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周延儒倒台,崇祯招驸马
明末逐鹿2025-07-28 17:263,130

  “国事艰难,今日陛下突然下旨,对建奴采取坚壁清野之策。”

  “这个战略看似可行,但执行之人,却是至关重要。”

  “再好的策略,执行不到位,最终只能化为泡影。”

  吏部尚书李遇知私宅内,东阁大学士,领礼部尚书的王应熊,率先开口说道。

  “老朽年迈,阁臣一职,有心无力,吾准备上书请辞,返回故里。”

  王应熊这话一出,在座的几人,无不是有些吃惊。

  “王阁老三思啊。”兵部尚书张缙彦劝谏道。

  “如今陛下正是用人之际,王阁老请辞,陛下未必会答应。”

  吏部尚书李遇知也说道:“张尚书所言不无道理。”

  “王阁老若想离京,何不请求陛下,外放地方任职?”

  “既然要设立四地总督,以王大人的威望,足以出任一方督抚。”

  东阁大学士,同样领礼部尚书衔的吴甡也说道。

  “王阁老,云贵总督如今空缺,你老家又是贵州的,我等说和一下,你要真想返家,可出任云贵总督一职,这样也算是衣锦还乡了。”

  王应熊迟疑的看着几人,大家在朝堂之上,也算是盟友。

  若能够以云贵总督一职,返回家乡,那确实是衣锦还乡了。

  “那就拜托诸位大人了。”王应熊想想,举杯向几人表示了谢意,算是接受了大家的提议。

  紧接着吴甡也开口说道:“本官也有意离朝,却地方上为朝廷做一些实事。”

  “还望诸位大人,向陛下举荐一二,本官意欲前往湖广担任总督一职。”

  吴甡这话一出,张缙彦和李遇知二人,对视一眼,彼此心中都生出一股疑虑。

  “二位阁老,是不是朝堂近来有变?”李遇知开口连忙问道。

  “据我所知,周延儒奉命督师追击建奴,却在北通州驻足不前,每日谎报军功,这事难道你们耳闻?”

  王应熊看了眼几位同僚,神情凝重的说道。

  “什么?”张缙彦豁然色变:“王阁老,此事可是当真?”

  “应该八九不离十。”王应熊点点头。

  身为兵部尚书的张缙彦,再也坐不住的说道。

  “周延儒每日一报,皆有斩获,奏报兵部,内阁都有,他竟然胆大至此。”

  “这是欺君罔上,此乃死罪啊。”

  “不行,我要上折子请罪,此事一旦暴露出来,我这个兵部尚书,定会被周延儒所连累。”

  张缙彦说罢,告辞一声,匆匆离去。

  李遇知也是一脸苦笑:“周阁老糊涂啊,这样的大事,他岂能瞒得住?”

  “还真是利令智昏啊!”

  “李尚书所言不错,周延儒这次不死,也将遭到严惩。”

  “如今朝堂之上,乌烟瘴气,老朽就不参合咯!”

  王应熊摇摇头,对李遇知说道。

  “你是吏部尚书,年后朝会之上,关于四方总督人选,你是有推举权的。”

  “我和吴阁老之事,就拜托你了。”

  “二位阁老放心,下官一定尽力。”李遇知连忙拱手回道。

  京师郊外的北通州城。

  中极殿大学士,内阁首辅周延儒中军大帐。

  还不知道京城风云突变,他督师不前,谎报军情消息泄露的周延儒,在帐下幕僚的恭维下。

  靠着炭火,喝着热酒,吃着山珍海味,欣赏着歌舞表演的周延儒,满脸陶醉,丝毫不知道大祸临头。

  一夜宿醉的周延儒,床榻之上,左右各睡着一个二八娇娘为他暖床。

  卧房之内,还有两名伺候的女仆,为他看管着炉火。

  当东厂大裆头吴道正,率领的东厂番子,闯入营房之时。

  周延儒还浑然不觉。

  “陛下有旨,请周阁老入京述职。”

  “各营人马,由京营提督陆完学接管,外省勤王人马,撤回驻地。”

  当吴道正闯入营房,当着被窝内的周延儒,宣读完旨意时,周延儒还处在一脸懵逼状态。

  周延儒帐下谋士冯铨,听到消息,连忙上前陪笑道。

  “吴公公,陛下旨意为何如此突然?”

  冯铨是周延儒的姻亲,他可是天启朝的重臣,更是阉党成员。

  因为阉党魏忠贤的倒台,受到牵连的他,被崇祯罢官弃用,只能投奔周延儒,企图获得复职的机会。

  冯铨陪笑询问之余,不动声色的掏出一串珠宝,送到了吴道正手中。

  如果是平时,吴道正即便不收这份厚礼,也会笑着婉拒。

  但今天他却一把推开冯铨,正色的说道:“奉旨办事,你也敢行贿?”

  周延儒在床榻上,听到吴道正这义正言辞的话语时,一股凉意从后背生起。

  强作镇定的他,穿上官袍说道。

  “吴公公,既有旨意,本阁老这就随你回京面圣,何必为难下面的人?”

