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马士英入阁拜相
明末逐鹿2025-07-29 08:583,659

  在马士英的出谋划策下,范景文和李邦华二人之死,很快得到平息。

  皇帝不但追封了二人为侯爵,还追谥了忠贞谥号。

  还亲自下诏,承认了自己年少荒唐之事。

  这份由马士英亲自操刀,周奎诓骗皇帝用玉玺,加盖的诏书。

  可是相当于一封罪己诏,这可是古代帝王,最高的自罚之名,天下人即便又再多怨言,也不会再怪责皇帝。

  因为这起事件,有高弘图,史可法都受到牵连。

  高弘图被免去吏部尚书一职,保留文华殿大学士,入阁办事的职务。

  史可法以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身份,前往扬州督师,组建江北新军。

  也就是在江北建立以扬州为中心的防线,巩固江北防御。

  史可法这一离京,虽然挂着兵部尚书头衔,可实际就等于把兵部尚书的位置让了出来。

  果然,史可法刚离开京师,皇帝就下了新的旨意。

  晋升马士英为吏部尚书,拜东阁大学士,入阁办事。

  户部左侍郎何瑞征改任礼部左侍郎,拜东阁大学士,入阁办事。

  何瑞征在燕京时,就是左谕德,是太子府的老臣,与周奎颇有私交。

  朱慈烺登基后,升任户部左侍郎,如今再升迁,自然并不奇怪。

  除了这二人获得升迁外,阮大铖由太仆寺寺卿改任刑部左侍郎,兼右副都御史,成为手握弹劾拘捕大权的朝中要员。

  丁启睿也由少府监,升任兵部右侍郎,开始插手军务之事。

  而老好人王铎,因为是棵墙头草,擢升为内阁首辅,拜中极殿大学士。

  倪元璐凭借为范景文,李邦华收尸的举动,赢得朝野巨大声望,由群辅升任内阁次辅。

  大明在太祖朱元璋时期,废除了宰相制度。

  但在明朝中期开始,内阁大学士这个,原本只是作为皇帝顾问,五品头衔的大学士,逐渐冒头成为实质性的朝堂宰相。

  自嘉靖以来,内阁大学士,至少也有三人以上。

  到了后期演变到五人,七人,九人的规模、

  首辅和次辅,相当于宰相班子内的一把手和二把手,其它的大学士,被称之为群辅,虽然没有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实。

  高弘图私宅内,随着马士英的入阁,高弘图也终于感受到了压力。

  尤其是史可法被排挤出京,王铎出人意料,又情理之中的成为首辅。

  彻底打乱了高弘图的意图。

  高弘图原本的想法是,徐徐图之,一步步整理朝纲。

  他自信的认为,他和史可法,姜曰广三人联手,足以整饬朝纲,收拢兵马,先稳住大明半壁江山,再图北伐之事。

  可现在的情况,显然出乎了他的预料。

  “高阁老,马士英与周国丈,还有勋贵公卿的联手,朝堂之事,必然乱象四起。”

  “下官听说陛下因为范阁老,李阁老之事,受到惊吓,根本不是身体抱恙,而是无法理政了。”

  “这半个月来,陛下以龙体欠恙为由,连面都不露,所有升迁诏书,政务事由,都出自周国丈和马士英之手。”

  “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啊。”

  吕大器因为丁启睿进入兵部,感受到威胁的同时,心中充满愤怒和不甘。

  凭什么马士英,丁启睿这帮犯过错的小人,不断得到升迁,他兢兢业业办事,忠心为朝廷办事,却原地踏步?

  但由于他之前曾高调投靠过韩烈,显然无法去投奔周奎,更不会自降身份去投奔马士英。

  如今韩烈失势,让他处境堪忧,也让他心中多少有些后悔。

  为此,吕大器现在只能坚定的站在高弘图这帮昔日的同僚一边。

  “吕大人,你的担忧和顾虑,我都知道,过几天大朝会,我会联络朝中清流,集体请求陛下上朝。”

  “到时候看看陛下如何回复,咱们再进行应对。”

  高弘图岂会不明白眼下处境,只是做事向来讲究礼仪制度的他,可没有闯宫冒死进谏的勇气。

  “这几天有劳吕大人,联络朝中官员,一起上书陛下,参加七月初一的大朝会。”

  吕大器看了眼高弘图,有些失望的告退而出。

  七月初一在奉天殿举行的大朝会上。

  弘光帝朱慈烺,在司礼监太监丘致中,秉笔太监李继周,掌印太监栗宗周,随堂太监王之俊的伺候下。

  端坐在龙椅之上,面无表情的参加了朝会。

  经过这些天的休养,加上太医的用药治疗下,朱慈烺的情绪,基本稳定了下来。

  现在的他依旧不喜欢开口,除了喝酒外,对于女人也不再感兴趣。

  在宫中的时候,他总喜欢一个人默默喝酒,喝醉了就睡觉。

  朝政之事,基本都是贴身的几名太监汇报,奏折也是他们阅览,然后汇报,再通过周奎哄骗,让朱慈烺用印盖章下发。

  “朕身体不适,朝中大小事务,由内阁商议,呈报上来即可。”

  朝会开始不久,以马士英为首的官吏,抢先上报了一些琐事之后,朱慈烺有些不耐烦的站了起来。

  一脸不快的他,不顾群臣的感受,拂袖离开了大殿。

  “退朝!”

  随堂太监王之俊一声大喊,群臣山呼万岁之下,马士英等人率先走出了大殿。

  “唉。”

  暗叹一声的高弘图,身为内阁辅臣,堂堂大学士,竟然连上奏的机会都没有获得。

  “阉党,外戚,勋贵联手,朝堂之上,哪里还会有我等清流之事呢?”

