常登的战死,虽然感伤,也充满自豪。

  正如韩烈所言,常登虽死犹荣。

  一名将军,能够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这对于自身来说,并不是什么悲剧。

  相反还是一种荣耀,如今常登战死沙场,他的妻妾腹中都有孩子。

  只要生出一个儿子,常登获得的宁陵伯爵位,就可以由儿子继承,这是多少人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高位。

  同样,常登即便活着,若没有盖世奇功,一辈子也不可能获得伯爵。

  要知道爵位自古历朝历代,都是武将最高追求。

  历史的李广,为何会有李广难封的说词,就是对封爵之难的感慨。

  韩烈下令孙思克,让参军府以他名义,上奏朝廷追封常登,这是对于忠义战死之人的褒奖。

  也是做给全军将士树立的榜样。

  忠义之人,必有后福。

  为何追封为宁陵伯,那是表彰常登在宁陵战死的功绩。

  归德军节度使,是唐宋时期武将最显赫的官衔。

  有了这个官衔,常登的家小,就可以获得节度使宅邸,享受节度使的俸禄待遇,一直到他的二女长大成人,继承爵位之后,才会取消这份俸禄。

  可以说韩烈这份封赏之重,对于全军将领来说,那都是无比艳羡之事。

  “大将军厚恩,末将代常参将家小拜谢。”

  孙思克是亲卫营主将,常登的顶头上司,他自然有资格代替常登谢恩。

  在城南大营吃过早饭后,太阳升起,晨雾开始消散。

  接到消息的罗平安,柏永馥分别从各自营地,赶到了城南大营。

  “情况我已经知道了,现在三军齐聚,困守宁陵的博洛,犹如瓮中之鳖,全军就地休整三天,先量一下。”

  “我料博洛从睢阳突围,为了行军速度,携带的粮草不会超过十天所需。”

  “现在我们不攻,团团包围城池,博洛必然会做困兽之斗。”

  “咱们来个以逸待劳,等他坐不住的时候,主动出击,咱们再进行收网,必可全歼敌军。”

  城南外的营地大帐内,已经卸甲的韩烈,身穿一身大红色的圆领袍,头戴乌纱官帽,腰间系着一条玉麒麟扣带。

  大马金刀坐在上首位置,面容从容淡定,目光深邃而睿智。

  在了解过军情之后,韩烈决定先困守宁陵守军,待敌军军心士气衰竭,逼迫他们主动出击,再集合全军一举围歼。

  虽然现在的局面,是他兵力占优。

  神机军四万人马,亲卫营两万人马,万骑军和亲卫铁骑加起来一万三千骑兵。

  原本有一万五千骑兵,但近来几场战斗,死伤了两千骑兵,而辅兵营的人马,现在都在夏邑协助运粮。

  所以损失的兵马,也没来得及补充。

  可即便如此,眼下的宁陵城外,韩烈依旧汇聚了七万三千人马。

  相比起城中的博洛所部三万六千多兵力,多出了一倍。

  但两军交战,很多时候,拼的不是兵力多寡,而是军心士气,装备后勤,还有战斗意志。

  同样,也离不开军事指挥战术,这也是兵家有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根本。

  论战斗力,博洛率领的近四万兵马,足以决定一场战役的胜利。

  韩烈率领的七万多兵马,也不能说能够确保稳赢。

  若是两军现在摆开阵势,正面厮杀的话,战局的胜负,顶多六四开。

  即便胜利,明军也必然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故而,在了解了宁陵城中,博洛的兵马情况后,韩烈决定暂不发起进攻,采取以逸待劳,困守敌军,打击敌人军心士气。

  进而逼迫敌军主动出击,再展开反击,进而一举围歼。

  不得不说,韩烈的战略部署,绝对是上乘。

  正如韩烈所料,博洛这次突围,携带的粮草,确实只够十日所需。

  而且在昨日的攻城之战中,还没常登率领的明军反击中,烧毁了接近三成的粮草。

  可破城之后,因为采取的是全面火攻战术,加上宁陵城中百姓,大部分已经转移,他们一颗粮食都没有缴获到。

  此刻,东门城内的营地内,博洛那张黝黑的脸庞上,因为实在太黑,根本看不出表情。

  只有那双如鹰隼的目光,发出慑人的光芒。

  “我们的粮草只剩下五天所需,现在我们要么立即突围,要么坐以待毙。”

  “诸位将军,都表个态吧。”