  “呵呵呵……”

  吴道正冷冷一笑:“周阁老真是好享受啊。”

  “陛下在京一日三餐,都是粗茶淡饭,只为节省开支,为阁老筹措军费。”

  “夜里天寒,为了节省炭火,也只是让内监加了一床被子。”

  “阁老这里,却是比皇宫内廷还舒适,倒是让人羡慕啊。”

  “吴公公,本官乃是当朝阁老,岂是你一个太监所能藐视?”

  对于吴道正的冷嘲热讽,周延儒哪里受得了。

  即便他有错,身为当朝首辅的他,也不是一个太监所能轻视的。

  “好一个首辅,好大的官威啊!”

  吴道正大笑一声,摆手喊道:“来人啊,请周阁老上马车。”

  众目睽睽之下,周延儒被东厂番子,请回了京师。

  京师北门外,韩烈营地。

  除夕之夜,韩烈和杨衍来到大营,与将士们欢度了新春佳节。

  火枪营的罗平安,米继宗,李元忠几人。

  骑兵营的王希贤,杨重镇,崔定国诸将。

  得知韩烈被皇帝亲口封赏为长平侯,定远将军,滕骧卫总兵三职时,无不是为韩烈感到高兴。

  杨衍虽然没有得到实封,但崇祯也口头嘉奖了一番。

  很显然等兵部,吏部合适完功绩后,杨衍包括罗平安,王希贤等人的封赏,肯定少不了。

  “侯爷,我要没有记错的话,历史上第一个被封为长平侯的人,就是大汉的大将军,大司马,平阳公主之夫卫青吧。”

  王希贤在替韩烈高兴之余,一脸笑意的说道。

  “如今侯爷你未成婚,陛下封你为长平侯,莫非有意招你未驸马不成?”

  “还别说,真有这个可能。”崔定国附和笑道。

  “陛下膝下有一公主,封号就是长平公主,倒是与侯爷的长平侯,相得益彰。”

  王希贤和崔定国都是辽东边将出身,对于朝廷之事,只是要比罗平安,米继宗他们这些底层人知道的多。

  二人这么一说,韩烈的姐夫李元忠,也不由欣喜的说道。

  “庆之如今是侯爵,要是娶了公主,那咱岂不是也成了皇亲国戚?”

  “这么说,我等可得恭喜元忠兄了。”

  杨衍几个闻言,纷纷起哄拱手笑道。

  “哈哈哈……”

  面对众人的打趣,韩烈也不由苦笑。

  “诸位兄弟,就莫要说笑了,我大明的驸马,可不好当,你们这是让我跳火坑啊。”

  韩烈摇摇头,别说皇帝没有那个意思。

  即便有这个想法,他也会拒绝。

  大明的驸马爷,身份是高贵了,可实际无权无势,就是一个吉祥物,他可不想做公主的金丝雀。

  然而,韩烈不知道的是,崇祯皇帝还真就,看上了他这个便宜女婿。

  此刻,紫禁城坤宁宫的家宴上。

  崇祯皇帝在皇后周氏,以及一众嫔妃,皇太子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长平公主朱媺娖。

  昭仁公主朱氏一大家子,吃了一顿团圆饭。

  崇祯虽然宾妃不多,但获得封号的妃子,依旧有十三人之多。

  先后生下七个皇子,五个公主。

  不过如今存活的,则只有三子二女。

  其中皇太子朱慈烺,与长平公主,最让崇祯宠爱。

  一家人吃过饭,在坤宁宫守岁之际。

  陪着皇后聊天的崇祯,看着已经十四岁的长平公主,已经长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不由笑看着皇后问道。

  “皇后,长平如今已经成年,是不是该考虑,招一个驸马?”

  “陛下说的是,妾身的想法,是在今年的科举殿试之中,为长平选一名文采容貌俱佳的进士为驸马。”

  皇后周氏是崇祯的结发妻子,为人端庄得体,温良贤淑的她,深的崇祯敬重。

  “皇后这个想法倒是不错。”崇祯点头之余,转而笑道。

  “不过,前日朕见到一名叫韩烈的青年将军,颇为英武果敢,丰神俊逸,倒是与我家长平,堪为良配。”

  “而且朕已经下旨,封赏了他为长平侯。”

  “如今想想,一个长平候,一个长平公主,还真是天赐良缘。”

  “陛下看重的青年才俊,那定是与长平是良配。”还是第一次听到崇祯,在自己面前称赞一个将军。

  这让周皇后对韩烈,倒也生出一股好奇。

  “嗯,那韩烈确实了得,年纪轻轻的,便立下盖世奇功,虽然只是武举出身,却满腹韬略。”

  崇祯想到韩烈提出的围剿蚁贼的方略,忍不住交口称赞道。

  “陛下,要不改日,将那韩烈召入宫中,我与皇嫂在屏风之后见见?”

  周皇后见崇祯如此赞赏韩烈,遂开口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毕竟挑选驸马,她身为皇后,六宫之主,也是有一定话语权。

  “好,朕来安排。”崇祯看了眼下首的太子朱慈烺,心中更是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继续阅读:第73章 正月十五大朝会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九品芝麻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