  钱谦益,吴伟业二人,虽然是个软骨头,但却也看清楚了局势。

  吕大器离开宫城之后,径直回到了私宅。

  “诸位,让你们失望了,陛下坐朝不到半个时辰,便以身体不适退朝。”

  “高阁老见陛下身体无恙,再次选择了隐忍。”

  在书房内见到黄毓祺,徐作肃,吴伯胤三人的吕大器,一脸失望的说道。

  “吕大人,不必伤怀,这并不是什么坏事。”

  黄毓祺轻抚颔下胡须,一脸平静的说道。

  “就在半个时辰前,大将军传来消息,李自成撤出了燕京,建奴大军进入京师。”

  “山海关总兵吴三桂,被建奴奉为平西王,成为建奴马前卒,率领辽东的原大明军队,正在向山西进军。”

  “建奴大军,马上就会进攻。”

  “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知道,这天下缺了谁都可以,唯独不能没有大将军。”

  黄毓祺这话一出,吕大器一脸震惊的看着黄毓祺。

  “黄公,李自成不是号称百万大军吗?”

  “即便是一片石之战战败,可他手中也应该还有几十万大军啊。”

  “有燕京这样的坚城在手,闯贼何至于放弃燕京而走呢?”

  “吕大人有所不知,李自成虽然号称百万大军,实际兵力不足五十万。”

  徐作肃在黄毓祺的示意,徐徐说道。

  “根据大将军所掌握的情报,李自成进攻燕京之时,总兵力为三十万,其中主力二十万,十万人马为辎重后勤部队。”

  “攻下山西,宣府,大同,保定之后,收降了一些叛军,以及裹挟了一些民众。”

  “兵力扩充到六十万,围攻京师时,为了虚张声势,号称百万,这并不奇怪。”

  “一片石一战,李自成亲率二十万主力,加上十万收降的叛军(投降的明军)。”

  “三十万大军尽数覆灭,李自成仅仅带着数万残兵退回京师。”

  “这个时候京城,虽然仍然有三十万人马,可这些都是辎重后勤人马,基本没有战斗力。”

  “这样的情况下,李自成显然没有信心守卫京师,加上他手下将领,多是关中人氏。”

  “在战败的情况下,大家希望回到关中去,也就不足为怪了。”

  ……

  在黄毓祺,徐作肃,吴伯胤三人的解释下,吕大器很快意识到,三人口中的大将军,也就是韩烈,在说到建奴人马时,多次用了心腹大患这个词语。

  “辽东建奴人口不足百万,兵马也不过十万之众,为何大将军会认为,他们的危害,比李自成,张献忠这样为祸大明十几年的贼寇更大呢?”

  吕大器好歹做了几年兵部侍郎,虽然他没有领兵作战的指挥才能。

  但纸上谈兵的能力,肯定是有的。

  在他看来,白山黑水出来的建州女真部落,打打大明秋风还行,又怎么可能与煌煌大明抗衡呢?

  “吕大人,你别忘了,大将军是怎么起家的,三年前建奴入侵山东,大将军可是与建奴真刀真枪交过手的。”

  “他既然认为建奴的危害,大于李自成,那必然不会有假。”

  黄毓祺毫不犹豫的回答了他的疑惑。

  “那下一步大将军有何计划?”吕大器也没有争辩,他现在更好奇,韩烈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吕大人,你是兵部左侍郎,敢问要是李自成,或者建奴大军南下,你将如何应对?”

  徐作肃客气的问道。

  “史阁老已经奉命督师扬州,眼下朝廷在南都两岸,已经整合了十一万人马。”

  “若闯贼或者建奴南下,以史可法为统帅,指挥操江水师,扬州镇,京营人马,守住江淮各镇应该不是难事吧?”

  “再说朝廷现在已经任命黄得功为山东提督,节制山东,临清关,登莱各镇人马,拱卫山东。”

  “从山东到江淮,再到南都,横跨‘三千里’,敌人就是一路快马奔跑,也得十天半月吧?”

  吕大器说起这个,倒是显得颇为自信。

  很显然,吕大器对史可法的军事能力,过于盲目自信。

  在说完自己的看法后,吕大器见黄毓祺三人都不以为然,一时脸色也有些不快。

  “诸位还没有回本官,大将军的计划呢?”

  “吕大人莫要气恼,你可想听听大将军,是如何评判史可法的吗?”

  黄毓祺微笑的作揖一拜,以表示对吕大器并无轻视之意。

  “哦,愿洗耳恭听。”吕大器闻言,也不由来了兴趣。

  “大将军说史可法,不过是‘庸碌无为,一事无成,忠诚守节的千古罪人。’”

  黄毓祺这样的评语一出,吕大器一时呆愣当场,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史可法如今不过四十岁,正值年富力强的年龄不说。

  更是江南士林之中,清名在外的清流名士。

  包括吕大器在内,都认为史可法这样的人,就说不是张居正,那也是徐阶这样的中兴名臣。

  咋在韩烈口中,史可法就是庸碌无能的罪人了呢?

  事实上史可法一生的所作所为,唯一值得肯定的事情,就是在扬州督师之时,城破守节而死。

  除此之外,他几乎没有任何亮眼的政绩。

  历史上的史可法,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在是拥立问题上的举步失措。

  第二个问题,就是在督师淮扬期间,一事无成。

  第三个问题,睢州之变期间,高杰身死后,他拒绝收养高杰之子,处置失当,错失良机。

  第四问题,清军南下扬州,他镇守扬州城期间,完全可以用庸碌无为,坐城等死来形容。

  这也是在后世史学家会用:无能速亡南明的罪人来形容他的原因。

继续阅读:第299章 马士英的内斗手腕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九品芝麻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