  博洛口中的立即突围,意思很好了解,就是立即率军打出去。

  但坐以待毙,自然不是真的待在城中,等待粮尽饿死。

  而是依靠城墙,与明军殊死一搏,生死各安天命。

  但这两条路,现在都不好选,原因很简单,主动权不在他们手中。

  明军现在七万多兵马,已经四面合围,他们分散突围,亦或者主攻一路,都必须付出惨重的代价,才有可能杀出重围。

  至于拼死一搏,采取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术,这需要置之死地的勇气。

  现在明军没有攻城,他们却要率军死战,底层的将士们,势必不会答应。

  “贝勒爷,我军数万将士,都是大清精锐,要是都拼光了,对我大清来说,无疑是莫大的损失。”

  图赖率先开口道。

  “末将有个提议,那就是派出几支精锐人马,分散突围杀出去报信。”

  “主力暂时不动,镇守城中不动。”

  “宁陵距离考城,快马来回不过三天。”

  “既然现在洪承畴,谭泰的人马在考城,只要我们派出的信使,能够杀出一人,把消息送到考城。”

  “开封的兵马必然会前来增援,只要援军抵达。”

  “我军士气必然大涨,到时候无论是镇守,还是突围,都要比这样贸然突围,更有成功的把握。”

  图赖这话一出,努山,拜音岱,杜尔德一众满洲统领,纷纷请缨道。

  “卑职等愿誓死一战,护送信使突围。”

  很显然大家都认同图赖的建议,毕竟牺牲少量兵马,与全军覆灭,这个仗大家都算得清。

  现在拼死一战,显然还不到时候。

  虽然身为大将,大家都不怕死,可白白牺牲,谁也不愿意。

  博洛略作沉思之下,最终拍板道。

  “那就这么办。”

  “肖起元,马进宝将军,你们架设炮台,准备掩护。”

  “努山,拜音岱你们二人,调拨四千铁骑,从四门分散杀出去。”

  “告诉领队的牛录额真,甲喇额真,不要恋战,一路杀出去,向开封和考城突围,把我军受困宁陵的消息,传达给洪承畴和谭泰。”

  “喳!”努山,拜音岱领命退下之时,图赖再次进言道。

  “贝勒爷,一次突围,未必可以成功,可以再派铁骑,做好突围准备。”

  “接下来要以牛录为队,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出击。”

  一个牛录就是三百骑,这是满洲八旗的一个编制单位。

  图赖的这意思很明确,那就是积少成多,减小目标,分散出击,如此突围出去的几率,自然会大大增加。

  图赖出身高贵,其父是满清开国五大臣之一的费英东。

  而瓜尔佳氏则是图赖一族的姓氏,他们家族不但有图赖这样的名将,还有鳌拜,索海等开国功臣。

  鳌拜后来之所以能够上位,成为康熙一朝的辅政大臣。

  虽然离不开自身优秀的能力,但还有重要原因,那就是图赖的早逝。

  图赖死于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时年年仅四十六岁,而他只比鳌拜大了五岁。

  瓜尔佳氏一族,图赖在世之时,一直以他为族长,鳌拜也只能追随其后。

  直到图赖病逝之后,鳌拜这才接过瓜尔佳氏的大旗,地位得以迅速升迁。

  可以说图赖无论是能力和智慧,都称得上一流水准。

  当图赖再次提出建议时,博洛也十分重视的点了点头:“这事就按你说的办,人马由你来调派。”

  一个时辰之后,四支千人的突围骑兵,突然从宁陵四门杀出。

  紧接着,图赖安排的第二波,第三波突围骑兵,趁势杀出城,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趁乱突围出去。

  如果,这个时候韩烈率领的骑兵,要是没有抵达,这样的突围战术,还真有可能奏效。

  毕竟在冷兵器时代,分散突围的骑兵,依靠步卒想要拦截追击,无疑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报,宁陵四门,各有千骑杀出,企图穿过我军营寨。”

  南门外的韩烈大帐内,接到消息的韩烈,略作沉思便明白了清军计划。

  “难道他们以为把消息传递出去了,援军就能抵达吗?”

  淡淡一笑的韩烈,沉声对孙思克吩咐道。

  “命令万骑军各营,分头前往拦截追杀。”

  “告诉崔定国他们,不妨放一些敌骑离去,也好让城中清军,留一些念想,不让他们又怎么会安心困守城中呢?”

  “末将遵命!”孙思克答应一声,转身退了出去。

  随后,韩烈走出大帐,登上营门外的箭塔,手持千里镜的他,开始观察起了战场情况。

  现在的韩烈,一点都不担心,敌军探马突围出去报信。

  因为清军的援军,不可能赶来宁陵支援。

  原因很简单,开封的洪承畴手中,已经无兵可派。

  而大名府的尼堪所部十万人马,虽然有五万人马南下,但他们渡过黄河,进入开封至少还有两三天。

  等他们进入考城,再赶到宁陵的话,少说也要五六日。

  这个前提是一路畅通无堵。

  但很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杨衍现在率领两万人马,正在佯攻考城,如果不是接到消息,博洛从睢阳突围的紧急军报,韩烈已经率军骑兵,赶去考城参战。

  说不定这个时候,考城都已经被他拿下。

  虽然夺取考城的计划被打乱,但把博洛的突围人马,堵在宁陵城中,若是能够歼灭这支人马,那战果显然比攻下考城更有价值。

  目前,韩烈在睢州还有两万亲卫营的士卒,睢州守备营的六千人马,以及杨衍率领的忠义军四万人马。

  这支人马立足睢州,就算尼堪亲率五万援兵前来,也不敢冒险进入宁陵。

  因为他们要是进入宁陵,那么后路必然会被切断,这个风险他们不得不考虑。

  作为开封、归德府之间的重要交通枢纽,睢州起到的作用,不亚于蛇的七寸位置。

  这也是韩烈在拿下睢州之后,能够四面出击,而清军却只能被动还手的原因。

  万骑军的上万骑兵,有崔定国,陈德,张国柱,王遵坦四员战将,从南门外大营出击,分别出现在宁陵各门战场上。

  突围的清军铁骑,在遭遇了各军步卒火枪射击下,又遭到骑兵的一阵追击,很快就淹没在明军的汪洋大海之中。

  不过,分立在宁陵城头查看情况的博洛,努山,杜尔德,拜音岱诸将,却还是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空旷的原野上,站立城头的他们,居高临下观望下,还是发现至少有百余骑,分别杀出了重围。

  看着这些远去的背影,博洛等一众满清将领,内心之中难免生起了一丝希望。

  可就是为了让这些突围报信之人突围,他们付出的代价,却不可谓不大。

  先后几批人马出城突围,多大七千余骑,最后仅有三千人狼狈回城,四千余人马死在了城下。

  “看来情况,远比我们想象的严峻啊。”出主意的图赖,站在博洛身边,看到战场上纵横驰骋的明军骑兵,神色变得无比凝重。

  “至少有一万铁骑,而且是具装骑兵,幸好听从将军的建议,没有贸然全军突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博洛也没有想到,明军之中,竟然也有如此强盛的骑兵。

  如果刚才全军突围,面对明军的步卒围堵,骑兵的冲锋,博洛也不敢想象,会是怎样的结局。

  “报信的骑兵突围出去了,最快也要三天,才会有消息。”

  “接下来几天,咱们要做好准备,防止明军攻城。”图赖双目炯炯,看着城外严密的营寨,神情没有半点轻松。

  然而,出乎博洛和图赖预料的是,一连过去三天,明军并没有强攻宁陵。

  除了每隔一个时辰,对城头展开的炮击外,明军兵马竟然一直按兵不动。

  这本来看似好事的事情,却让博洛和图赖,内心日益不安了起来。

  明军大军围城,明明占据优势,却不攻城,这必然是有原因。

  其次,他们携带的粮食,三天下来,已经彻底消耗殆尽。

  三万多人马,没有粮草,总不能吃土充饥吧?

  “杀马吧,今天先杀一批战马,明日若是援军不至,后日夜里,大军分散突围。”

  得知粮草告竭的博洛,只得缓缓闭上双目,做出了杀马充饥的决定。

  战马作为军中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有时候比普通士卒的性命还宝贵。

  杀战马充饥,这样的决定,足以影响军心士气,动摇根本的决定。

  可博洛却没有办法,小小的宁陵城内,挖地三尺也只有泥土,根本找不出一粒粮食。

  相比起宁陵城内的困境,城外的韩烈军中,连续几天的休整,将士们个个养精蓄锐,每日吃得饱,睡得足。

  全军上下,斗志昂扬,士气旺盛,只待一声令下,随时可以向宁陵发起最后一击。

继续阅读:第516章 敌人援军抵达考城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九品芝麻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